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歷史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587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呂紹理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Shao-li Luen
dc.contributor.author林于煖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Yu-hsuan Linen
dc.date.accessioned2023-08-15T16:57:14Z-
dc.date.available2023-11-09-
dc.date.copyright2023-08-15-
dc.date.issued2023-
dc.date.submitted2023-07-31-
dc.identifier.citation一、史料文獻
(一)檔案
1.交通部藏
說明:無案名之檔案僅列檔號,無檔號之檔案詳列主旨、收文字號。
0042/040208/*018/001/001、0042/040208/*016/001/001、0042/040208/*019/001/001
0043/040208/*020/001/001
0044/040208/*012/001/002、0044/040/208/*006/001/001、0044/040208/*006/001/002、0044/040208/*020/001/002、0044/040208/*018/001/002、0044/040/208/*006/001/001、0044/040208/*006/001/002
0046/040208/*012/001/003、0046/040208/*012/001/004、0046/040208/*018/001/002
0047/040208/*046/001/004
0048/040208/*092/001/001、0048/040208/*018/001/002
0050/040208/*092/001/002
0054/040208/*013/001/003、0054/040208/*018/001/002、0054/040208/*092/001/002、0054/040208/*092/001/003、0054/040215/*048/001/009
0055/040208/*014/001/003、0055/040208/*014/001/005、0055/040208/*018/001/002、0055/040208/*092/001/002
0060/040208/*051/001/001
0061/040215/*252/001/001、0061/040215/*252/001/002、0061/040215/*252/001/004、0061/040215/*252/001/005、0061/040215/*252/001/006、061/040215/*252/0001/010
0065/040208/*147/001/007、0065/020209/*457/001/005、065/040210/*105/001/002
0068/020209/*457/001/001、0068/020209/*457/001/002
0070/020209/*457/001/001
「請高雄港務局停止高雄港那個造船廠廠址地租之增漲並請按本會所擬辦法予以辦理以昭公允而免引起市場風波」(1978年11月20日),交通部檔案,收文字號:交通部總收文字第22040號。
「貴公會對海進、信益、德利、明益、中和等五家民營造船廠函請比照聯合、竹興、林盛的三造船廠遷廠補償案例予以補償一節」(1979年2月13日),交通部檔案,收文字號:航收字第01680號。
「據報福泰造船廠等變項營業一案函請」(1960年),發文字號:49353。
2.行政院藏
「台灣區機械工業商業公會呈請積極扶植民營造船工業案」,檔號:0051/8-89/30001。
「請將高雄第二港口西側土地,撥側供民營造船廠遷建案」,檔號:0058/9-8-1-11/29/ P998/998。
「高雄港民營造船廠因海軍勝利計畫影響受損案」,檔號:0060/8-8-9/16/1。
「海軍勝利計劃案」,檔號:0063/5-5-2-2/4。
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為旗後明華造船廠不法久佔公地,請賜重加調查真相,以維該區漁民居民之公眾福利及完全,藉維政令威信案〉,「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53年11月3日至1953年11月16日,典藏序號:010b-02-03-000000-0002。
〈為本市府收回明華造船廠址興建公共設施一案,鈞會第二屆第四次會議鑑予干涉請予復議案〉,「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53年11月3日至1953年11月16日,典藏序號:010b-02-03-000000-0003。
〈為市府收回明華造船廠承租公用基地,蒙鈞會議決請市府收回成命乙案,聞蔣福安等向鈞會議提請復議,懇祈鈞會徹底主持公道,掃除不純策動以獲正當權益而維民業案〉,「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53年11月3日至1953年11月16日,典藏序號:010b-02-03-000000-0004。
〈臺灣省議會通知柯新坤君為臺端等前請願暫緩調整漁民保險備付金一案復請知照由〉,《臺灣省議會公報》,第五卷,「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61年9月26日,典藏序號:003-02-03OA-05-7-1-01-01129。
〈蔡議員文玉質詢〉,(1967-11-06):〈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議事錄〉,典藏號:003-03-10OA-04-6-8-0-00151。
〈蔡議員建生質詢〉,(1968-11-18):〈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議事錄〉,典藏號:003-04-02OA-03-6-5-0-00282。
「興臺造船廠等工廠登記申請書各件電送案」(1949年6月28日),〈工廠登記(0038/472/2/22)〉,《臺灣省級機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44720008287022。
「為送三吉造船廠變更登記申請案准予備查」(1953-04-25),〈高雄市工廠登記(0042/472/6/5)〉,《臺灣省級機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44720023102011。
「為送高雄市南光造船廠設立申請案函請核備由」(1953年11月5日),〈高雄市工廠登記(0042/472/6/18)〉,《臺灣省級機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44720023115025。
「公有土地處理規則第2條修正案」(1946年1月29日),〈臺灣省公有土地處理規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307340002001。
「宣委會接收日產清冊電送案」(1946年06月01日),〈宣委會接收各地戲院及報社〉,《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26620030006。
「宣委會接收日產清冊電送案」(1946年06月01日),〈宣委會接收各地戲院及報社〉,《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26620030006。
「為三吉造船廠業主變更重新申請註冊并請換發執照案呈請鑒核由」(1953-11-10),〈造船廠執照案(0042/014.2/95/1)〉,《臺灣省級機關》,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40142020292015。
