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522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周繼祥
dc.contributor.authorLiang-yu Chenen
dc.contributor.author陳亮妤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8T06:05:55Z-
dc.date.copyright2007-07-26
dc.date.issued2007
dc.date.submitted2007-07-20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專家組著(2006)《中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改革》,上海:遠東出版社。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95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朱 青(2003)《養老金制度的經濟分析與運作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林振賢(1995)《勞動基準法釋論-比較、理論、實際-》,台北:三民書局出版有限公司。
林豐賓(1997)《勞動基準法論》,台北:三民書局出版有限公司。
辛炳隆等著(2002)《勞工政策與勞工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辛炳隆(2005)《勞動市場彈性化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李 珍(1999)《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武漢大學出版社。
柯志哲(2006)《探討勞工退休金新制對勞動市場結構與勞資關係之影響》,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邱榮舉(2002)《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邱顯比(2005)《退休理財的六堂課》,台北:天下遠見文化。
邱顯比、李存修、陳登源、王儷玲、繆震宇(2006)《我國退休基金管理運用與資本市場發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建會。
柯木興(1986)《勞工退休金作業手冊》,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2002)《社會保險》,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柯木興、林建成(2006)《漫談社會保險與個人帳戶制》,台北:三民書局出版有限公司。
何 平(2000)《企業改革中的社會保障制度》,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徐茂欽(2005)《幫你精算勞退金-勞工退休金實務與評估》,台北:永然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周繼祥(2005)《政治學》,台北:威仕曼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成之約等(2003)《勞動政策與勞工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郭明政、郭玲惠、楊通軒、邱駿彥、王儷玲、楊曉文、黃泓志、謝棋楠等(2006)《勞工退休金條例之研究》,台北:台灣勞動法學會。
陳國鈞(1986)《我國勞工新課題》,台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
陳德禹(2001)〈研究方法(三):學術研究領域〉《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出版有限公司。
陳佳貴、王延中(2004)《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01-200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符寶玲(2005)《退休基金制度與管理》,第四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葉立誠(2000)《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蔡宏昭(1989)《勞工福利政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黃越欽(2000)《勞動法新論》,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黃程貫(1997)《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修訂再版。
羅美棋(2005)《選好勞退不怕老》,台北:永然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鄭功成等(2002)《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評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盧政春(2004)《台灣社會安全體系之問題與對策》,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二)、期刊文章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我國退休基金管理運用與資本市場發展之研究〉,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
行政院版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立法說明(2004),《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34期。
各國勞工退休保障制度參考資料(2005)〈勞工退休保障國際研討會〉,財團法人台灣國際勞雇組織基金會編印。
王秋寅(1992)〈我國勞基法退休金採附加年金之評析〉,《僑光學報》,第10期。
王儷玲(2002)〈從退休金制度之適足度談退休財務規劃〉,《退休基金年刊》,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出版委員會。
