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566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沈 冬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ien-Yee Yeoh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楊千羽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6:23:33Z | - |
dc.date.copyright | 2006-09-08 | |
dc.date.issued | 2006 | |
dc.date.submitted | 2006-07-28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參考資料
中文專書 林水壕、何啟良、何國忠、賴觀福合編,1998,《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全三冊。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林水壕、駱靜山合編,1984,《馬來西亞華人史》。吉隆坡: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 尚家驤,1986,《歐洲聲樂發展史》。香港:上海書局有限公司。 周偉民、唐玲玲,《中國和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史》。海口:海南出版社。 姚新光編,2001,《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節資料集》。吉隆坡:華總——全國華團文化諮詢委員會。 黃友棣,1965,《中國風格和聲與作曲》。台北:正中書局。 嚴清湟著,粟明鮮等譯,1991,《新馬華人社會史》。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傳記 邱 瑗,2002,《李泰祥:美麗的錯誤》。台北:時報文化。 沈 冬,2002,《黃友棣:不能遺忘的杜鵑花》。台北:時報文化。 吳景廉,1987,《音樂家傳記》。新加坡:勝友書局。 吳玲宜,2002,《郭之苑:野地的紅薔薇》。台北:時報文化。 張己任,2002,《江文也:荊棘中的孤挺花》。台北:時報文化。 趙 琴,2002,《李抱忱:餘音嘹亮尚飄空》。台北:時報文化。 劉靖之,2000,《林聲翕──附林聲翕特藏與作品手稿目錄》。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香港大學圖書館。 樂譜 許元良,2003,《許元良藝術歌曲集》,第二版。檳城:檳城音樂協會。 許元良,2003,《許元良藝術歌曲集(二)》。檳城:檳城音樂協會。 有聲資料 邱慧麗等人演唱,《許元良藝術歌曲作品集》,檳城音樂協會製作,許元良監製。 中文學術著作 李悅肇,2004,《馬哈迪時期馬來西亞之國家整合(1981-2003)》。博士論文,政治學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 何國忠,2001,〈檳州僑民之考察〉,《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徐惠鈴等撰文,湯熙勇編,頁436–446。台北:中央研究院。 何國忠編,2002,《社會變遷與文化詮釋》。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何國忠編,2005,《百年回眸:馬華社會與政治》。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何國忠編,2005,《百年回眸:馬華文化與教育》。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周中堅,2001,〈從華人喉舌到華人橋樑-東南亞華文報刊的世紀歷程〉,《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II》,黃賢強等撰文,湯熙勇編,頁371–387。台北:中央研究院。 周宗仁,《馬來西亞華人地位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 林合勝,2001,《馬來西亞華人角色轉變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學術研究所,國立中山大學。 林廷輝、宋婉瑩,1994,《華人社會的觀察》。吉隆坡:十方出版社。 林開忠,1999,《建構中的“華人文化”:族群屬性、國家與華教運動》。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金榮華,2001,〈多元文化下的抉擇: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文化人〉,《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徐惠鈴等撰文,湯熙勇編,頁155–168。台北:中央研究院。 陳志明,2001,〈華人民族學文化圈:世界華人社群的人類學研究〉,《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I》,周聿峨等撰文,湯熙勇編,頁41–59。台北:中央研究院。 陳殿冠,2003,《黃友棣藝術歌組曲<佳節頌>》。碩士論文,音樂研究所,東海大學。 陳應德,1987,〈國家文化及馬來西亞公民的文化權力〉,《國家文化理念》,頁35–53。吉隆坡:馬來西亞雪蘭莪中華大會堂。 郭勝宇,《文化變遷中馬來西亞華人傳統社會組織的適應模式》。碩士論文,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南華管理學院。 柯嘉遜,1987,〈國家主義及多元文化主義〉,《國家文化理念》,頁22–34。吉隆坡:馬來西亞雪蘭莪中華大會堂。 張曉威,《「馬來西亞華人公會」與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之研究》。碩士論文,歷史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 張應龍,2001,〈戰後馬來西亞華人政治的特點〉,《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II》,黃賢強等撰文,湯熙勇編,頁328–342。台北:中央研究院。 曼海姆原著;劉繼同、左芙蓉譯,2002,《文化社會學論要》。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游鐘雄,《馬來西亞種族保護政策與華人地位之研究》。碩士論文,民族與華僑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 葛劍雄、安介生著,2004,《四海同根:移民与中國傳統文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賴錦松,1991,《中國藝術歌曲創作手法》,碩士論文。