〈為明華造船廠諻造事實蠱惑民眾欺騙議會仰祈明察〉,「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53年11月3日至1953年11月16日,檔案編號:010b-02-03-000000-0009。
〈請主持公道飭明華造船廠勿遷至旗津區實踐里以免民等生活薆受損失〉,「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56年7月30日至1956年8月7日,檔案編號:010b-03-08-000000-0007。
〈請審議興建旗後漁港需要收回明華造船廠擬酌予補助遷移費新臺幣四萬元〉,,「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56年12月27日至1956年12月28日,檔案編號:010b-03-11-000000-0013。
〈改制前第四屆第一次議員夏標履〉,「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58年3月15日至1958年3月31日,檔案編號:010b-04-01-000000-0141。
〈改制前第五屆第一次議員夏標履〉,「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61年3月3日至1961年3月18日,檔案編號:010b-05-02-000000-0091。
〈改制前第五屆第一次議員莊士卿履〉,「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61年3月3日至1961年3月18日,檔案編號:010b-05-02-000000-0092。
〈改制前第六屆第一次議員夏標履〉,「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64年3月2日至1964年3月21日,檔案編號:010b-06-01-000000-0096。
〈改制前第六屆第一次議員莊士卿履〉,「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64年3月2日至1964年3月21日,檔案編號:010b-06-01-000000-0095。
〈改制前第七屆莊士卿議員履歷及政見一覽〉,「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68年5月3日至1968年5月23日,檔案編號:010b-07-02-000000-0081。
〈高雄市中洲一帶十六家民營造船廠,請准予補辦建照手續問題〉,(1975-04-23):〈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公報〉,典藏號:003-05-05OA-32-6-4-01-00934。
〈高雄市民陳○○請願為高雄港務局強制歇業請願人之造船廠案〉,(1976-06-23):〈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檔案〉典藏號:0034450365003。
〈改制前第九屆第一次議員莊士卿履〉,「地方議會議事錄」資料庫,檔案日期:1978年5月1 日至 1978年5月25日,檔案編號:010b-09-02-000000-0135。
〈三、基高兩港造船廠問題〉,(1965-05-10):〈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公報〉典藏號:003-03-05OA-13-6-7-01-01588。
〈柯新坤訃聞及行述影本〉,入藏登錄號:1280058500001A。
4.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
「高雄造船廠等接管案」,〈本局交管日產公私營企業〉,《交通部高雄港務局》,檔號:A315230000M/0036/056.4.1/001/3/013。
「九家民營造船廠租地契約案」,〈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12。
「第八船渠再建工廠以維工友生活案」,〈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01。
「第八船渠再建工廠案」,〈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02、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03。
「呈請書」,〈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09。
「陳情書」,〈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11。
「嘆院書」,〈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13。
「呈請第八船渠造船工廠地」,〈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14。
「西北岸壁展延離開案」,〈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05。
「廠基地有砂灘障礙案」,〈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06、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07、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08。
「呈」,〈第八船渠各造船廠商租地〉,《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家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15230000M/0038/221.1.2/001/1/010。
「造船總卷」,卷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檔號:A329000000G/0066/E-18.0.1(A)/01。
「大型圍網漁船貸款」,《合作金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檔號:A307230000N/0071/254.8/1。
「其他專業性貸款」,《合作金庫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檔號:A307230000N/0072/254.7/1。
「保七總隊一百噸級巡邏艇」,《臺灣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檔號:A313370000K/0084/000/001。
5.高雄市經濟發展局藏
說明:有檔號,但由於該機關是依據收發文字號歸納檔案,故詳列案名、收發文字號。
「登記」(1970年4月4日),檔號:0059/市472.4/2/025/012,發文字號:高市府建工字第0590018958號。
「登記」(1962年5月12日),檔號:0051/市472.4 / 2 / 024 / 007,來文字號:(五一)警總字第08685號,收文字號:0510024569,發文字號:高市府建工字第0510024569號。
「核准商業登記」,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檔案,檔號:0067/482.8/1/290/004,來文字號:第0670225號,收文字號:0670033711,發文字號:高市府建工字第0670033711號。
6.高雄市鼓山區戶政事務所旗津辦事處藏
高雄市鼓山區戶政事務所旗津辦事處戶籍資料,「旗後段五地目48」。
7.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分公司藏
說明:無檔號。由於該單位是依據收發文字號歸納檔案,故詳列主旨、收發文字號。
「請收回中一船台承租土地由」(1963年3月8日),收文字號:高港總庶字第04620號、發文字號:(52)廣戶(1)1112。
