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8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陳明通
dc.contributor.authorYun-Hui Ch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張昀徽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5-11T05:01:06Z-
dc.date.available2020-07-11
dc.date.available2021-05-11T05:01:06Z-
dc.date.copyright2019-07-11
dc.date.issued2019
dc.date.submitted2019-07-04
dc.identifier.citation壹、中文
一、專書
吳玉山(1997)。《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從前蘇聯看臺灣與中國大陸間的關係》,臺北:正中書局。
林泉忠(2017)。《誰是中國人—透視臺灣人與香港人的身分認同》,臺北:時報出版。
董茂云、杜筠翊、李曉新(2010)。《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家英、尹保珊(2008)。《從民意看香港的社會與政治》,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王家英、尹保珊、劉兆佳(2008)。《香港社會政治的延續與變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呂大樂(2015)。《香港模式—從現在式到過去式》,香港:中華書局。
陳麗君(2015)。《香港社會關係與矛盾變化研究》,香港:中華書局。
陳麗君(2015)。《香港民主制度發展研究》,香港:中華書局。
田飛龍(2015)。《香港政改觀察—從民主與法治的視角》,香港:商務印書館。
廖建龍(1997)。《香港宿命與臺灣》,臺北:玉山社。
方志恒(2015)。《香港革新論》,臺北:漫遊者文化。
吳叡人(2016)。《受困的思想—臺灣重返世界》,臺北:衛城。
徐承恩(2017)。《香港,鬱躁的家邦—本土觀點的香港源流史》,臺北:左岸文化。
朱世海(2007)。《香港立法機關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陳宏毅(2014)《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法治探索》。香港:中華書局。
孟慶順(2005)。《「一國兩制」 與香港回歸後的政治發展》。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王振民(2014)。《中央與特别行政區關係:一種法治結構的解析》。香港:三聯書店。
王理萬(2018)。《香港立法會普選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朱國斌(2017)。《香港特區政治體制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陳陸輝(2000)。〈臺灣選民政黨認同的持續與變遷〉,《選舉研究》,第七卷第二期。
陳陸輝(2002)。〈政治信任感與臺灣選民投票行為〉,《選舉研究》,第九卷,第二期:65-84。
陳陸輝(2003)。〈政治信任、施政表現與民眾對臺灣民主的展望〉,《臺灣政治學刊》,第七卷第二期:149-188。
陳陸輝(2006)。〈政治信任的政治後果―以 2004 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三卷第二期:39-62。
陳陸輝、陳映男(2012)。〈寧信地方,不信中央:政治信任的類型及其政治後果〉,《民主與治理》,第一卷第一期:87-109。
陳陸輝、陳奕伶(2013)。〈兩岸關係與臺灣民眾政治支持的解析〉,《社會科學論叢》,第六卷第一期:15-58。
何明修(2017)。〈第三勢力與傘兵:比較臺港占領運動後的選舉參與〉,《中國大陸研究》第六十卷第一期。
林瓊珠、蔡佳浤(2010)。〈政黨信任、機構信任與民主滿意度〉,《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35期:147-194。
蔡佳浤(2009)。〈臺灣民眾的民主評價:以2004年為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社會科學論叢》,第三卷第一期:152-184。
宋學文、黎寶文(2001)。〈全球化與中共的民族主義:「一國兩制」的機會與限制〉,《中國大陸研究》,第7期:1-30。
鄭宇碩、岳經綸(2004)。〈從「以商圍政」看北京對香港的統戰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五卷第二期:197-217。
鄭宇碩、岳經綸(2000)。〈”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一卷第二期:143-172。
丁偉(1992)。〈「一國兩制」理論的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一卷第四期:19-32。
彭芸(2002)。〈2001年臺灣選民的媒介行為與政治信任〉,《選舉研究》,第九卷第二期:1-36。
吳親恩(2007)。〈臺灣民眾的政治信任差異:政治人物、政府與民主體制三個面向的觀察〉,《臺灣政治學刊》,第十一卷第一期:147-200。
黃信豪(2014)。〈再探臺灣民眾的政治信任—檢驗「批判性公民」解釋:政治人物、政府與民主體制三個面向的觀察〉,《臺灣民主季刊》,第十一卷第一期:153-193。
盛治仁(2003)。〈臺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選舉研究》,第十卷第一期:115-69。
林聰吉(2007)。〈政治支持與民主鞏固〉,《政治科學論叢》,第三十四期:71-104。
陳陸輝、陳奕伶(2014)。〈兩岸關係與臺灣民眾政治支持的解析 〉,《民主與治理》,第一卷第一期:87-109。
黃子為、鄭宏泰、尹寶珊(2018)。〈香港「八十後」和「九十後」的政治信任:年齡與世代的影響〉,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2018年第二十五卷第一期:2-25。
梁玉英(2004)。〈「九七」後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對政黨體系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七卷第二期:137-164。