───(2004)〈勞退新制退休基金之資金運用對勞工退休所得的影響〉,《勞退新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宋 標(2000)〈新加坡與智利老年社會保險之比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28卷第3期。
江建長、林佳君(2005)〈勞退新制對企業是好?還是壞?〉,《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9期。
杜 鵑(2005)〈養老保險私有化改革對我國養老金制度的啓示〉,《天津商學院學報》,第25卷第2期。
林 寶(2003)〈提高退休年齡對中國養老金隱性債務的影響〉,《中國人口科學》,第6期。
吳忠吉(2002)〈勞工退休金制度的比較與選擇〉,《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2期。
───(2004)〈勞退新制與舊制的權益比較分析〉,《勞退新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吳忠吉、林昭禛(2005)〈勞工退休金機制與政府責任〉,《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析)094-008號。
吳欣誼(2005)〈新舊勞工退休制度的比較研究〉,《法源法律網 》,2005.11.17,http://www.lawbank.com.tw/fnews/news.php?type_id=10&seq=1&nid=36294.00。
辛炳隆(2002)〈由建構老人經濟安全體系談我國勞工保險年金化〉,《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091-009號。
───(2004)〈勞退新制因應策略─政府篇 全面教育相關人員了解權利義務〉,《苦勞網 》,2004.6.17,http://www.coolloud.org.tw/news/trackback.asp?tbID=96081。
───(2006)〈勞工退休金制度的變革與影響〉,《台灣勞工》,第2期。
何金巡、蕭麗卿、周麗芳與林建甫等(2004)〈開放經濟體系勞工退休制度之總體經濟計量分析〉,《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第34卷第2期。
成之約、林建成(2004)〈淺談因應長壽社會下的個人帳戶制〉,《國家政策論談》,夏季號。
柯木興(1998)〈從宏觀面談我國勞基法退休金制度改革的方向〉,《保險專刊》,第52輯。
───(2001)〈淺談社會保險年金與退休金的一些概念〉,《退休基金季刊》,第2卷第3期。
───(2004)〈年金保險建制的財務負擔問題:以我國勞保制度為例 〉,《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評)093-056號。
柯木興、林建成(2004)〈從社會安全的功能交替談可攜式年金的崛起〉,《國家政策論談》,春季號。
柯木興(2006)〈談年金保險改革的替代策略—一種無財務準備式的個人帳戶制(NDC)〉,《保險學報》,第3期。
徐斯勤(2001)〈新制度主義與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理論與應用之間對話的初步觀察〉,《政治學報》,第32期。
張立光、邱長溶(2003)〈我國養老社會保險逃費行為的成因及對策研究〉,《財貿經濟》,第 9 期。
楊通軒(1999)〈勞基法中退休與資遣法制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第9期。
───(2004)〈從勞工退休制度改制看勞工老年生活照護之落實〉,《律師雜誌》,第298輯。
賈 巍、李 靜、李 軍(2005)〈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轉制中的困境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12期。
簡錦紅、李怡慧、施恬、李瓊琳、謝幼娟(2000)〈人身保險相關課稅措施之檢討-所得稅及遺產贈與稅(上)〉,《財稅研究》,第32卷第1期。
詹火生(2002)〈勞工退休金政策分析—國家干預的觀點〉,《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091-020號。
詹火生、林昭禛(2005)〈勞工退休金新制評析─勞工老年經濟安全的新出路?或新困境?〉,《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析)094-019號。
詹哲裕(2004)〈第九講 研究方法-方法論的檢討〉,《詹哲裕的學術園地》,2004.7.22,http://twdesign.net/design/viewtopic.php?t=6301
郭明政(1999)〈勞工退休金個人帳戶制–從集錢到集權?〉,《勞資關係》,第18卷第5期。
───(2001)〈台灣社會安全制度之政策形成及其決定因素〉,《台灣社會安全制度與勞動政治的關係:從社運或弱勢者的觀點》,2001.3.9,http://tlsa.ngo.org.tw/activity/acitve/article_2.pdf。
郭永雄(2004)〈勞退金條例之因應措施〉,《工業雜誌》,7月號。
郭玲惠(1999)〈德國勞工退休金制度簡介〉,《勞資關係月刊》,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出版,第208期。
───(1997)〈論勞工退休金制度〉,《政大法學評論》,勞動法與社會法學術研討會紀錄,第58期。
───(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實務爭議問題之研究—兼論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與簡介德國立法例〉,《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
───(2005)〈勞工退休金條例年金保險爭議問題初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3期。
趙俊人(2004)〈勞工退休新制採行個人帳戶之檢討與建議〉,立法院法制局專題報告。
───(2005)〈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設置條例草案評估報告〉,立法院法制局專題報告。
蔡志勇(1998)〈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沿革變化與內容比較〉,《立法院院聞》,第26卷6期。
陳正良(2001)〈檢視退休基金–保障退休生活〉,《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5期。
