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66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萬億(WAN-I LIN),倪炎元 | |
dc.contributor.author | I-Fang W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怡方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6:21:02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6-01-27 | |
dc.date.copyright | 2006-01-27 | |
dc.date.issued | 2006 | |
dc.date.submitted | 2006-01-24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學術期刊、研究
吳淑瓊;王正;陳正芬。「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內政部委託研究,2003年。 吳榮義。「人口老化的機會與挑戰.」。人口老化相關議題及因應對策研討會。台灣經濟研究院,2004年。 李亦園。「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遷─一個人類學的探討」。中研院民族所集刊,第54期,1982年,頁7-23。 林萬億。「論我國的社會住宅政策與社會照顧的結合」。國家發展季刊,第二卷第4期,2003年,頁55-82。 徐良熙、林忠正。「家庭結構及社會變遷的再研究」。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家庭、人口、政策與階層。伊慶春、朱瑞玲主編,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9年。 陳肇男、史培爾。「台灣地區現代化過程對老人居住安排之影響」。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0年。 章英華。「變遷社會中的加護組成與奉養態度─台灣的例子」。台大社會學刊,第23期,1994年,頁1-34。 曾思瑜。「北歐高齡者住宅、設施政策與體系建構之研究─以瑞典和丹麥為例」。建築學刊,第41期,2002年,頁23-42。 曾思瑜。「瑞典、英國、日本高齡者住宅與入居設施體系之比較研究」。科技學刊,第11卷1期,2002年,頁45-61。 黃時遵。「老人安養的社會基礎:代間共居可能性的模擬分析」。人口學刊,第16期,1994年,頁53-77。 黃耀榮。「由「終身住宅」發展趨勢探討我國的社區發展方向」。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5年老人福利論壇。 楊靜利。「老年居住安排:子女數量與同居傾向因素之探討」。人口學刊,第20期,1999年,頁167-183。 萬育維。「兩代之間的研究議題與反省:兼論相關政策的配合策略」。老人學學術研究年鑑,1995年,頁207-222。 葉莉莉。「發展社區長期化照護的背景.:社區化長期照護之發展策略」,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長期照護委員會,頁23-52,2003年。 齊力。「大台北地區中年人的老年居住安排期望」,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孫得雄、齊力、李美玲主編,台北:中華民國人口學會,1997年,頁359-396。 薛承泰。「台灣地區人口特質與趨勢: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幾個啟示」,國家政策季刊,第2卷第4期,2003年。 羅紀琼。「近十年來台灣地區老人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台灣經濟預測,第18卷第2期,1987年。 關華山。「台灣老人自費安養機構的類別」,東海學報,第30期,頁897-914,1992年。 書籍 巴比(Earl Babbie)著,李美華、林嘉娟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時英出版社,2004年。 布勒(Blau, Z. S.)著;朱岑樓譯。變遷社會與老年。巨流圖書公司,1988年。 朱佩蘭。安老與社會工作。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 吳淑瓊。照顧住宅服務營運手冊。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服務模式發展經驗系列叢書,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護專案小組,2003年。 杏林子(劉俠)。打破的古董。九歌出版社,2002年。 貝蒂•傅瑞丹著;李錄後、陳秀娟譯。生命之泉 銀髮生涯大趨勢。月旦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林顯宗。家庭社會學。五南圖書出版,1985年。 彼得森(G.Peterson, P.)著;王 晶譯。老年潮。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迪屈華德(Dychtwald, K.)著,宋瑛堂譯。搶佔兩億人市場。藍鯨出版,2005年。 孫得雄;齊力;李美玲等主編。人口老化與老年照顧。中華民國人口學會叢書(2),中華民國人口學會,1997年。 寇克斯(Enid O. Cox)、帕森斯(Ruth J. Parsons)合著;趙善如、趙仁愛合譯。老人社會工作─權能激發取向。楊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2001年。 陳寬政。老年三寶:老本、老伴與老友─台灣老人生活狀況探討。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9年。 彭駕馬辛。老人學。揚智文化,1999年。 曾思瑜。日本福祉空間筆記。田園城市文化事業,2001年。 蔡宏昭。社會福利發展:老人福利政策。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博、碩士論文 王麗芳。「我國老年生活型態之發展趨勢─頤苑自費安養方式個案研究」,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1985年。 吳光新。「台灣地區民間福利機構的組織變遷─以南投仁愛之家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2003年。 吳春靖。「養老是好生意?從長庚養生文化村看台灣的老人住宅政策」。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05年。 李君如。「台灣地區住宅合作制度之政策分析」。台灣大學建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林奕汝。「低收入戶集中居住之探究-以台北市平價住宅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1982年。 林學宜。