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JSPUI

DSpace preserves and enables easy and open access to all types of digital content including text, images, moving images, mpegs and data sets

Learn Mor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Browse
    •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 Publication Year
    • Author
    • Title
    • Subject
  • Search TDR
  • Rights Q&A
    • My Page
    • Receive email
      updates
    • Edit Profile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3. 農業化學系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6507
Title: 桃園縣觀音鄉近海地區土壤氧化還原形態特徵及浸水狀況與海拔之關係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doximorphic Features, Aquic Conditions and Elevations of the Seashore Soils in Taoyuan County, Taiwan
Authors: Chiao-Yi Ou
歐喬宜
Advisor: 陳尊賢
Keyword: 洪積紅壤,鐵網紋,氧化還原形態特徵,鐵錳結核,地下水位,土壤還原時間,極育土,
red earths,plinthite,redoximorphic features,Fe-Mn nodules,groundwater table,soil reduction time,Ultisols,
Publication Year : 2012
Degree: 碩士
Abstract: 桃園台地群為大漢溪經過數次改道而形成的一系列台地群,台地上之土壤以洪積紅壤為主,並因不同土壤水份境況的影響而形成不同之氧化還原形態特徵。本研究區位於桃園縣觀音及新屋鄉的近海地帶,海拔高度為80公尺至10公尺的區域進行研究,面積80平方公里左右,依據桃園縣土壤圖所示,在研究區內之土系共有39個,其中包含21個洪積紅壤土系及18個河岸及沿海沖積土,以此作為了解研究區土壤形態特徵之基本資料,並結合前人發表之17個洪積紅壤土壤樣體與本研究採樣之10個代表性土壤樣體,了解研究區內之土壤形態特徵與地形間之關係。研究目的為(1)瞭解研究區內土系依土壤形態特徵所作之美國土壤分類結果,(2)將研究區土壤依土壤顏色、鐵網紋特性與浸水情況進行分組,以及(3)瞭解研究區土壤各組之分布與海拔高度之關係。
研究區21個洪積紅壤土系依美國土壤分類系統之共有7個分類結果,著重於土壤剖面之鐵網紋含量及浸水狀況,分別為典型老育濕潤極育土(Typic Paleudults)、鐵網紋老育濕潤極育土 (Plinthic Paleudults)、典型鐵網紋濕潤極育土(Typic Plinthudults)、有氧浸水老育濕潤極育土 (Oxyaquic Paleudults) 與鐵網紋浸水老育濕潤極育土 (Plinthaquic Paleudults)、典型鐵網紋浸水極育土 (Typic Plinthaquults) 與鐵網紋老育浸水極育土 (Plinthic Paleaquults)。
研究區中的土系依照土壤顏色及鐵網紋含量與浸水狀況此兩種分組方式進行分組,各分成5個組別,依土壤顏色分組之第五組沖積土主要分布在研究區之河道及沿岸,其餘四組並未隨著海拔變化而有地形序列分布的趨勢。研究區土系依鐵網紋含量及浸水狀況分組之分布亦未隨著海拔變化而有序列分布,僅在海拔50公尺以下之B及D區土壤呈現地形序列變化。此兩種分組方式可表達土壤形態受到地下水影響之變化,並顯示研究區之土壤除了受到海拔高度之影響,亦受微地形及河流之作用。
將採樣的土壤形態分類與土壤圖上之土系進行比較,本研究採用之17個資料樣體及本研究採樣之10個土壤樣體中,共有16個土壤樣體與土壤圖上所示之土系不符,顯示研究區內之土壤變異大。將樣體資料依土壤顏色與鐵網紋含量及浸水狀況分組並與海拔高度作圖,結果顯示海拔60至20公尺的地區中,土壤形態特徵有隨著海拔高至低,呈現地下水位低至高的趨勢,以土壤顏色分組而言,海拔60公尺至20公尺之土壤序列分佈為均勻土壤、斑紋土壤與灰白色土壤。依土壤顏色與鐵網紋含量及浸水狀況分組之分組則從海拔60公尺至20公尺隨著海拔降低土壤之序列為無鐵網紋及浸水特性之土壤、有鐵網紋但無浸水特性之土壤,與土壤水份狀況為浸水之土壤。
前人於研究區海拔20至40公尺處進行之水文監測結果顯示,在土壤100及200公分深度之土壤還原時間隨海拔高度降低而增加,而25及50公分深度之土壤還原電位的監測結果無此趨勢,顯示表土之水分受灌溉水的影響較大,與海拔高度無關;而底土受到地下水的影響較大,並與海拔高度有關,隨著海拔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升高,使土壤浸水還原時間增長,因此地下水位會影響土壤剖面氧化還原型態特徵之分布。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6507
Fulltext Rights: 未授權
Appears in Collections:農業化學系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ntu-101-1.pdf
  Restricted Access
1.1 MBAdobe PDF
Show full item record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