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557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曹炯鎮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7-01T08:13:58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7-01T08:13:58Z | - |
dc.date.issued | 1986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壹、中國人著作
一、 二十世紀以前史科 (一)史部 舊五代史 初版 臺北 鼎文書局 一九八○年 宋史 初版 臺北 鼎文書局 一九八○年 遼史 初版 臺北 鼎文書局 一九八○年 明史 初版 臺北 鼎文書局 一九七九年 ?史稿 初版 臺北 鼎文書局 一九八一年 明孝宗實錄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九六四年 五代會要 宋王溥撰 臺北 世界書局 一九六○年 十國春秋 ?吳任臣撰 臺北 國光書局 一九六二年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金簡撰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紀盷等總纂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三年 第六七三冊 大?會典事例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影印?光緒十二年敕撰,光緒二十五年刻本 ?宮史續編 ?慶桂等奉?撰 北京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校印 一九三二年 宸垣識略 ?吳長元輯 臺北 文海出版社 一九七三年 佛祖歷代通載 元釋念常撰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一九七五年 宜和奉使高麗圖經 宋徐兢撰 臺一版 臺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八年 蜀中廣記 明曹學佺撰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紀盷等總纂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三年 第五九一—二冊 無錫金匱縣志 斐大中等修 奏緗等纂 臺一版 臺北 成文出版社 一九七○年 光緒臺灣通志 稿本 欽定天祿琳瑯書目、續編 明彭元瑞撰 書目續編 初版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六八年 合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四庫未收書目禁燬書目 增訂二版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八年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 ?黃丕烈撰 蘇州 振新書社民國年間經印?光緒十年淘喜齋刻本 藏書紀要 ?孫從添撰 書目續編 初版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六八年 楹書隅錄、續編 ?楊紹和撰 書目叢編 初版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六七年 陌宋樓藏書志 ?陸心源編 書目續編 初版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六八年 善本書室藏書志 ?丁丙輯 書目叢編 初版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六七年 藏書紀事詩 ?葉昌熾撰 四版 臺北 世界書局 一九八○年 藝風藏書記、續記 ?繆荃孫撰 書目叢編 初版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六七年 書林?話 ?葉德輝撰 三版 臺北 世界書局 一九七四年 經籍訪古志 ?森立之撰 子部 類書類 藝文類聚條 金石萃編 ?王昶撰 臺北 國風出版社 一九六四年 (二)子部 金華子雜編 五代劉崇遠撰 卷下 冊府元龜 宋王欽若等奉敕撰 臺一版 臺北 中華書局 一九六七年 玉海 宋王應麟撰 臺北 華文書局 一九六四年 貴耳集 宋張端義撰 臺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夢溪筆談校證 宋沈括撰 不著校證人 初版 臺北 世界書局 一九六一年 農書 元王禎撰 萬有文庫第十二集簡編五百種內 商務印書館 戒庵漫筆 明李詡撰 卷八 元明兩代的木活字 張秀民 學海出版社編輯部編 中國圖書板本學論文選輯 初版 臺北 該社 一九八一年十月 金台紀聞 明陸深撰 廣百川學海 馮可賓編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年 墨法集要 明沈繼孫撰 四庫全書珍本別集第五一九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日知錄 ?