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1668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柯慶明(Ching-min Ko) | |
dc.contributor.author | Wei-Ya Shiu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徐薇雅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6T13:09:02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3-08-09 | |
dc.date.copyright | 2013-08-09 | |
dc.date.issued | 2013 | |
dc.date.submitted | 2013-07-31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專書
(一)舒暢作品 1.《櫥窗裡的畫眉》(臺北:商務印書館,1967年6月)。 2.《軌迹之外》(臺北:金字塔,1969年5月)。 3.《沒有番號的》(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71年8月)。 4.《天窗》1975年4月25日至7月26日連載於《民族晚報》,未出版。 5.《舒暢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75年5月)。 6.《風箏•玩偶•垃圾箱》(臺北:聯亞,1976年7月),後於1986年由九歌重印出版,更名為《風箏•玩偶•垃圾車》。 7.《院中故事》(臺北:九歌,1981年3月),2008年重排新版。 8.《那年在特約茶室》(臺北:九歌,1991),2008年重排新版。 9.《焚詩祭路》(臺北:九歌,2008)。 (二)其他 1.《現代文學》第一期(臺北:現代文學編輯委員會,1960)。 2.柯慶明《境界的探求》(臺北:聯經,1977)。 3.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1987)。 4.Buber, M.著,陳維剛譯《我與你》(苗栗:桂冠,1991)。 5.柳鳴九主編《二十世紀文學中的荒誕》(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6.George Herbert Mead著,胡榮、王小章譯《心靈、自我與社會》(臺北:桂冠,1995)。 7.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春暉,1997)。 8.應鳳凰《五○年代臺灣文學論集──戰後第一個十年的臺灣文學生態》(高雄:春暉,2004)。 9.陳建忠、應鳳凰、邱貴芬、張誦聖、劉亮雅合著《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2007)。 10.李廣均等人著《離與苦:戰爭的延續》(臺北:群學,2010)。 11.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2011)。 二、期刊論文 (一)其人其事 1.朱西甯〈我所熟悉的作家一介寒士──舒暢〉,《中華文藝》第39期(1974年5月);另收錄於《朱西甯隨筆》(臺北:水芙蓉,1975)頁53-59、《微言篇》(臺北:三三書坊,1981)頁59-65。。 2.〈舒暢〉,《書評書目》編輯部,《書評書目》第10期(1974)頁96-97。 3.王晉民、鄺白曼〈舒暢〉,《台灣與海外華人作家小傳》(福州:福建人民,1983),頁188-189。 4.〈訪舒暢〉,《聯合報》編輯部,《聯合報》1987年2月20日8版。 5.聯副編輯室〈舒暢認真玩小說〉,《九歌雜誌》第74期(1987年4月3版)。 6.張默〈觀情•參禪及其他──側寫舒暢〉,《文訊》第59期(1990年9月)頁106-108。 7.張默〈有酒有夢亦有詩〉,《九歌雜誌》第128期(1991年10月4版)。 8.林麗如〈尋尋覓覓找小說,也是找自己──專訪舒暢先生〉,《文訊》第166期(1999)頁90-94;另更題為〈不得不寫──隱於世又繫於世的舒暢〉並收錄於《走訪文學僧──資深作家訪問錄》(臺北:文訊,2004)頁113-120。 9.耕雨〈世人皆醉舒暢獨醒〉,《台灣新聞報》2000年11月17日B8版。 10.陳宛茜〈小說家辭世〉,《聯合報》2007年2月28日C6版。 11.劉慕沙〈一盞燈火的熄滅──記老友舒暢〉,《文訊》第258期(2007年2月)。 12.苗青〈老師,永別了──紀念舒暢先生〉,《文訊》第258期(2007年2月)。 13.朱天文〈致舒暢伯伯〉,《聯合報•聯合副刊》,2008年4月6日。 14.季季〈舒暢的眼睛──重讀《院中故事》之回想〉,2008年5月1- 2日《聯合報•聯合副刊》;《文訊》二七一期同步發表(2008年5月號);後收入舒暢《院中故事》(臺北:九歌,2008)頁9-20。 15.石育民〈舒暢〉,《2007台灣文學年鑑》(臺南:臺文館,2008)頁157。 (二)文學評論 1.蔡丹冶〈評《櫥窗裡的畫眉》〉,《徵信新聞報》1967年5月12日9版;另收錄於《文藝論評》(臺中:普天,1986)頁91-99、《蔡丹冶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89)頁121-129。 2.