陳登源(2002)〈從社會安全觀點看勞工退休金改制之精神─評論與建議〉,《退休金季刊》,第3卷第1期。
陳小紅(2005)〈持續演變中的台灣「退休養老」制度〉,2005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
陳 菊(2002)〈建構符合現代勞動市場需求之勞工制度〉,《立院院聞》,第30卷第3期。
劉子蘭(2004)〈養老金計畫私有化問題研究〉,《中國人口科學》,第4期。
劉昌平(2006)〈養老個人賬戶基金資本化運營勢在必行〉,《人民網》,2006.3.10,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1045/4186193.html。
劉 鈞(2005)〈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兩難困境和選擇〉,《財經問題研究》,第 254 期。
劉瑞華(2001)〈新制度主義:返回大理論或經濟學帝國主義政治學?〉,《政治學報》,第32期。
趙福昌(2005)〈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及運行中的不公平問題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05年第6期。
單 驥(1992)〈勞基法中退休制度的改進—兼論退休、資遣與失業保險制度之整合〉,《經社法制論叢》,第10期。
─ ─(1996)〈國民退休年金制度中確定提撥制與確定給付制的比較〉,《經社法制論叢》,第17、18期合訂本。
─ ─(2002)〈老人經濟安全保障〉,《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091-008號。
單 驥、宋効剛、陳怡如(2006)〈勞工退休新制的效率分析〉,《勞退新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馮震宇(2005)〈勞退新制的問題與挑戰〉,《能力雜誌》,第590期。
關信平(2005)〈論現階段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轉型與重構〉,中國社會學年會論文。
潘世偉(2004)〈勞工退休金制度與政府之角色〉,《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社會(研)093-001號。
鄭津津(2004)〈由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看我國勞動法制應有之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4期。
───(2005)〈我國勞退新制相關問題之探討〉,《台灣本土法學》,第72期。
鄭永成(2005)〈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主要問題探討〉,《宿州學院學報》,第20卷第5期。
鄭功成(2001)〈中國社會福利發展論綱—從傳統福利模式到新型福利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第1期。
───(2005)〈中國大陸勞工保障制度的變遷與發展〉,《經濟評論》,2005.9.9,http://www.economiclaws.net/list.asp?id=723。
郝充仁(1999)〈退休金制度與企業發展〉,《勞工行政期刊》,第139期。
───(2005)〈我國勞退基金的管理方式〉,《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研)094-006號。
郝鳳鳴(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基礎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
───(2005)〈勞工退休金條例之組織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
廖義男(2005)〈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78號解釋之協同意見書〉,《司法院公報》,第46卷第6期。
譚湘渝、樊國昌(2004)〈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未來償付能力的精算預與評價〉,《人口與經濟月刊》,第142期。
蕭麗卿(2005)〈從主要國家公共年金制度內涵看台灣年金制度之規劃〉,2005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論文,http://www.ccswf.org.tw/2005paper/annuity/hsiao.doc。
───(2006)〈勞退新制提供勞工投資選擇權問題探討-以香港、智利為例〉,立法院法制局專題報告。
謝明瑞(2002)〈國民年金與社會津貼〉,《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評)091-172號。
───(2005)〈台灣新舊勞工退休制度的退休金之比較〉,《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研)094-003號。
(三)、學位論文
呂宜霖(2001)〈勞退金三軌制的財務面分析〉,政治大學財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怡坪(2004)〈我國勞工退休金相關法制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正良(2005)〈我國勞工退休金相關法制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智(2006)〈勞退新舊制之比較探討及勞工特性與其選擇之關係研究-以兩家中小企業為個案〉,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新添(2005)〈我國勞工退休新制之研究— 