梁玉英(2001)。〈香港特區第二屆立法會功能團體選舉對政黨生態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四卷第二期:31-55。
梁玉英(1999)。〈香港首屆立法會直選與政黨體系的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二卷第二期:3-18。
梁玉英(1998)。〈香港首屆立法會選舉簡析〉,《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一卷第五期:3-4。
陳健民、吳木欣(2017)。〈本土、武勇與犬儒:傘後香港社會的社會趨勢〉,《中國大陸研究》第六十卷第一期。
汪子錫(2016)。〈e民主時期的政治信任研究:對於臺灣2016年選舉結果的觀察與評價〉,《中國行政評論》第二十二卷第三期:38-56。
鄭宏泰、黃紹倫(2002)。〈香港華人的身份認同:九七前後的轉變〉,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2年10月31日十月號總第七期。
張健(2015)。〈香港社會政治覺醒的動因:階級關係、參政需求、族群認同〉,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15年二月號總第一四七期。
熊美娟(2010)。〈澳門居民的政治信任研究〉,澳門《行政》第二十三卷總第八十九期:599-614。
三、專書譯著
劉鶴群等(譯)、Babbie, Earl. (原著)(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雙葉出版社。
黃芳田(譯)、Morris, Jan. (原著)(2017)。《香港:大英帝國的終章》。臺北:八旗文化。
四、編著論文
胡佛(1988)。〈權力的價值取向:概念架構的建構與評估〉,載於胡佛(編著),《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一):方法與理論》,頁1-56,臺北:三民書局出版。
胡佛、徐火炎(1988)。〈結構性的政治文化:概念、類型及面向的探究〉,載於胡佛(編著),《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一):方法與理論》,頁79-122,臺北:三民書局出版。
陳麗君(2013),〈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及其對政治生態影響分析〉,《當代港澳研究》,第十輯,頁14-13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五、學位論文
張志宇(2004)。《「一國兩制」理論與實踐》。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博文(2014),《《「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對「一國兩制」的衝擊分析》,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俊賢(2015),《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對地方政團興起之影響》,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丘偉國(2007),《急推;緩進:回歸前後香港民主路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淑娟(2005)。《「一國兩制」下香港政制改革的探討— 從選舉制度檢視香港民主化》。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振嘉(2014),《從韌性威權到民主賦權:中國民眾價值觀的世代差異與政治支持》,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嘉恩(2018),《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實踐與挑戰—「人大」釋法個案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韋宏(2017)。《香港「占中運動」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志豪(2011)。《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制度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國華(2006)。《從中共「人大」常委會「雙普選」釋法看香港的民主化》,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研討會論文
鄭夙芬、陳陸輝、劉嘉薇(2005)。〈2004年總統選舉的效果:程序公平與政治信任〉,「2005年臺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臺灣政治學會,12月10-11日。
七、統計資料庫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16)。〈2016年特區政府及特首民望意見調查結果〉。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2016)。 〈市民對香港特區政府的信任程度〉。
八、雜誌與報紙
張仕賢、蕭督圜(2000)。〈從居港權到雙非嬰兒爭議—淺析香港社會變遷的矛盾與衝突〉,《展望與探索》第十卷第四期:109-122。
劉文斌(2014)。〈「一國兩制」的困境—香港2014年「占中」運動的觀察〉,《展望與探索》第十三卷第二期:44-70。
李瑞全(2014)。〈從參與香港大學生運動的經驗分析香港「雨傘革命」之政治意義〉,《鵝湖月刊》第四十卷第五期:43-49。
馬嶽(2016)。〈本土力量初考驗—香港2016立法會選舉〉,《新社會政策雙月刊》2016年10月:57-60。
亞洲週刊(2016)。〈香港出現「女儀天下」局面 主要政黨領袖皆為女性〉,2016年7月24日第30卷29期。
張語羚(2016)。〈兩極對立的香港 信任感愈來愈薄〉,《新新聞》2016年9月22日第1541期。
貳、英文
一、期刊論文
Miller, Arthur H. (1974). “Rejoinder to ‘Comment’ by Jack Citrin: Political Discontent or Ritualism?”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8(3): 989–1001.