隱地〈〈某種演出前後〉附註〉,《五十七年短篇小說選》(臺北:爾雅,1969)頁136-137。 3.朱西甯〈代序:論舒暢的小說〉,《軌跡之外》(臺北:金字塔,1969)頁1-10;另收錄於《朱西甯隨筆》(臺北:水芙蓉,1975),頁260-268、《微言篇》(臺北:三三書坊,1981)頁272-280。 4.唐吉田〈試評〈影子的投影〉〉(上、下),《中華日報》1971年9月20-21日9版。 5.白先勇〈流浪的中國人──台灣小說的放逐主題〉,原為英文,於1974年波士頓亞洲協會年會上宣讀,由周兆祥譯成中文,後收入《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1995)頁107-121。 6.林柏燕〈〈○〉附註〉,《六十二年短篇小說選》(臺北:爾雅,1974)頁35-38。 7.朱星鶴〈舒暢小說中的神秘色彩──評《風箏•玩偶•垃圾車》〉,《中華文藝》第71期(1977年1月)頁59-74;另收錄於《中國現代文學評論集》(臺北:中華文藝月刊社,1977)頁56-71、《一沙一世界》(臺北:文豪,1979)頁154-172。 8.彭維杰〈析論舒暢的小說《風箏•玩偶•垃圾車》〉,《中華文藝》第13卷5期(1977年7月)頁45-55。 9.姜穆〈舒暢•演出舒暢〉,《文藝月刊》第113期(1978年11月)頁34-47;另更題為〈舒暢缺少安放靈魂的場所〉並收入《解析文學》(臺北:黎明文化,1987)頁69-86。 10.朱佩瑛〈談舒暢的《院中故事》──特約茶室裡的『真人性』〉,《書評書目》第97期(1981)頁88-89。 11.鄭雅云〈由兩種文學觀點論舒暢的小說──評《風箏•玩偶•垃圾車》〉,《文壇》第262期(1982年4月)頁92-98。 12.姜穆〈或者這是一本大書──評舒暢的《院中故事》〉,《文訊》第10期(1984年4月)頁107-114。 13.舒暢〈以我的誠實寫我的真實──《風箏•玩偶•垃圾車》重印有感〉,《九歌》雜誌第62期(1986年4月3版) 14.張素貞〈戀戀風塵──談舒暢的《那年在特約茶室》〉,《中央日報》1991年3月2-3日16版、9版;另收錄於《續讀現代小說》(臺北:東大,1993)頁119-126。 15.舒暢〈另一座教堂──回憶《那年在特約茶室》〉,《九歌雜誌》第129期(1991年11月3版) 16.楊照〈重訪離亂時代──評舒暢的《那年在特約茶室》〉,《文學的原象》(臺北:聯文,1995)頁101-107。 17.柯慶明〈臺灣「現代主義」小說序論〉,《臺灣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6年6月) 18.張默〈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讀舒暢珍貴遺著《焚詩祭路》筆記〉,《焚詩祭路》(臺北:九歌,2008)。 19.林俊穎〈老兵與軍妓,不死的傳奇──評舒暢《那年在特約茶室》〉,《文訊》第277期(2008年11月)頁112-113。 20.侯如綺〈司馬中原《最後的反攻》中「性」的書寫探析〉,《2012女性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淡江大學,201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1668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以近被臺灣文學史遺忘的軍中作家──舒暢及其小說為研究重心,舒暢〈重印序〉表明其創作理念為企圖呈現心物合一的「真實世界」,以此作為探討其作品的出發點,並將舒暢的小說依寫作時間先後分為兩大主題:第一為「人獸變形�異質空間:舒暢小說的困境書寫」,以六○年代中至七○年代中期出版的《櫥窗裡的畫眉》、《風箏•玩偶•垃圾車》的九篇作品為討論重心,一一細探困境書寫的三種層次:愛情、追尋與生存,困境透過異質、囚禁與扭曲的空間展現,也產生一種人降格為鳥獸的變形衝動以及時空意識的錯亂感受,這些處於孤絕狀態的個體,如何突破與重回人與人的具體關連之中,即為小說關注的重點。
第二項主題「何處是家:邊緣�垃圾般的老兵位置」,八、九○年代出版之《院中故事》、《那年在特約茶室》為研究重點,兩書與舒暢的軍旅背景密切相關,一則側重退役軍人的晚年生活,一則針對戰後駐防外島士兵們的愛慾圖景,共同反映外省軍人對於「情感」與「家」的渴望。總的而言,舒暢大規模、細緻地創作許多畸零人�邊緣人角色,這些人在社會上的主體是被泯滅的、不被關注的,舒暢藉由小說寫作重新賦予他們主體的地位,展現藝術的救贖力量;他的小說從不為制式的教條或政治理念服務,而是以同情的、人性的角度出發,描寫社會中被棄至「垃圾」位置的身邊的人,這便是其小說的價值所在。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thesis focus on a writer named Shu Chang, who nearly forgotten by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and his novels. From the ‘reprinted perface’(重印序) of Shu Chang, we can tell his view on literature is through“Unity of Mind and Matter”(心物合一) to achieve literary authenticity, and I tried to use this concept as a beginning