「老人住宅環境偏好相關因素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2004年。 林靜湄。「老人居住安排決定過程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01年。 邱慧寧。「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2002年。 翁廷碩。「中高齡族群對長住型旅館需求之探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2000年。 涂玉山。「大高雄地區中老年人對老人住宅支分析及老人住宅行銷策略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科學所碩士論文,2001年。 連賢明。「台灣老人的居住選擇」。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1994年。 陳美潔。「房地產神話中的老人安養魔境----以天母地景變遷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01年。 黃珠茵。「老人社區居住環境之剖析─以台北市南機場公寓社區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2005年。 黃慧敏。「台灣嬰兒潮世代生活型態對退休準備及保健習慣之分析」。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2004年。 裴晉國。「科技與老人居住生活之探討」。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齊力。「近二十年來台灣地區家戶核心化趨勢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蔡淑瑩。「台北市居家老人生活空間與環境體驗之探討」。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鄭淵聰。「中老年人對「老人住宅」購買行為及興銷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台中都會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1999年。 鍾朱炎。為老年人設計的福祉設施─以老人生活簇群及空間需求之設計規劃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醫務管理組,2000年。 蘇金蟬。「家庭變遷中老人居住安排及其福利措施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1988年。 龔文華。「高齡者進住養生文化村意願之影響因素」。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系,2003年 官方統計、資料與委託研究 丹麥瑞典的國民住宅,台北市:公共工程局編印,1963年 內政部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2003年。 內政部: --中華民國92年臺閩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2003年。 --促進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建設推動方案(核定本),2004年 --戶政司 戶籍登記現住人口數按三段、六歲年齡組分統計表.,2005年 --戶政司 近年我國老年人口數一覽表.,2005年 --社會司 臺閩地區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 2004年. --社會司 94年度第1季台閩地區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供需資訊統計表.2005年 --社會司 臺閩地區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 2005年 --統計處 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 1999年 --統計處 民國89年住宅人口普查資料摘要. 2000年 --營建署新生地開發局,徵求民間自行規劃申請參與花蓮縣平林老人住宅養生園區 --建設暨營運計畫案,2004年。 --營建署 老人住宅基本設施及設備規劃設計規範 2003年.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 台灣省民眾對老人福利之意向調查. 台灣省民眾對與子孫同住 作為養老方式之看法.(1995年) 台北縣長期照護服務(折頁小冊), 台北縣政府,2004年。 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1998年: --台灣地區65歲以下成年人對婚姻有關的看法. --台灣地區家庭發展概況. --台灣地區現住家庭成年人口之親屬概況 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2000年: --台閩地區65歲以上人口之居住情況 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2002年.: --父母健在及其居住情形 --家庭類型與發展分析. --對於婚姻中需要有子女的主要意義. 牟敦珮,台灣省立台北仁愛之家創立之歷史背景及沿革概況,1993年。 行政院主計處: --93年中華民國統計年鑑─臺閩地區老人福利服務機構及福利服務,2004年。 --93年家庭收支調查,所得收入者平均每人所得分配按年齡組別分,2004年。 --國情統計通報 專題分析:近十年家庭組織型態概況,2004年1月20日發布。 --國情統計通報第169號,老人福利津貼受益人數,2005年9月7日發布。 --情統計通報第199號,老人養護及長期照護機構續增,2005年10月20日發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台灣銀髮產業之展望,2002年 --中華民國台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2004年。 --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92年執行情形檢討報告,2004年。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調查,高雄市老人集合式住宅之需求調查,2004年12月。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畫室。「台灣的住宅政策:「國民住宅計畫」之社會學分析」。1988年,國科會計畫編號 會NCS76-041-E002-32。 關華山等。「台灣老人居住安排與居住問題之研究─兼論三代同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2年。 媒體資料 朱鈴珠。「爺爺們的新家 談老人自費安養」,張老師月刊.,民國70年(1981)12月號:頁24-28。 「老人自費安養中心 月底全部完工 預定下月公告接受申請」。聯合報,1982年6月28日,07版。 