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法律學院
  3. 法律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50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葉俊榮
dc.contributor.authorHong-Di Hsuen
dc.contributor.author許宏迪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6:55:40Z-
dc.date.available2005-08-01
dc.date.copyright2005-08-01
dc.date.issued2005
dc.date.submitted2005-07-28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專書
葉俊榮,2003,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台北:元照。
葉俊榮,2002,面對行政程序法,台北:元照。
王志安譯,2003,,人權、國家與文明,北京:三聯書店。(大沼保昭著)
王浦劬等譯,2001,普遍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Jack Donnelly)
胡偉等譯,2003,,民主與全球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David Held)
楊雪冬等譯,2001,全球大變革: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David Held)
徐偉傑譯,張家銘校閱,2000,全球化,台北:弘智文化。(Malcolm Waters)
朱曉青,2003,,歐洲人權法律保護機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陳隆志、廖福特,2003,國際人權公約國內法化之方法與策略,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張乃根等譯,2005,國際法:政治與價值,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Louis Henkin)
畢小青、孫世彥譯,2003,民權公約評注,北京:三聯書店。(曼弗雷德.諾瓦克)
Asbjorn Eide主編,中國人權研究會譯,2004,,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教程,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永熾、張炎憲、薛化元主編,2004,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台北:國史館。
顧世榮譯,1995,國際人權法概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Thomas J. Buergenthal)
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Ulrich Beck)
韋本、李尚遠譯,2002,帝國,台北:商周出版。(Hardt, Michael, Antonio Negri)
童世駿譯,2003,在事實與規範之間,北京:三聯書店。(Jurgen Habermas)
趙旭東等譯,2003,社會學(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Anthony Giddens)
廖福特,2005,聯合國對國家人權委員會之推動與實踐,收於國際人權法---議題分析與國內實踐,台北:元照。
哈伯瑪斯著,曹衛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
塞謬爾.杭廷頓著,劉軍寧譯,1998,第三波---20世紀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聯書店。
Andrew Rigby,劉成譯,2001,暴力之後的正義與和解,南京:譯林出版社
Ruti G. Teitel,2001,變遷中的正義,台北:商周出版。
翁岳生,1994,法治國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月旦。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2003,憲法:權力分立,頁332-333,台北:學林。
論文
張文貞,2002,面對全球化:台灣行政法發展的契機與挑戰,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中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3-26。
張文貞,2004,新世紀台灣憲改的制度選擇:論監察院、考試院與國民大會的存廢,月旦法學雜誌第115期,頁209-225。
葉俊榮、張文貞,2002,轉型法院與法治主義:論最高行政法院對違法行政命令審查的積極趨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頁515-559。
張亞中,2001,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頁1-23。
陳俊宏,2000,人權保障與全球治理: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的角色,思與言第38卷第4期,頁1-40。
廖元豪,2002,全球化之比較憲法理論:兼評美國司法實務之憲法解釋方法,憲政時代第28卷第2期,頁99-119。
廖元豪,2001,從全球化法律理論檢討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內容與方向,萬國法律第118期,頁2-17。
郭銘松,1998,美國公民共和主義法學的興起及其功能特徵,月旦法學,第38期,頁97-109。
梁志鳴,2004,論法院在多元民主社會的溝通機能,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楊智傑,2003,反違憲審查之研究,中央大學: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ckerman, Bruce, 1993, WE THE PEOPLE: FOUNDATION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ckerman, Bruce, 1997, The Rise of World Constitutionalism, 83 Va. L. Rev. 771
Cass, Deborah Z., 2001, 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12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39
Ely, John Hart, 1980, Democracy and Distrust: A Theory of Judicial Review,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assbender, Bardo, 1997,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 as Constit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36 Columbi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529
Grimm, Dieter, 1995, Does Europe Need a Constitution?, 1 European Law Journal 282
Guzman, Andrew T., 2004, Global Governance and the WTO, 45 Harv. Int'l L.J. 303
HENKIN, LOUIS, GERALD L. NEUMAN, DIANE F. ORENTLICHER, DAVID W. LEEBRON, 1999, HUMAN RIGHTS,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Hossain, Kamal, Leonard F.M. Besselink, Haile Selassie Gebre Selassie, Edmond Vo”lker, 2000, HUMAN RIGHTS COMMISSIONS and OMBUDSMAN OFFICE: National Experience throughout the World, Lond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Jiunn-rong Yeh, Constitutional Reform and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1945-2000, in TAIWAN’S MODERNIZA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Peter Chow et al. eds, Greenwood: New York, 2002)
Krajewski, Markus, 2001, Democratic Legitimacy and Co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of WTO law, 3 Journal of World Trade 167
Kinley, David, 2002, Human Rights, Globaliz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Friends, Foes or Family?, 7 UCLA J. Int'l L. & Foreign Aff. 239
McGinnis, John O. & Mark L. Movsesian, 2004, Against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WTO, 45 Harv. Int'l L.J. 353
Meyer, William H.; Stefanova, Boyka, 2001, Human Rights, the UN Global Compact, and Global Governance, 34 Cornell Int'l L.J. 501
Petersmann, Ernst-Ulrich, 1998, How to Constitutionalize International Law and Foreign Policy for the Benefit of Civil Society, 20 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
Robinson, Mary, 2003, Shaping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Human Rights, 97 Am. Soc'y Int'l L. Proc. 1
Sunstein, Cass, 1993, Against Positive Rights, 2 E. EUR. CONST. REV. 35, 37.
