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77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顯武(Hsien-Wu Chen) | |
dc.contributor.author | Li-Chen W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麗真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14T17:46:58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8-12-01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14T17:46:58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5-12-01 | |
dc.date.issued | 2015 | |
dc.date.submitted | 2015-10-07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中文文獻(按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一)專書: 江亮演等 (2000)。《社會福利與行政》。臺北:五南圖書。 李允傑 (1997)。《財務行政與政策過程》。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林錫俊 (2001)。《地方財政管理要義》。臺北:五南圖書。 林華德等 (1997)。《財務行政》。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徐偉初等(2012)。《 財政學(3版)》。臺北:華泰文化。 黃世鑫 (1998)。《財政學概論》。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張維迎 (1999)。《賽局理論與信息經濟學》。台北:茂昌圖書。 鄧子基 (1997)。《現代財政學》。臺北: 五南圖書。 (二)期刊文章及研究報告: 王正 (2006)。《我國社會福利資源整合與合理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研究計劃編號95062804),頁1。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王穆衡等 (2009)。〈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制度之探討〉,「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頁6-16。臺北: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12月。 方凱弘 (2006)。〈初探地方財政分權化及其在我國之政策意涵〉,《政策研究學報》,第 6 期,頁51-88。 朱澤民 (1995)。〈府際間財政收支劃分法基本原則之探析〉,《中原財經法學》,第一期,頁99-109。 李允傑 (2007)。〈政府預算決策理論與預算籌編實務〉,《財金(研) 096-017 號》。頁3。 李奇等 (2010)。〈政府重大公共建設計畫年度預算配置機制之研究〉,《經建專論》,第八卷,第三期,頁60-87。 李建強、張存炳 (2007)。〈社會福利支出、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臺灣的實證研究〉,《經濟與管理論叢》,第三卷,第二期,頁225-247。 吳秀光、吳宗憲 (2008)。〈台北市政府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政策之研究〉,《政策研究學報》,第八期,頁23-75 。 呂秋絨 (2012)。〈財政結構失衡對策之研究〉,《當代財政》,第十九期,頁55-73。 余致力 (1998)。〈方案評估在政府預算決策過程中的角色與功能〉,《財稅研究》,第三十卷,第三期,頁23-30。 李佩華 (2005)。《建立政事型特種基金中程計畫預算作業制度之研究》,(主計專題研究報告編號:094-12-01)。台北:行政院主計處,頁:14。 林威志等 (2009)。〈降低政府人事費用作法探討〉,《T&D飛訊》,第八十四期,頁2。 林全(1999)。〈健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于宗先、孫克難主編《財政平衡與財政改革-台灣經驗的評價》,中華經濟研究院,頁357-399。 林甘泉 (2014)。《新北市捷運周邊整體開發區實施增額容積初探》,新北市政府自行研究計畫,頁1,新北: 新北市政府。 林共進(2003)。《中央政府總預算資源妥適配置之研究》,(臺灣綜合研究院研究計畫),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徐仁輝 (2001)。〈公共支出決策模式之剖析〉,「中華決策科學學會年會發發表於中華決策科學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論文。臺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6月30日。 徐仁輝 (2001)。〈地方政府支出預算決策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五期,頁1-15。 徐仁輝 (2002)〈緊縮預算下的新預算理論研究〉,《理論與政策》,第十六卷,第三期,頁46。 徐仁輝 (2006)。〈當代預算改革的成效---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財稅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三期,頁83-96。 徐仁輝 (2011)。〈新五都後臺灣地方財政的期待—兼論二代財政聯邦主義帶給我們的啟示〉,「我國縣市改制直轄市後之問題探討與因應策略研討會」論文,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9月21日。 黃世鑫 (2003)。《2010 年社會發展策略(財政與經濟組研究報告》,頁78。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凌忠嫄 (2013)。〈當前財政問題之因應〉,《當代財政》,第二十六期,頁1-12。 陳立剛 (1998)。〈政府生產力與預算過程〉,《主計月報》,第86卷第2期,頁47-55。 陳錦雲 (2000)。《美國聯邦政府中程施政計畫制度之研究》,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頁49。臺北:行政院研考會。 陳錦稷 (2013)。〈六都時代的區域平衡〉,《台灣思想坦克》,第十二期,頁22-27。 陳淑貞 (2012)。〈五都升格後之財政自主性探討〉,《經建專論》,頁52-81。臺北: 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 陳慧娟 (2003)。《政府職能及政事別支出結構之檢討》,行政院財政改革委員會自行研究計畫,頁3-8。臺北: 行政院財政改革委員會 張四明 (2001)。〈財政壓力下地方政府的預算決策與調適行為之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三十六期,頁39-79。 張李淑容 劉小蘭 (2010)。〈我國地方財政制度對地方經濟成長之影響分析〉,《台灣土地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頁69-94。 張嘉仁、周台龍(2011)。〈由社會結構變遷探討我國的地方財政問題〉,《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會議論文》。頁B1-60。 張嘉仁 (2009)。〈新古典經濟學觀點下之國家財政赤字〉,《政策研究學報》,第九期,頁47-82。 鄧壬德 (2013)。《政府支出結構調整對經濟成長之影響》,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自行研究,頁217-246。臺北: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 廖先格 (2006)。