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3827
Title: | 「考研為哪樁?」大學生一窩蜂報考研究所現象之觀察 Why Graduate School? -Observation for th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creasing desire for going into graduate school |
Authors: | Yun-Hsuan Lai 賴昀仙 |
Advisor: | 符碧真(Bih-Jen Fwu),江才健(Tsai-Chien Chiang) |
Keyword: | 學歷貶值,職位競爭,升學主義,臺日文化比較,大學教育, |
Publication Year : | 2009 |
Degree: | 碩士 |
Abstract: | 在大學指定考試錄取率突破百分之九十七、大學淨在學率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今天,過去被認為是就業保證的大學生名牌逐漸褪色,激增的人數使得學歷價值急速貶值,大學學歷以上失業率也日益上升。
如今不只是大學生滿街跑,就連研究生數量也悄悄攀升。許多大學生畢業之後不進入職場,轉而就讀研究所,「研究所普及化」的時代被認為即將來臨。這種最高學歷不斷向上延伸的結果,是否合乎高等教育開放政策的最初期待?而影響大學生畢業不就業,繼續攻讀研究所的原因何在? 為釐清問題,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訪問二十二名計畫報考國內研究所的大學生受訪者,鎖定報導主軸為「大學生為何報考研究所」,分析學生報考研究所的內在、外在動機,進而拼湊出臺灣當前職場、家庭、文化價值,對於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影響。 除質化訪談之外,並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等教育資料庫,與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等研究機構所做之大規模量化問卷調查為佐,配合實地訪問家長、研究所在學生、高中教師、教授、教育部行政官員、人力銀行、企業代表等各屬性受訪者,將「大學生報考研究所」的動機問題,自現象面推廣至更深廣的文化層面。 更以鄰近的日本為輔,以實地探訪當地大學生、大學教師、留學生的方式,發現日本企業好用有如「一張白紙」的社會新鮮人,大學生受此影響,多以就業為生涯規劃的首選,報考研究所意願不高。這與臺灣學生在大學學歷普及之後,為了要超越他人、脫穎而出,因此競相報考研究所的現象差異甚大。本報導期望透過日本實地環境訪查,並與受訪者進行面訪的方式,拼湊出與臺灣相異的日本社會價值與職場文化,結合日本大學生普遍無意報考研究所的現象,提供臺灣另類的思考空間。 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後,學歷貶值與職位競爭問題早已浮上檯面,教育要如何讓學生「各適其位」、「各職其分」將是一大課題。近年來各大學陸續以「課程地圖」、「合頂石經驗」等形式變革,期望協助學生盡快找到符合自己性向的生涯規劃,並讓學生在大學期間擁有具體的學習成果,以避免一紙文憑的空泛意義,使企業在選材時,有文憑以外的參考依據。 高等教育的普及確實提升了社會整體知識水準,若是能將學習心態在「內在知識的涵養」與「找到好工作」之間取得平衡,以減少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那麼教育投資才能走向「永遠不會過剩」的理想境界。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3827 |
Fulltext Rights: | 有償授權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新聞研究所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
ntu-98-1.pdf Restricted Access | 586.66 kB | Adobe PDF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