曾增勳;陳英姿;周宗禎;林宜靜。「銀髮住宅不叫座 長庚養生村住不到兩成」。聯合報. 2005年6月13日,A9版。 謝春滿。「熟年商機:賺富爸爸的錢」。今週刊,2005年6月25日。 呂郁青。「業者:強制信託 打造老人貧民窟?」。經濟日報,2005年6月27日,B1版。 呂郁青。「銀髮住宅辦信託 將創雙贏」。經濟日報,2005年6月27日,B1版。 沈旭凱。「安養院未立案 列管罰款」。聯合報,2005年7月5日,C1版。 外文參考資料部分 Chao-Nan Chen”Change of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Its Consequences among the Elderly in 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public of China PartC: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9 no.2,p346-375。 Chin-chun Yi and Yu-hsia Lu ”Who Are My Family Members? Lineage and Marital Status in the Taiwanese Family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6 no.,1999,2249-278。 De Jong Gierveld, Jenny”Un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for Older Adul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Europe”歐美研究(EurAmerica),vol.31 no.3,2001,p 463-509。 George Giacinto GiarchiA”A conspectus of types, options and conditions of elder-accommodation i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Innovation Vol. 15,No.2,2002 Karen. M. Gibler,” Aging subsidized housing residents: A growing problem in U.S. cities”,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Vol.25 No.4, 2003 p395-404 Linda Barton,”Comparing the Options” American Demographics, Jul 1997 p48-49 Mutchler,Jan E. and Jeffery A. Burr“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Household and Nonhousehold Living Arrangements in Later Life” Demography,vol.28 no.3,1991,p375-390 官方資料 The Swedish Ministry of Health and Social Affairs,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in Sweden Co-ordinated Residential Service and New Alternatives. Stockholm: Swedish government printing, 1992。 Socialstyrelsen ,”The social sevice act─What are your rights after 1 January 2002?”2002.. 統計: Bureau, U. S. C.'We the people:aging in the United States.',2004. U.S.CensusBeureau “Projected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Age and Sex:2000 to 2050”,2004. 国土交通省住宅局,「平成15年住宅実態調査結果.」,2003. 媒體報導 McKinely, T. W. (2002). Senior cooperative housing. Seniors' housing news. 2002 Fall. Adler, J. (2004). Co-ops offer option to condos rentals. Chicago tribune. 網站: AARP網站:http://www.aarp.org/ AAHSA網站:http://www2.aahsa.org/ 美國住宅與都市發展部HUD(The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網站:http://www.hud.gov/ 公共賃貸住宅information:http://www.kokyo-chintai.jp/index/index.html 日本厚生勞働省網頁:http://www.mhlw.go.jp/index.html 日本財團法人全國有料老人住宅協會:http://www.yurokyo.or.jp/index.html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660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近十年來,國人對於老人住宅的概念開始興起,老人住宅逐漸洗脫過去安養機構的負面形象,除了訴求老人可以在住宅內得到優質、安心的生活環境外,另一方面「住宅」兩字也意味著入住者可以將它當成自己的家看待,而不是暫居、被迫遷移或傳統集中管理的機構概念。
本文以深度報導的方式,呈現出台灣老人住宅的現象面與問題面。第一章回顧台灣在台灣老人住宅的發展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安養機構中越來越多是有子女、或有經濟能力的老人,這些老人對於居住上要求,使得傳統安養機構不足以應付,新式的老人住宅應運而生。第二章他山之石,搜集整理美國和日本兩國關於老人住宅的資料,美國的老人住宅市場發展蓬勃,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典型代表,它的發展經驗可供剛起步的台灣老人住宅市場作一借鏡;日本社會對家庭的觀念與台灣相近,配合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發展出多元的,貧、富老人兼顧的老人住宅型態,是值得台灣學習的目標。 第三章及第四章分別探討台灣老人住宅的需求與供給。需求方面,透過政府歷年的調查資料、研究書面資料和一般民眾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綜合出民眾對老人住宅的需求時機和實際需求;研究者也實地走訪位於台北的三種老人住宅:公辦民營老人安養機構、老人公寓以及私人老人住宅,訪談裡面的居民和社工人員,報導老人住宅的供給情況。 第五章有關政府促進民間供給老人住宅的政策發展,政府以發展照顧服務產業這樣錯誤的動機推動老人住宅,最後沒有收到應有成效。