音樂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楊宜音,2001,〈文化認同的獨立性與動力性:以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認同的演進與創新為例〉,《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II》,黃賢強等撰文,湯熙勇編,頁122–134。台北:中央研究院。 詹運豪,2001,〈21世紀的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服務、恐懼與邊緣化〉,《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II》,黃賢強等撰文,湯熙勇編,頁343–358。台北:中央研究院。 鄭良樹,2001,〈走出困境-大馬華族政治、文化脫鉤的奮鬥〉,《第四屆世界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II》,周聿峨等撰文,湯熙勇編,頁201–211。台北:中央研究院。 羅藝峰、鍾瑜,2002,《音樂人類學的大視野》。上海:上海出版社。 外文專書 Asas Kebudayaan Kebangsaan, Malaysia: Kementerian Kebudayaan Belia dan Sukan, 1973. Matusky, Patricia; Sooi Beng, Tan, Muzik Malaysia: Tradisi Klasik,Rakyat dan Sinkretik, Penang & Kuala Lumpur: The Asian Center dan Akademi Seni Kebangsaan, 1997. 外文學術著作 Barth, Fredrik ed.,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 1998. Berlin, Isaiah, Four essays on Liberty, London;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Geertz, Clifford ed., Old Societies and New Stat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5. Geertz, Cliffor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73. Jenkins, Richard, Rethinking Ethnicity : Arguments and Explorations, California: Sage, 1997. 報章 光華日報 星洲日報 南洋商報 新明日報 網路資料 馬來西亞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istics.gov.my/Melayu/frameset_banci.php 馬來西亞新聞部 http://www.kempen.gov.my 大馬音樂網 http://www.musicmall-asia.com/malaysia 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music_of_Malaysia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馬來西亞表演藝術薪傳獎http://www.hainannet.com.my/XinChuan/HistoryCollection-2TimeCeremony.htm 雪蘭莪中華大會堂 http://www.scah.org.my/modules/tinycontent/index.php 大馬愛樂交響樂團 http://www.malaysianphilharmonic.com/orc_bio.php 馬來西亞國家文化部 http://www.heritage.gov.my/kekkwa/index.php?pg=html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566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對於音樂學學術領域而言,馬來西亞華語藝術歌曲研究是一項新鮮的課題。本研究計畫主要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在馬來西亞北、中、南,三個地區收集相關資料,並實地觀察當地的華語藝術歌曲活動。文章結構方面則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切入:在縱向方面,本論文藉由一些華語藝術歌曲的民間組織和人物串聯起馬來西亞華語藝術歌曲的歷史與發展;而橫向部份,則從音樂家許元良的個人音樂生命和作品延伸到社會層面,以深入探討華語藝術歌曲、華人音樂家、華人社會以及馬來西亞社會之間的互動和緊密關係。本研究希望透過這樣的結構安排,可以更完整地勾勒出馬來西亞華語藝術歌曲的風貌。
本論文之研究具有以下五項貢獻:一、以馬來西亞華語藝術歌曲為研究課題,並以多元文化社會為背景,建構了部份的馬來西亞華人音樂歷史。二、以馬來西亞華人音樂家許元良為深入研究的題材,以進一步探討華語藝術歌曲在馬來西亞的發展狀況。與此同時,本論文亦建構了許元良的音樂生活與創作理念,並論述許元良對華人音樂界貢獻,進而討論許元良與華人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三、以許元良帶領的檳城音樂協會合唱團所參與過的各項國內外音樂活動為主,爬梳與分析音樂活動數據,同時以音樂會內容形式與場次進行分析,以呈現多樣化的華語藝術歌曲活動。四、藉由分析許元良的音樂作品,呈現東方、西方、以及馬來民族音樂層面的融合,並展現了東西方,以及馬來西亞本土文化在馬來西亞華語藝術歌曲中的相互融合。五、藉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Clifford Geertz的理論,觀察許元良對本身身份認同的看法,進而透過許元良的音樂創作,探究他對國家認同與族群意識的認知。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study of Malaysian Chinese art songs is a fresh topic in musicology. Based on fieldwork and analysis focusing on the work of the prominent Chinese musician Mr. Khaw Guan Liang, this study sets out to summarize the history of Malaysian Chinese music culture, reconstruct his professional music career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s behind his style of music composition.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his percep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ethnicism.