從事業單位的觀點出發〉,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信(2004)〈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研究-以勞工退休金條例為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菊芬(2003)〈勞工退休金制度與年金保險之探討〉,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炫秋(2001)〈臺灣、德國與美國企業退休給付法制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冠成(2005)〈勞退新制實務運作及未來發展方向之建議〉,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春美(2006)〈勞工退休金條例之勞工權益與基金運用管理之探討〉,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箴(2005)〈新制勞工退休金課稅制度之探討與建議〉,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祐存(2005)〈勞工退休金條例對產業的衝擊與影響〉,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盈鑑(2004)〈勞工退休金的企業責任〉,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胡萬如(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所碩士論文。
郭信甫(2005)〈勞工退休金專戶法規範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秋月(2005)〈我國勞工退休金新制爭議之研究〉,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宇倫(2005)〈我國勞工退休政策演變之政治經濟分析(1950─2004)〉,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力(2000)〈勞工退休金制度改革之社會性分析-從企業福利到社會保障?〉,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真(2004)〈勞工退休金個人帳戶制保障程度之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上(2005)〈論勞工退休金條例兼探討中高齡勞工認知與選擇〉,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昌榮(2005)〈「勞工退休金條例」對人力資源管理之影響〉,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熒真(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變革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肇盛(2004)〈勞退新制對企業及勞工之影響與退休金規劃〉,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易坣(2005)〈現行勞工退休體制下退休所得缺口之探討〉,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永芳(2004)〈建立我國老年安全保障制度之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清風(2001)〈退休金條例草案之研究〉,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彩麗(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的施行對企業與中高齡勞工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企業高階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鄢武誠(1999)〈我國勞動法上勞工退休制度的研究〉,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
http://www.president.gov.tw/
中國勞動保障:
www.clssn.com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處網站:
http://dbsl.cla.gov.tw/stat/month/24040.pdf
內政統計資訊服務網:
http://www.moi.gov.tw/stat/Life/92project.doc.
內政部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7256&ctNode=3565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網站:
http://www.moeasmea.gov.tw/Data_Service/93white/93moeasmea/pdf93.pdf.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
http://www.cla.gov.tw/
行政院主計處國情統計報告: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7/report.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7/yearbook/note3.htm.
財政部統計統計年報:
http://www.mof.gov.tw/ct.asp?xItem=9564&ctNode=132&mp=1
新加坡公積金局:
http://mycpf.cpf.gov.sg/Members/home.htm
國際勞動組織第102號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國際勞工組織:http://www.ilo.org/ilolex/english/convdisp1.htm
博訊新聞網:
www.boxun.com
英文部分
Imrohoroglu, Ayse, Selahattin Imrohoroglu and Douglas H. Joines, Jun. 1995, ALife Cycle Analysis of Social Security, Economic Theory, 6(1), 83-114.
Matijascic, Milko and S. J. Kay, 2006, “Social Security at the Crossroads: Toward Effective Pension Reform in Latin America”,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Vol. 59, No. 1.
OECD, 2003, Policies for an Ageing Society: Recent Measures and Areas for Further Reform, Economic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No. 369.