「為代理高雄港務局終止承租公有土地並應恢復土地原狀請查照見復由」(1963年3月18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05077號。
「聲請狀」(1963年3月25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05437號。
「陳情書」(1963年5月7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0836號。
「關於第七船渠濬深工程奉已完工對中一造船廠並無妨礙肯准予該廠繼續租用謹請核備由」(1964年5月30日),收文字號:高港總庶字第10051號。
「為中一造船廠申請繼續承租高港第七船渠岸邊土地案」(1964年6月20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11440號,發文字號:(53)洪潤字第2883號。
「為呈送中一造船廠續租本局管理高雄市鳥松段十二之二號土地租賃契約由」(1964年9月7日),收文字號:高港總庶字第16956號。
「為中一造船廠租用高雄港務局代管土地請准予延至協調遷移後再予終止租賃關係由」(1968年7月3日),收文字號:高港總庶字第16704號。
「為檢呈中一造船廠遷廠調查資料,敬懇賜予派遣專家鑑定其損失情形,並懇予適當救濟由」(1968年7月6日),收文字號:高港總庶字第16936號。
「本軍第四造船廠擴建計劃民營造船廠遷建九船渠用地案」(1969年2月12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03721號。
「第七船渠水域過窄仍請支援放寬復請查照(1969年2月24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04106號。
「為請高雄港務局在各民營造船廠遷建未完成前准予繼續租賃土地由」(1969年3月5日),收文字號:高港總庶字第05216號。
「檢呈勝利一號計劃遷移中一造船廠(房屋部分)補償協議紀錄一份」(1969年3月17日),收文字號:高雄總收字第06059號。
「為中一造船廠由遷建發生困難各點,請特知逕向海軍四廠提出」(1969年9月5日),收文字號:高港港灣字第20847號。
「為對中一造船廠遷建困難,請予迅行解決,以濟危困由」(1969年9月11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22044號。
「為請轉行(飭)承辦單位依撥給中一造船廠之補償金及遷建用地以利遷移由」(1969年10月27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25836號。
「新八船渠沿岸民地問題勘查小組第一次會勘紀錄」(1970年2月16日),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分公司藏,收文字號:高港港灣字第003715號。
「為呈報新第七船渠分配位置圖請核辦示復由」(1970年7月7日),收文字號:高港港灣字第17105號。
「為請對現已遷移新七渠個廠土地問題准予呈報省府先行准予使用以便各該廠之登記及安裝由」(1970年7月10日),收文字號:高港總產字第17124號。
「為呈復鈞局59.4.3高港港灣字第07122號通知對新八船渠場地分配一案」(1970年7月15日),收文字號:高港總收字第17501號。
「為懇請對中一造船廠遷建等用地變通辦理以救懸急由」(1970年7月20日),收文字號:高港總產字第18120號。
8.國立臺灣大學藏
Narrative Industrial Program Progress Report, December 31st, 1954, p. 328. 國立臺灣大學「狄保賽文庫」,檔號:ntul_db01_13_013328。
9.國立成功大系統與船舶機電工程學系藏
「滿慶十六號」,識別碼:35,流水編號:20100708-004。
「大順壹號」,識別碼:236,流水編號:20100817-236。
(二)報紙、刊物
曾勇義,〈台灣之造船工業〉,《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六卷第六期,1970。
黃正清、何政龍,〈台灣造船工業之演進簡史〉,《中工高雄會刊 百年紀念專刊》(高雄,2011),18:4,頁51-56。
莊育鳳,〈培育人才,傳承船業研究;樂在分享,不知老之將至——成功大學漁船及船機研究中心教授黃正清〉,《豐年半月刊》(臺北,2009.10.16),59:20,頁21-25。
〈兄弟鬩牆另有內情 常務理事鬥法煙幕 蔡芳太大權在握遭人怨 吳政雄勃勃雄心施側 擊 蔡文賓力闢「自相殘殺」謠傳 高市漁會改選二流角色鬥智〉,《中國時報》,第6版,1965年1月10日。
〈高港供應軍魚 先試辦四個月 供魚價格業已決定〉,《聯合報》,第5版,1951年12月12日。
〈澎湖放領機動漁船 首批昨舉行下水禮 「漁民之家」昨慶落成〉,《中央日報》,第五版,1952年6月1日。
「動力漁船 放領辦法 省昨修正通過」,《聯合報》,第六版,1953年4月4日。
「動力漁船 放領辦法 續完」,《聯合報》,第六版,1953年4月6日。
「美漁業專家 抵高雄視察 曾參觀漁船建造」,《聯合報》,第五版,1953年7月1日。
「放領漁船未經招標 省漁會聯席會 促請公佈價格 以免造價高苦了漁民」,《聯合報》,第五版,1953年7月1日。
「首批放領漁船 五十七艘即可造成 將配各地承領」,《聯合報》,第五版,1953年8月13日。
〈澎縣近將舉辦 動力舢舨放領 整個計劃正擬訂中〉,《聯合報》,第五版,1953年11月14日。
〈高漁會理事長 陳生苞被撤免 因經檢舉套購木材牟利 謝掙強將申覆請省免究〉,《聯合報》,第5版,1955年7月10日。
〈理事長因魚求木得手後變賣圖利 陳生苞撤職查辦 高市府失察議處〉,《中國時報》,第4版,1955年7月10日。
〈建大型漁船 獲美援補助〉,《聯合報》,第5版,1955年7月10日。
〈陳生苞控告蔡文玉 請求確認當選無效〉,《中國時報》,第3版,1958年11月18日。
〈旗津漁民阿情 高港請緩擴建 養殖牡犡尚未成長 一旦動工心血白費〉,《徵信新聞報》,1962年10月30日,第8版。
〈高旗津區養殖漁民 請求緩期清港 高港務局表示礙難允准 省議員將向省爭取補償〉,《徵信新聞報》,1962年12月27日,第8版。
〈高市血案.日正當中 解僱船員翁秋香 懷根行炸殺人 滿慶漁行硝煙迷漫 經理蔡文進被刺死〉,《聯合報》,第3版,1963年8月1日。
〈在地澎湖兩派 雙方蓄勢待發 蔡家集團新人掛帥 陳生苞將捲土重來〉,《中國時報》,第7版,1964年8月15日。
姚廷珍,〈迎新歲談工作〉,《機械通訊》(高雄,1965.01.01),第6期,頁15。
〈動態報導:九月份動員月會業務處工作報告〉,《臺機雙月刊》(高雄,1971.10),8:5,頁17。
〈高雄漁會家天下 陳生苞挺身揭發 蔡文賓「劣績」 一姓把持.太不應該 新人出頭.此其時矣〉,《中國時報》,第6版,1965年1月20日。
〈化學流體為害 毒斃養殖魚類 漁民損失達七百餘萬元 漁會交涉賠償久無下文〉。《徵信新聞報》,1966年9月27日,第8版。此事件與臺灣塑膠公司有關,見第70頁的說明。
趙既昌,〈中小企業輔導及組織〉,《中國時報》,第5版,1967年7月31日。
〈建造漁船擴建基地 發展遠洋漁業 今年漁業工作重心決定〉,《中央日報》,第7版,1968年3月15日。
〈六行庫近期將舉辦 中小企業輔導貸款 具體貸款辦法尚待商訂〉,《聯合報》,第8版,1968年10月17日。
〈蔡文玉其人其事〉,《聯合報》,1970 年12月25日,第三版。
〈貫徹精兵政策 建現代化國防 高魁元昨在立院報告〉,《中央日報》,第1版,1974年10月17日。
吳平介,〈順榮造船廠 爆發財務危機 估計舉債數千萬元 名下財產遭債權人聲請假扣押〉,《經濟日報》,第36版,2002年1月11日。
(三)政府公報
〈制定「臺灣省公司登記實施辦法」、「臺灣省工廠登記實施辦法」(日譯文「臺灣省工場登記實施辦法」)、「臺灣省商業登記實施辦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夏:6,1946年4月12日。
〈修正「臺灣省工廠登記實施辦法」及制定「臺灣省小型工業登記辦法」,並廢止臺灣省政府39年5月16日公佈之「臺灣省工廠登記實施辦法」〉,《臺灣省公報》,46:秋:62,1957年9月10日。