Tushnet, Mark, 2003, Transnational/Domestic Constitutional Law, 37 Loy. L. A. L. Rev. 239
Wallach, Lori M., 2002, Accountable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WTO, NAFTA,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of Standard, 50 U. Kan. L. Rev. 823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501-
dc.description.abstract近代以來人權的價值觀即不斷的變動,而全球化的出現,更是使得人權產生了質量上的變化。因為時空距離的改變,造成人權符號的快速流動以及人權政治的相應變化。而聯合國為因應如此的趨勢,也因此有巴黎原則的提出。而巴黎原則要求各國必須設立國家層級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各國為順應人權全球化的到來以及巴黎原則的要求,也紛紛地設立其內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在如此的趨勢之下,台灣自難免於這股人權全球化的潮流。而本文主要即在探討,台灣在人權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巴黎原則的要求之下,該如何設計屬於自己的國家人權委員會?
本文為解決上述問題,先考察近代以來人權觀的變遷,在加入全球化後對人權觀的變化。在人權符號及人權政治的全球化上,本文探究了聯合國及其周邊組織,以及各區域性組織和各國的實踐,檢討對於人權委員會的組織及成效。最後,本文藉上述經驗,嘗試著對國內的現況作制度上的分析。希望能藉此建構適合於我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
本文發現,國家人權委員會有其功能上的理由。以台灣來說,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建立可以促進各種人權觀以及對立方間的對話溝通功能、並且彌合全球人權治理所帶來的民主赤字問題,以及因應台灣的威權體制背景,解決轉型正義問題所帶來的制度上需求。
本文並且認為,我國的確需要建立內國的國家人權委員會,並且應將之獨立於行政、立法以及司法機關之外,而成唯一獨立機關型態。而由於,目前我國無相對應的建制,所以本文認為國家人權委員會得設置於監察院底下,以期能夠發揮其功能。
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6:55:40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4-R91a21010-1.pdf: 8297393 bytes, checksum: 8dca57d1e6ba83be67540e18110f1179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詳目
1. 序論 1
1.1.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1.2.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4
1.2.1. 研究範圍 4
1.2.2. 研究方法 5
1.3. 本文架構與主要論點 6
1.3.1. 第一部分 6
1.3.2. 第二部分 8
1.3.3. 第三部分 10
2. 全球化下的人權 13
2.1. 人權觀的發展與爭論 13
2.1.1. 近代人權的發展 14
2.1.1.1. 第一代人權—公民與政治權利 15
2.1.1.2. 第二代人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 16
2.1.1.3. 第三代人權—集體性權利 18
2.1.2. 人權的地殼變動 19
2.1.2.1. 人權觀的普遍主義與相對主義 20
2.1.2.1.1. 普遍主義 21
2.1.2.1.2. 文化相對主義 21
2.1.2.2. 文明相容的人權觀 23
2.2. 全球化與人權 25
2.2.1. 全球化的面向 25
2.2.1.1. 經濟面向的全球化 26
2.2.1.2. 政治面向的全球化 27
2.2.1.3. 文化面向的全球化 29
2.2.2. 全球化的特性 30
2.2.2.1. 跨越地理疆界 30
2.2.2.2. 創造認同歧異 31
2.2.3. 全球化人權與人權政治 32
2.2.3.1. 人權符號的流動 33
2.2.3.2. 人權政治的開展 34
3. 人權委員會的全球擴張趨勢 36
3.1. 由全球到內國的人權治理 36
3.1.1. 全球人權治理 37
3.1.1.1. 全球治理的出現 37
3.1.1.2. 人權治理的發展 39
3.1.2. 由全球到內國 40
3.1.2.1. 全球性的人權機制 40
3.1.2.1.1.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41
3.1.2.1.2.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 41
