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醫學院
  3. 分子醫學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408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黃璉華
dc.contributor.authorMing-Chun Wuen
dc.contributor.author吳明純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5T02:39:08Z-
dc.date.available2009-09-15
dc.date.copyright2009-09-15
dc.date.issued2009
dc.date.submitted2009-08-12
dc.identifier.citation中文文獻
王琳(2008).親職認知對管教行為的影響:探討兒童衝突的管教.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21),245-272。
王作仁(2004).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診斷-臨床診斷.載於李明亮主編:代謝性疾病:台灣經驗(342-345)。台中: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珮玲(1994).父母教師知覺之幼兒氣質與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317-342。
王美方(2003).家庭-幼兒園中間系統量表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牛道明、林秀娟(2004).新生兒篩檢.載於李明亮主編:代謝性疾病:台灣經驗(5-52)。台中: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伊業珍(1994).施虐父母與非施虐父母之童年經驗、社會支持、親職壓力與虐待兒童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市。
朱瑞玲(1986).社會變遷中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中國社會學刊,10,115-136。
利翠珊(2005).身心障礙兒童家庭中夫妻的壓力、付出與恩情.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8),25-54。
汪麗真(1994).自閉症兒母親教養壓力親職角色適應與教養服務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研究所,台北市。
汪俐君(2003).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李美銀(2003).妥瑞症患童父母親親職壓力、因應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李慧貞、毛新春、林建志、葉麗娟(2003).血友病病童母親的壓力源與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慈濟醫學,1(15),45-53。
李文宗(2003).城鄉幼兒母親教養型態及相關變相之比較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4,173-196。
李蕙美(1997).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子女情緒穩定及其行為困擾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台北市。
李穎慧(2006).身心障礙學童父母親親職壓力、休閒效益與身心健康關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吳佳玲(2007).台灣親職壓力相關研究之回顧與分析.台南科技大學通試教學刊,7,63-89。
林淑華(1998).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以台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青蓉(1995).母親的教養態度與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候群兒童的生活壓力情境之因應方式相關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林寶玉(2003).先天性心臟病及健康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林惠玲、張英熙(2008).一位發展遲緩兒母親教養經驗改變歷程之研究.研究與實務的對話:2008特殊教育暨早期療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1-93。
林榆婷(2007).聽覺障礙兒童父母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
林惠雅(2000).母親與幼兒互動中之教養行為分析.應用心理研究,6,75-96。
林惠雅(2007).學齡前兒童之父母的共親職與親職感受的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27,177-230。
林裕芳(1998).過動兒行為問題、父母親教養壓力與治療接受意願之相關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高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高雄市。
林瑋德、賴建成、蔡輔仁(2004).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診斷-實驗室診斷.載於李明亮主編:代謝性疾病:台灣經驗(346-362)。台中: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金惠梅(1997).國小學童父母情緒智力、管教態度對其子女人格適應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市。
卓文婷(2007).家庭主婦及先生的親職參與、共親職及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家庭與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姜逸群、黃雅文、連海生(2000).父母教養型態、家庭支持、教師教學行為、學生自尊與健康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3,149-176。
徐愛華(2006).新手父母的親職壓力與家庭教育需求之文獻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孫碧蓮(2002).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曾佳珍(2008).發展遲緩兒童主要照顧者之家庭功能與社會支持.南台灣幼兒保育學術研討會。
趙美琴(2004).遺傳性代謝疾病的一般治療原則.載於李明亮主編:代謝性疾病:台灣經驗(363-373)。台中: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柯識鴻(2002).苯酮尿症患孩母親之壓力源與因應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柯惠香(2003).高職智障學生家庭功能、主要照顧者教養態度與其職業相關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研究所,新竹市。
柯佳美(2004).高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與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倪履冰(1999).父母管教方式與青春期子女控制知覺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徐綺穗(1998).親職壓力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11,179-198。
徐麗湘(1994).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認知性角色取替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台北市。
洪榮正(2004).職業婦女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唐先梅、曾敏傑(2008).罕見疾病家庭的壓力源:一項探索式的質化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33),47-70。
姜丕慧(2007).注意力缺所過動兒家庭環境與親職壓力因應相關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施瓊惠(2007).國小資源班學童父親教養信念親職壓力與教養行為之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
孫碧蓮(2002).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台北市。