〈制定「臺灣省造船廠註冊規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夏:19,1946年5月13。
〈修正「漁會法」〉,《總統府公報》,192期,1948年12月31日。
〈茲修正臺灣省造船廠註冊規則第二條第四條第五條第七條文公布之〉,《臺灣省政府公報》,40:夏:34,1951年5月5日。
〈臺灣省交通處公告為奉交通部令修正「造船廠管理規則」第3條條文,希週知〉,《臺灣省政府公報》,45:冬:31,1956年11月7日
〈廢止「臺灣漁業增產委員會供應軍魚貸款辦法」〉,《臺灣省政府公報》,4533期,1962年3月8日。
「工業輔導準則」,《司法專刊》,第167期,1965年2月15日。
〈修正「漁會法」〉,《司法院公報》,18:5,1967年5月15日。
「修訂工業輔導準則」,《經濟部公報》,2:9,1970年9月30日
〈臺灣省交通處公告交通部廢止「造船廠註冊規則」等7種法規〉,《臺灣省政府公報》,61:秋:73,1972年9月7日,頁8。
(四)政府、機關出版報告(依筆畫排序)
〈高雄市旗津區中洲一帶都市計劃說明書〉(1974年11月25日),公告字號:高市府工都字第107211號,編號:01070,pdf檔,頁10。資料來源:高雄市歷年公告書圖建檔資料,網址:https://urban-web.kcg.gov.tw/KDA/web_page/test.jsp
尹仲容,《我對臺灣經濟的看法全集》,臺北縣:美援運用委員會,1963。
王崇林發行,《滄海變桑田——旗津江業》,高雄:海軍第四造船廠,1998。
交通銀行調查研究處編,《臺灣的造船工業》,出版地不詳:交通銀行調查研究處,1975。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編,《十年來接受美援單位的成長》,出版地不詳: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61。
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編,《中美合作經濟發展概況》,出版地不詳: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1957。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美援貸款概況》,臺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4。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臺灣高雄港務局運用美援成果檢討》,臺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7。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臺灣漁業運用美援成果檢討》,出版地不詳: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6。
行政院新聞局編,《國家總動員》,臺北:行政院新聞局,1948。
行政院臺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六十年臺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專題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臺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委員會,1974。
林美朱,〈高雄市漁業發展之研析〉,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研究報告,2007。下載網址:https://orgws.kcg.gov.tw/001/KcgOrgUploadFiles/336/RelFile/69734/139142/%E9%AB%98%E9%9B%84%E5%B8%82%E6%BC%81%E6%A5%AD%E7%99%BC%E5%B1%95%E4%B9%8B%E7%A0%94%E6%9E%90%E3%80%82(2007.9).pdf
林彩梅,《我國民營造船廠產業結構之調查及其發展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經濟部工業局,1988。
孫中山,《實業計劃》,臺北: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49。
國防研究院,《工業動員之概論》,出版地不詳:國防研究院,1959。
楊繼曾,《工業動員之概論》,臺北:國防研究院,1959。
經濟部工業局編,《軍公民營工業配合業務資料彙編》,臺北:經濟部工業局,1973。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編,《臺灣省民營工廠名冊(上)》,南投:臺灣省政府建設廳,1953。
(五)日記、傳記、回憶錄
吳新榮,《吳新榮日記》,1945年3月20日,「臺灣日記資料庫」。
李連墀,《高港回顧》,高雄:李連墀,1997。
胡光麃,《世紀交遇兩千人物紀》,臺北:聯經出版,1992。
胡光麃,《波逐六十年》,臺北:聯經出版,1992。
張守真訪問、陳慕貞記錄,《口述歷史:李連樨先生》,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6。
韓碧祥,《韓碧祥回憶錄:從鄉下賣魚郎變成台灣造船王》,高雄:新視界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4。
蘇錫文主編,《鄭彥棻先生年譜初稿》,臺北:彥棻文教基金會,1991。
(六)志書
〔清〕陳文達等撰,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鳳山縣志》,卷二,〈阨塞〉。
〔清〕王瑛曾撰,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1962),卷七,〈海防〉。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重修高雄市志》,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86,卷八。
黃輝能等編,《續修高雄市志》,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95,卷四。
(七)日治時期出版品
《高雄市商工案內》,高雄:高雄市役所,1937。
千草默仙,《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臺北市:圖南協會,1932。
桑原政夫,《基隆市產業要覽》,出版地不詳:基隆市役所,1933。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工場名簿(昭和10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7。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工場名簿(昭和11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8。
(八)戰後出版品、手冊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編,《45風華 續航未來: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45週年紀念專刊》,新北: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202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編,《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四十週年特刊》,高雄: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011。特刊可由中鋼官網下載,網址:https://www.csc.com.tw/csc/ch/csc_40year/40year.pdf。