《運用英國PFI採購精神於我國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管理組,研究報告,頁4。 蔡佳泓 (2014)。〈現任縣市長支持之研究:多層次貝氏統計之應用〉,《應用經濟論叢》,第九十六期,頁69-104。 鄭帆凱等 (2014)。《創新.整合.效率–新北市政府財務效能精進篇》,新北市政府自行研究,頁2。新北:新北市政府。 蘇彩足 (1996)。〈美國「平衡預算修憲案」的啟示〉,《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50 期,頁11-12。 蘇彩足 (1998)。〈「聚合」或「分歧」? -- OECD 各國政府資源配置之演變趨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86-2414-H-002-024)。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賴宗裕、蘇偉強 (2013)。〈跨域加值公共建設財務規劃方案問題之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45期,頁41-74。 (三)碩博士論文: 尤杏暖(2006)。《體育預算編列與執行之研究-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王雅茹 (2013)。《新北市政府中長程計畫之研究-策略規劃階段》。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古璧瑩 (2007)。《政府支出結構與國家競爭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臺北。 吳怡銘(2000)。《補助金制度下的台灣派系政治穩定與變遷-新制度理論分析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吳建國 (1998)。《政府預算籌編方式改變對執行績效之研究-以中央政府總預算為例》,淡江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臺北。 周美連 (2013)。《臺北市財政收支規模與結構之研究:民國60年度至100年度》,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周薰蕙 (2003)。《中央政府歲出預算資源配置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博文 (1999)。《我國國防預算案之研究(1987-1998)-政策制定過程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洪美仁 (2001)。《中央政府經濟發展支出之研究:民國五十一年度至九十年度》。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果廷(2004)。《各級政府公務人力結構與人事支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春榮(2003)。《我國實施中程計畫預算制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陳高燦 (2005)。《地方預算制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地方總預算之編製、審議及執行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研究論文,桃園縣。 陳康生 (2006)。《國廉政機制整合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陳連芳 (2003)。《我國地方財政改善途徑之研究:由府際關係面向分析》,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許勤英 (2010)。《影響我國農業預算資源配置妥適性因素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研究論文,臺北。 黃碧玉(2010)。《苗栗縣總預算編製過程交易成本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曾明慧 (2012)。《臺灣地方財政赤字之探討》,逢甲大學財稅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蔡智強 (2007)。《我國地方政府預算決策過程之研究-新制度經濟學中代理人理論的運用》,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鄭瑞成 (2011)。《臺北市地方總預算籌編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研究論文,臺北。 鄭敏惠 (2012)。《都會治理合作機制:新北市區公所與市政府實證研究》,世新大學博士論文,臺北。 蕭妃真(2003)。《財政壓力下預算編製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蘇郁婷,2005,《社會福利預算配置妥適性與執行成效之探討-以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例》,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研究論文,臺北。 (四) 官方出版品: 行政院主計處 (1998)。〈我國社會福利支出概況〉,《社會指標統計》,頁183-198。 (五) 報紙: 林文義(2015)。〈縣市舉債黑洞 誰是下顆未爆彈?〉,《聯合報》,7月20日,版A4。 (六) 網路資料: 韋端 (2004)。〈 簡介零基預算〉。http://hc2246.com/hc/link/434162.html。2015/01/31檢索。 中央通訊社(2014)。〈104年度公建預算總數持平〉。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406230331-1.aspx。2015/04/26檢索。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針對報載「明年公建預算創新低」之說明〉。http://www.dgbas.gov.tw。2015/04/26檢索。 Laerd statistics.(2015).< One-way ANOVA in SPSS Statistics>. https://statistics.laerd.com/spss-tutorials/one-way-anova-using-spss-statistics.php.2015/09/12檢索. (七)其他官方文件: 監察院 (2013)。《馬秀如等調查報告》,頁1-15。 二、英文文獻 Agenor, Pierre-Richard, “A theory of infrastructure-le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vol.34(2010):932-950. Boadway, R. W. and D. E. Wildasin,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Boston: Little, Brown 1984). Bozeman, B. & Straussman, J. D., “Shrinking budgets and the shrinkage of, budget theo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2 (1982): 509-515. Buchanan, J. M., 'Federalism and Fiscal Equity,' in Oates, W. E. (1998), The Economics of Fiscal Federalism and Local Finance, Cheltenham, (UK:Edward Elgar, 1950). Campos, J.E. & S.Pradhan, “Budgetary Institutions and the Levels of Expenditure Outcome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in James M. Poterba & Jurgen Von Hagen(eds.), Fiscal Institutions and