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圖書資訊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5630
標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人員之文物使用行為研究
作者: 林玉雲
出版年 : 1988
學位: 碩士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人員使用文物的經驗,經由訪談12位史語所研究人員並長時間觀察其中2位研究人員,研究重點置於史語所研究人員獲取文物資訊之來源、使用文物的種類及其觀察的特徵,試圖歸納出使用行為模式,並進一步探索使用文物後對研究及情感上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史語所研究人員於使用文物經驗方面,其利用多元化資訊來源獲取文物相關資訊,14種管道之中包括直接使用及間接使用,其中考古報告是主要的資訊來源,而人際關係亦扮演影響直接使用因素之一,綜合各種變項顯示資歷深且職位高之「研究員」擅於利用各式管道,而「考古學組」所利用管道則較為單純,此外文物所屬年代是研究人員判定所需資訊之依據。使用文物種類方面呈現全面性的現象,根據訪談及觀察資料顯示,使用文物種類可分為文化遺物及生態遺物兩大類,其中生態遺物種類繁多不勝枚舉,文物遺物方面則以陶瓷器、青銅器及石玉器較多受訪者有使用經驗,而甲骨文類則較限於「古文字學組」,此外研究人員之專長分佈、文物本身的特性及學術思潮的演變等因素皆足以影響其使用文物之種類。
使用行為模式約可歸納由瀏覽、觀察文物特徵、進行比對、形成問題、建立關係及提出解釋等階段所組成。可分為A、B二式:B為6階段,屬於此式的有4位,包括G、H、I等3位(考古學組)及L(中國上古史組)等個案;A為7階段,屬於此式的有8位,包括其他「考古學組」、「中國上古史組」、「古文字學組」、「考古美術組」的個案。兩者差異在於B式是由文獻引發研究課題而接觸文物,而A式則是直接利用文物這類史料為研究素材,兩者行為模式於瀏覽階段後如出一轍。其次,使用行為模式是一動態過程,即不斷接觸文物這類史料,針對其特徵進行觀察,並與自身認知中之形態進行比對,此一過程是研究課題累積及產生的歷程。
研究人員使用文物後對研究上產生影響可從兩方面探討,「釐清爭議」、「產生研究課題」、「修正研究課題」(或「縮小研究課題」)等影響,適可證明使用行為模式是一認知上不斷改變的歷程;另一方面「配合細節觀察進行研究」、「辨別真偽」、「進行復原」等項目亦呼應「獲取文物資訊之來源的討論」,即直接使用對研究人員非常重要。除研究上的影響外,使用文物後對情感上亦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中以「考古美術組」較為顯著,除感情上的波動外,如「感動」、「驚嚇」等感受外,研究人員對平面式資料提出「真實大小的感受」、「真實的色彩」、「配合細節觀察進行研究」、「真偽鑑別」、「進行復原」的問題,值得進行電子化相關領域之從業人員參考及省思。
上述研究結果不僅為目前發展中的電子博物館計畫提供參考藍本,對於圖書館及博物館從業人員的服務及相關研究亦提出若干建議事項。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5630
全文授權: 未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圖書資訊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