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864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照真 | |
dc.contributor.author | Ya-Chi Che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雅琪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7T02:28:52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8-09-03 | |
dc.date.copyright | 2017-09-03 | |
dc.date.issued | 2017 | |
dc.date.submitted | 2017-08-18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文獻: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出版。 王泰俐(2006)。〈電視新聞「感官主義」對閱聽人接收新聞的影響〉, 《新聞學研究》,86 : 91-133。 太雅編輯部(2010)。《進入航空業So Easy!》,台北市:太雅出版。 何修譯(1992)。《美貌的神話》,臺北市 : 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原書Wolf, N. [ 1991]. The beauty myth: how images of beauty are used against women. New York: Doubleday.) 李 瑋(2009)。《已婚女性空服員的工作與家庭生活策略》。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仲昀(2017)。《台灣職場「以貌取人」的不平等 : 就業「外貌」歧視的法律史考察(1945-2016)》。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竹君(2016)。《再思考新聞價值—以蘋果日報與中時集團的即時新聞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牧宜(2015年8月20日)。〈空姐胖成這樣也太不敬業了吧?但從何時起,空服員的專業變成是賣弄性感了?〉,《關鍵評論網》。取自: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05254/。 李牧宜(2016年06月24日)。〈空姐有苦說不出!絲襪裡都是瘀青、手臂上滿佈燙傷...一位空服員的告白〉,《商業週刊》。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7023&pnumber=1。 李美枝(1987)。《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利暗盤》。臺北:聯經。 李雅靖、宋怡萱(2005)。《報紙新聞報導的主播形象對觀眾收視行為之影響》。廣播與電視,第25期,頁59-83。 李曉蓉(2016)。《女性是受保護者?小學職場的性別與權力》。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76期,頁62-67。 林佩貞、林志聖(2009)。〈國際航線女性空服員之工作壓力與健康情形之調查研究〉,《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231-232。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臺北:巨流圖書。 林品菁(2009)。《微笑的飛行—空服員的情緒勞動》。東華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思平(2003)。〈媒體八卦與社會真實:從淫穢、魅惑、到意識型態的鬼影〉,《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257-295。 看見趨勢 / DGcovery。Yvonne H.(2016年11月29日)。〈「空姐忙什麼」在夯什麼?金鐘獎節目製作人分享影片爆紅的關鍵3要素!〉。取自:http://www.dgcovery.com/2016/11/29/busycabincrew/。 姜珉景、金素妍著 / 馬毓玲譯(2012)。《王牌空服員:30000英呎夢想特訓,出發!》,台北市:尖端出版。 柯永輝(1994)。〈第三章 酒後的心聲—解讀流行歌曲中的女性意涵〉,《媒體的女人.女人的媒體(上)》,頁69-179。台北 : 碩人。 洪秀鑾(2003)。《服務決定你的優勢》,台北市:平安文化。 倪炎元(2002)。〈台灣女性政治精英的媒體再現〉,《新聞學研究》,第70期,頁17-58。 倪炎元(2013)。〈從語言中搜尋意識形態:van Dijk 的分析策略及其在傳播研究上的定位〉,《新聞學研究》,第114期:頁41-78。 孫志硯(2007)。〈論述、權力與報業攝影記者職業性別隔離的維繫〉。《新聞學研究》,第91期,頁125-169。 徐孝慈(1997)。《晚禮服下的灰姑娘-以青春體力換取金錢代價的女性空服員》。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瑞珠譯(1992)。《情緖管理的探索》,臺北市 : 桂冠。(原書Hochschild, A.R.[1983]. 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海爾(2010)。《服務力——看不見的商品,蘊藏無價的商機》,台北:就是文化出版:創智文化總經銷。 神拉一筆(2016年06月27日)。〈網友熱議:薪水高但不過是空中服務生?空服員的專業是什麼?〉,《聯合新聞網 / Oops!新鮮事 / 沃克甘苦 / 職場》。取自:http://oops.udn.com/oops/story/6766/1789552。 高素儀(2012)。《媒體新聞文本的性別訊息分析-以蘋果日報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張中秋、黃凱鋒(1999)。《超越美貌神話:女性審美透視》,上海 : 學林出版社。 張敬婕(2009)。〈第八章 傳媒與男性研究〉,《性别与传播 : 文化硏究的理路与视野》, 北京市 :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張慶玉(2008)。〈規馴一致的完美女人:台灣女性空服員職場經驗研究(Discipline the Ideal Women: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Female Taiwanese Flight Attendants)〉。「解嚴二十年台灣社會的整合與分歧,台灣社會學年會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張慶玉(2016年06月29日)。〈性別、情緒勞動,與台灣空服員的處境〉,《端傳媒》。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29-opinion-chinaairlines2/。 張錦華(1994)。《媒介文化、意識型態與女性 : 理論與實例》。台北市 : 正中。 張錦華(1994)。《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書局。 張錦華(1995)。〈媒體文本研究的理論依據與方法進路〉,《媒體的女人.女人的媒體(上)》,頁13-22。台北 : 碩人。 張錦華(2001)。《女為悅己者瘦?瘦身廣告風潮、大眾媒介效果、與閱聽人詮釋》。台北:女書文化。 張錦華(2002)。《女為悅己者瘦?