中央改造委員會第二組編,《漁民礦工鹽工生活的改善——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策動改善的經過及其成效》,出版地不詳:中央改造委員會第二組,1952。
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黨的社會調查:問題之發現與解決》,出版地不詳:中央委員會第六組編,1954。
林敦寧、徐榮祥,《海外華人青少年叢書:復興基地臺灣之造船》,臺北:正中書局,1988。
臺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編,〈造船廠檢驗人員培訓講習會講義〉,臺北市:臺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1992。
臺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編印,《臺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第十二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手冊》,2001。
(九)史料彙編
楊國夫計畫主持、薛化元協同主持,《李源棧先生史料彙編》,臺中:臺灣省諮議會,2001。
(十)裁判書
「拆屋還地事件」,裁判字號:廢最高法院 60 年度 台上 字第 2401 號 判例原判例,1971年7月15日。
「損害賠償」,裁判字號:最高法院70年度台上字第2550號民事,1981年7月22日,《最高法院民刑事裁判選輯》,第2卷第3期,頁482 。
二、近人研究
(一)期刊、論文集論文
中村孝志,〈荷領時期臺灣南部之鯔魚漁業〉,收錄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第二集,頁43-52。
中村孝志,〈臺灣南部鯔魚業再論〉,收錄於中村孝志編,《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概說・產業》(臺北縣:稻香出版,1997),頁143-163。
王御風,〈日治初期打狗(高雄)產業之發展(1895-1913年)〉,《高市文獻》(高雄,2004.12),17:4,頁1-18。
王御風,〈日治時期高雄造船工業發展初探〉,《高雄文獻》(高雄,2012.03),2:1,頁50-75。
吳初雄,〈旗後的造船業1895-2003〉,《高雄文獻》(高雄,2007),20:4,頁1-36。
吳聰敏,〈美援與臺灣的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臺北,1988),1:1,頁145-158。
李文良,〈積泥成埔:清代臺江內海「港口濕地」的築塭與認墾〉,《臺灣史研究》(臺北,2019.09),26:3,頁1-37。
李文環,〈從六燃高雄本廠到中油本廠之產業空間變遷研究(1942-1954)〉,《臺灣文獻》(南投,2022.03),73:1,頁87-134。
李文環,〈蚵寮移民與哈瑪星代天宮之關係研究〉,《高雄師大學報(高雄,2006.06),第40期,頁21-44。
李其霖,〈清代臺灣軍工船廠的興建〉,《淡江史學》(臺北:2003.12),第14期,頁193-215。
李宗信,〈日治時代小琉球的動力漁船業與社會經濟變遷〉,《台灣文化研究所學報》(臺南,2005.01),第2期,頁67-113。
周婉窈,〈臺北帝國大學南洋史學講座.專攻及其戰後遺緒(1928-1960)〉,《臺大歷史學報》(臺北,2018.06),第61期,頁17-95。
林玉茹,〈殖民地的產業治理與摸索——明治末年臺灣的官營日本人漁業移民〉,《新史學》(臺北,2013.09),頁95-133。
林玉茹,〈戰時經濟體制下臺灣東部水產業的統制整合——東臺灣水產會社的成立〉,《臺灣史研究》(臺北,1999.06),頁59-92。
柯志哲、張榮利,〈協力外包制度新探:以一個鋼鐵業協力外包體系為例〉,《臺北,臺灣社會學刊》(2006.12),第37期,頁33-78。
洪紹洋,〈1950 年代臺、日經濟關係的重啟與調整 〉,《臺灣史研究》(臺北:2016.06),23:2,頁165-210。
洪紹洋,〈日治時期臺灣造船業的發展及侷限〉,收錄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究會論文集》(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8),頁317-344。
洪紹洋,〈海軍與戰後臺灣造船業的發展〉,收錄於麥勁生編,《近代中國海防史新論》(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2017),頁425-446。
洪紹洋,〈戰後初期臺灣造船公司的接收與經營(1945-1950)〉,《臺灣史研究》,14:3(臺北,2007),頁139-177。
洪紹洋,〈戰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技術移轉:以臺灣造船公司為個案分析〉,《臺灣史研究》(臺北,2009),16:1,頁131-167。
洪紹洋,〈戰後臺灣工業化發展之個案研究:以1950年以後的臺灣機械公司為例〉,收錄於《現代中国研究拠点 研究シリース 第六號》(東京:東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2011),頁107-139。
洪紹洋,〈戰後臺灣機械公司的接收與早期發展(1945-1953)〉,《臺灣史研究》,17:3(臺北,2010),頁151-182。
翁嘉禧,〈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路向的解析〉,《興大歷史學報》(臺中,2004.10),第15期,頁219-241。
張守真,〈日治時期紅毛港的漁業發展〉,收錄於《2008高雄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163-192。
張建俅,〈二次大戰臺灣遭受戰害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臺北,1997.06),4:1,頁149-196。
張瑋琦、黃菁瑩,〈港口阿美族的竹筏〉,《臺灣文獻》(南投,2011.03),62:1,頁161-188。
曹永和,〈明代台灣漁業志略〉,收錄於曹永和編,《台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1985),頁157-174。
曹永和,〈明代台灣漁業志略補說〉,收錄於曹永和編,《台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1985),175-253。
許毓良,〈光復初期臺灣的造船業(1945-1955)──以臺船公司為例的討論〉,《臺灣文獻》(南投,2006.06),57:2,頁191-233。(此文亦收錄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編,《割讓與回歸─臺灣光復六十週年暨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臺海出版社,2008年8月)
陳政宏,〈1950-1980年代臺灣造船政策的規劃與執行:以殷台公司租借案與中國造船公司為例〉,收錄於《第八屆科學史研討會彙刊》(新竹:清華大學,2008),頁9-38。
陳政宏,〈一脈相承:臺灣竹筏之技術創新與特性〉,收錄於湯熙勇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2008),第十輯,頁527-573。
陳國棟,〈清代中葉(約1780-1860)台灣與大陸之間的帆船貿易——以船舶為中心的數量估計〉,《臺灣史研究》(臺北,1994),1:1,頁55-96。
曾品滄,〈塭與塘:清代臺灣養殖漁業發展的比較分析〉,《臺灣史研究》(臺北,2012.12),19:4,頁1-47。