3.1.2.1.3. 聯合國其他的人權性質委員會 42
3.1.2.2. 區域性的人權機制 43
3.1.2.2.1. 歐洲 44
3.1.2.2.2. 美洲 45
3.1.2.2.3. 非洲 45
3.1.2.2.4. 亞洲 46
3.1.2.3. 全球化的內國性人權機制 46
3.1.2.3.1. 監察使 47
3.1.2.3.2. 人權委員會 48
3.1.2.3.3. 人權性質的委員會 48
3.2. 全球人權治理與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建制 48
3.2.1. 巴黎原則的構想 48
3.2.1.1. 權限與職責 49
3.2.1.2. 組成和獨立性與多元化的保障 51
3.2.1.3. 業務方法 52
3.2.1.4. 具有準司法權的人權機構的地位 52
3.2.2. 各國實踐的狀況 53
3.2.2.1. 一元架構—以印度為例 54
3.2.2.1.1. 任務與權限 54
3.2.2.1.2. 組織 55
3.2.2.1.3. 程序 56
3.2.2.1.4. 裁決 56
3.2.2.1.5. 經驗 57
3.2.2.2. 二元架構—以加拿大為例 57
3.2.2.2.1. 任務與權限 58
3.2.2.2.2. 組織 59
3.2.2.2.3. 程序 60
3.2.2.2.4. 裁決 61
3.2.2.2.5. 經驗 62
3.2.2.3. 多元架構—以南非為例 62
3.2.2.3.1. 任務與權限 63
3.2.2.3.2. 組織 66
3.2.2.3.3. 程序 66
3.2.2.3.4. 經驗 67
3.3. 全球人權治理與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功能 68
3.3.1. 對話與人權認同歧異 69
3.3.1.1. 人權的認同歧異 69
3.3.1.2. 藉由對話促成溝通理性 71
3.3.1.2.1. 溝通行動理論 71
3.3.1.2.2. 制度內涵 73
3.3.1.2.3. 結果考察 75
3.3.2. 治理與民主赤字 76
3.3.2.1. 全球治理產生民主赤字 76
3.3.2.2. 內國人權委員會補足正當性 78
3.3.3. 轉型正義與真相 80
3.3.3.1. 後威權體制的轉型正義 81
3.3.3.1.1. 轉型正義的背景 81
3.3.3.1.2. 轉型正義的方式 82
3.3.3.1.3. 台灣的轉型正義 86
3.3.3.2. 真相調查與人權評估 87
4. 全球人權治理對台灣的啟示 90
4.1. 人權委員會的憲法定位 90
4.1.1. 總統府委員會模式 91
4.1.2. 國會委員會模式 94
4.1.3. 監察機關模式 97
4.1.4. 獨立管制機關模式 98
4.1.5. 憲法上獨立機關模式 99
4.1.6. 小結 100
4.2. 人權委員會建制的構想 102
4.2.1. 任務 103
4.2.1.1. 提出人權報告 104
4.2.1.2. 推廣人權教育 105
4.2.1.3. 提出興革建議 106
4.2.2. 權限 107
4.2.2.1. 調查權 107
4.2.2.2. 準司法權 109
4.2.2.3. 強制處分權 111
4.2.3. 組織 112
4.2.3.1. 人員 112
4.2.3.2. 預算 114
4.3. 人權委員會與現行制度的相容 115
4.3.1. 人權委員會與監察權 116
4.3.2. 人權委員會與司法權 118
5. 結論 121
參考文獻 124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全球人權的啟示:以台灣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為中心zh_TW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3-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張文貞,廖福特
dc.subject.keyword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委員會,人權,人權治理,全球治理,全球化,溝通理性,轉型正義,zh_TW
dc.subject.keywordNATIONA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HUMAN RIGHTS COMMISSION,GLOBALIZATION,GLOBAL GOVERNANCE,en
dc.relation.page128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5-07-28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法律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法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法律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8.1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