第六章關於老人住宅的選擇與結論,這章提供民眾較為實用的資訊,由於台灣的老人住宅市場並未成形,相關法令規章不甚完備,所以在老人住宅的選擇上更要多加留意。 結論則回歸到探討什麼才是台灣老人的基本需要?由於目前老人住宅所提供的內容與一般老人需求中間,還存有一段差距,而期待台灣未來將出現更切合一般老人需要的居住環境,這種的概念進而推廣到所有老人的居住環境都應是名符其實的老人住宅。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concept about “senior housing” has been rising in recent 10 years Taiwan. As the result that the institutes for elderly people are gradually getting rid of the negative impression, senior housing has provided a high quality and carefree living environment. Moreover, the word “housing” means the elderly could take it as their “homes” neither temporary nor unwilling living places.
The thesis represents the phenomenon and problems of Taiwan senior housing in feature. The first chapt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institutes for the elderly from 1970’s to 1990’s Taiwan. In the past, the people lived in the institutes are mostly single or poor however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enior citizens with children and money moving in nowadays. Traditional sanatoriums can’t satisfy what they ask for then the new style- senior housing is appearing. Chapter 2 searches data and shows the outline of the senior housing in America and Japan. The market of senior housing in America has developed well which is a typical case of capitalism counties, and this experiment could inspire the emerging senior housing market in Taiwan. Japan, whose family culture is similar with Taiwan, has developed multiple senior hosing policies which are considered of both poor and wealth senior citizens. Those policies are worthy us to learn. Chapter 3 and 4 separately talked about the demand and supply dimensions of senior housing in Taiwan. Through government statistics,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interviews to analyze the opportunity of senior housing and how much the real demand is. And the researcher had interviewed residents and social workers at three kinds of senior houses which are government owned and operating, government owned and operated by private and private owned and operated in Taipei. Chapter 5 is about the policy of government that promotes companies to invest in senior hosing market. Because of the wrong direction of the policy, it did not receive good responses from the non-government circle. Chapter 6 suggests people how to choose a suitable senior housing. In that the related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by government are not complete, people should be more careful when they make decision.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back to one question -what is the basic need for the elderly in Taiwan? Actually there is a gap between what the senior housing providing and what our senior citizens want. We expect there will be senior housing which fit faithfully the need of the elderly and additionally hope such a trend could the same influence every house where senior citizens live.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6:21:0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1342017-1.pdf: 918106 bytes, checksum: d38ba601047671496dd4db5c53cc0a6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篇 學術研究部份…………………………………………………………………1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議題…………………………………………………………..2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5 第二節 老人與居住環境…………………………………………………………10 第三節 台灣老人的居住介紹……………………………………………………13 第四節 國外老人住宅的發展類型……………………………………………..