湯熙勇,〈戰後初期高雄港的整建與客貨運輸〉,收錄於黃俊傑編,《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 第二輯》(高雄市: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4),頁142-143。
黃于津、李文環,〈日治時期高雄市「哈瑪星」的移民與產業——以戶籍資料為主的討論〉,《高雄文獻》(高雄,2015.04)5:1,頁7-37。
劉素芬,〈日治初期大阪商船會社與臺灣海運發展(1895-1899)〉,收錄於劉序楓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2005),第九輯,頁377-435。
劉素芬,〈日治初期臺灣的海運政策與對外貿易〉,收錄於湯熙勇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1999),第七輯,下冊,頁637-694。
劉碧株 ,〈日治時期高雄港的港埠規劃與空間開發〉,《成大歷史學報》(臺南,2017.06),第52號,頁47-85。
劉碧株 ,〈日治時期鐵道與港口開發對高雄市區規劃的影響〉,《國史館館刊》(2016.03),第47期,頁1-46。
蔡昇璋,〈戰後初期臺灣的漁業技術人才(1945-1947)〉,《師大臺灣史學報》(臺北,2010.03),第3期,頁93-134。
鄭力軒、王御風,〈重探發展型國家的國家與市場:以臺灣大型造船業為例,1974-2001〉,《臺灣社會學刊》(臺北,2011.09),第47期,頁1-43。
蕭明禮,〈日本統治時期における台湾工業化と造船業の発展:基隆ドック会社から台湾ドック会社への転換と経営の考察〉,《社会システム研究》(京都:2007.09),第15號,頁67-82。
蕭明禮,〈戰後日本對華物資賠償及其經濟復興政策:以中央造船公司為例〉,《國史館館刊》(臺北,2018.12),第58期,頁161-204。
謝國雄,〈外包制度:比較歷史的回顧〉,《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989),2:1,頁29-69。
鍾淑敏、沈昱廷、陳柏棕,〈由靖國神社《祭神簿》分析臺灣的戰時動員與臺人傷亡〉,《歷史臺灣》(臺南,2015.11),頁67-101。
瞿宛文,〈臺灣產業政策成效之初步評估〉,《臺灣社會學研究》(臺北,2001.06),第42期,頁67-117。
(二)學位論文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王淑珍,〈旗後舢舨船與地方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余慶俊,〈台灣財經技術官僚的人脈與派系(1949-1988年)〉,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李其霖,〈清代台灣之軍工戰船廠與軍工匠〉,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2。
林本原,〈國輪國造:戰後台灣造船業的發展(1945-1978)〉,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林琮舜,〈臺灣史研究在高中教科書中的落實與落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
柯堯文,〈戰後國營造船業的公司制度與業務發展——以台船公司為例(1945-195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洪紹洋,〈戰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技術學習和養成——以臺灣造船公司為個案分析(1948-1977)〉,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陳奕銓,〈高雄中小型造船廠的勞動分析〉,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黃棋鉦,〈高雄市旗津地區的聚落發展與產業變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8。
劉碧株 ,〈日治時期高雄的港埠開發與市區規劃〉,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
蔡來春,〈臺灣造船工業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
蔡昇璋,〈興策拓海:日治時代臺灣的水產業發展〉,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
(三)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洪紹洋,〈美援下的日臺經濟交流(1950-1965)〉,2013年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一般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102-2410-H-010-018,2013。
陳政宏、黃心蓉、洪紹洋,〈臺灣公營船廠船舶製造科技文物徵集暨造船業關鍵口述歷史紀錄〉,2009年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委託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PG9804-0273 ,2009,頁64。
(四)會議論文
洪紹洋,〈1950年代臺美經濟下的外來投資〉,第三屆「臺灣商業傳統海外連結與臺灣商業」會議論文,2020。
(五)專書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0。
王御風,《波瀾壯闊:臺灣貨櫃運輸史》,臺北:天下遠見,2016。
王御風,《鋼板在吟唱——臺灣造船故事(1916-2008)》,高雄:高雄文化局、高雄文獻會,2008。
王靜儀等編撰,《臺灣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臺中:臺灣省諮議會,2014。
吉開右志太,《臺灣海運史:1895-1937》,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9。
有矢鍾一編,《臺灣海運史》,高雄:株式會社海運貿易新聞臺灣支社,1942。
吳連賞,《高雄市港埠發展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5。
吳聰敏,《臺灣經濟四百年》,臺北:春山,2023。
巫永平,《誰創造的經濟奇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
松浦章,《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臺北縣:博揚文化,2004。
松浦章,《近代日本中国台灣航路の研究》,大阪:清文堂,2005。
松浦章,《清代臺灣海運發展史》,臺北縣:博揚文化,2002。
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新北市:遠足文化,2021。
林志龍,《臺灣對外航運:1945-1953》,新北:稻香出版,2012。
林炳炎,《保衛大臺灣的美援(1949-1957)》,臺北:林炳炎出版,2004。
洪紹洋,《近代臺灣造船業的技術轉移與學習》,臺北,遠流,2011。
洪紹洋,《商人、企業與外資:戰後臺灣經濟史考察(1945-1960)》,新北:左岸文化,2021。
胡興滑,《拓漁臺灣》,臺北:臺灣省漁業局,1996。
徐坤龍等編撰,《船舶構造及穩度概要》,臺北:教育部,2009。
高承恕,《頭家娘——台灣中小企業「頭家娘」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意義》,臺北:聯經出版,1999。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高雄市舊地名探索》,高雄:高雄市政府民政局,1983。
張守真,《旗津漁業風華》,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0。