Yuen, Samson. 2015. “Hong Kong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 China Perspectives, 2015 (1):49-53.
二、研討會論文
Poon Kit & Kuan Hsin - chi (2002). “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ramework - China’s Hong Kong policy in a changing contex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 Forward New Century: Cross Strait Tri - regional Government Relationship”, Taipei, May 2002 .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handle/123456789/782-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九七」主權轉移後,中共當局施行「一國兩制」已逾二十週年,香港居民面對中共「一國兩制」所遂行的政府體制,感受與觀點如何,除了將影響未來中共統治香港的路線修正,也是臺灣親中或支持統一民眾的一個重要參考典型。本文為瞭解香港居民在「一國兩制」下對立法及司法體制之政治信任,以臺灣大學東亞民主研究中心「亞洲民主動態調查香港調查研究計畫」分別於2001年、2007年、2012年、2016年所進行之四波調查為時序進行分析。
透過該調查及理論回顧與文獻探討,並運用「二元勝算對數迴歸分析」,解讀香港居民之人口學變數(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社會學變數(社會階層及宗教信仰)及政治學變數 (政黨認同及民主價值取向)等對立法會及法院的信任有何差異性及其原因。研究發現:
一、 香港居民對立法會的信任最高峰為2007年有五成七左右,但是到2016年降低至三成七左右,落差近兩成。顯示香港居民對立法會有越來越不信任的趨勢。
二、 香港居民對法院在2007年及2012年之信任度都大於2016年,雖然數據落差未若對立法會之信任有落差近兩成之差距,但也相當反映出香港居民對法院信任的趨勢有下滑趨勢。
三、 人口學變數方面,香港居民對立法會與法院有一共通點,僅家庭收入最低者與家庭收入最高者相較不信任立法會與法院。社會學變數方面,香港居民對立法會與法院有一共通點,社會階層中自我認同為中層者、中下層者都比對照類別底層者信任立法會與法院。政治學變數方面,香港居民對立法會與法院有一共通點,在民主量表部分,僅自主權取向達顯著的差異;平等權、自由權取向均與信任立法會與法院呈現負相關的方向。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Hong Kong residents’ feelings and perspectives towards the political formula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dopted by Chinese authority for over 2 decades since the former British colony returned to Chinese rule in 1997, will not only influence CCP’s revisions in ruling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on but also serve to be a vital reference paradigm for the more China-friendly or pro-unification Taiwanes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Hong Kong people’s political trust towards Legislative Council and judicial system of the former British colony. Based upon analyses on four waves of surveys conducted respectively in 2001, 2007, 2012, and 2016 by researchers sponsored by The Hu Fu Center for East Asia Democratic Studies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he authors attempted to evaluate any potential variations of Hong Kong residents’ trust towards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nd courts of law and to identify possible reasons behind such varia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 (genders, age, education, household income), societal variable (social status and religious faith), and political variable (identification with political parties, democratic values). Results from the current study were derived from 4 waives of surveys conducted aforemention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scussions, as well as binary logit regression analysis, as shown below:
1. Hong Kong residents’ trust in Legislative Council peaked in 2007 with a 57% approval rating. The approval rating of trust has dropped nearly 20% and reached 37% in 2016, suggesting a steady trend of more and more distrust of Hong Kong residents toward the law-making body.