媒體效果與主體研究》。台北:正中。 張錦華、劉容玫譯(2001)。《女性主義媒介研究》,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原書van Zoonen, L. [1994]. Feminist Media Studies. 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 Sage.) 畢琳(2011)。《媒介塑造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形象研究 以《科技日报》人物报导为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學碩士論文。 許義忠、余緒德(2005)。〈休閒、壓力與調適研究:以中華航空女性空服員爲例〉,《戶外遊憩研究》,18卷2期 (2005 / 06 / 01),P1 – 24。 許碧純(2001)。《女性專業工作者工作地位之研究:以台灣女醫師為例》。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論文。 郭冀銘(2017年05月06日)。〈我是空服員 這份工作真的不是只在環遊世界!〉,《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507000005-260415。 陳清河(2011)。〈新聞自由與媒體自律(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Media Self-Discipline)〉,《傳播研究與實踐》,2011年 01 月01日,1卷1期,頁81-86。 陳靖蓉(2006)。《台灣媒體產業下之主播形象研究》。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詩薇(2016年06月24日)。〈別再喊「史上顏值最高罷工」了!還記得關廠工人臥軌抗爭時,台灣人的嘴臉嗎?〉,《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lifestyle/134157。 湯允一等合譯(2001)。《媒體 / 社會 : 產業,形象,與閱聽大眾》,台北 : 學富文化。(原書Croteau, D.R., & Hoynes, W.D. [2001]. Media/society : industries, images, and audiences.) 甯應斌(2004)。《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桃園縣中壢市:中央大學性 / 別研究室。 童一寧(2017年02月01日)。〈獨/「空姐忙什麼」菜鳥空姐、空少個個有來頭〉,《聯合新聞網 / 噓!星聞 / 熱門星聞》。取自: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89/2259672。 黃元鵬、吳佳綺譯(2013)。《媒介、文化與社會》,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原書Hodkinson, P. [2011].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黃盈盈(2012)。《名人劈腿新聞中的女性再現》。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學位論文。 黃詩筠(2015)。《空服員機艙環境知覺、情緒勞務與工作表現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楊駿北(2004)。《性別化社會下的男性氣概,以男空服員職場性別經驗與社會形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子綾(2009)。〈化妝的性別權力拉鋸:以PTT表特板、美妝板板眾為例〉,《犢:傳播與科技》,創刊號,頁46-64。 劉惠純(2008)。《誰可以成為空服員?—情緒勞動與性別化的生產政治》。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渝霈(2016年06月24日)。〈「in了」、「我要跟空姐睡馬路」民眾失控偷拍華航罷工,這就是台灣最美風景?〉,《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lifestyle/133902。 鄭杏玲(2009)。〈性別意識的形成、解構與再建構〉,性別文化與通識教育研討會,日期:2009年6月4日,基隆市: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鄭怡璿(2008)。《台灣籍空服員情緒勞務、情緒耗竭、從眾行為與補償性衝動消費行為間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魯皓平(2016年1月13日)。〈空姐風光的背後,是不為人知的辛酸與考驗〉,《遠見雜誌》。取自:http://www.gvm.com.tw/webonly_content_7671.html。 盧嵐蘭(2005)。《媒介消費:閱聽人與社會》,台北市:揚智文化。 翱翔者聯盟(2016年06月24日)。〈工作輕鬆、薪水高還超容易嫁豪門?空姐出來說真話,揭穿民眾3大迷思〉,《商業週刊》。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7026&pnumber=1。 賴家慶(2012) 。《空服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及幸福感之研究-以長榮航空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 關鍵評論網。Bobby(2017年1月12日)。〈【粉紅男人】男性錄取率低,上飛機又被說娘?空服業由內而外的性別歧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017menjobs/56048。 謝繕聯(2016年06月24日)。〈空姐:「我已經立好遺囑」航空界背負的壓力,非一般人可想像〉,《風傳媒》。取自:http://www.storm.mg/lifestyle/72919。 藍佩嘉(1995)。《銷售的政治:性別化的勞動身體規訓》。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 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台灣社會學研究,第二期,頁47-81,7月出版。 顏瀅晏(2013)。《不只是飛行:空姐INGA的華航旅程》,新北市:解碼出版。 嚴祥鸞(2009)。《性別與工作:社會建構的觀點》。台北 : 巨流。 蘇盈蓉(2016)。〈空服員的女性身分,與勞工身分一樣重要〉,《性別平等教育季刊》,2016年09月30日,76期,頁18-21。 顧玉珍(1991)。〈第四章 性別的魔鏡—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意涵〉,《媒體的女人.女人的媒體(下)》,頁5-77。台北 : 碩人。 外文文獻: Acker, J. (1990). “Hierarchies, Jobs, Bodies: A Theory of Gendered Organizations.” Gender & Society 4 (2):139-58. Busby, L. J. (1975). Sex-Role Research on the Mass Media.