Fiscal performance, pp.233-263,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1999). Coase, R.,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Nov. 1937, 4). Coase, R.,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 1960, 3). Eggertsson, T., Economic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Feld, L., and T.J. Goodspeed, Discretionary Grants and Soft Budget Constraints in Switzerland, unpublished paper, vol.9(2005):409-421. Feldstein, M., “On the Theory of Tax Reform,”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6(1976): 77-104. Fukasaku, Kiichiro & Luiz R. de Mello, Jr.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In Kiichiro Fukasaku & Luiz R. de Mello, Jr.(ed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cs: Governance Issues. OECD,1999). Goodspeed, T.J., Bailouts in a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2002). Hendrick , Rebecca., “Top-down Budgeting, Fiscal Stress and Budgeting Theory.”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19, No.1(Mar.1989):29-112. Kirkpatrick, I. & Lucio, M. M. “Reintroduction: The Contract State and the Future of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vol. 74(1996): 1-8. LeLoup, L. T., “The Myth of Incrementalism: Analytic Choices in Budgetary Theory”, Polity,vol. l0, No.4, (1978). LeLoup, L. T., Budgetary Politics, Brunswick,( Ohio: King’s Court Communications, INC, 3rd, 1986). LeLoup, L. T., “From Microbudgeting to Macrobudgeting: Evolu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rene Rubin, ed., New Directions in Budget Theor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lbany, (1988). Musgrave, R. A.,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A Study of Public Ec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59). Musgrave, R. & Musgrave, P., Publ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5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1989). Niskanen, W. A., Bureaue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hicago: Aldine Atherton, 1971). Oates, W.E., Fiscal Federalis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Oates, W.E., Toward A Second-Generation Theory of Fiscal Federalism,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vol.12(2005):349-373. Ostrom, E., 'An Agenda for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s,' Public Choice, vol. 48, (1986):461. Ostrom, E.,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atashnik, E. M.,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Budgeting: A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 on the Design of Budgeting Institutions. Policy Sciences, vol 29(1996):189-212. Rudolf J. Friend & William J. Wilson.,“Regression Analysis,”p.54( Sheffield:Academic press,1998 ). Rosen,H.,Public Finance,seventh edition,(Taipei:McGraw Hill,2005). Rubin, I. S., Budgeting: Theory, Concepts, Methods, and Issues. In J. Rabin (Ed.), Handbook of Public Budgeting pp. 3-22,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1992). Seabright, P., Accountability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Government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Model,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40(1996):61.-89,. Tiebout, C. M.,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PublicEconomy,vol 64(1956):416-424. Wildavsky, Aaron,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 Scott, Foresman, (1988). Wildavsky, Aaron, The New Politics of Budgetary Process,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2). Williamson, O.,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1975). Williamson, O.,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New York: Free Press,1985).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77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鑒於國家財政從中央到地方日愈困頓,尤以新北市為甚,總人口數為六都之冠,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加以幅員遼闊,各項基礎、重大建設尚待興建,又需面對全球化、在地化、都會化的環境變遷,以及公共需求與棘手議題日增等系絡,財政支出浩繁致財政狀況十分困窘,如何使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其最大效益,實為新北市當前最大課題。