顧炎武撰 初版 臺北 明倫出版社 一九七一 壹是紀始 ?魏崧撰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七六年 銅板? ?林春祺撰 音論 顧炎武撰 卷首 林氏銅活字本 藕香零拾 ?繆荃孫輯校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六八年 (三)集部 禪月集 五代貫體撰 四庫全書正編第三十六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蘇東坡全集 宋蘇軾撰 臺北 新興書局 一九五五年 牧庵集 元姚燧撰 四部叢刊正編第六十八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亭林文集 ?顧炎武撰 四部叢刊正編第七十七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二、 近人著作 (一) 專書部分 中國古代的科技 陳曉中等合撰 初版 臺北 明文書局 一九八一年 中國古代科學家史話 鍾史祖撰 香港 商務印書館 一九年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不著撰人 初版 臺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中國印刷術史話 秀川撰 初版 香港 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七年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西傳 卡特撰 古德瑞修訂 胡志偉譯注 再版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八○年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 張秀民撰 初版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年 中國印刷術起源 李書華撰 初版 香港 新亞研究所 一九六二年 中國印刷發展史 史梅岑撰 三版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七年 中國版刻圖錄 北京圖書館原編 勝村哲也覆刊編 初版京都 朋友書店 一九八三年 中國科學文明史 不著撰人 初版 臺北 木鐸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 中國書史話 劉國鈞撰 三版 香港 上海書局 一九七六年 中國書的故事 劉國鈞、鄭如斯合撰 三版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 中國書籍史話 葉松發撰 初版 高雄 白莊出版社 一九七八年 中國造紙史話 造紙史話編寫組編 臺北 明文書局 一九八五年 中國善本書目提要 王重民撰 初版 臺北 明文書局 一九八四年 中國圖書史略 昌彼得撰 再版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七六年 中國雕板源流考 孫毓修撰 臺一版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四年 古書板本學 毛春翔撰 再版 臺北 洪氏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明代版本圖錄初編 潘承弼、顧延龍合纂 初版 臺北 文海出版社 一九七一年 明代版刻綜錄 杜信孚撰 揚州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一九八三年 版本通義 錢基博撰 臺二版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三年 版本學 劉國鈞、陳國慶合撰 初版 臺北 西南書局 一九七八年 近代印刷術 賀聖鼐、賴彥於合編 臺一版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七三年 故宮殿本書庫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存目 陶湘編 臺北 台聯國風出版社 一九七○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 臺北 該館 一九六七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跡 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 初版 臺北 該館 一九八二年 補遼史藝文志 黃任恆撰 廣州 聚珍印務局 一九二五年 圖書板本學要略 屈萬?