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報導過程紀錄……………………………………………………26 第一節 研究方法…………………………………………………………………26 第二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27 第三節 研究倫理與研究限制…………………………………………………..28 第二篇 深度報導部分………………………………………………………………..29 第一章 台灣老人住宅的歷史回顧…………………………………………………..29 第一節 安養與住宅………………………………………………………………29 第二節 民國60年代 無依無靠老人才進住安養院…………………………….31 第三節 民國70年代 因應家庭結構變化 公立自費安養院出現……………..32 第四節 民國80年代後 老人自費安養開始委託民營…………………………34 第五節 中、高收費標準的老人住宅出現………………………………………36 第六節 醫療、長期照護機構跨足老人住宅…………………………………….37 第二章 他山之石:美國、日本的老人住宅經驗…………………………………..39 第一節 美國的老人住宅…………………………………………………………39 第二節 日本的老人住宅…………………………………………………………48 第三章 老人住宅的需求面面觀……………………………………………………..55 第一節 不再跟兒女同住 老人住宅需求湧現…………………………………55 第二節 老人住宅的需要時機……………………………………………………57 第三節 退休族對老人住宅的需求兩極化………………………………………59 第四節 搬進老人住宅的故事……………………………………………………60 第五節 老人經濟能力是否負擔得起老人住宅…………………………………62 第六節 觀念障礙亟需克服………………………………………………………66 第四章 老人住宅供給的探討…………………………………………………………67 第一節 老人住宅的經營主體差異………………………………………………67 第二節 實地走訪台北地區3所老人住宅………………………………………68 第三節 老人住宅所提供的服務…………………………………………………73 第四節 老人們的生活作息………………………………………………………74 第五節 老人住宅目前的問題……………………………………………………76 第六節 台灣老人住宅設計上仍因循安養院……………………………………78 第七節 老人住宅的南北供給不均………………………………………………79 第五章 老人住宅政策發展…………………………………………………………..81 第一節 從鼓勵民間參與照顧服務產業 變成推動老人住宅……..……………81 第二節 老人住宅促參方案 長庚養生村是最大推手…………………………82 第三節 包裹社會福利外衣的老人住宅促參辦法…………………………..…..85 第四節 民間投資意願不高 失敗的介入市場計畫………………………..……86 第五節 促參只獎勵一億五千萬以上投資 違反社區化、小型化的趨勢………88 第六節 台灣指標性的長庚養生文化村 同業亦不看好………………………89 小結 應在營利市場競逐的老人住宅 不須政府的插手………………………..91 第六章 如何選擇老人住宅與老人住宅未來發展…………………………………..93 第一節 民眾應如何選擇老人住宅……..………………………………………..93 第二節 台灣未來老人住宅的管理有待加強……………………………………95 第三節 更重要的問題:台灣老人的需要是什麼?……………………………96 深度報導的後記………………………………………………………………………101 參考資料………………………………………………………………………………102 附錄一:深度報導中出現的訪問人士名單…………………………………………109 附錄二:訪談問題大綱……………………………………………………………….110 附錄三:發給國父紀念館志工問卷…………………………………………………113 表目錄 表1 台灣老年人口結構演變………………………………………………………….5 表2 台灣地區歷年65歲以上老人目前居住方式…………………………………..14 表3 認為最理想的養老居住方式…………………………………………………....16 表4 美國老人住宅種類……………………………………………………………....42 表5 公的高齡者住宅制度…………………………………………………………....52 表6 老人住宅收費參考列表………………………………………………………....64 表7 台北地區3家老人住宅的比較…………………………………………………67 表8 94年第一季台閩地區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供需資訊統計表(節錄)……. 79 表9促進民間參與老人住宅的優惠…………………………………………………..84 表10目前臺北縣長期照護提供老人服務……………………………………………98 圖目錄 圖1 65歲以上人口收入結構………………………………………………………….7 圖2 人口老化與居住服務的三階段………………………………………………...13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台灣老人住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 | zh_TW |
dc.title | The history,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senior housing in Taiwa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4-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advisor-orcid | ,倪炎元(ctyuan@mail.chinatimes.com.tw)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政雄,朱賜麟 | |
dc.subject.keyword | 老人住宅,老人安養,照顧服務政策,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senior housing,caring for elderly people, | en |
dc.relation.page | 114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6-01-25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新聞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新聞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896.59 k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