准上,本研究主要是探討新北市歲出預算編列對資源配置的影響,惟歲出預算政事別中,以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預算之編列數分占第2及第3名,且該二項支出從100-104年不但起伏變化趨勢較大且似有相互排擠效應,對資源配置影響可謂至深且極,而占歲出預算政事別預算第一名之教育科學文化支出100-104年占總預算比率呈現穩定較無起伏變化,其對資源配置較無改善空間,另其餘各項政事別支出對資源配置並無深切影響;故本研究主要係以新北市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為範圍,採用文獻分析、比較研究法及制度研究法等質性研究方法,並輔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Pearson)相關係數檢定方法探討研析。 本論文的研究結果發現:1.新北市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等二項歲出預算編列因升格改制、縣市長的不同及受高齡化、少子化影響而有差異,且該二項支出亦相互具有排擠效應;2.社福、人事費等負擔沉重加上財政困窘,資源排擠效應勢將更加嚴重;3. 地方政府自主財源低、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擴增,需結合民間資源挹注;4.引進民間資源或設置特種基金投入各項經濟建設;5.地方首長主導預算資源配置但其支持度與預算編列無關等。 本研究針對上述發現作成落實推行歲出額度制並確實樽節開支、控制支出成長規模、落實地方政府財政自主、遵守財政紀律並妥適分配資源使有效運用,及培植高齡化產業以促進經濟發展等多項建議。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In view of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deteriorating across the central to local government, finding a way to utilize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limited resources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o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 New Taipei City, among 6 special municipalities, is the most populous city of Taiwan with a vast territory. Various infrastructures are yet to be built, and environment change due to globalization, localization and capitalization need to be handled. In addition, conflicting public affairs and enormous financial deficit make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even worse.
Given the abov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s resource allocation caused by the budget arrangement. Among all kinds of budget, expendi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elfare are listed in second and third place respectively. The two expenditures had colossal fluctuation during 2011 to 2015, it seems that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played a role and impacted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tremendous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enditur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 which is listed in first place among all budget, presents relatively stable fluctu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s, and has relatively small rooms to improve. Besides, other expenditure has no profound effect to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Therefore, the scope of this research is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elfare expenditure. The research method includes citation analysis,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regulation research. Furthermore, said two expenditure of the budget arrangement in the past 15 years from 2001 to 2015, governed by 3 mayors, is studied by said research methods and analyzed by one-way ANOVA test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est. The research reveals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The budget alloc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elfare are affected by the promotion of New Taipei City to a full special municipal city, different mayors, population aging and low fertility, and the two expenditure presents a crowding out effect to each other. 2, Social welfare commitment makes the crowding out effect even more serious. 3, Th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expansion of non-regular welfare expense requires extra resources from unofficial units. 4, Introduce unofficial resources or establish special funds to invest economic constructions. 