、昌彼得合撰 五版 臺北 華岡出版公司 一九七八年 (二) 論文部分 五代的印刷 潘美月撰 故宮文物月刊第一卷第十期 一九八四年一月 頁六七—七二 元明兩代的木活字 張秀民撰 中國圖書版本學論文選輯 學海出版社編輯部編 頁四一三—二四 臺北該社 一九八一年 元祐六年宋朝向高麗訪求佚書問題 屈萬?撰 東方雜誌復刊第八卷第八期 一九七五年二月 頁二三—六 元朝的活字版 梁子涵撰 出版月刊第二十三期 一九六七年四月 頁八五—七 中國印刷術沿革史略 賀聖鼐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 喬衍琯、張錦郎合編 頁二二六—四七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 中國的印刷術 昌彼得撰 版本目錄學論叢(一) 昌彼得撰 頁一三九—五○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一九七七年 中國活字版傳韓考辨 周駿富撰 中國圖書史資料集 劉家璧編 頁七七九—九二 香港 龍門書店 一九七四年 中國歷代活字本 錢存訓撰 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 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編輯委員會編 吳哲夫執行編輯 頁二一一—二三 臺北 中國圖書館學會 一九八五年 中韓古代印刷交互影響探討 吳哲夫撰 韓國學報第二期 一九八二年十月 頁二一—四一 中韓書緣 蔣復璁撰 中韓文化論集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頁二七五—九四 臺北 該委員會 一九五五年 古今圖書集成考略 萬國鼎撰 中國圖書史資料集 頁七一三—二四 古今圖書集成的情況、特點及其作用 胡道靜撰 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 王秋桂、王國良合編 頁四六二—八三 臺北 明文書局 一九八三年 古代中朝兩國的書籍交流 楚客撰 書林掌故續編 惲茹辛編 頁九○—二 香港 中山圖書公司 一九七三年 宋元明?的刻書事業 劉國鈞撰 中國圖書版本學論文選輯 頁三八五—四○二 我國歷代版刻的演變 昌彼得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 頁二四八—六五 我國歷代活字版印刷史研究 林品香撰 碩士論文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一九八一年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目錄 陶湘撰 圖書館學季刊第三卷第一、二合期 一九二九年六月 頁二○五—一七 明代中葉以後刻版特徵 李?志撰 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 頁九六—二二 明代的活字印書 梁子涵撰 大陸雜誌第三十三卷第六期 一九六六年九月 頁一三—五;第七期 一九六六年十月 頁三○—四 明代的銅活字 張秀民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續編喬衍琯、張錦郎合編 頁八一—九二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 高麗之活字印刷術 加特原撰 向達譯 圖書館學季刊第二卷第二期 一九二八年三月 頁二四七—六三 書林別話 盧前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續編 頁一三七—四六 書林?話校補 長澤親矩也撰 書林?話 葉德輝撰 頁三○七—三三 臺北 世界書局 一九七四年 書林餘話 葉德輝撰 書林?話 頁三三五—八三 ?代印刷史小紀 淨雨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 頁三四二—六二 ?代的木活字 張秀民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續編 頁一○三—一八 ?代的銅活字 張秀民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續編 頁九三—一○二 ?代涇縣翟氏的泥活字印本 張秀民撰 中國圖書版本學論文選輯 頁四四七—五二 ?代泰山徐氏的磁活字印本 朱家濂撰 中國圖書版本學論文選輯 頁四四一—六 銅板和套色版印刷的發明與發展 燕義權撰 中國圖書版本學論文選輯 頁四五三—六二 銅器的銘刻與活字版 蘇瑩輝撰 台灣新生報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九日 第九版 論明代銅活字版問題 錢存訓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 頁三一九—四一 歷代版刻之演變 昌彼得撰 版本目錄學論叢(一) 頁一○五—二二 遼居槁徐氏古璽印諸序 羅振玉撰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 張秀民撰 初版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年 