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生命科學院
  3. 動物學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5542
標題: 大肚魚細胞株之建立及其生物學特性之研究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ell Line Derived from Top-minnow (Gambusia Patruelis)
作者: 王聖予
出版年 : 1985
學位: 碩士
摘要: 本實驗的目的,在於建立大肚魚(Top-minnow)之細胞株,並對此細胞株進行一些生物學特性之研究。
此細胞株在含10%牛犢血清的Leibovitz's L-15培養液中,於31℃的條件之下已繼代培養了84次,並命名為TM。細胞之形態呈纖維母細胞狀,表面附著效率值約為11.7%,分析48代及60代分裂中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顯示其分佈在21到68之間,而以含38個染色體的細胞最多。TM細胞之生長在一定的限度之內會隨著血清濃度的增加而上昇,在完全不含血清的培養液中,生長停頓,細胞甚至不會附著在培養瓶上。TM細胞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後,細胞會形成單層細胞層(monolayer),而不會有重疊或堆積成塊的現象,表示此細胞具有接觸性抑制作用(contact inhibition),證明此細胞並未變性(Transformation)。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TM細胞的表面微細形態,顯示在正常狀況下的細胞在表面會生出許多的微絨毛(microvilli),這些微絨毛長度很長,當環境欠佳或細胞老化時,微絨毛會漸漸變短,進而被一些乳狀突起(bleb)所取代,而後此乳狀突起亦會消失,細胞會有凹陷、穿孔的現象,最後細胞發生自體溶解(autolysis)。
實驗顯示TM細胞對於魚類病毒EVE、EVEX、EVA、IPNV及LV-1均具有感受性,而且複製量很高,在經過液態氮長期的保存下,仍具有很好的生存能力,TM細胞經過鑑定沒有細菌、?菌及黴漿菌(mycoplasma)的感染。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5542
全文授權: 未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動物學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