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JSPUI

DSpace preserves and enables easy and open access to all types of digital content including text, images, moving images, mpegs and data sets

Learn Mor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Browse
    •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 Publication Year
    • Author
    • Title
    • Subject
  • Search TDR
  • Rights Q&A
    • My Page
    • Receive email
      updates
    • Edit Profile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政治學系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053
Title: 「中國)概念與「華夷」之辨的歷史探討
The Concept of “Zhongguo” and the Distinction of “Hua” “Yi”—a Historical Survey
Authors: Chi-Shen Chang
張其賢
Advisor: 江宜樺
Keyword: 民族主義,族群思想,文化語言,天下,地氣,文化主義,地理主義,
Chinese nationalism,ethnic thought,cultural language,Tianxia,diqi,culturalism,geographism,
Publication Year : 2009
Degree: 博士
Abstract: 本論文的主旨,是從中國文化特有的思想資源入手,描述中國族群思想變化的軌跡,以及它發展出類似民族主義思想的歷程。本論文的論證可以簡述如下:筆者認為,從商國時期開始,中國便開始出現思考族群問題的特殊方式,即對於內外之別的強調。此一思考方式在春秋時期逐漸發展成為「蠻」、「夷」、「戎」、「狄」和「華」、「夏」的區別。到了戰國時期,關於族群問題已經形成了多種思路,「中國」和「天下」的概念也大致定形。以上這些概念和思路,構成了中國族群思想的基本思想資源。十八世紀以前的中國思想家在思考族群問題時,都是使用這套思想資源進行思考和論述。
中國族群思想並非長期靜止不變,而是充滿對話、創新與突破。為了在龐大的文獻資料中,找出一種觀察中國族群思想變化情形的方法,筆者選擇了「正統論」這個長達一千多年的政治議題作為切入點。正統論是關於歷代王朝正統性的討論;此一討論隱含了關於「中國性」(Chineseness; Zhongguoness)的思考。對於正統性的看法,大致存在兩種思路。一種可稱為文化主義(culturalism),另一種可稱為地理主義(geographism)。文化主義以奉行中國文化和統治「九州」或「中原」作為王朝正統性的要件,對於王朝建立者是否為「夷狄」並不重視。地理主義以「九州」此一象徵性的地理界線作為中國之人和「夷狄」的區別基礎;這種思路特別重視王朝建立者是否為「夷狄」,認為王朝正統性的要件之一,是王朝創建者必須是中國之人而非「夷狄」。在戰國時期形成的族群思想資源中有所謂「地氣」的概念,這個概念成為地理主義者特別倚重的思想工具。以「地氣」概念為基礎,將之與「綱紀」的道德規範概念結合,地理主義者逐漸建構出一種中國概念:一個和「夷狄」清楚隔離的、孤立自閉的、以自身問題為政治首要關心的、有明確地理範圍的、由同質之人與文化所構成的、絕不容許被「夷狄」統治的中國。到了十七世紀的王夫之,則決定性地把「王朝」和「中國」分離開來,使「中國性」從王朝正統性的概念中完全獨立出來,並且把中國視為中國之人最高的效忠對象,主張中國利益優先於王朝利益。中國族群思想發展至此,已經和民族主義思想有相當多的共通之處。就此而論,十七世紀的地理主義思路,已經為十九世紀出現的中國民族主義思想,預先做好了思想準備。
本論文的主要貢獻有以下幾點。首先,本論文提出了一種研究民族主義思想的新方法論,即文化語言研究途徑。第二,本論文深入探討了前現代中國在沒有主權國家概念或人民主權觀念的情況下,發展出類似民族主義思想的歷史過程。對於此一過程的認識與探討,有助於學界對於西方現代歷史經驗進行省思。第三,本論文深入探討了中國族群思想一些關鍵概念(如「蠻」、「夷」、「戎」、「狄」、「華」、「夏」、「中國」、「天下」)的形成過程與最初意涵,從而釐清了學界一些主流看法的誤解。第四,對於中國族群思想的演變軌跡,本論文提出了「文化主義到地理主義論綱」,用來取代長期作為學界主流看法的「文化主義到民族主義論綱」。經由本論文的研究,筆者希望對於中國族群思想與民族主義思想問題,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053
Fulltext Rights: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ntu-98-1.pdf4.98 MBAdobe PDF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