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946
標題: | 圖繪台灣古蹟保存史─一九九○年代以後古蹟與歷史建築保存之狀況 Mapping the History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in Taiwan After 1990s |
作者: | Chien-Chung Chen 陳建仲 |
指導教授: | 夏鑄九 |
關鍵字: | 古蹟保存,殖民建築,古蹟再利用,文化資產保存,古蹟保存運動,建築史, historic preservation,conservation,adaptive reuse,heritage,colonial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history, |
出版年 : | 2006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本文是一探究九○年代以後台灣古蹟保存變遷的歷史寫作,作者揚棄傳統編年史寫法,而以三大顯著歷史表現為綱,鋪陳九○年代以後台灣古蹟保存史之發展架構,亦即:「近代殖民建築保存」、「社區化的古蹟保存運動」與「古蹟再利用」。
回溯我國歷年來的古蹟保存案例,研究史回顧指明台灣古蹟保存史正是一部階級抵抗運動的歷史,體現出國家與人民之於空間的競爭關係。一九七○年代,古蹟保存運動在台灣伴隨著快速都市化現象而萌芽,國家資本主義對於傳統建成環境的創造性破壞激起都市文化菁英的反思與抵抗運動,然而保存運動亦促成了古蹟保存編入國家體制而成為整體文化政策的一環。隨著時空變遷與歷史發展之積累,自九○年代以後,「近代殖民建築保存」、「社區化的古蹟保存運動」以及「古蹟再利用」三項課題,是我國古蹟保存發展歷程最為顯著的時代變化。從歷史研究之中可以發現,古蹟保存做為文化層面的都市社會運動之一,其實是不斷挑戰國家施政,與統治階級進行長期抵抗鬥爭的歷史過程;更進一步言,古蹟保存乃是一個涉及空間競爭/階級鬥爭的場域,展現了人民與國家之間的高度張力,而具體地表現於本文所假設的三種競爭場域之中。 本文研究結論認為,古蹟保存乃是一個務須透過體制化的操作過程,保存政策與實踐成效,其實是高度受到國家文化政策的走向所影響。易言之,古蹟是否得以保存直接關係著國家干預能力的強弱,古蹟保存運動本質上就是一個政治過程。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946 |
全文授權: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 2.42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