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政治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585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黃錦堂
dc.contributor.authorLiang-Po Shihen
dc.contributor.author施良波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7T17:53:40Z-
dc.date.copyright2012-08-20
dc.date.issued2012
dc.date.submitted2012-08-17
dc.identifier.citation壹、中文部分
【學位論文】
1.王建元(2008),《偵查不公開與辯論制度》,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2.李翠珍(2005),《論偵查主體》,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3.孫立杰(2007),《警察機關「偵查不公開」原則與媒體「新聞自由」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刑事警察幹部與警政記者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梁莊婷(2002),《由公法觀點論新聞自由與國家機密一以美國與我國之比較研究為中心》,國立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5.盛美元(2005),《偵查不公開原則—兼論與洩密罪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陳弘昇(2007),《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自由衝突之權衡》,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7.陳怡凱(1995),《基本權之衝突—以德國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陳儀芳(2008),《偵查不公開原則VS.媒體報導:以南迴鐵路列車出軌命案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9.陳慕賢(1999),《犯罪偵查與新聞報導關係之研究—以警察偵查白曉燕遭綁撕票案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傅美惠(2005),《論偵查作為一以警察偵查法制化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1.傅嘉和(2006),《公平法院下卷證不併送相闢制度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黃宗仁(2002),《警察與記者對「偵查不公開」認知差異之研究─以台北市刑事警察與社會記者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藍台生(2003),《司法記者與檢調人員對偵查不公開原則之認知差異比較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4.蘇哲萱(2008),《論偵查不公開》,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專書】
1.Claus Roxin著,吳麗琪譯(1998),《德國刑事訴訟法》,台北:三民書局。
2.方蘭生(1984),《新聞自由與新聞自律》,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3.王兆鵬(2005),《刑事訴訟講義》,台北:元照出版社
4.吳庚(2004),《憲法的解釋與適用(第三版)》,臺北:三民書局。
5.宋英輝譯(2000),《日本刑事訴訟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6.李昌珂譯(1995),《德國刑事訴訟法法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7.李惠宗(2009),《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
8.李瞻(1989),《新聞學》,台北:三民書局。
9.林子儀(2002),《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出版。
10.林山田(2004),《刑事程序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11.林紀東(1993),《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台北:三民書局。
12.林鈺雄(2007),《刑事訴訟法(上冊)》,台北:作者自版。
13.林鈺雄(2007),《刑事訴訟法(下冊)》,台北:作者自版。
14.林燦璋、林信雄(2009),《偵查管理:以重大刑案為例》,台北:五南。
15.馬驥申(1997),《新聞倫理》,台北:三民書局。
16.陳新民(2005),《憲法學釋論》台北:三民書局。
17.黃朝義(2004),《犯罪偵查論》,台北 : 漢興出版。
18.黃錦堂(2008),〈如何撰寫學術論文-淺談公共行政與政策的研究途徑〉。
19.瑪莎.克雷文.納思邦(2007),《逃避人性︰噁心、羞恥與法律》,台北:商周出版。
20.監察院(2010),《偵查不公開原則落實問題之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台北:監察院。
21.蔡墩銘(2005),《刑事訴訟法概要》,台北:三民出版社。

【期刊】
1.田文輝(1990),〈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政治評論》,第48卷12期。
2.立法院公報處(2000),〈立法院第4屆第3會期司法、法制兩委員會審查「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五條條文修正草案」案第1次聯席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89卷21期。
3.立法院公報處(2012),〈立法院第8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101卷9期。
4.李瞻(1987),〈從力行哲學探討新聞道德與新聞自律〉,《新聞學研究》,第38期,頁1-50。
5.汪子錫(2007),〈憲法人權保障和機關偵查不公開作為研究〉,《通識教育與警察研討會論文集》,頁35-54。
6.林佳世(2004),〈搜索帶領記者進入住所拍攝有無責任?〉,《日新》,第3期,頁200-204。
7.林俊益(2000),〈偵查密行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65期,頁18-19。
8.林恆志(2002),〈新聞報導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下)〉,《軍法專刊》,48卷7期。
9.唐珮玲(1998),〈犯罪新聞採訪報導的倫理與法律-從白曉燕案談起〉,《廣電人》,42卷,頁31。
10.陳運財(1995),〈偵查之基本原則與任意偵查之界線〉,《東海法學研究》,第9期,頁281-303。
11.傅美惠(2006),〈論偵查不公開與無罪推定〉,《刑事法雜誌》,第50卷第2期,頁66-108。
12.黃源盛(1999),《民國初期近代刑事訴訟的生成與開展一大理院關於刑事訴訟程序判決箋釋(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四年)》,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一期,頁36-42。
13.黃錦堂(2000),〈自由權保障之實質論證之檢討─以德國基本權衝突判決為初步探討〉,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
14.羅常芬(1990),〈新聞自由的憲法觀〉,《台大法律學刊》,第21期。

【網路資源及其他】
1.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檢察署民國87年10月19日新聞稿。
2.褚瑞婷(2010),〈許我一個美好的新聞媒體?──論媒體監管的三難〉,http://www.npf.org.tw/post/3/7604 (最後瀏覽日2012/07/09)。
3.自由時報(2012/07/05),〈司院公聽會共識�偵查不公開規範,應排除媒體〉,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5/today-so7.htm (最後瀏覽日2012/07/09)。

