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207
標題: | 以演化觀點探討物理環境對地方情感連結之影響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Environments on Emotional Place Bonding with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
作者: | Fang-Sin Chiu 邱方歆 |
指導教授: | 鄭佳昆 |
關鍵字: | 地方情感連結,生物演化傾向,景觀美學,演化理論,眺匿理論,資訊處理理論, emotional place bonding,biologically evolutionary propensities,landscape aesthetics,evolutionary theories,prospect-refuge theory,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
出版年 : | 2018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地方情感連結描述了人與地方之間的情感關係,為地方特性與人的特性共同演進發展而成的情感連結。這樣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見到,如不願搬離居所、經常造訪固定的遊憩地點及對於維護自然環境的承諾。那麼地方情感連結是如何發生的呢?關於地方情感連結的發展機制一直是一個錯綜複雜而尚待釐清的議題。
從過去文獻可知地方情感連結的發生主要源自個人心理發展、社會文化過程以及生物演化傾向這三個因素,其中生物演化傾向描述了因為演化過程的需求,人可能會對特定環境景觀類型有本能的情感連結。雖過去一些學者皆認為地方情感連結的發生可能具有生物演化基礎,目前卻沒有直接的實證研究可以支持這樣的論點,然而其為人地連結最基礎且影響最廣泛之形式,有其重要價值,故本篇論文便試圖以實證研究來探討地方情感連結的發生是否具有生物演化的基礎。 該從何著手去探討這樣人類無法直接體驗與意識的地方情感連結形式呢?Lewicka於回顧地方連結議題的文獻中便指出了一個可行的契機:藉由景觀美學領域中完整成熟的理論來探討地方情感連結中尚未清晰之理論。除此之外,景觀美學與地方情感連結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不僅在解釋其成因的架構上十分相似外,過去也有學者認為這兩者之間會相互牽連、無法獨立存在,故本文以景觀美學中涉及生物演化之理論與觀點來解答研究問題。 本篇透過景觀美學中常見且重要之演化理論與觀點進行探討,並分為兩個研究逐一檢驗、多方確認研究結果之可信度。第一個研究以眺匿理論進行,而第二個研究則包含了資訊處理理論、大草原假說、森林假說、親生命假說還有植栽與水兩個元素。以上演化理論與觀點談及的特定環境類型與元素均與演化生存需求有關。 兩個研究皆以平板網路問卷的形式在台灣大學校園中進行現場便利抽樣調查,受測者以學生為主。研究一給予受測者觀看具不同眺匿程度之陌生景觀照片,並讓其填寫眺匿特性感知問項(直接眺望、間接眺望、直接藏匿與間接藏匿)以及地方連結短版量表。結果顯示四種眺匿感知特性皆與地方連結呈正相關,說明了具有演化基礎特性之陌生環境也能夠誘發地方情感連結。 在研究二中給予受測者觀看不同環境類型與元素模擬之景觀照片,並填寫偏好矩陣感知特性問項(一致性、複雜性、神祕性和易讀性)、知覺自然度問項、地方依附短版量表以及偏好問項。研究結果顯示四個感知特性及知覺自然度皆與地方依附呈正相關,而自然環境之地方依附評值皆顯著高於都市環境,其中以森林環境顯著最高。有水之沙漠環境有較高之地方依附,而植栽的結果則較不穩定。 兩個研究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皆支持了與演化有關之特定景觀類型或元素能誘發出地方情感連結,因此地方情感連結的發生亦具有演化的基礎。本文除了以實證研究支持地方情感連結生物演化傾向的觀點外,在實務應用上,亦更加強調了將演化理論與觀點應用於景觀設計規劃之重要性,除了能使人產生偏好外,更能誘發出情感連結。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207 |
DOI: | 10.6342/NTU201803773 |
全文授權: | 有償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園藝暨景觀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4.81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