遼金西夏刻書簡史 張秀民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續編 頁六五—八○ 韓國的古印刷 張秀民撰 圖書印刷發展史論文集續編 頁一一九—三六 關于翟金生的泥活字問題的初步研究 張秉倫撰 文物一九七九年第十期 頁九○—二 貳、韓國人著作 一、 二十世紀以前史科 (一) 史部 高麗史 鄭麟趾等撰 初版 臺北 文史哉出版社 一九七二年 高麗史節要 卷三十五 恭讓王壬申四年春正月 朝鮮王朝實錄 國史編纂委員會編 漢城 該委員會 一九六三年 仁祖大王實錄纂修廳儀軌 順治十年癸巳六月 孝宗大王實錄纂修廳儀軌 順治十八年辛醜正月二十九日;辛醜二月 顯宗實錄纂修廳儀軌 庶熙十六年丁巳八月二十日;十月二十日 營重刊本丈明律直解所收 大典會通 卷一 吏典 雜職 校書館;卷六 工典 京工匠 校書館 大典後續錄 卷三 禮典 雜令 芝?類說 李眼光撰 漢城 景仁文化社 一九七○年 高麗國靈鷲山大慈恩玄化寺碑陰記 朝鮮金石總覽 上 筆苑雜記 徐居正撰 大東野乘卷之三 漢城 漢城大學校出版部 一九六八年 新羅國初月山大崇福寺碑銘並序 崔致遠撰 朝鮮金石總覽 上 卷三十四 附8 群書標記 卷一 禦定一 右癸已編;卷一百七十三 乙卯字 慵齋叢話 成倪撰 大東野乘卷之一、二 遣閑雜錄 沈守慶撰 大東野乘之十三 增補文獻備考 洪鳳漢等奉?纂 李萬運補編 朴容大等補修 再版 漢城 明文堂 一九八一年 (二) 子部 大明律直解跋 金祇 世宗二年重刊本及二十八年平安監 大藏經印成跋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伽僻山海印寺寺蹟中「伽僻山海印寺古籍」末所收錄 五洲衍文長箋散稿 李圭景撰 漢城 東國文化社 一九五九年 高麗史節要 卷三十五 恭讓王壬申四年春正月 朝鮮王朝實錄 國史編纂委員會編 漢城 該委員會 一九六三年 仁祖大王實錄纂修廳儀軌 順治十年癸巳六月 孝宗大王實錄纂修廳儀軌 順治十八年辛醜正月二十九日;辛醜二月 顯宗實錄纂修廳儀軌 庶熙十六年丁巳八月二十日;十月二十日 營重刊本丈明律直解所收 大典會通 卷一 吏典 雜職 校書館;卷六 工典 京工匠 校書館 大典後續錄 卷三 禮典 雜令 芝?類說 李眼光撰 漢城 景仁文化社 一九七○年 高麗國靈鷲山大慈恩玄化寺碑陰記 朝鮮金石總覽 上 筆苑雜記 徐居正撰 大東野乘卷之三 漢城 漢城大學校出版部 一九六八年 新羅國初月山大崇福寺碑銘並序 崔致遠撰 朝鮮金石總覽 上 卷三十四 附8 群書標記 卷一 禦定一 右癸已編;卷一百七十三 乙卯字 慵齋叢話 成倪撰 大東野乘卷之一、二 遣閑雜錄 沈守慶撰 大東野乘之十三 增補文獻備考 洪鳳漢等奉?纂 李萬運補編 朴容大等補修 再版 漢城 明文堂 一九八一年 (一) 子部 大明律直解跋 金祇 世宗二年重刊本及二十八年平安監 大藏經印成跋 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伽僻山海印寺寺蹟中「伽僻山海印寺古籍」末所收錄 五洲衍文長箋散稿 李圭景撰 漢城 東國文化社 一九五九年 天地冥陽水陸雜文跋 國立中央圖書館一山文庫所藏天地冥陽水陸雜文卷末所收弘治九年跋 永嘉?覺禪師證道歌註解跋 世祖、姜孟卿、金守溫等撰朝鮮甲寅字本永嘉?覺禪師證道歌註解卷末所收 攷事撮要 魚叔權撰 下 書冊市准條 佛祖直指心體要節 法國國立圖書館所藏 Mss. 遠東部一○九 東國厚生新錄 金然昌所藏 單卷 抄本 東萊鄭氏派譜 印譜後錄 印板工匠 擇字人 板堂考 鑄字所應行節目 活字條 書誌學選讀 尹炳泰編 頁一九七—八 漢城 景仁文化社 一九七七年 林下筆記 李裕元撰 抄本 林園十六志 徐有?撰 卷百五 怡雲志 書誌學選讀 頁二○七—一六 眉巖日記草 柳希春撰 朝鮮史料叢刊 朝鮮總督府編 漢城 該府 一九三八年 南明泉和尚頌證道歌 三省出版社(柳時薄)所藏高麗鑄字本重雕本後印本 南明泉和尚頌證道歌誌 崔怡撰 國立中央圖書館一山文庫所藏高麗鑄字本重雕本南明泉和尚頌證道歌卷末所收 袖香編 鄭元容撰 書誌學選讀 頁二三八—四○ 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 守其撰 卷第三十 傾函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言勸供跋 漢城大學圖書館一簑文庫所藏?言勸供所收弘治九年夏五月跋文 新印詳定禮文跋 李奎報撰 東國李相國後集 李奎報撰 新編諸宗教藏總錄 義天撰 韓國古印刷技術史 金鬥鍾撰 頁四六八—五五○ 初版 漢城 探求堂一九七四年十月 新鑄字跋 金宗直撰 朝鮮甲辰字本治平要覽、纂註分類杜詩、陳簡齋詩集等卷末所收 藥泉集刊記 朝鮮第二校書館印書體字本藥泉集總目後所收刊記 書誌學選讀 頁一一一 鑄字事實 尹定鉉撰 朝鮮再鑄整理字本國語卷二十一卷末所收 鑄字事實 朝鮮丁酉字本春秋左氏傳卷末所收 書誌學選讀 頁一六七 鑄字跋 金鑌撰 朝鮮甲寅字本大學衍義等所收 (二) 集部 三峰集 鄭道傳撰 卷一 置書籍鋪詩並序 大覺國師文集 義天 卷第五 請入大宋求法表;卷第八 至本國境上乞罪表;卷第十 上淨源法師書 東國李相國後集 李奎報撰 卷第二十五 大藏刻板君臣祈告文;卷第十一 新印詳定禮文跋尾 代晉陽公行 敦巖集 朴宗慶撰 卷十 附錄年譜 陽村集 權近撰 卷二十二 跋語類 鑄字跋 二、 近人著作 (一) 專書部分 文化財大觀(國寶編)文化公報部文化財管理局編 漢城該局 一九六七年 文化財大觀(寶物編)文化公報部文化財管理局編 漢城 該局 一九七一年 四庫全書朝鮮史料。