貳、外文部分
【專書】
1.Lawless, Joseph F. [2003]. Prosecutorial Misconduct. LexisNexis 2003.
【期刊】
1.Witucky, Kyle S. [2010], Striking the Optimal Balance Point Between National Security and a Free Press: A Model Statute and a Call to Congress, 38 Cap. U. L. Rev. 567 2009-2010.
【網路資源】
1.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2007),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locke/ (最後瀏覽日:2012/7/8)
2.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en.rsf.org/spip.php?page=classement&id_rubrique=1043 (最後瀏覽日:2012/07/09)。
3.Wikipedia,網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Smith_Act (最後瀏覽日2012/5/12)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5853-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從實務觀點探討刑事訴訟法上偵查不公開之界限,尤其是保密偵查資訊與新聞自由之間的衝突應如何解決,此牽涉憲法上基本權相互衝突時,應如何權衡、協調之問題。欲解決兩者之衝突問題,須先瞭解偵查不公開原則之內涵,筆者擬從理論及實務兩方面加以探討。理論面上,將介紹偵查不公開之歷史、立法沿革、目的、規範客體及界限所在,並比較各國關於偵查不公開之法制內容,以之作為我國制度之借鑑。至於實務面,則分析重要實務案例,並依筆者經驗提出分析與評論。其次,新聞自由之內涵對於本研究亦極為重要,故筆者從新聞自由的歷史談起,介紹其內涵、理論基礎以及界限。
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自由衝突時,由於涉及諸多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利,故應從憲法之觀點加以解決。在理論上,兩者的衝突可細分為「偵查權行使與新聞自由的衝突」及「人民基本權與新聞自由的衝突」。前者為「對基本權限制」的問題,後者則是「基本權衝突理論」,筆者將分別介紹外國及我國之釋憲實務,並加以分析、評論。
最後,筆者依自身擔任機關發言人的經驗,對於偵查不公開之新聞處理提出幾點建議。在新聞處理原則方面,發言人應熟悉媒體生態,建立與媒體的互信溝通管道,並於過程中審時度勢、隨機應變。至於在新聞發布技巧上,新聞稿的製作必須「新聞化、口語化、大眾化」,不宜加入個人之主觀評論或臆測,並將電子媒體與平面媒體區別處理,以符合其對於時效性之需求。機關發言人應隨時增進個人能力,在辦案經驗及公關技巧上累積豐富的實務歷練,配合臨場表現與事後檢討,必定能妥適處理檢察機關與新聞媒體之間的利益衝突,達成促進社會公益、維持治安的重要任務。
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7T17:53:40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1-P93322014-1.pdf: 983609 bytes, checksum: 5d3c7b61fa4bfbfab1b79decc81ef0f0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2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謝 辭 I
中文摘要 II
中文關鍵詞 II
目 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 4
第一項 研究範圍 4
第二項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偵查不公開 6
第一節 偵查不公開之理論面 6
第一項 刑事訴訟之目的 6
第一款 發現真實 6
第二款 建立公平程序並保障人權 7
第三款 法和平性 8
第二項 偵查不公開之歷史、立法沿革及內涵 9
第一款 偵查制度之歷史 9
第二款 立法沿革 11
第三款 內涵 15
第三項 偵查不公開之目的 15
第四項 偵查不公開之規範客體 19
第五項 偵查不公開之界限 21
第二節 偵查不公開之實務面 23
第一項 法令函釋 23
第二項 執行面 29
第三章 各國有關偵查不公開制度之比較 34
第一節 日本 34
第二節 德國 36
第三節 美國 37
第四節 小結 41
第四章 新聞自由 42
第一節 新聞自由之歷史 43
第二節 新聞自由之內涵及理論基礎 45
第一項 新聞自由之憲法地位 45
第二項 新聞自由之具體內涵 48
第三項 新聞自由之類型 52
第四項 新聞自律 53
第五章 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自由衝突之解決 56
第一節 各該基本權之連動關係 56
第二節 偵查權之行使與新聞自由之衝突 57
第一項 限制基本權之要件 58
第二項 比例原則於偵查不公開原則之應用 59
第一款 立法層面之檢視 59
第二款 行政層面之檢視 61
第三節 人民基本權與新聞自由之衝突 61
第一項 學說見解 62
第一款 抽象解決理論 62
第二款 具體解決理論 64
第二項 德國釋憲實務 65
第三項 我國實務於新聞自由與基本權衝突之處理方式 66
第四項 本文見解 69
第四節 國家對新聞媒體之管制現況 71
第一項 我國法 71
第二項 美國法 72
第五節 偵查不公開原則與新聞自由之調和 74
第六節 偵查不公開之新聞處理 75
第一項 國內學說及實務之建議 75
第二項 筆者建議 76
第三項 新聞發佈技巧 81
第六章 結論 88
◎參考文獻 89

圖目錄
圖1.偵查不公開相關基本權之衝突 56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偵查不公開與新聞自由─以檢察機關偵查資訊之釋出為中心zh_TW
dc.titleInvestigation Secrecy and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 A Focus on the Disclosure of Investigatory Information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0-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余振華,陳淳文
dc.subject.keyword偵查不公開,新聞自由,基本權衝突,基本權限制,新聞處理,zh_TW
dc.subject.keywordInvestigation Secrecy,Freedom of the Press,Conflict of Fundamental Rights,Restrictions on the Fundamental Right,Dealing with the Media,en
dc.relation.page92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12-08-17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政治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政治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1-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960.56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