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8134
標題: | 生命的審美救贖─尼采「酒神精神」與傅柯「生存美學」的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Nietzsche’s “Dionysian Spirit” and Foucault’s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
作者: | Yu-Siang Chiu 邱宇翔 |
指導教授: | 李碧涵 |
關鍵字: | 審美自由,尼采,酒神精神,傅柯,生存美學,美與能動性相連結, Aesthetic Liberty,Nietzsche,Dionysian Spirit,Foucault,Aesthetics of Existence,th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s and Agency, |
出版年 : | 2015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美”與“能動性”相連結的意涵可由美學傳統中的典範移轉發現端倪,而這樣的典範產出也恰可作為理解尼采與傅柯思想的詮釋進路之一。於美學傳統裡「審美自由」的典範產出,象徵著一種由形上美學觀對於美的先驗界定轉向完全回歸個體能動性來界定美之何在的發展,而這樣的「審美自由」典範意涵,與尼采「酒神精神」概念所強調的生命力之美,以及傅柯所倡之藉由不斷逾越既定主體性所達至的「生存美學」論述相互呼應。
尼采的「酒神精神」概念自《悲劇的誕生》一書中登場後便一直沒有下場,而是以不同的姿態,或隱或顯地迴盪於尼采的哲思脈絡之中。雖於後期尼采曾經回頭對其早期思想中企圖以「藝術形上學」方式來獲得對生存的虛無進行救贖的意圖進行批判修正,但「酒神精神」概念意涵中之永不停息的破立揚升、能動性彰顯圖像,以及“美”與“能動性”相連結的表達形式,卻仍是一以貫之的貫穿其中。而傅柯的「生存美學」乃作為其後期以古希臘羅馬“關懷自身”的自我技術為原型所形構而成的審美式人生思維概念,但事實上卻可接續起其前期考古學和系譜學研究所揭露之“我們自身的歷史存在論”觀點,而得以彰顯出傅柯一生思想中對於“主體自由”的關懷與亟思救贖。而「生存美學」中以“不斷逾越”,一再地跳脫既定主體性來構成美的生活實踐,也正是反映了當中“美”與“能動性”相連結的意涵。 而在視「審美自由」作為詮釋兩者思想表達的詮釋觀點上,兩者思想上的相似之處在於皆沿著消解〝真理〞的「破─立」論述軸線而展開其審美自由概念的反映,並且取徑也都是朝向以〝形而下〞回歸身體的方式來開展。而在相異處上,則是一方面因其思想所鑲嵌之時代脈絡的互異而肇始其思想啟蒙定位上的不同;另一方面,則是在於審美自由觀體現下,對自由的追尋反映了〝真空式自由〞與〝動態式自由〞上的互異。據此,本文即是就兩者生命哲思中對於「審美自由」表達上的相似與互異之處進行比較研究,而這也是作為對於尼采與傅柯思想的系統化詮釋解讀,與兩者比較研究上的美學進路的嘗試。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8134 |
全文授權: | 未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97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