Browse
Collection's Items (Sorted by Submit Date in Descending order): 1 to 20 of 426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Department |
---|---|---|---|
2017 | 「社區食聯網」的食物社會設計 - 桃園龍潭個案理論化的嘗試 | Chen-Ting Wu; 吳振廷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台北與上海BDSM實踐空間的情慾異托邦 | Bo-yi Tsai; 蔡博藝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21 | 做工地,做工人:營造勞動過程中的社會空間生產 | Po-Hao Hsu; 許栢皓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身土不二:從農業生產到香港「農業地方」的生產 | Chuen-Ping Lam; 林傳芃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臺北市暫時性使用對都市發展效益之研究 | Jen-Hao Cheng; 鄭人豪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20 | 「二線城市」的襲產之用與不用—— 以新竹監獄官宿舍群保存再利用過程為例 | YU-CHUN WANG; 王昱鈞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臺北都會區公車路線治理機制的轉變:跳蛙公車 | Jia-Yu Lin; 林珈羽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鄉村中的移動成市:臺南東山巡迴販車的日常實踐 | Dan-Wei Lin; 林丹威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創業熱: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與演化—以台北都會區為研究對象 | Hung-Chun Lin; 林宏駿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快慢移動的介中∕中介:台北市「橋下市場」的空間生產 | I-Chuan Liao; 廖翊筌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標準對後進產業演進過程的影響 ——以中國輕型車排放標準與東風汽車集團為例 | Qian Li; 李倩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公辦公營文創園區的創意產生及實踐:以臺中1916文創工坊為例 | Yu-Hsuan Chu; 朱育萱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以台之名:海西邊界中的兩岸關係 | Ling-I Chu; 朱凌毅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農村長工廠」到「農地種工廠」:台中都會區的延展都市化 | Po-Shu Wu; 吳柏澍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8 | 戰後加蚋仔空間邊緣化與地方營造 | Hui-Chen Hsieh; 謝惠真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8 | 社區的基礎設施化—新北市新店區花園新城供水爭議 | Wei Li; 李蔚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鐵路地下化之政策形成過程與都市政權運作的分析 —以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為例 | Yun-Ching Wu; 吳昀慶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都市地區流浪犬源頭管理之參與式空間決策支援:以台北都會區為例 | Yin-Ling Huang; 黃映翎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9 | 雙重邊緣化: 東莞手工腐竹的日常實作與官民「非遺化」治理 | ShuTian Li; 李舒恬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2018 | 「嘻哈」帝國的新國際分工與在地回應——以基隆市嘻哈文化推廣協會為例 | Wei Lin; 林偉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Collection's Items (Sorted by Submit Date in Descending order): 1 to 20 of 426
Discover
Department
- 426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Advisor
- 39 夏鑄九
- 36 劉可強
- 30 畢恆達
- 28 陳亮全
- 25 林建元(chien-yuan lin)
- 23 林建元
- 23 畢恆達(herng-dar bih)
- 20 王志弘(chih-hung wang)
- 17 夏鑄九(chu-joe hsia)
- 16 康旻杰(min-jay kang)
- next >
Subject
Date issued
- 30 2020 - 2021
- 253 2010 - 2019
- 143 2005 - 2009
Has File(s)
- 426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