研究 卡麟錫撰 初版 慶山 嶺南大學校出版部 一九七七年 金屬活字。印刷術 孫寶基撰 初版 漢城 世宗大王記念事業會 一九七七年 昭和十七、十八年海印寺雜板調查錄 趙明基撰 三冊 書誌學概論 千惠鳳撰 初版 漢城 成均館大學校圖書館學科 一九七五年 ?芬室書目 李仁榮撰 漢城 寶蓮閣 一九六八年 朝鮮佛教通史 李能和撰 初版 京城 新文館 一九一八年 朝鮮活字類聚 朝鮮總督府編 漢城 該府 一九三三年 韓國古印刷文化史 金鬥鍾撰 初版 漢城 三省美術文化財團 一九八○年 韓國古印刷史 千惠鳳撰 漢城 韓國圖書館學研究會 一九七六年 韓國古印刷技術史 金鬥鍾撰 初版 漢城 探求堂 一九七四年 韓國古印刷資料圖錄 韓國圖書館學研究會編著 漢城 鮮文出版社 一九七六年 韓國古活字冊修正書目 李聖儀撰 手抄本 一九六五年 韓國古活字見本綴 編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次均不詳 韓國古活字概要 金元龍撰 初版 漢城 乙酉文化社 一九五四年 韓國。古活字 孫寶基撰 新版 漢城 寶晉齋 一九八一年 羅麗印刷術。研究 千惠鳳撰 漢城 景仁文化社 一九八○年 (二) 論文部分 大覺國師。天臺思想卦 續藏。業積 趙明基撰 白性郁博士頌壽記念佛教學論文集 漢城 一九五九年 內閣文庫。韓國古活字本 對外 千惠鳳撰 書誌學第三號 一九七○年五月 頁三九—八一 正純祖朝。活字印刷外 ?朝。影響 關 研究 徐?原撰 碩士論文 成均館大學校大學院圖書館學科 一九年 民族文化論叢 嶺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所編 第四輯 慶山 該校出版部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而已廣活字印本考 尹炳泰撰 奎章閣第五輯 一九八一年 自警編外 箕城秋香堂。活字印本言:反「甲辰字」字本論 國會圖書館報第十一卷第三號 一九七四年三月 頁六六—七八 初刊完秩。東國正韻——書誌學的側面則 考察—— 千惠鳳撰 文化財第七號 一九七三年頁一—八 李氏朝鮮鑄字印刷小史 金元龍撰 鄉土 第三輯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 頁一二三—七○ 李氏朝鮮。後期活字。改鑄 潛穀:金堉先生三代。貢獻 金鬥鍾撰 白樂濬博士還甲記念國學論叢 頁一四五—七○ 漢城 思想界社 一九五五年 忠義集傳 校書館鑄字印書言——反印譜本活字論——尹炳泰撰 圖協月報第十四卷第十號 一九七三年十月 頁六—十、十九 東國厚生新錄。鑄字製造法 金然昌撰 考古美術第四十七號 一九六三年 頁四—七 直指心經:金屬活字考證經緯外 工 意義 孫寶基撰圖協月報第十四卷第三號 一九七三年三月 頁三—五 癸未字外 工 刊本——國寶指定 新發見刊本 包含 綜合的考察 千惠鳳撰 書誌學第六號一九七四年 頁 癸酉庚辰戊午字則 對 白麟撰 圖協月報第 卷 第 號 一九六七年十二月 頁 浮碧樓重修記 活字印本 尹炳泰撰 圖書館學三輯 一九七三年 頁 高麗初期刊行。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千惠鳳撰 中央大學校圖書館學報第二輯一九七三年六月 頁一—四七 高麗金屬活字本 工 起源 尹炳泰撰 圖協月報第十四卷第八號 一九七三年八月 頁八—一二 高麗鑄字本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 千惠鳳撰 圖協月報第十四卷第三號 一九七三年三月 頁六—一一 高麗鑄字本。重刻本外 南明泉和尚頌證歌 金鬥鍾撰 書誌第一卷第二號 一九六0年八月 頁一九—二七 書誌學的。側面 考事撮要。研究 金致雨撰 圖書館第 卷第 號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頁;第 卷第 號 一九七三年一月 頁 朝鮮前期佛書板本 對 千惠鳳撰 國會圖書館報 第二卷第一號 一九六五年 月 朝鮮活字印刷資料展觀(一九三一年十月)準備調查資料,申有植所述;鄭萬朝所述 景城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編 朝鮮後期活字本 形態書誌學的研究(下)白麟撰 韓國史研究第四輯 一九六九年六月 頁一三三—六六 朝鮮後期活字本 形態書誌學的研究 白麟撰 韓國史研究第三輯 一九六九年三月 頁一二三—六○;第四輯 一九六九年六月 頁一三三—六六 朝鮮朝大型活字考 尹炳泰撰 碩士論文 延世大學校大學院圖書館學科 一九七五年 朝鮮總督府參事官分失書類(一)事務關係書類 朝鮮後期活字本 形態書誌學的研究(下) 白麟撰 韓國史研究第四輯 一九六九年六月 頁一三三—六○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之雕印時期考證 曹炯鎮撰 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十八卷第一期 一九八五年六月 頁 新羅章疏錄長編 閔泳珪撰 白性郁博士頌壽記念佛教學論文集 頁三四七—四○二 箕營筆書體木活字考——工 印本 中心 ——尹炳泰撰 崇義女子專門學校圖書館學會會誌第二號 一九七五年三月 實學方法 依 印刷技術史研究——高麗中期刊本古文?