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JSPUI

DSpace preserves and enables easy and open access to all types of digital content including text, images, moving images, mpegs and data sets

Learn Mor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Browse
    •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 Publication Year
    • Author
    • Title
    • Subject
  • Search TDR
  • Rights Q&A
    • My Page
    • Receive email
      updates
    • Edit Profile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圖書資訊學系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4566
Title: 臺灣地區人文學學術出版與學術傳播之研究
On the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of Humanities in Taiwan
Authors: Shao-Chun Wu
吳紹群
Advisor: 陳雪華
Keyword: 人文學,專書,學術出版,學術傳播,獎酬,
humanities,monograph,scholarly publising,scholarly communication,rewarding,
Publication Year : 2010
Degree: 博士
Abstract: 近年來學術傳播與學術出版問題之探討頗受重視,但大部份的焦點,均集中於STM (science, technology & medical)領域的期刊出版,對人文學領域的學術出版,尤其是專書形式的出版關注較少;而對於人文學專書出版和人文學學術傳播之研究,亦缺乏較為系統性的研究。此外,近年來國內外人文學學術專書銷售量日漸下滑、人文學者專書出版不易,也使得專書出版問題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基於此,本研究以人文學之學術出版為研究主體,以人文學學術傳播系統運作為主要背景,進行人文學學術出版與學術傳播之研究。
本研究之文獻探討,首先探討學術傳播與學術出版之意義,其次分析人文學學術出版、人文學學術傳播之特質,並進而整理國內外人文學學術獎酬機制之運作情形,並綜合整理現有之學術專書出版問題改善方案。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之取徑,選擇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之十名人文學學者、五家學術出版社為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之深度訪談,並輔以文獻分析及敘述性統計方法,以求能深入了解人文學學術出版與學術傳播相關之各種問題。
  研究結果可概分為以下五方面:第一,人文學學術傳播與專書出版之間存在有多面向的關係,並以雙向方式互為影響。第二,我國的人文學學術出版界存在有規模小、出版方向歧異性大等現象,並且在品質面、經營面、傳佈面等三方面都有其問題存在,且問題之原因來自經濟面、學術面、科技面等四方面,而中國大陸學術出版業之快速發展,也對我國產生正負面並存的影響。第三,人文學學術傳播之運作,有許多與科技領域不同之特質。第四,由人文學者及出版者之實際經驗顯示,顯示出人文學界和學術出版界關係密切,互動頻繁,對彼此的生態也有所了解。第五,人文學者和出版者均提出了許多對學術出版、學術傳播的改進建議和期待,但這些期待和建議大多均由自身的立場和觀點出發,主要集中在資源面、制度面、法令政策面等三個層面。
  經由對主要研究結果的分析,並綜合整體研究的內容,本研究主要之結論可概分為以下六點:一、人文學學術傳播系統與學術出版體系是一種互為倚賴 (Interdependence)的生態。二、人文學學術出版問題為一系統性的問題,而非單一問題,各因素之間會互相影響、刺激、循環。三、我國人文學學術出版環境有其獨特現象,與國外學術出版環境不同,尤其在自費出版與自費審查上。四、人文學界與學術出版界各有其結構性的問題存在,且人文學者與出版者觀點仍有不同,但基本上並無明顯衝突。五、人文學學術傳播以專書為主要傳播單元(Communication Unit),和科技界以期刊為傳播單元有所不同,根本原因在於二者學術傳播運作上的需要不同。六、人文學界和學術出版界的生態和所面臨的環境十分多樣複雜,因此在解讀上、提出學術出版問題的對策上,需注意其複雜性和多樣性,不可一概而論。
本研究最後參酌受訪人文學者與出版者所提出的各種建議,並參考國內外文獻中可行之作法,提出各種改進人文學學術出版、學術傳播的建議。這些建議大致可歸納為三大部份,包括了針對學術出版界、針對政府學術主管機關、以及針對各大學等三方面:
一、 對學術出版界
1. 學術出版界生態複雜,小型、大型學術出版社、政府學術出版單位各有不同的特生和困難,需採取不同的方式予以協助
2. 可採取電子專書或按需印刷(POD)等方式作為出版選項,但需注意使用者的需求和品質、價值感等問題。尤其POD因沒有印量的限制,不易絕版,對學術傳播上有正面意義。
二、對政府學術主管機關
  1. 在學術評鑑及相關評量標準擘劃方面,人文學的學術評鑑制度,建議可公開徵求方案找尋共識,並應先試行;進行專書引文資料庫建置或專書引用數據之收集,並進行人文學學術成果量化指標之擴大、調整、以及開發新指標。
  2. 在學術獎酬機制之運作和執行方面,在認定範圍上應朝向更符合人文學特質之方向發展,重內容而非形式,尤其人文學教科書、翻譯等更應受重視;各種補助和獎勵,申請適用條件可更多元、規模和數量可擴大、年限可更長;各種學術計畫之補助經費,在執行上應配合人文學的特質和需求、並由人文學界自行規劃如何使用、廣納人文學者參與管考。
3. 在增加學術資源、圖書館資源層面上,政府主管機關應投入資源,對現行審查工作作進一步之改善;各大學運作所需之必要性經費,應長年充足編列,不應以專案或計畫方式驅使各大學用競爭的方式去爭取;輔導建立學術專書書評制度、提升圖書館之取用機制與資源,以提升學術出版品的傳播效果;協助國內各圖書館、文化機關採購國內出版品,穩固學術出版基本市場
  4. 在整體學術環境和風氣層面、政策擬定、法令執行上,應注重整體學界風氣和環境的塑造;學術發展政策制定過程應公開、透明、並有讓人文學界參與及發聲之管道;政策應有一貫性,不應糢糊或充滿不確定性;法令執行可採取較有彈性之途徑,並公開說明政策,以免引起圖利的質疑。
三、對國內各個大學
1. 各大學在設計獎酬制度上,應摒除科技領域思維,建立人文學自身的標準。
 2. 部份大學既有的優良專書獎勵,可進一步討論如何改進。也應促使更多大學制定具體的辦法獎勵教師撰寫優良專書。
3. 各種補助和獎勵,在執行上應環環相扣,並有其它配套措施配合,以發揮整體性的作用。
4. 並非所有類型、所有規模的大學都需要大學出版社,可考慮在現有資源和框架下,協助人文學教師降低出版的困難。
  而在未來研究方向上,則提出了出版與升等之關係、數位人文、專書引用資料庫及人文學指標開發、審查與出版二者分離處理之可行性等未來研究方向。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4566
Fulltext Rights: 有償授權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圖書資訊學系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ntu-99-1.pdf
  Restricted Access
3.21 MBAdobe PDF
Show full item record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