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3. 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2609
標題: 鳳梨釋迦衰弱病的病原鑑定及落花生簇葉病分子偵測技術改良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 of Custard Apple Declin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olecular Detection Method for Peanut Witches’Broom
作者: Tung-Yu Lee
李東祐
指導教授: 洪挺軒(Ting-Tsuan Hung)
關鍵字: 鳳梨釋迦衰弱病,落花生簇葉病,擬菌質體,植物菌質體,聚合酶連鎖反應,
Custard Apple Decline,Peanut Witches' Broom(PnWB),Mycoplasma-like Organisms (MLOs),Candidatus Phytoplasma,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出版年 : 2021
學位: 碩士
摘要: "植物菌質體 (phytoplasmas)係為一群韌皮部侷限的植物寄生性細菌,最早由日本數名科學家Doi等人於西元1967年率先發現,當時認為該病原體為mycoplasma-like organisms (MLOs)。至西元2020年為止,植物菌質體依照16S rDNA序列共分為34個大群 (groups),其中落花生簇葉病屬於第二大群 (16SrII)的植物菌質體。目前的研究顯示,植物菌質體傳播的方式是經由刺吸式口器的昆蟲,如二點小綠葉蟬、南斑葉蟬等。受植物菌質體感染的寄主植物會出現以下幾種病徵:小葉化、花器葉化、簇葉、矮化、葉片黃化、巨芽等。本研究將進行探討的項目為不同引子對 (primers)對落花生簇葉病之聚合酶連鎖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的敏感度差異及近年來疑似由植物菌質體感染的病害——鳳梨釋迦衰弱病——之病原鑑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本實驗設計的引子對進行聚合酶連鎖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比起以往的廣效型引子對P1/P7擁有更清晰、明顯的條帶 (band),並且以10的倍數進行序列稀釋後,再分別進行PCR反應,結果顯示10000倍稀釋擁有最大的差異度,即使用本實驗設計的引子對Phyto1622 (暫定名)可與傳統廣效型引子對P1/P7產生最大的清晰度及敏感度差異。根據PCR反應及序列定序的結果,鳳梨釋迦衰弱病的病原係為第二大群 (16SrII)的植物菌質體,且與引起落花生簇葉病的植物菌質體有99 %的序列相似度,未來將確定傳播途徑是否與落花生簇葉病有關,以期進行更有效的病害管理及防治。"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2609
DOI: 10.6342/NTU202104329
全文授權: 同意授權(限校園內公開)
電子全文公開日期: 2023-10-30
顯示於系所單位: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U0001-2710202112524300.pdf
授權僅限NTU校內IP使用(校園外請利用VPN校外連線服務)
3.26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