翁毓秀(2003).女性單親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社區發展季刊,101,70-101。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台北:張老師。
陳小娥、蘇建文(1977).父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0,91-106。
陳季員、鍾育志(2006).杜顯型肌肉失養症病童隻父母面臨的壓力模式.護理雜誌,3(53),44-51。
陳思穎(2002).已婚國中女教師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陳美娥(1996).國小學習遲緩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成就動機、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正宏(2006).幼兒父親的父職參與意願、社會支持及其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陳玲婉(2005).國小學童母親人格特質與親職壓力,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陳若琳(2002).母親親職壓力與教養品質對幼兒社會能利影響之探討.輔仁學誌,35,51-78。
郭志通(1997).國小學生家長非理性信念與其管教方式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高雄市。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高雄市。
游淑芬(1993).母親親職壓力與兒童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程桂英(2001).父母親的「教養型態」對子女「人格」的影響。私立中國問話大學推廣教育部。文化交流道第90期。
張麗梅(1993).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與兒童行為偏差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市。
張高賓(1997).單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與情緒穩定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秀媛(2005).屏東縣在家教育學童家長親職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
張琳(2008).以家中主要照顧者介入國小學童體重控制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馮觀富(1992).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台北:心社出版社。
葉秀珍、曾敏傑、林志鴻(2002).各國罕見疾病相關法案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中正大學與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楊寶亞(1993).障礙幼兒母親傳統觀念與教養態度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楊妙芬(1995).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學報,8,71-110。
楊雅裴(2003).幼兒出生序、母親教養行為與依附關係之研究.慈濟護理雜誌,2(2),49-51。
楊瑛慧(2006).父母教養態度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歐陽儀、吳麗娟(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監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2),33-58。
蔡玉純(2006).發展遲緩兒主要照顧者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護理組,台南市。
賴寶禎(1972).父母管教態度測驗。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賴奕志(1999).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家庭福利需求滿意度、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市。
賴正佩、陳慶幅(2007).父母管教方式與兒童非理性信念、A型行為組型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38),443-460。
穆佩芬、馬鳳岐、顧小明、許洪坤、黃碧桃(2000).有罹患癌病兒童之家庭的壓力-對母親之衝擊.護理研究,5(8),568-576。
謝素分(2006).台北地區聽障/聾父母對聽人子女的教養態度困難與需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研究所,台北市。
鍾玉珠、呂秋華(2007).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照顧者負荷、需求及相關因素之探討,台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6(1),23-36。
羅國英(2000).母親教養期望與親職壓力及青少年親子關係知覺得關聯-兼談學業成就於其中的角色.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5-72。
羅一中(2003).華人母親的人際義務-以罕見疾病兒童的家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羅麗春(2004).身心障礙青少年家長之社會支持與教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羅鳳菊(2007).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患童母親之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遺傳諮詢組,台北市。
蕭雅慧(2008).母親教養態度對苯酮尿症病孩氣質及飲食成效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遺傳諮詢組,台北市。
龔淑珍(2008).探討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從Bronfenbrenner生態系統理論來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內政部兒童局入口網站(2006).兒童及少年保護案件受虐人數分析。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4月10。網址:http://www.cbi.gov.te/welcome.jsp/
董氏基金會研究調查(2003).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關係。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4月10日。
網址http://www.jtf.org.tw/forum/nutrition/research
鍾祥、蔡添元(2005).現代父母管教壓力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9期。
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4月10日
網址: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9/49-69.htm
簡穎秀(2008).篩檢現況-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疾病篩檢。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6月20日。網址http://ntuh.mc.ntu.edu.tw/gene/nbssite/i3.html


英文文獻
Abidin, R. R. (1990). Parenting Stress Index Manual. Charlottesville,VA: Pediatric Psychology Press.
Abidin, R. R. (1990a).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The stresses of parenting.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19(4):298-301.
Abidin, R. R. (1990b). Parenting stress index Manual:Short form. Virgini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rena, R. (1989). Socioeconomic and racial difference in maternal rating of toddler temperament and reported stres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0,11A,3510.