寶 對 ——孫寶基撰 第七?實學公開講座(單印本)漢城 延世大學校東方學研究所 一九七三年 慶州佛國寺釋迦塔發見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李弘稙撰 白山學報第四號 一九六八年六月 頁一六五—九八 質疑討論 趙明基撰;藤本幸夫撰 民族文化論叢第四輯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頁一二七—五○ 錦營印書體字考 尹炳泰撰 國會圖書館第十二卷第七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 頁三○—四三 嶺南地方現存木活字 工 印刷用具 柳鐸一撰 奎章閣第三輯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頁三一—五六 燕山朝。印經木活字本 對 千惠鳳撰 趙明基博士?甲紀念佛教史學論叢 漢城 一九六五年 韓中兩國。活字印刷 工 交流 千惠鳳撰 民族文化論叢第四輯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頁四五—六○ 韓國木活字印刷術 對 柳鐸一撰 民族文化論叢第四輯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頁一一一—二五 韓國古書表資料(補)尹炳泰編 國會圖書館報第九卷第三號 一九七二年四月 頁一—三二 韓國印本 中國 日本 交流 金鬥鍾 民族文化論叢第四輯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頁九—二二 韓國印刷技術史 孫寶基撰 韓國文化史大系 高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所編 頁九六七—一○六一 漢城 該所 一九七○年 韓國活字版的演變 李元植撰 中國圖書版本學論文選輯 學海出版社編輯部編 頁五○五—二四 臺北該社 一九八一年 韓國書誌 研究 李秉岐撰 東方學志第三輯 一九 年 頁一八—三八;第五輯 一九 年 頁三一—四四 韓國 印本 書體 壬昌淳撰 民族文化論叢第四輯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 頁九七—一一○ 韓國 板本 活字本展示目錄槁 閔泳珪撰 漢城 延世大學校中央圖書館 一九五七年 舊韓末雜誌概觀 金根洙撰 亞細亞研究第五卷第三號 一九六七年九月 羅州牧活字考 尹炳泰撰 圖書館第一九六號 一九七五年一月 頁五九—六七 鑄錢術 鑄字術 沈偶俊撰 圖書館學會誌第四號 一九七九年 頁七五—一一五 三、英日文著作 一、 英文部分 Ushers,A.P. A History of Mechanical Inventions. Revised ed. 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Carter, Thomas Francis.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 2nd ed. Revised by L. Carrington Goodrich.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55. Courant, Maurice. Supplement a La Bibliographie Coreenne .Seoul : , 1901. Karlbeck, O. “Anyang Moulds.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the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Vol. 7. stokholm 7: Ramusio, Givo-battista. “Hajji Mahomd's Account of Cathay as delivered to messer. ” Henry Yule Cathay The way Thither, Vol. I, note XVIII (cird 1550): Chon, Hye-bong. “Dharani-Sutra of Early Koryo.” Korean Journal, Vol. 12, no. 6 (1972): 4-12. Chon, Hye-bong. “Pulcho Chikehi Simche Yojol.” Korean Journal, Vol. 13, no. 4 (1973): 10-16. 二、日文部分 古文舊書考 島田翰撰 再版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八一年 宗譜の研究 多賀秋五郎撰 東京 東洋文庫 一九六○年 書誌學序說 長澤規矩也撰 再版 東京 吉川弘文館 一九六六年 朝鮮の板本 前間恭作撰 福岡 松浦書店 一九三七年 文祿役直前の朝鮮活字 李仁榮撰 書物同好會會報第十八號 一九四三年三月 頁一二—四 支那及朝鮮之古活字 ?