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Collection's Items (Sorted by Title in Ascending order): 1 to 20 of 309
Publication Year | Title | Author(s) | Department |
---|---|---|---|
2015 | 2013-2014年狂犬病陽性的臺灣鼬獾(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之空間分布與疫區擴張趨勢探討 | Xin-Yi Lee; 李欣怡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9 | 2013-2018年臺灣鼬獾(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狂犬病疫情的時空變遷趨勢與地景特徵探討 | Yan-Ru Yu; 盂燕汝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3 | Odysseus基因對果蠅精子生成的影響 | Chia-Hsiang Wu; 吳家翔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08 | Streptocarpus屬(苦苣苔科)傳粉相關花部形態的遺傳分析 | Shao-Pei Chou; 周韶霈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7 | 三種狗尾草屬植物在不同光環境表型可塑性的比較 | Yan-Zhi Liu; 劉彥治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20 | 三種田字草生理生態特徵探討 | Tai-Chung Wu; 吳泰中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8 | 不同層面的鳥類功能多樣性與環境梯度的關係 | Yi-Ju Chiang; 江宜儒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06 | 不同漁塭經營策略對水鳥組成的影響 | Man-Yu Yang; 楊曼瑜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1 | 中華白海豚在台灣之分布預測與活動模式 | Chih-Huey Yeh; 葉志慧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05 | 乾旱對哈盆溪大型無脊椎動物群聚組成之影響 | Ya-Lun Huang; 黃雅倫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8 | 交通設施對臺北市都市化區域三種外來椋鳥分布的影響 | Meng-Han Yang; 楊孟翰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5 | 以小水鴨(Anas crecca)分布探討華江濕地棲地改善工程的影響 | Wei-Chieh Tseng; 曾威捷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5 | 以形態、分子與珠芽發育特徵研究臺灣目賊芋的側系群分類 | Chi-Tung Huang; 黃啟東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1 | 以湖泊沉積物內花粉與矽藻重建台灣東部晚全新世氣候與環境變遷 | Liang-Chi Wang; 汪良奇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3 | 以物種分布模式預測台灣北部兩種攀蜥的共域區並檢視形態置換現象 | Shan-Ta Tao; 陶善達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20 | 以粒線體、微衛星與核基因序列探討觀霧山椒魚的族群分化 | I-Chun Chung; 鐘意淳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2 | 以葉綠體及核微衛星DNA標記探究台灣水青岡之族群遺傳結構 | Hsiang-Hsuan Kung; 孔祥璿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6 | 以被動式聲學探討中華白海豚在河口的活動模式 | Chia-Yun Lee; 李佳紜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4 | 以資源防禦理論探討疣尾蝎虎覓食時的種內敵對行為 | Hsi-Cheng Ho; 何熙誠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2016 | 低溫層積與吉貝素處理對臺灣青楓種子休眠解除之影響 | Ming-Wei Wang; 王名偉 |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Collection's Items (Sorted by Title in Ascending order): 1 to 20 of 309
Discover
Department
- 309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 1 生命科學院
Advisor
Subject
- 8 中華白海豚
- 5 台灣高山田鼠
- 4 大岩桐
- 3 balanophora
- 3 biodiversity
- 3 sousa chinensis
- 3 八色鳥
- 3 外來種
- 3 大花咸豐草
- 3 瑞氏海豚
- next >
Publication Year
- 18 2020 - 2021
- 214 2010 - 2019
- 77 2003 - 2009
Rights
- 216 有償授權
- 83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10 未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