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44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汪詩珮 | |
dc.contributor.author | Shu-Jiun Lia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廖紓均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19T17:43:41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3-08-19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19T17:43:41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8-08-19 | |
dc.date.issued | 2018 | |
dc.date.submitted | 2018-08-16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傳統文獻(按年代先後排序)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明〕朱權著,姚品文點校:《太和正音譜箋評》,北京:中華書局,201年0。 〔明〕王世貞:《曲藻》,《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明〕王驥德著,陳多、葉長海注釋:《曲律注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明〕呂天成著,李曉芹疏證:《曲品疏證》,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明]祁彪佳著,黃裳校錄:《遠山堂明曲品劇品校錄》,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 〔明〕張岱:《陶庵夢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孟稱舜:《古今名劇合選》,《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戲劇類》,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015年。 〔明〕沈泰、鄒式金編:《盛明雜劇》初二三集,據董氏誦芬室1941年覆刊本影印,台北 : 廣文書局,1979年。 〔清〕鄒式金編:《雜劇新編》,《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齊如山小說戲曲文獻彙刊》第48冊,據清康熙本影印。 〔清〕鄭振鐸編:《清人雜劇》初二集,香港:龍門書店,1931年。 〔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陸世儀:《復社記略》,《復社與東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 〔清〕吳偉業,李學穎點校:《吳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尤侗著,楊旭輝點校:《尤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 〔清〕顧光旭:《梁溪詩鈔》,清乾隆六十年刊本。 〔清〕焦循著,韋明鏵點校:《焦循論曲三種》,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 〔清〕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校點:《揚州畫舫錄》,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清〕無名氏重訂,管庭芬校對:《重訂曲海總目》,《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七》,北京:中國戲劇,1959年。 〔清〕姚燮:《今樂考證》,《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十》,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清〕《〔光緒〕無錫金匱縣志》,《無錫文庫第一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浙江省歸安縣志》,台北:成文,1970年。 《江蘇省常州府志》,台北:成文,1983年。 《江蘇省蘇州府志》台北:成文,1983年。 《江蘇省宜興縣志》,台北:成文,1983年。 《武進縣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二、今人專著(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王國維:《曲錄》,揚州:廣陵書社,2009年。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王國維先生全集續編.卷四》,台北:大通書局,1976年。 王靖宇、王璦玲主編:《戲曲研究的新方向》,台北:國家出版社,2015年。 王璦玲:《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5年。 王璦玲:《中國戲曲研究的新方向》,台北:國家出版社,2015年。 伏滌修:《《西廂記》接受史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杜桂萍:《文獻與文心:元明清文學論考》,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杜桂萍:《清代雜劇作家創作論考》,台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 杜桂萍:《清初雜劇研究》,北京:人民文學,2005年。 孫書磊:《明末清初戲劇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孫書磊:《中國古代歷史劇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孫康宜等:《劍橋中國文學史》,台北:聯經,2017年。 徐子方:《明雜劇史》,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張庚:《張庚自選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 戚世隽:《明代雜劇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許子漢:《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台北:臺大出版中心,1999年。 陳芳:《清初雜劇研究》,台北:學海,1991年。 陳貞吟:《明雜劇論題三編》,台北:國家出版社,2016年。 陸萼庭:《清代戲曲家叢考》,上海:學林,1995年。 傅惜華:《明雜劇考》,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 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中國戲曲史資料叢刊,197年9。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台北:聯經,1975年。 曾永義:《明雜劇概論》,台北:學海,1979年。 曾影靖:《清人雜劇論略》,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 游宗蓉:《明代組劇研究》,台北:國家出版社,2011年。 董康:《曲海總目提要》,台北:新興,1979年。 