This study has accomplished the following. Firstly, it has reconstructed partial history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Music based on the Malaysian Chinese art songs with a touch of the local multicultural flavor. Secondly, with emphasis on Mr. Khaw Guan Liang, we further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Malaysian Chinese art songs. In addition, we discuss the ideology behind Khaw’s compositions and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community. Moreover, with the analysis on 1st hand data, we show the variation of activities and programs that have been held by the Penang Philharmonic Society, led by Khaw. Furthermore, this study has exhibited the harmonious blend of Oriental, Western, and South East Asia music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Khaw’s work. Last but not least, based on Clifford Geertz’s theory, this study has investigated Khaw’s stand in defini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ethnicism, which lies within his work.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6:23:33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1144008-1.pdf: 10410892 bytes, checksum: 92c45e922ab81ed30275d442923266a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誌謝…………………………………………………………………………...……..iv 目錄……………………………………………………………………………..…....v 中文摘要……………………………………………………………………….…..vii Abstract………………………………………………………………………….....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文獻回顧………………………………………………………………..7 第五節 論文架構...…………………………………………………………….12 第二章 多元文化中的華人音樂文化…………………………………14 第一節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背景………………………………………………15 第二節 馬來西亞華人音樂……………………………………………………23 第三節 馬來西亞華語藝術歌曲………………………………………………36 小結……………………………………………………………………………..43 第三章 許元良的音樂生活……………………………………………44 第一節 許元良的生平…………………………………………………………45 第二節 許元良的影響與貢獻…………………………………………………56 第三節 許元良與社會的互動…………………………………………………69 小結……………………………………………………………………………..79 第四章 許元良的音樂作品分析………………………………………80 第一節 作詞人與歌詞內容分析………………………………………………82 第二節 許元良的創作理念與實踐……………………………………………85 小結……………………………………………………………………………101 第五章 多元文化中的認同與堅持……………….………………… 102 第一節 緊張局勢與自我認知………………………………………………..103 第二節 許元良的認同與堅持………………………………………….…….107 小結……………………………………………………………………………114 第六章………………………………...……………………………….115 附錄……………………………………………………………………118 參考資料………………………………………………………………157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馬來西亞華語藝術歌曲之研究:以音樂家許元良之作品為例 | zh_TW |
dc.title | The Studies of Malaysian Chinese Art Songs: Analysis of Khaw Guan Liang's Works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4-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美華,高雅俐 | |
dc.subject.keyword | 馬來西亞華語藝術歌曲,檳城音樂協會,許元良,音樂教育家,自我認知,國家認同,族群意識,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Malaysian Chinese art songs,Penang Philharmonic Society,Khaw Guan Liang,Malaysian Chinese musician,self-perception,national identity,ethinicism, | en |
dc.relation.page | 162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6-07-30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音樂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音樂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0.17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