2. Hong Kong people’s trust in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its courts of law has also depicted a negative trend of steady decline from surveys conducted in 2007, 2012 to opinion polls in 2016, though short of the significant 20% decrease seen in resident’s confidence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3. In term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 survey respondents in the highest and lowest house income brackets have shared one common characteristic: less trust in both Hong Kong’s law making and judicial systems. As for society variable, surveys respondents who considered themselves in middle or mid-to-low social stratums were more likely to trust the Legislative Councils and courts of law, when compared with counterparts in the lowest social stratum. Finally, with regards to political variable, research findings has revealed one commonality in Hong Kong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s both Legislative Council and the judicial system: within the overall democracy scale, only autonomy orientation was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le legality rights and freedom rights have revealed to show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rust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nd the courts of law in Hong Kong.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1T05:01:06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8-P06341022-1.pdf: 1429761 bytes, checksum: 87ec6704c5bac5dfbbedd1312e1f668f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9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Ⅰ
誌謝 Ⅱ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 1
壹、研究緣起 1
貳、問題意識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主要研究問題 3
壹、研究目的 3
貳、主要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
壹、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4
貳、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5
參、概念界定、操作性定義與測量 6
肆、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10
伍、分析工具 10
陸、論文結構與章節安排說明 11
第二章 理論回顧與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相關概念檢討 12
壹、政治信任 12
貳、政治支持 12
參、立法會 12
肆、法院 14
第二節 相關理論檢討 15
壹、政治信任理論 15
貳、香港「一國兩制」體制與大眾政治 15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檢討 17
壹、國內相關研究 17
貳、國外相關研究 18
第三章 九七香港主權轉移後整體情勢變遷分析 20
第一節 中央與特區政府博奕關係下的立法會變遷 20
壹、扈從中央的立法會 217
貳、抗衡中央的立法會 21
參、從抗衡再回到扈從 22
肆、民間力量的抗衡未扭轉立法會的扈從 22
第二節 中央與特區政府博奕關係下的法院變遷 23
壹、扈從中央的法院 24
貳、從抗衡變遷至扈從 24
第三節 「人大」釋法干預香港司法及立法體制 25
第四章 香港居民對立法會的信任分析 27
第一節 對立法會信任的次數分配 27
第二節 對立法會信任的個體層次解釋 29
壹、個體解釋變項的建構 29
貳、模型設定與相對影響力分析 31
第五章 香港居民對法院的信任分析 38
第一節 對法院信任的次數分配 38
第二節 對法院信任的個體層次解釋 40
壹、個體解釋變項的建構 40
貳、模型設定與相對影響力分析 43
第六章 結 論 48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48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50
參考文獻 53
壹、中文 53
貳、英文 59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香港居民對立法會及法院的信任變遷研究~2001-2016年四波調查的分析zh_TW
dc.titleA Study of Change in Political Trust in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and Judiciary : Analysis of Four Waves of Surveys(2001-2016)en
dc.date.schoolyear107-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蔡佳泓,曾建元
dc.subject.keyword政治信任,一國兩制,香港,立法會,香港法院,zh_TW
dc.subject.keywordpolitical trust,one country,two systems,Hong Kong,Legislative Council,courts of law,en
dc.relation.page60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901213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19-07-05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8-1.pdf1.4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