具房之進撰 書物同好會會報第十號 一九四○年十二月 支那及び朝鮮の古活字に就て?具房之進撰 朝鮮第二七○號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 頁四三—七 李朝之陶活字に對て奧平武彥撰 茶? 卷期不詳 韓國古活字概要 金元龍撰 初版 漢城 乙酉文化社 一九五四年 庚辰字本孝經諺解と 小學諺解 田川孝三撰 朝鮮學報第二七輯 一九六三年四月 武英殿聚珍版について金子和正撰 中國活字版印刷法 金子和正撰 東京 汲古書院 一九八一年九月 頁九九—一一二 ?代木活字版印刷技術考 田淵正雄撰ビプリア第七十五號 一九八○年十月 頁四三四—四四 朝鮮繪入本印刷技術覺書 ?本雅英撰ビプリア第七十五號 一九八○年十月 頁四四五—八 朝鮮の年號と紀年 藤田亮策撰 朝鮮學論考 東京 笠井出版部 一九六三年 韓國の活板術 林泰輔撰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 張秀民撰 頁一○○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年 鑄字所應行節目に就きて藤田亮策撰 書物同好會會報第十一號 一九四一年五月 頁一—三 Ramusio, Givo-battista. “Hajji Mahomd's Account of Cathay as delivered to messer. ” Henry Yule Cathay The way Thither, Vol. I, note XVIII (cird 1550): Chon, Hye-bong. “Dharani-Sutra of Early Koryo.” Korean Journal, Vol. 12, no. 6 (1972): 4-12. Chon, Hye-bong. “Pulcho Chikehi Simche Yojol.” Korean Journal, Vol. 13, no. 4 (1973): 10-16. 二、日文部分 古文舊書考 島田翰撰 再版 臺北 廣文書局 一九八一年 宗譜の研究 多賀秋五郎撰 東京 東洋文庫 一九六○年 書誌學序說 長澤規矩也撰 再版 東京 吉川弘文館 一九六六年 朝鮮の板本 前間恭作撰 福岡 松浦書店 一九三七年 文祿役直前の朝鮮活字 李仁榮撰 書物同好會會報第十八號 一九四三年三月 頁一二—四 支那及朝鮮之古活字 ?具房之進撰 書物同好會會報第十號 一九四○年十二月 支那及び朝鮮の古活字に就て?具房之進撰 朝鮮第二七○號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 頁四三—七 李朝之陶活字に對て奧平武彥撰 茶? 卷期不詳 韓國古活字概要 金元龍撰 初版 漢城 乙酉文化社 一九五四年 庚辰字本孝經諺解と 小學諺解 田川孝三撰 朝鮮學報第二七輯 一九六三年四月 武英殿聚珍版について金子和正撰 中國活字版印刷法 金子和正撰 東京 汲古書院 一九八一年九月 頁九九—一一二 ?代木活字版印刷技術考 田淵正雄撰ビプリア第七十五號 一九八○年十月 頁四三四—四四 朝鮮繪入本印刷技術覺書 ?本雅英撰ビプリア第七十五號 一九八○年十月 頁四四五—八 朝鮮の年號と紀年 藤田亮策撰 朝鮮學論考 東京 笠井出版部 一九六三年 韓國の活板術 林泰輔撰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 張秀民撰 頁一○○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年 鑄字所應行節目に就きて藤田亮策撰 書物同好會會報第十一號 一九四一年五月 頁一—三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557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古印刷可分?雕板印刷與活字板印刷,皆?中國人所發明,此對人類文化發展有極大的貢獻。不久,韓國將此印刷術輸入,而與中國並行發展,且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智慧,而發明金屬活字以印書。 活字印書法之廣泛流行是在中國的明、清兩代與韓國的朝鮮朝,其發展情形或類似或不同。本論文的目的,即在探討關於中、韓兩國古活字印刷技術之演進、交流與互相影響。 本論文採歷史研究法,就兩國正史與實錄、方志、文集、筆記、日記、藏書目錄、專著、論文集、公私簿錄、期刊文獻及現存實物——活字、印本與印刷工具等,蒐集相關資料;凡有可徵者,都儘量網羅考訂。就中韓兩國對古活字印刷技術之起源、演進及印刷過程的互相影響,依所獲得的有限資料,試?探討。冀能瞭解兩國古活字印刷技術的演進及交互影響。