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305
Title: | 「交換」與「個人主義」:蘭嶼野銀聚落的例子 'Exchange' and 'Individualism': A Case Study at Ivalino, Lan-Yu |
Authors: | Yu-Chian Huang 黃郁茜 |
Advisor: | 黃應貴 |
Keyword: | 交換,互惠,共享,個人主義,達悟族,蘭嶼, exchange,reciprocity,individualism,Tao,Lan-Yu, |
Publication Year : | 2005 |
Degree: | 碩士 |
Abstract: | 這篇論文,是以蘭嶼Tao族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交換為主題,試圖將之區辨出幾個類型,並對應到幾個主要的社會範疇。藉由對交換類型的分析,探討為什麼「交換」可以作為當地文化特色,可以解釋各種社會範疇的構成,甚至解釋個人的成立與逐漸完整。全文主要的論證為二:(1)交換的形式如何對應到社會範疇的建構;(2)對於交換中「個體」性質的探討。最後的結論是:(1)雖然當地存在著共享(sharing)、只取不予、互惠(reciprocity)、競爭等好幾種不同的「交換」形式,分別對應到不同社會範疇:家、親戚zipos、父系「家族」,甚至「個人」。但由給予、收受、還報構成的「互惠」(reciprocity),是最基本的交換形式,其他形式都是由此發展而來。從這一點出發,重新理解上述由不同交換形式所建構的不同社會範疇;(2)進一步由父母與子女之間長期不平衡的交換,討論交換中「個體」的成立。由第六章落成禮,以及第七章個人與個人之間競爭性交換的討論,帶出:除了個體的成立之外,個體的完整也是藉由交換的機制達成。換言之,「交換」與「個體」兩者並不是相互獨立,而是「交換」界定了「個體」。
這個結論,可以解釋民族誌上強烈的「交換」行為與強烈的「個人主義」並存的現象,也可以回答蘭嶼研究史上幾個主要的問題──親屬制度中「雙邊偏父系」的傾向,是涉及「父系」範疇與(男性)個人之間生命(有限命運)的傳遞;核心家庭的重要地位,是涉及到其作為生命繁衍的節點。因此帶出對當地社會「個人」和「交換」的新理解。自然,這篇論文也留下了未解決的問題:沒有解釋「母系」範疇以及相關的婚姻交換;也沒有進一步探討聚落的性質。但至少論文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解框架──利用「交換形式」重新解釋當地社會。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305 |
Fulltext Rights: | 有償授權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人類學系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
ntu-94-1.pdf Restricted Access | 3.41 MB | Adobe PDF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