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5, 4: 107-31. Chang, C. Y. L. (2011). “The heart of the flying mothers: Taiwanese female flight attendants’ work and family liv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Courtney, A. E., & Whipple, T.W. (1974). “Women in TV Commercial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4 (2): 110-118. Courtney, A.E., & Lockeretz, S.W. (1971). “Woman’s Place: An Analysis of the Roles Portrayed by Women in Magazine Advertisem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8:92-95. Holsti, O. R. (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 Kraus, S., & Davis, D. (1976). The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on political behavior. University Park: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Kanter, R. M. (1977). Man And Women of The Corpor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Stein, E. (2006). Stewardess : come fly with me!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Chronicle; Enfield : Publishers Group UK c2006. Tiemeyer, P. (2013). Plane queer: labor, sexuality, and AIDS in the history of male flight attenda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ang, H. C. (2009). “Language and ideology: Gender stereotypes of female and male artists in Taiwanese tabloids.” Discourse & Society 20(6): 747-774. Williams, C. L. (1995). still A Man’s world: men who do women’s works. Berk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illiams, C. L. (1992). “The Glass Escalator: Hidden Advantages for Men in the Female Professions.” Social Problems,Vol.39, No.3 ,pp. 253-267. Retrieved from http://www.jstor.org/stable/3096961. Weitz, R. (2001).“Women and Their Hair: Seeking Power through Resistance and accommodation”. Gender & Society, 15 (5). Simpson, R. (2009). Men in caring occupations: doing gender differently. Basingstoke England ;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Simpson, R. (2004). “Masculinity at work: the experiences of men in female dominated occupations”. Work, Employment & Society, 18(2), pp.349-368.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864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空服員」職業由於以女性工作者居多,致使社會及媒體將此職業與女性特質做強烈連結,不斷刻板印象化,甚至性感化。2016年六月底,國內空服員發動台灣史上第一場空服員罷工行動,爭取勞動權益,卻被社會與媒體形容為史上顏值最高、最美最香的罷工團體。曾幾何時,性別特質模糊了空服員的專業,讓大眾忽略空服員也具勞工身份?忽略空服員職業的專業性。基於此問題意識,本論文採用內容分析與深度訪談法,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國內四大新聞媒體:《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檢視空服員相關報導是否再現性別刻板印象,以及透過與空服員深度訪談,凸顯空服員的專業性,並探討兩性在社會及媒體影響下的想法與感受。
本論文透過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結果:一、新聞媒體塑造空服員勵志溫馨形象,仍再現性別刻板印象。二、性別受制度性權力結構影響,女性比男性更積極尋求權力策略。三、空服員年資越高,展現勞動的專業程度也越高。研究結果說明,社會建構的性別意識形態已深植人心,性別現象亦仍充斥在媒體、社會與空服員職場中。空服員的專業除了安全技術外,空服員平時展現的勞務工作雖被視為理所當然,卻隱藏著許多專業技巧與能力,在資深空服員身上尤能呈現。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Since the flight attendants are considered as female-dominated occupation, society and media have established a strong connection between this occupation and femininity, with constantly stereotypes and even sexualizing. At the end of June in 2016, Taiwanese flight attendants called the first-ever strike for their labor rights and benefits; and the strike group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most beautiful and fragrant group ever by the society and media in Taiwan. Gender characteristics have obscured the profession of flight attendants, therefore the public ignores the status of labor and specialty of flight attendants.