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7-01T08:13:58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Previous issue date: 198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提 要 緒 言………………………………………………………………………………………………1 第一章 活字發明以前的印刷概述………………………………………………………………7 第一節 中國……………………………………………………………………………………7 第二節 韓國……………………………………………………………………………………13 第二章 活字印刷技衛發明的背景與起源………………………………………………………24 第一節 中國……………………………………………………………………………………25 壹 背景………………………………………………………………………………………25 貳 起源………………………………………………………………………………………26 第二節 韓國……………………………………………………………………………………32 壹 背景………………………………………………………………………………………32 貳 起源………………………………………………………………………………………34 第三章 明朝活字印刷技術的演進………………………………………………………………47 第四章 清朝活字印刷技術的演進………………………………………………………………71 第五章 朝鮮朝活字印刷技術的演進……………………………………………………………103 第六章 活字印刷過程……………………………………………………………………………171 第一節 活字製造過程…………………………………………………………………………171 壹 中國………………………………………………………………………………………171 一 泥活字…………………………………………………………………………………171 二 木活字…………………………………………………………………………………171 三 金屬活字………………………………………………………………………………172 貳 韓國………………………………………………………………………………………173 一 陶活字…………………………………………………………………………………173 二 木活字…………………………………………………………………………………174 三 金屬活字………………………………………………………………………………174 第二節 排版過程………………………………………………………………………………177 壹 中國………………………………………………………………………………………177 一 排版……………………………………………………………………………………177 二 校對……………………………………………………………………………………178 貳 韓國………………………………………………………………………………………179 一 排版……………………………………………………………………………………179 二 校對……………………………………………………………………………………179 第三節 刷印過程………………………………………………………………………………180 壹 中國………………………………………………………………………………………180 一 刷印……………………………………………………………………………………180 二 歸類……………………………………………………………………………………181 貳 韓國………………………………………………………………………………………181 一 印刷……………………………………………………………………………………181 二 歸類……………………………………………………………………………………182 第七章 活字印刷技術交流及相互影響探討……………………………………………………189 第一節 人之往來………………………………………………………………………………189 第二節 書籍之交流……………………………………………………………………………190 第三節 其他文獻記載…………………………………………………………………………191 第四節 現存活字印本比較……………………………………………………………………193 結 語………………………………………………………………………………………………202 參考書目……………………………………………………………………………………………203 附 錄………………………………………………………………………………………………220 一 韓國古活字年表……………………………………………………………………………220 二 韓國古活字印本書目………………………………………………………………………234 三 圖片及書影…………………………………………………………………………………299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中韓兩國古活字印刷技術之比較研究 | zh_TW |
dc.date.schoolyear | 74-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relation.page | 354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圖書館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圖書資訊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