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臺北:衛城出版,2011。
張紹台,《臺灣金融發展史話》,臺北:臺灣金融研訓院,2005。
陳介玄,《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臺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臺北:聯經出版,1994。
陳介玄,《班底與老闆——台灣企業組織能力之發展》,臺北:聯經出版,2001。
陳介玄,《貨幣網絡與生活結構:地方金融、中小企業與台灣世俗社會之轉化》,臺北:聯經出版,1995。
陳世一,《基隆漁業史》,基隆:基隆市政府,2001。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築港之政策、推行與展開(1895-1945)》,臺北:秀威資訊,2018。
陳玉璽,《臺灣的依附型發展 依附型發展及其社會政治後果:台灣個案研究》,臺北:人間出版,1994。
陳政宏,《航領傳世——中國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產業經濟檔案數位典藏專題選輯》,臺北:檔案管理局,2012。
陳政宏,《造船風雲88年——從臺船到中船的故事》,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
陳政宏,《鏗鏘已遠——臺機公司獨特的一百年》,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
陳朝興編,《海洋傳奇——見證打狗的海洋歷史》,高雄市:高雄市海洋局,2005。
黃宗智,《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北京:中華書局,1986。
臺灣研究基金會,《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臺北市:商周出版,2000。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著,《臺灣漁業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4。
趙旣昌,《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出版,1985。
蔡佳菁,《戰爭與遷徙:蔡姓聚落與旗津近代發展》,高雄,春暉出版社,2016。
蕭明禮,《「海運興國」與「航運救國」:日本對華之航運競爭(1914-1945)》,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
謝國興,《台南幫:一個臺灣本土企業的興起》,臺北:遠流出版,1999。
謝國興,《企業發展與台灣經驗:台南幫的個案研究》,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
瞿宛文,《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17。
羅傳進,《臺灣漁業發展史》,臺北:立法院羅傳進委員辦公室,1998。
三、口述訪談
林朝春(1940-2019)
林蔡春枝(1945-)
劉啟介(1944-)
陳正成(1953-)
陳麗麗(1947-)
四、網站
「大洋遊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經濟部商業司「公司及分公司基本資料查詢服務網」,網址:https://findbiz.nat.gov.tw/fts/query/QueryBar/queryInit.do
「海功號」,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網址: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381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跌及購買力換算」系統,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址:https://estat.dgbas.gov.tw/cpi_curv/cpi_curv.asp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樂活情報:臺灣日產的接收」,網址:https://www.archives.gov.tw/alohasImages/95/search.html(
JF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pc-engine.jp/fujidiesel.html
UNCTAD, 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1989, p. 13. 網址:https://unctad.org/official-documents-search?f[0]=product%3A393。
中信造船集團官網,網址:https://www.jongshyn.com/
周義豐,「新昇發造船普及全球/再創「貞新」品牌 新昇發另闢遊艇新版圖」,pchome新聞,2011年2月11日,網址:https://reurl.cc/W3V44Z
林于煖,〈沒有名字的造船人:爺爺的一生與臺灣民間造船史〉,刊登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網址: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hose-who-built-the-ships-in-memory-of-my-granddad/
財團法人陳水來文教基金會官網,網址:https://slchen.org.tw/about/founder
高雄市漁會官網,網址:http://www.kfa.org.tw/fisheries-info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官方網站,網址:https://www.moeasmea.gov.tw/
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網,網址:https://findbiz.nat.gov.tw/fts/query/QueryBar/queryInit.do
豐群水產官網,網址:https://fcf.com.tw/cn/
-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587-
dc.description.abstract民營造船產業在戰後臺灣漁業的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讓漁船數量由1960至80年代迅速增長四倍。然而,其歷史從未受到關注。由於民營企業的資料不易收集,過去針對臺灣造船業的研究多半以公營造船公司為研究對象。這使得業者的能動性及其對產業的影響力因而被忽略。目前學界對於臺灣經濟自1970至90年代的快速發展的主因依舊爭論不休。基本上,其詮釋不是基於制度論,就是依賴論,而這不僅模糊了廣大民營產業的樣貌,還簡化了經濟發展的實際過程。