趙景深、張增元編:《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趙景深著,江巨榮編:《 明清曲談;戲曲筆談》,上海 :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趙園:《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北京大學,2006年。 趙園:《想像與敘述》,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蔡毅:《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山東:齊魯書社,1989年。 蔣星煜:《中國戲曲史鈎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鄧長風:《明淸戲曲家考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鄧長風:《明淸戲曲家考略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鄧洪波:《中國書院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4年。 鄭振鐸:《鄭振鐸全集》,河北:花山文藝,1998年。 盧前:《盧前曲學論著》,上海:上海書店,2013年。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上海:上海書店,2006年。 〔美〕司徒琳著,李榮慶等譯,嚴壽澂校訂:《南明史》,上海:上海書店,2007年。 〔日〕小野和子:《明季黨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三、期刊論文(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方介:〈東方朔與揚雄──傳統知識分子「朝隱」的兩種典型〉,《臺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07年12月。 王永健:〈關於南雜劇的幾個問題〉,《藝術百家》,1997年第2期。 王耕夫:〈論明代的短劇〉,《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2期。 伍光輝:〈論晚明文人戲曲選本的編輯理念〉,《求索》,2013年3月。 江巨榮:〈鄒迪光《觀演戲說》及其觀劇詩〉,《曲學》,2004年00期。 何云麟:〈我國古典短劇的興衰〉,《福建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2期。 宋輝:〈猿鳴清遠聆迴響──論徐渭《四聲猿》的傳播及對明清文人雜劇的影響〉,《戲曲藝術》,1990年04期。 汪詩珮:〈文人化與折衷化的改編──從「元刊本」與《元曲選》的《薛仁貴》說起〉,《漢學研究》第26卷第1期,2008年3月。 汪詩珮:〈世變、文人、隱喻:元雜劇《王粲登樓》的視界〉,《漢學研究》第28卷第1期,2010年3月。 汪詩珮:〈英雄遺恨與歷史哀歌:「元曲悲劇」初探與《西蜀夢》〉,《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7期,2011年6月。 汪詩珮:〈評陳靝沅《自得超然之曲──十六世紀中國北方的罷官者與文人會社》〉,《漢學研究》,30卷第3期,2002年9月。 汪詩珮:〈擇選眼光與翻譯策略:德庇時「中國戲劇推薦書單」初探〉,《臺大中文學報》第53期,2016年6月。 汪詩珮:〈歷史、戲劇、政治的三重奏:《周公攝政》與鄭光祖的雙重心境〉,《國文學報》第50期,2011年12月。 金豔霞:〈《古今名劇合選》研究述評〉,《中華戲曲》,2014年01期。 胡忌:〈走向雅部──戲曲藝術的一條「絕」路〉,《南大崑曲論叢》,2017年第12卷2期。 孫書磊〈《雜劇三集》輯刊及本流變考論〉,《南京師大學報》,2016年04期。 徐子方:〈崑曲雜劇三題〉,《戲劇》,2015年04期。 徐子方:〈從劇詩到單折戲──論明雜劇對文學體裁的兩大貢獻〉,《江蘇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徐子方:〈傳奇雜劇化和雜劇崑曲化──再論崑曲雜劇〉,《藝術百家》,2008年06期。 徐子方:〈論崑曲雜劇〉,《戲曲研究》,2007年03期。 徐子方〈明代南雜劇略論〉,《陝西師大學報》,1989年第3期。 徐文凱:〈清代文人單折短劇研究〉,《戲劇藝術》,2003年04期。 徐永明:〈明末清初曲家鄒式金、鄒兌金兄弟家世考〉,《文化遺產》2015年第2期。 王璦玲:〈明清抒懷寫憤雜劇之藝術特質與成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3期,1998年9月。 王璦玲:〈記憶與敘事:清初劇作家之前朝意識與其易代感懷之戲劇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4期,2004年3月。 四、學位論文 沈惠如:《尤侗西堂樂府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碩士論文,1986年。 陳佳音:《尤侗及其五種雜劇研究》,台中: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劉蕾:《明代單折戲研究》,河南: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陳爽:《中國早期的獨幕劇──明代一折短劇研究》,江蘇: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翁宏霖:《晚明復社領袖張溥,1602-1641及其經世思想》,台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汪詩珮:《從元刊本重探元雜劇──以版本、體製、劇場三個面向為範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徐澤亮:《明代單折短劇淵源考》,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裴潔:《雜劇三集研究》,江蘇: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馬銘明:《雜劇三集研究》,黑龍江: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嫣:《明代組劇簡論》,北京:北京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吳慶晏:《孟稱舜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張艷艷:《盛明雜劇研究》,黑龍江: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趙文靜:《南雜劇的特點及其文化解讀》,福建:華僑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盧柏勳:《晚明蘇州曲家交遊研究》,台中: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孫鐵林:《鄒式金《雜劇三集》中母題研究》,安徽:淮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孫敏:《鄒迪光及其詩歌研究》,江蘇: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劉禹:《鄒迪光研究》,浙江: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劉璐:《清代組劇研究》,江西: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年。 吳秀明:《鄭瑜戲曲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44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旨在探討《雜劇三集》及其作品如何生成,包括編選者如何編纂、其中的收錄作品如何被書寫,以及作者與編者如何回應時代。藉由考察《雜劇三集》的時代性和地域性,觀看時代與地域所產生的「記憶」,如何從作者個人連結並落實至雜劇創作,而讀者又如何從閱讀過程中連結回作者的個人記憶;亦探究此種「記憶」如何向外延展,成為連結編者與作者的力量。
