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JSPUI

DSpace preserves and enables easy and open access to all types of digital content including text, images, moving images, mpegs and data sets

Learn Mor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Browse
    •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 Publication Year
    • Author
    • Title
    • Subject
  • Search TDR
  • Rights Q&A
    • My Page
    • Receive email
      updates
    • Edit Profile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歷史學系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221
Title: 「奸黨煽惑」--蔣中正對二二八事件的態度及處置
'Induced by Communist Party'-- Chang Kai Shek's Opinion and Handling of 228 Incident
Authors: Sheng-Hsiung Su
蘇聖雄
Advisor: 胡平生
Keyword: 二二八事件,蔣中正,陳儀,派兵問題,縱容屠殺,奸黨煽惑,
the 2-28 Incident,Chang Kai Shek,Chen Yi,slaughter,Nationalist China,
Publication Year : 2009
Degree: 碩士
Abstract: 本論文應用蔣中正總統檔案(大溪檔案)、蔣介石日記等史料,對蔣中正與二二八事件這個課題進行重新探討。除了論述角度不同,與過去研究相異之處有二:一為運用了大溪檔案過去學者沒有注意到的部分;一為論證國民政府體制運作對蔣氏之制約。
  二二八事件前後,蔣中正身處的時代背景是國共內戰愈益劇烈,國家金融紊亂,以及國民政府為日後行憲預先進行改組事宜。事變發生之後,軍政機關指出此為「奸黨」(共產黨)煽惑導致,遂成為蔣處理之基調。事件爆發五天之間,陳儀向蔣陳述的臺變並不嚴重,然蔣認定事變和共產黨有關,其要面對的假想敵是能在整個中國大陸和其分庭抗禮的強大勢力,故決定應陳儀所請,派遣軍隊返臺防備、待機肅奸。
  蔣中正在決定派兵(5日)到軍隊抵臺(9日)之間所獲得的資訊,是臺灣局勢愈趨緊張。雖今日研究已明確呈現臺灣共產黨對二二八事件影響甚小,但軍政機構告訴蔣的情報卻導向「奸黨」熒惑不滿政府的人民去暴動的一面。蔣雖知事發因素之一在行政缺失,但事變已因「奸黨」作用脫序失控,故其深信非派兵難以解決問題;調動軍隊之目的並由防備、肅奸轉為積極平變。
  至於何以在反對派兵的輿論之下,蔣中正仍執意派兵?筆者論證當時反對派兵的種種言論,受限於國民政府體制運作,在事件初期能令蔣聞知的並不多,蔣實難以掌握事件初期的各種資訊。由於蔣當時身處權力頂峰,民間資訊難以「上達天聽」,當時蔣的資訊來源最主要乃為陳儀、情治單位等軍政人員。蔣在大部分只能接受到「一面之詞」的情況下,以為事件起於「奸黨煽惑」;為免情勢更加危急,乃做出派兵赴臺的決定。
  分析蔣中正在二二八事件中期獲得的資訊,反對派兵來臺之言論,於此時已可為蔣聞知,然支持鎮壓臺變的說法仍不斷鼓動著蔣。觀蔣之言行舉措,可發現蔣因資訊呈現的說法分歧,而視事件有「兩重性」。其第一重性質為「奸黨煽惑」導致暴亂,第二重為臺民欲改革省政。事件所以擴大,在於「奸黨」煽動(第一重)不滿省政的臺民(第二重),致使變亂波及全省,一發不可收拾。蔣氏有此認知,相關措置便無法僅從改革省政下手(處理第二重),派兵鎮壓「奸黨」及至其後的綏靖、清鄉(處理第一重),乃隨之而來。蔣並不能如今日的研究者,深曉臺灣的共產黨勢力極小,影響力有限;其身處的時代促使他必須要對共產黨提高警覺,嚴厲處置。雖有少量的資訊呈現臺灣行政失當,但相較於「奸黨煽惑」導致暴亂的資訊,微不足道。
  現今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以證明蔣中正暗中指使「屠殺」。對於國民黨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陳儀撤職案,蔣不予處理,應非為袒護陳儀,而是要他辦理善後事宜。蔣日後再度起用陳儀,有其私人、時代考量,不過在二二八事件過後的確予以撤職懲戒。而擢升彭孟緝及其他相關軍政人員,從蔣認定的「奸黨煽惑」暴亂脈絡看來,彭氏等鎮壓共黨有功,故耳。至於軍政人員「屠殺」臺民的訊息,多是以對「奸黨」的鎮壓行動呈現;針對臺灣民眾被「屠殺」的直接信息,蔣知道的並不多。又其深為共黨製造假情報所困擾,乃視這些「屠殺」消息為共黨「宣傳威脅之慣技」,遂未予重視。
  蔣當時面對的是整個中國紛亂的局勢,非如研究者得以較充裕的時間蒐羅事件相關史料,整理排比、沉潛熟慮後對事件做出評斷。其當時只能依較可掌握的情報(陳儀、中統局等相關軍政人員提供之資訊),在有限時間內做出決策;此決策受歷史環境及蔣性格影響,深陷於國共內戰框架之中。二二八悲劇,便在這種蔣中正難以突破的限制之中上演。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221
Fulltext Rights: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ntu-98-1.pdf1.84 MBAdobe PDF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