本研究發現,由於民營造船業者不具備港區土地的所有權,先天即有此一不利的產業條件,因此在事業經營上遇到困境時,盡可能透過體制內的管道與政府有關單位協商,而非採取抗爭的手段。這種主動選擇「(表面上的)順從」的行為也是一種能動性的展現。這種來自在地業者的能動性,是在國家政策與先進經濟體的國際投資之外,刺激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業者透過與政府的協商,換取對自身有利的條件,進而推動經濟經濟與產業的發展。本研究以高雄船廠的搬遷過程與產業發展為例,為長久以來以政府與國際投資為核心的臺灣經濟發展論述,提供更多元的敘述。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Private shipbuilding industr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post-war fishing industry. It contributed to the rapidly growing number of seagoing vessels, which quadrupled from the 1960s to 1980s. However, it’s history has never been brought to light. Because of difficulty in accessing materials from private enterpris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shipbuilding in Taiwan have mostly targeted government-own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s. This has accidently induced ignorance of owner-operators’ agency and their power to influence the industry. Currently, scholars have been arguing the major cause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aiwan during the 1970-90s. Basically, their interpretations either entrench in institutional theory or base on dependency theory, not only blurring the image of an enormous private industry but also simplifying the actual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ound that because of lacking ownership of port land by private shipbuilding companies, there is an inherent disadvantage for shipyard owner-operators. When encountering difficulties in business operations, they negotiated with government-related entities through official channels rather than taking a confrontational approach. This proactive choice of "superficial compliance" is also a demonstration of agency. The agency of local actors is an important push factor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beyond national policie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from advanced economies. Through negotiations with the government, these owner-operators exchang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mselves, thereby promoting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take the relocation proces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Kaohsiung as an example to provide a more diverse narrative for the long-standing dis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which overemphasize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3-08-15T16:57:14Z
No. of bitstreams: 0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3-08-15T16:57:14Z (GMT). No. of bitstreams: 0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口試委員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5
第三節 研究回顧 8
一、高雄產業史研究 8
二、海洋史研究熱潮 10
三、當前臺灣造船史研究成果 15
四、民營造船史的研究課題 2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材料 26
第五節 章節架構 28
第二章 摸索與求生:1970年前 29
第一節 日治時期高雄港與造船業 29
第二節 戰後的空間爭奪:第一次遷廠 43
第三節 船、木、魚:造船業與上下游產業 60
第四節 孤兒抑或金孫:政府與民營造船業 65
第五節 小結 79
第三章 生根與茁壯:1970至1990年 89
第一節 往南找尋新天地:第二次遷廠 90
第二節 遷廠後的改變 103
一、產業區位對船廠的影響 104
二、二次遷廠後的資本與經營型態 106
三、二次遷廠後的技術轉折 110
第三節 經營上的「堅持」 113
第四節 小結 126
第四章 結論 137
第一節 空間變遷中的能動性 137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39
參考資料 141
-
dc.language.isozh_TW-
dc.title民營產業的能動性:戰後高雄民營造船業的區位變遷(1945-1990)zh_TW
dc.titleThe Agency of Private Industry: Post-war Locational Changes in Privat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n Kaohsiung, 1945-1990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11-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陳政宏;洪紹洋zh_TW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Jeng-Horng Chen;Sao-Yang Hongen
dc.subject.keyword造船史,高雄,能動性,產業區位,zh_TW
dc.subject.keywordShipbuilding history,Kaohsiung,Agency,Industrial location,en
dc.relation.page161-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2302368-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23-08-02-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文學院-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歷史學系-
顯示於系所單位:歷史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11-2.pdf21.92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