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工學院
  3.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1523
標題: 就日人經濟團體之公益事業探討地方社會空間的形成與變遷
1895-1945 基隆在地經濟團體之萌芽及其在殖民都市經營中的參與
Formation of Regional Society by Japanese Economic communities
Participation in colonial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by economic communities in Keelung, 1895-1945
作者: Tomoko Taguchi
田口友子
指導教授: 陳亮全
關鍵字: 經濟團體,殖民都市,基隆,
Economic communities,colonial urban planning,Keelung,
出版年 : 2016
學位: 碩士
摘要: 1.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以日本殖民時期之都市計畫為題的研究,至今已累積了豐碩的成果,本研究則嘗試從民間的角度切入,重新審視臺灣身為殖民地的歷史。以下就兩個面向來說明,本研究為何採取此一視角,又為何有必要在此觀點下進行研究。
首先,形成於殖民時期的民間組織制度,深刻影響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沿續至今的社會基礎結構。早於戰前,許多的日本企業、商人即已進駐涵蓋在日本勢力範圍下的亞洲各區域,並且為了與在地經濟勢力談判、交際,及擔任日人經商活動的後援,成立了大量的商工會、實業協會等經濟團體。依據趙祐志針對臺灣經濟團體之研究,日人在臺也設立了為數眾多的經濟團體。截至殖民時期結束(1945年),全臺各地至少存在超過200個商工會、實業協會等經濟團體,尤其在中心都市更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回顧文獻中也指出上述經濟團體的活動,不僅影響了其後現代企業精神的確立、民主化組織的形成等,也奠定了戰後臺灣社會的基礎。
這些經濟團體雖然僅是一般的民間組織,其所觸及的範圍卻相當廣泛,甚至透過向日本政界的請願、陳情活動,參與設立學校、商業設施等,對殖民時期的都市建設亦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的經濟團體的領導階層,即便在戰後也仍持續投身經濟界擔任要職,再加上殖民時期的都市基礎結構可說奠定了今日所見的都市樣貌,以上種種皆顯示這類民間組織的活動不容忽視。
再者,在思考今後的歷史環境保存時,也確有必要藉常民觀點來重新審視殖民都市。現今的臺灣在推進都市更新的同時,殖民時期所累積的歷史環境也正在逐漸消失。那段以殖民地建設為由的都市開發歷程,的確隱含著現代來看不具正當性的歷史事實。然而,本研究仍嘗試以臺人、日人共同組成的複雜人口結構為基礎,藉由了解當時生活在此的人們是如何看待都市的變化,如何構築出地方社會等等,以描繪出殖民都市的特性、延續至今那當時歷史環境的意義。
藉生活、文化等民間的觀點重新審視殖民都市的歷史,或許更能展現殖民都市所具有的多樣特徵,並凸顯出其所面對的課題,本研究認為藉民間的角度再次著眼於殖民地的歷史,將能對今後的歷史環境保存、都市發展方向產生極具意義的啟示。
本研究將回顧殖民都市之相關文獻,並聚焦殖民時期的都市民間經濟團體及其所從事之公益事業,歸納出地方組織如何參與都市經營。考量基隆為臺灣殖民時期之對外口岸,吸引了許多日人定居,因此本研究選定基隆之日人經濟團體為主要研究對象,嘗試剖析其經營模式及商業活動的脈絡,以了解殖民時期的一般民眾是如何參與、組成所謂的地方社會。
基隆為當時臺灣的第一大貿易港而繁榮一時,早在殖民初期即吸引眾多日本工、商從業者進駐,旋即成立了商工會、商業團體等經濟團體。
基隆的經濟團體具有兩點特徵:其一,相對於其它地區仍未具法定效力、組織鬆散的經濟團體而言,基隆的經濟團體卻早已是在政府認可下設立;其二,在政府主導進行建港的同時,這些經濟團體亦在都市公共設施的建設與經營方面扮演主導者的角色。
回顧以基隆都市如何形成之歷史為題的文獻,可發現目前的研究大多仍著眼於其特殊的港灣都市特性,尤其以探討殖民時期,政府的建港、鐵道及道路建設等都市基盤建設背後的計畫、法律制度等主題之研究居多。本研究則嘗試藉由不同的角度切入,選定殖民時期、基隆的在地經濟團體為研究對象,並以下列三點為研究之主軸:
(1)經濟團體發源、成立之社會背景為何?
(2)經濟團體如何營運及開展事業。
(3)經濟團體所建設及經營的都市公共設施,在殖民時期的都市形成過程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本研究之目的,即是期望藉此釐清民間地方組織在殖民地都市計畫的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忠實呈現出這些團體當時的樣貌。
2.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第1章為研究背景之介紹。
第2章將整理在台日人經濟團體的創立與發展脈絡。藉由文獻回顧及當時的產業資料等,統整出自殖民初期至頒布臺灣商工會議所令受管理期間,經濟團體之發展脈絡,並分析其於各時期之特徵,以了解在台日人經濟團體之特性。此外,也據此掌握基隆在地日人經濟團體之萌芽及各組織間之關聯性。
第3章藉由產業、經濟團體相關之歷史文獻資料,探討當時基隆在地經濟團體之組織結構、活動內容,並深入分析其所營運之公益事業的內容及經營模式等。此外,殖民時期的基隆,曾有過以經濟團體為中心主導建設、經營公共設施的過程。因此藉由整理這類經濟團體的事業經營狀況、與殖民政府互動合作等部分,以釐清經濟團體在殖民都市地方社會的成形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第4章以第3章所整理的經濟團體及其所從事之公益事業為基礎,加上殖民後期其開始隸屬官方管理、統帥之歷程。藉由分析依臺灣商工會議所令所設立的官方經濟團體(商工會議所)之營運組織與活動內容,以了解前述以民間為主發展的經濟團體及其所從事的公益事業之改變,並統整出變遷之脈絡。
第5章將整理、歸納前四章內容後提出研究結果,並對未來之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1523
全文授權: 有償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5.47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