全文正文共三章:第一章考述《雜劇三集》之交遊與編纂,在既有研究基礎上,補充前人未曾注意的東林、復社,勾勒出更為完善的交遊網絡。再藉由編纂所產生的疑點,回溯編纂者的可能意圖。第二章和第三章皆是文本析論,將作品分為「晚明」、「明清之際」、「清初」三期,藉此觀看雜劇從晚明到清初的演變和發展。希冀本文能使《雜劇三集》的研究更臻完備,並擴充雜劇史與明清史的更多可能性。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study explores Zaju Sanji (雜劇三集) and the background of its compilation, including how it was edited, how the selected compositions were written, and how the collection presented the authors and editors’ reflection on their era. By investigating the time and regional background of Zaju Sanji, the collective memories behind the collection were observed. How the memories of the author were embodied in the composition, how readers are able to relate to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by reading the pieces, and how these memories expand externally in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editors were discussed in the observation.
This study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investigates the compilation of Zaju Sanji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uthors and editors’ social interaction. Build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preceding literature, this chapter outlines more comprehensively the authors and editors’ social network by exploring the previously unnoticed influence of Donglin Party (東林) and Fu Society (復社). The editors’ intention were also explored by inspecting suspicious aspects of the compilation. Chapter two and three are text analysis, which investigates of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Zaju from late Ming Dynasty to early Qing Dynasty by dividing the pieces into three chronologic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heir composition: late Ming, Ming-Qing transition, and early Q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academic archive of Zaju Sanji and suggest future avenues for research on Ming and Ming-Qing Zaju history.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9T17:43:4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7-R03121005-1.pdf: 3790528 bytes, checksum: db792d1fac2f9f33d9a48876c7dd490f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8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一章、 時代與地域:《雜劇三集》的交遊與編纂 11 第一節 《雜劇三集》的編者與作者 11 一、鄒迪光與愚公谷:鄒氏家族簡述 16 二、東林、復社、清初江南:《雜劇三集》作者交遊考 23 (一)東林書院與東林黨爭 25 (二)明清之際的復社 31 (三)江南三案與明史案 36 第二節 《雜劇三集》的編纂問題 39 一、 消失的眉批與折子 39 二、目次編排與出版時間 46 第二章、 繼承與轉向:《雜劇三集》晚明及明清之際作品析論 58 第一節 晚明流風:閒雅/寫憤傳統之承衍 58 一、閒雅生活中的現實關注 59 二、 由抒懷寫憤到勸世諷刺 64 第二節 明清之際:時代的斷裂與作品的轉向 73 一、《西廂記》、《牡丹亭》的續/仿作:《續西廂》、《不了緣》、《夢幻緣》 73 二、「史」之偏好:《西臺記》、《弔琵琶》、《臨春閣》、《櫻桃宴》、《中郎女》 88 第三章、 真幻的游移:《雜劇三集》清初作品析論 99 一、去留之際:《城南寺》、《昭君夢》、《通天台》 99 二、才命相妨:《風流塚》、《孤鴻影》、《讀離騷》 111 三、自我對話:《汨羅江》、《黃鶴樓》、《鸚鵡洲》 122 結論 136 參考文獻 138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明清之際江南文人的雜劇創作與記憶連結:《雜劇三集》的編纂與收錄作品 | zh_TW |
dc.title | The Zaju writing and its Collective Memory of Jiangnan Literati in Ming-Qing transition: The Study of Zaju sanji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6-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林智莉,林芷瑩 | |
dc.subject.keyword | 明清之際,江南,雜劇,雜劇三集,鄒式金,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Ming-Qing transition,Jiangnan, zaju,Zaju Sanji,Zou shi-jin, | en |
dc.relation.page | 144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803862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18-08-17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zh_TW |
dc.date.embargo-lift | 2023-08-19 | -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中國文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7-1.pdf | 3.7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