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this research aims to review whether gender stereotypes have been represented in the news coverages of four major newspapers in Taiwan: “China Times”, “The Liberty Times”, “United Daily News” and “Apple Daily News” which related with flight attendants. The research also highlights the specialty of flight attendants and discusses the ideas and feelings of both gend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ety and media.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the following results: First, news media creates the flight attendants with inspirational and warm image, but it still represents the gender stereotype. Second, gender is affected by structure of institutional power, females are more active to seek power strategies than males. Third, the higher seniority of flight attendants is, the higher level of specialty will be show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ender ideology constructed by society has been deeply remained in people’s mind; moreover, the gender stereotyping phenomenon is still spreading in media, society and flight attendants’ workplace. The specialty of flight attendants shows not only on safety control, but also on daily working process that is usually considered as routine work. In fact, daily working process contains many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bilities, especially for senior flight attendant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2:28:5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6-R00342027-1.pdf: 2461236 bytes, checksum: caab1543680b8c02e950a37f546cd3d7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7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誌 謝 I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IV 圖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源起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4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 16 第一節 空服員相關研究 16 一、 女性空服員 16 二、 男性空服員 23 第二節 女性、身體與權力關係 28 第三節 職業性別化的社會建構與媒體再現 33 一、 社會的性別建構 33 二、 媒體的性別再現 38 第四節 研究架構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6 第一節 內容分析 46 一、 研究對象 47 二、 類目建構 48 第二節 深度訪談 57 第四章 研究發現 60 第一節 內容分析結果 60 一、 空服員報導逐年增加,《蘋果日報》、《自由時報》最顯著60 二、 空服員報導偏重社會事件、體態容貌、招募訊息 62 三、 報導內容涉及體態容貌,加深性別刻板印象 73 四、 空服員「勵志溫馨」比例增加,成為媒體報導新趨勢 83 第二節 深度訪談結果 90 一、 女性空服員「職業形象」壓力大過「女性形象」 90 二、 男性空服員受女性化職業影響,產生性別壓力 100 三、 空服員職場性別文化:權力展現與策略 108 四、 新聞媒體強調外貌形象,忽略空服員專業性 124 五、 回歸空服員職業形象,再現專業與勞動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6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166 一、 新聞媒體塑造空服員勵志溫馨形象,仍再現性別刻板印象166 二、 性別受制度性權力結構影響,女性比男性更積極尋求權力策169 三、 空服員年資越高,展現勞動的專業程度也越高 173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176 一、 媒體與社會應重視空服員專業,建議加入記者訪談 176 二、 空服員勞動似乎逐漸受到重視,建議加入罷工前後比較177 三、 建議增加新媒體形式與國外媒體研究 177 參考文獻 179 附錄 188 附錄一、編碼表 188 附錄二、訪談大綱 189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新聞再現分析:空服員性別與專業之個案研究 | zh_TW |
dc.title | News Representation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Sexu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about Flight Attendant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5-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林思平,張慶玉 | |
dc.subject.keyword | 再現,空服員,性別,刻板印象,專業,新聞,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representation,flight attendant,gender,stereotype,professional,news, | en |
dc.relation.page | 190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703771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7-08-18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新聞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新聞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6-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4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