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1136
標題: | 論沈起鳳《紅心詞客四種》的類型書寫與追求 Writing Typology and Emotional Yearning in Shen Chi-Feng’s“Four plays of the Red-Heart Poet” |
作者: | Tzu-Wei Hong 洪子薇 |
指導教授: | 林鶴宜(He-Yi Ling) |
關鍵字: | 乾隆時期,文人傳奇,沈起鳳,紅心詞客四種,報恩緣,文星榜,才人福,伏虎韜,諧鐸,類型,程式, Writing Typology,Shen Chi-Feng,Chinese Opera,Qianlong period, |
出版年 : | 2008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作為乾隆時代廣受歡迎的通俗劇作家,沈起鳳在今日卻以筆記小說《諧鐸》聞名,其編劇家的身份,便顯得淹沒不聞。檢視沈起鳳戲劇之研究者荒稀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其劇作數量雖豐,但卻大多亡佚不傳,在今日的戲曲舞台亦甚少搬演;而目前可見的傳奇劇本《紅心詞客四種》之藝術成就,亦僅止於生動流暢而未有特殊的創造與氣度,流於後世所評論乾隆時代文人傳奇僵化刻板、盲目追逐形式的評價格局。
本文以認同前述關於沈起鳳以及乾隆時代的評價為前提,嘗試以《紅心詞客四種》為本,為沈起鳳以及其所表現的乾隆時代劇作熟悉程式、追逐新奇、玩弄形式而缺乏創意的種種特色,從戲曲體裁、文學思潮發展脈絡中的類型、作家個人經歷與性格呈現的類型、以及針對類型文學書寫策略三方面,尋找《紅心詞客四種》創成的心理動機,以之和《紅心詞客四種》的藝術成就相互證成,以還原沈起鳳一輩劇作家的創作環境條件,探討其擁有的資源與侷限,補足乾隆時代劇作家概括的面貌評價,同時也重新看待類型題材與情節程式對戲曲體裁發展的利弊價值。 本文所使用的材料以文本為主,即沈起鳳的《紅心詞客四種》與筆記小說《諧鐸》;而以沈起鳳生平的相關記載、研究為輔。第一章緒論首先呈現沈起鳳劇作與乾隆時代劇壇的面貌,進行沈起鳳研究的文獻回顧。 第二章〈沈起鳳的生平與作品〉則介紹沈起鳳的生平與作品,本章將沈起鳳的生平經歷視為另一個文本,解讀其中呈現的心理動機與情感意涵,以沈起鳳個人的性格分析,為解讀沈起鳳文學作品的基礎鋪墊。 第三章〈文士的詠歎與批判:《紅心詞客四種》的意識類型〉以《紅心詞客四種》為主、《諧鐸》為輔,從文學之文本的層次檢視其關注的題材類型與描寫手法,進而探討沈起鳳身為文士的人格情志在文學作品中的展現,以及其面對外在環境立身處世的思想原則類型。 第四章〈類型的敷演:《紅心詞客四種》的戲曲程式質變〉乃專注於戲劇的層次,討論《紅心詞客四種》中大量使用的程式技巧,檢視沈起鳳使用程式的創作意識,推察沈起鳳身為文人劇作家,其看待戲曲程式、乃至於戲曲編劇的角度。 第五章〈《紅心詞客四種》寫作的偏離與追求〉與第六章〈結論:沈起鳳的追求與落空〉則在前文由內到外的種種研究成果基礎上,以作者的情感動機、創作動機、與創作成果三方相互映證,探討編劇生涯對沈起鳳人生的意義、以及沈起鳳之於乾隆時代文人傳奇的意義,重新找到難脫類型窠臼的乾隆時代劇作在戲曲發展脈絡上的定位。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1136 |
全文授權: | 有償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戲劇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28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