5, Mayor manages the budget allocation but it has no correlation to his popularity rating. Based on the said results, the research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suggestions: implement expenditure quota and austerity, control the growth of the expenditure, implement the financial autonomy of local government, comply with the financial regulation, allocate resource appropriately for effective use and raise industries related to an aged society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4T17:46:5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4-P02341006-1.pdf: 2816778 bytes, checksum: eef57f57055f86b8406e24191f8a6358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5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謝誌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 研究動機 1 貳、 研究目的 7 第二節 文獻研究 7 壹、 相關理論文獻 9 貳、 相關研究成果文獻 23 參、 其他相關文獻 3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1 壹、 研究方法 31 貳、 研究架構 32 參、 章節安排 3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4 壹、 研究範圍 34 貳、 研究限制 35 第二章 政府預算與資源配置之問題分析 36 第一節 政府預算 36 壹、 政府預算意義 36 貳、 政府預算相關之財政觀點理論 37 參、 我國政府預算制度實施近況 40 第二節 資源配置 53 壹、 資源配置合理性 53 貳、 影響資源配置的因素 54 第三節 政府預算與資源配置之關係 56 壹、 政府預算編列情形反映資源配置結果 56 貳、 政府預算與資源配置問題分析 59 參、 小結 67 第三章 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 68 第一節 經濟發展支出 68 壹、 經濟發展支出意涵 68 貳、 五都經濟發展支出編列情形之比較 76 參、 引進民間資源或設置特種基金投入公共建設以因應經濟發展支出預算逐年下降的趨勢 79 第二節 社會福利支出 87 壹、 社會福利支出之意涵 88 貳、 五都社會福利支出編列情形之比較 97 參、 部分縣市政府編列之非法定社會福利 100 肆、 善用民間資源以減少政府社會福利支出 105 第三節 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之排擠效應 107 壹、 排擠效應 107 貳、 五都排擠效應情形 108 參、 小結 111 第四章 新北市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預算編列之研析 113 第一節 新北市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歷年歲出預算編製情形 113 壹、 新北市經濟發展支出預算編製情形 113 貳、 新北市社會福利支出預算編製情形 115 第二節 新北市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歷年編製情形之檢定分析 118 壹、 從台北縣到新北市三位縣市長對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預算編列之差異性 119 貳、 從縣(未升格)、升格準直轄市至新市(改制直轄市)對前述二者支出預算編列之影響 126 參、 不同政黨執掌新北市對經濟建設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預算編列影響 133 肆、 新北市(台北縣) 經濟建設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預算二者之間是否有排擠效應 136 伍、 高齡化、少子化對新北市社會福利支出預算編列之影響 141 第三節 新北市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歷年編製情形之檢定結果 153 壹、 從台北縣到新北市三位縣市長對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預算編列差異檢定結果之探討 153 貳、 從縣(未升格)、升格準直轄市至新北市(改制直轄市)對前述二項支出預算編列影響檢定結果之探討 154 參、 不同政黨執掌新北市對經濟建設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預算編列影響檢定結果之探討 156 肆、 新北市(台北縣) 經濟建設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預算二者之間是否有排擠效應檢定結果之探討 156 伍、 高齡化、少子化對新北市社會福利支出預算編列影響檢定結果之探討 157 第五章 結論 159 第一節 主要發現 159 壹、 新北市90-104年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歲出預算資源配置不同的影響 159 貳、 社會福利及法定義務支出負擔沉重加上財政困窘,資源排擠效應勢將更加嚴重 161 參、 地方政府自主財源低、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擴增,需結合民間資源挹注 162 肆、 引進民間資源或設置特種基金投入各項經濟建設 162 伍、 地方首長主導預算資源配置但市民對其支持度與預算編列無關 16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4 壹、 開源節流 164 貳、 落實財政自主 166 參、 遵守財政紀律,並妥適分配資源使有效運用 167 肆、 培植高齡化產業以促進經濟發展 168 伍、 未來研究 169 参考文獻 170 一、中文文獻(按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170 二、英文文獻 176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新北市政府歲出預算編列對資源配置影響之研究
- 以經濟發展支出與社會福利支出為例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New Taipei City Government’s Resource Allocation Caused by the Budget Arrangement - Using Expendi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elfare as an Example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4-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李炳南,潘秀菊 | |
dc.subject.keyword | 預算,經濟發展支出,社會福利支出,資源配置的影響,排擠效應,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budget,expendi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expenditure of social welfare,resource allocation,crowding out effect, | en |
dc.relation.page | 179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15-10-07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4-1.pdf | 2.75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