Bilginsoy, C., Waitzman, N., & Ernst, S.L. (2005). Living with phenylketonuria: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d, J inherit Metab Dis; 28(5):639-349.
Boyd, B.A. (2002).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lack of social support in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17,208-215.
Becker, H.J.,& Epstein, J.L. (1964). Parent involvement: A study of et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83,85-102.
Berns, R.M. (1993). Child, family, community:Socialization and support.(3ed). New York: Holt, Reihart and Winston.
Boss (1988). Family Stress Management.CA:Sage.
Brown, M.S.&Goldstein, J.L. (1985). A receptor-mediated pathway for cholesterol homeostasis. Nobel lecture,9,284.
Cullen, J.C., Macleod, J.A., Williams, P.D.,& William, A.R.(1991). Coping satisfaction and the life cycle in families with mentally retarded persons. Issues in Comprehensive Pediatric Nursing, 14, 193-207.
Dagget,J.,O’Brien,M.,Zanolli,K &Peyton,V. (2000). Parents’ attitudes about children: Associations with paerental life histories and child-rearing quality,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4(2),187-199.
Fagan, J.S. (1988). Maternal stress, child temperament, & behavior problem in preschoolers attending urban day care programs(Doctoral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49,11A.
Goldberg,S.,Morris,P.,Simmons,R.,& Fowler,R. (1990). Chronic illness in infancy and parenting stress: A comparison of three group of parents.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15(3),347-358.
Hetherungton, E.M.,& Morries, W.N. (1978). The family and primary groups.In W.H.Holtzman(ED.),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in depth: Developmental topics. N.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Hastings, J.M. (1991). Parenting stress in rural,low income African-American mothers of young children(Doctoral dissertation, Mossouri University).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50,08A.
Ievers-landis, C.E., Hoff, A.L. (2005). Stituational analysis of dietary challenges of the treatment regimen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and their primary caregivers.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 26(3):186-194.
Jerrold S.Greenberg/潘正德譯(1995).壓力管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Lee. M.Y.,Chen. Y.C.,Wang. H.S.,Chen.D.R. (2007). Parenting Stres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Tourette Syndrome.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15(3),165-174.
Lazarus, R.,&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Maccoby, E.E.,& Martin, J.A.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family: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E.M.Hetherington(Ed.), P.H.Mussen( Sderies 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and social development (pp.1-101).New York: Wiley.
Mandli, M. (1988).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stress to behavior problem in young children. (Doctoral dissertation, Marquette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50,08A.
Macias, M.M., Clfford, S.C., Saylor, C.F.及Kreh, S.M. (2001). Predictors of parenting stress un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spina bifida. Children’s Health care,30(1),57-65.
Mishel, M.. (1983). Parents’ perception of uncertainty concerning their hospitalize child. Nursing Research. 32(6): 324-330.
Pumroy, D.K. (1996). Maryland parent attitude strvey: Aresearch instrument with social desirability comtrolled.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64, 73-78.
Schaefer, E.S.& Bell, R.Q. (1958). Development of a parental attitude research instrument. Child Development, 29,339-361.
Schaefer, E.S. (1959). A circumpler model for maternal behavior.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59,226-235.
Sunstad, D.P.&Simmon, M.J. (2003). Principle of Genetics.
Walter, J.H.,White, F.J& HallS. K et al. (2002). How practical are recommendations for dietary control in phenylketonuria. The Lancet 360:55-57.
Willians, W.C. (1958). The PAIS test: Atechnique for children to evaluate both parent.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22,487-495.