Queisser, Monika, 1998,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Pension Fun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Vol. 51, No. 2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5229-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從勞工退休金制度與社會環境相互影響的角度出發,觀察勞工退休金制度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探討勞工退休金新制的特徵與對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造成何種影響,並擷取中共相關制度可取之處,以整理成相關政策建議,歸納整理後發現:
勞工退休金的設計,除為了改善勞基法退休金制度之諸多弊端外,並針對國內非典型雇庸關係之興起、老年化的人口組成等社會經濟之發展情況研擬而成,希望進一步強化未來勞工退休所得的安全性。然而,新制的實施至今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延壽年金的多寡、平均餘命的計算、個人帳戶之資金是否開放投資選擇使勞工退休資產得以分散風險、單一退休年齡之疑義、租稅公平原則之爭議、所得替代率偏低之疑慮等爭論,使得勞工權益仍無法獲得充分保障。
另勞工退休金制度所涉及的層面既深且廣,除了將影響勞工權益外,對國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層面,亦將產生多層次之影響:從政治層面來看,新制的實施,加速了國民年金與勞保老年給付年金制的推動,以建立第一層強制性社會安全制度;從經濟層面來看,新制除了影響勞動成本之外,亦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勞資關係與投資意願,但其可攜式的設計,將有利人力資源運用的效率與彈性;從社會層面來看,新制雖可提高勞工退休後的經濟安全保障,然因缺乏社會共濟、所得重分配的功能,再加上勞工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與通貨膨脹風險,使得新制對勞工老年經濟安全的保障仍充滿著不確定性。
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6:05:5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6-P93341003-1.pdf: 1041995 bytes, checksum: b254264a016baf9bbbab6f2772d5115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7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
口試委員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3
第二節 問題陳述 …………………………………………… 4
第三節 相關文獻評論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23
第五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 25
第六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28
第二章 勞工退休金舊制的改革背景與新制的立法過程……31
第一節 舊制的改革背景………………………………………31
一、 內在環境 ……………………………………………32
二、 外在環境 ……………………………………………36
第二節 新制的立法過程………………………………………41
一、 附加年金保險之規劃…………………………………41
二、 個人退休準備金專戶制度之規劃……………………42
三、 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三制併行之規劃………………43
四、 勞工退休金條例之訂定………………………………44
第三節 本章小結………………………………………………48
第三章 現行勞工退休金制度的主要內容……………………50
第一節 退休金之適用對象……………………………………50
一、 強制適用對象…………………………………………51
二、 自願適用對象…………………………………………52
三、 年金保險制適用對象…………………………………54
四、 小結……………………………………………………55
第二節 退休金之提繳…………………………………………56
一、 工資與提繳額度………………………………………56
二、 強制提繳範圍…………………………………………57
三、 自願提繳範圍…………………………………………59
四、 小結……………………………………………………60
第三節 退休金之給付…………………………………………62
一、 給付要件………………………………………………62
二、 給付方式………………………………………………64
三、 給付標準………………………………………………65
四、 小結……………………………………………………68
第四節 資遣費之核發…………………………………………70
一、 資遣費工作年資………………………………………70
二、 資遣費計算方式………………………………………71
三、 小結……………………………………………………72
第五節 本章小結………………………………………………74
第四章 現行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特色…………………………77
第一節 可攜式帳戶制…………………………………………77
一、 內容規範………………………………………………79
二、 制度面之檢討…………………………………………80
三、 與中共制度的比較評估………………………………83
第二節 鼓勵個人儲蓄…………………………………………87
一、 內容規範………………………………………………87
二、 制度面之檢討…………………………………………88
三、 與中共制度的比較評估………………………………90
第三節 最低收益保證…………………………………………93
一、 內容規範………………………………………………93
二、 制度面之檢討…………………………………………95
三、 與中共制度的比較評估………………………………97
第四節 小結……………………………………………… 102
第五章 現行勞工退休金制度的影響評估…………………… 105
第一節 對政治層面的影響……………………………………106
一、 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106
二、 國民年金與勞工保險條例老年年金…………………108
三、 政府責任………………………………………………110
第二節 對經濟層面的影響……………………………………111
一、 勞動成本………………………………………………111
二、 人力資源運用…………………………………………112
三、 總體經濟………………………………………………114
第三節 對社會層面的影響……………………………………116
一、 勞資爭議………………………………………………116
二、 勞工老年生活保障……………………………………117
三、 社會安全網……………………………………………118
第四節 本章小結………………………………………………121
第六章 結論 ……………………………………………………12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3
第二節 未來發展趨勢…………………………………………128
第三節 對政策與後續研究之建議……………………………131
參考書目………………………………………………………… 136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我國勞工退休金改制之研究zh_TW
dc.titleThe Research of Current Labor pension Reform Scheme in Taiwan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5-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coadvisor魏寶生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詹火生,王儷玲
dc.subject.keyword勞工,勞工退休金制度,個人帳戶制,社會安全,可攜式,zh_TW
dc.subject.keywordemployee(s),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personal account,social security,portable pension system,en
dc.relation.page148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07-07-23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6-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02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