to explore his novels. Therefore, I divided his novels into two major themes in chronological. First, there’re three dilemmas of Shu Chang’s works: Love, Seeking, and survival. And the Second, the situation of demobilized soldiers from Chinese mainland, especially in the struggle for relationship and family. Through these two sections, I summed up that Shu Chang re-granted the subjectivity of these marginal people by writing them into novels, what is the main merit of his work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13:09:0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R98145001-1.pdf: 2067073 bytes, checksum: cf4d9ed5095848ffcf9c8ed1d10d9587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3 第三節 文獻回顧…………………………………………………………………………………………5 第四節 章節概述…………………………………………………………………………………………9 第二章 舒暢生平與文學觀………………………………………………………………………12 第一節 生平概述…………………………………………………………………………………………12 第二節 文學歷程與文友交流……………………………………………………………………16 第三節 文學觀………………………………………………………………………………………………24 第三章 人獸變形�異質空間:舒暢小說的困境書寫…………………………30 第一節 愛的困境……………………………………………………………………………………………31 第二節 追尋的困境………………………………………………………………………………………37 第三節 生存困境……………………………………………………………………………………………44 第四節 小結……………………………………………………………………………………………………52 第四章 何處是家:邊緣�垃圾般的老兵位置…………………………………………56 第一節 概述………………………………………………………………………………………………………56 第二節 《院中故事》………………………………………………………………………………………65 第三節 《那年在特約茶室》…………………………………………………………………………75 第四節 小結…………………………………………………………………………………………………………83 第五章 結論…………………………………………………………………………………………………………87 參考文獻…………………………………………………………………………………………………………………90 附錄……………………………………………………………………………………………………………………………93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舒暢及其小說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f Shu Chang and his novels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1-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劉正忠(Zheng-Zong Liu),張文薰(Wen-Hsun Chang) | |
dc.subject.keyword | 舒暢,軍中作家,困境書寫,特約茶室,真實,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Shu Chang,demobilized soldiers,dilemmas,literary authenticity, | en |
dc.relation.page | 96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3-08-01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文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台灣文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臺灣文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2-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02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