Weil,J. (2002). Genetic counseling in the era of genomic medicine.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3(7),590-593.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4082-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先天性代謝異常病童母親親職壓力,對教養態度及其相關之影響。研究設計採立意取樣,個案來源於北部某醫學中心基因醫學部門診,共有64位先天代謝異常病童母親參與研究。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內容包含病童基本屬性、母親基本屬性、飲食控制狀況、母親親職壓力量表及母親教養態度量表。
研究結果如下:
一、先天性代謝異常病童母親對親職壓力感受程度由高而低依序為:來自親職愁苦壓力、來自困難兒童壓力、來自親子互動失調壓力。而子題部分排序前三名為:1.生活中有不少令我煩惱的事情;2.犧牲了許多自己的生活;3.要孩子去做某些事或不要他做某些事。
二、病童母親親職壓力與其年齡有顯著負相關,母親年齡層越大,其親職壓力越小。而在飲食控制情形部分,病童飲食控制越好,母親之親職壓力相對越低。
三、母親在教養態度方面,對於年紀越小病童,較常使用放任之教養態度。在母親教育程度部分,大專教育程度之母親,對病童較多採民主之教養態度。
四、病童母親整體親職壓力與放任教養態度呈正相關,採取放任教養態度越多,母親親職壓力越大,放任教養態度在親職愁苦壓力部分有顯著正相關,愛護與民主教養態度與親子互動失調呈負相關。
伍、以多元迴歸分析發現,飲食控制情形對病童母親整體親職壓力有負面影響,病童飲食控制越差,其母親親職壓力越高。在親職壓力三面向部份,飲食控制情形對親子互動失調及困難兒童也有負面影響,飲食控制不好,其親子互動失調及困難兒童面向壓力也越大。
六、教養態度對母親壓力也有影響,母親採放任教養態度者,其親職壓力越高,母親採民主教養態度者,其親職壓力越低,也就是說,較常採取放任之教養態度的母親壓力越大,反之較常採取民主之教養態度的母親壓力越低。而在親職愁苦面向,母親採放任教養態度,其親職愁苦層面壓力也就越大;在親子互動失調面向,母親採愛護教養態度,其親子互動失調壓力越低。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arental stress and rearing practice of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ers. Study subjects consisted of 64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 They were all recruited by purposive sampling.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1) the demographic data of the children and mother, (2) the condition of dietary control, (3) parental stress scale, and (4) the maternal rearing practice scale.
The major findings of study are as follows:
1. Parental stress for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 was in order: the stress from parental care, the stress from disable child, and the stress from irre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the order of item score was: (1) There are many things bothered me. (2) It takes a lot of my livelihood. (3) Have a request in doing or not doing something to their children.
2. The parental stress and mother’s age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older mother had the lower parental stress. In dietary control, the better dietary control of sick children and the lower parental stress of mothers were correlated.
3. In maternal rearing practice, the mother had more nonintrusiveness rearing practice for younger sick children. I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he mother of college education would take more democratic rearing practice.
4. The overall parental stress and nonintrusivness rearing practic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Mothers taking more nonintrusivness rearing practice had the larger parental stress. The nonintrusivness rearing practic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uffering parental stress. Good care and democratic rearing practice had noticeable negative correlation.
5.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dietary control had negative influence on overall parental stress. Children with worse dietary control the mother had the higher parental stress.
6. Rearing practice had impact on maternal stress. Mothres taking more nonintrusivness rearing practice had larger parental stress. Mothers taking more democratic rearing practice had lower parental stress. In another word, the more often taking nonintrusivness rearing practice the larger of maternal stress. On the contrary, the more often taking democratic rearing practice the lower of maternal stres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02:39:0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P96448012-1.pdf: 501036 bytes, checksum: f9ec6e5e40d313584192eac718fa0d4d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摘要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界定 3
第二章 文獻查證 4
第一節 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 4
第二節 親職壓力相關概念 8
第三節 教養態度 18
第四節飲食行為理論 24
第三章 研究架構及假設 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8
第四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0
第四節 資料收集 32
第五節 資料處理及分析 33
第五章 研究結果 35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屬性 35
第二節 先天代謝異常病童母親親職壓力 41
第四節 代謝異常病童母親教養態度分析 58
第五節 母親親職壓力與母親教養態度相關性 69
第六章 討論 72
第一節 母親的親職壓力 72
第二節 母親之教養態度 77
第三節 母親親職壓力與教養態度 79
第七章 結論、限制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限制與建議 84
第八章 參考資料 87
中文文獻 87
英文文獻 95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先天性代謝異常病童母親之親職壓力、教養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zh_TW
dc.titleParental Stress and Rearing Practice in Mother of Children With 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7-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簡?秀,鄭博仁,李雅玲
dc.subject.keyword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親職壓力,教養態度,zh_TW
dc.subject.keyword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Parental stress,Maternal rearing practice,en
dc.relation.page98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9-08-12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醫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分子醫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分子醫學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489.29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