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3. 農業化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0269
標題: 巧克力原料之研究—從可可莢果到可可粉及可可脂
Studies on the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s for Chocolate Making – from Cacao Pod to Cocoa Powder and Butter
作者: Szu-Lan Chen
陳似蘭
指導教授: 蘇南維
關鍵字: 可可,可可豆,可可粉,可可脂,發酵,調溫,
Theobroma cacao L.,cacao bean,cocoa powder,cocoa butter,fermentation,tempering,
出版年 : 2011
學位: 碩士
摘要: 本論文研究以可可(Theobroma cacao L.)的加工為主軸,探討新鮮可可豆之發酵條件、發酵可可豆中特定化學成分之定量,與可可脂的結晶性質。研究分為三個部分,分述如下:
一、可可豆小量發酵最適條件之探討:以產自台灣的新鮮可可豆進行小量發酵,固定溫度、濕度及翻攪頻率,探討發酵期間需氧量與發酵品質之關係。分為好氣發酵(aerobic fermentation)與兼性厭氣發酵(facultative-anaerobic fermentation)兩種方式進行。結果兼性厭氣發酵之可可豆氣味、色澤等品質均較好氣發酵之可可豆良好,因此,兼性厭氣發酵被認為是小量發酵適合的方式,並確定厭氣程度對可可豆發酵有重要的影響。
二、台灣可可與外國可可的成分、化性之比較:產自台灣屏東的發酵可可豆以及農民提供之現成可可脂(CB)與可可粉(CP),和購自越南與馬來西亞的發酵可可豆商品,經榨油與研磨取得之CB與CP,三個不同產地之加工原料(CB、CP)和副產物可可豆殼(CS)分別進行油脂性質及組成分析及機能性成分分析。台灣CB之酸價與過氧化價略高,但仍在可接受之範圍;脂肪酸與三酸甘油酯(TAG)之組成整體而言,無明顯差異,惟台灣CB的不飽和脂肪酸及雙不飽和TAG略高。CP中可可鹼含量:馬來西亞 > 越南 > 台灣,在CS中則有相反的趨勢。CP中咖啡因含量無顯著差異,在CS中:越南 > 馬來西亞 > 台灣,但含量都很低。CP中總多酚含量:越南 > 馬來西亞 > 台灣,CS中總多酚含量均偏低(< 8 GAE g/kg)。台灣CP中,生物可利用率較高的原花青素(n ≦ 3)比例是三產地中最高。
三、可可脂調溫條件與油脂結晶變化之關係:利用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以台灣可可脂為樣品進行不同調溫程序與油脂結晶型態變化之分析。確定調溫確實為促進CB生成β晶型之有效方式;調溫之維持溫度、降溫速率以及升降溫次數都對β型結晶的生成有所影響。調溫之維持溫度可隨升降溫次數微調,剛開始結晶溫度以22℃為佳;降溫速率不可過快或過慢,以1 ℃/min較合適;調溫之升降溫次數越多,β型結晶之比例越高。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0269
全文授權: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顯示於系所單位:農業化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0-1.pdf2.64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