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工學院
  3.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313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夏鑄九
dc.contributor.authorWen-Kai Leeen
dc.contributor.author李文凱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8T04:43:44Z-
dc.date.copyright2009-08-06
dc.date.issued2009
dc.date.submitted2009-08-04
dc.identifier.citation(一)中文部分:
1.相關研究報告、圖書資料及報章資料:
王紀鯤(1995.10)。〈競圖的悲劇-給參加專業設計競圖者的一些忠告〉《建築師雜誌》:頁154-156。
王志弘(2002)。《精神建設、藝文消費與文化政治:台北市政府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文化研究學會2002年會。
王榮棻(2005)。《公共工程履約爭議採調解與訴訟方式比較之研究》,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卿韻(2005)。《以土地使用管制角度探討台灣創意文化園區之推動策略》,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章凱(2006)。《國域型文化設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計畫與委外經營政策之探討》,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市政暨環境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章凱(2006)。《國域型文化設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計畫與委外經營政策之探討》,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市政暨環境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建會(1996)。《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硬體設施發展綱要計畫》。
內政部(1996.6)。《台灣南部區域計畫》。
尹章華(1998),《政府採購法逐條釋義》,台北:漢興出版公司。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1999)。《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整體規劃暨環境影響評估(實質計畫)》,頁5-17。
史明(1979)。《台灣人四百年史》:頁204。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伊能嘉矩(1928)。《台灣文化誌(上)》:頁792。
交通部觀光局(1992.6)。《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997.5)。《台灣地區公路容量手冊》。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頁15-31。台北市,三民書局。
朱鎮明(1996)。〈分析政府運作的概念性架構〉《制度、官僚、與政策過程》,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地方設置客家文化園區可行性研究》。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新客家運動計畫〉《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頁49-54,行政院。
仲量聯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委託經營招商作業規劃可行性評估》,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江金璋(2006)。《公共工程履約爭議事件爭點與契約管理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西部走廊快速公路興建為例》,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李允斐(1988)。《清末至日治時期美濃聚落人為環境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家慶(1999.02)。〈如何利用和解、調解或仲裁程序解決爭議--第三者出面 別爭了〉《法律與你》。
李耀明(2001)。《國軍軍事工程招標與履約爭議防制及處理之研究》,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軍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佐倉孫山(1904)。《臺風雜記》:頁20-35。
吳定、彭文賢、張潤書、廖全吉合著(1969)。《行政學》,教育部。
吳定(2000,08)。〈政策研究的理論基礎〉《空專學訊》,國立空中大學出版,101期,頁42-52。
吳漢中(2004)。《文化與經濟間的第三條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初期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嫈嬪(2004)。《政府採購招標爭議之研究-以金門縣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辛耘(2005)。《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部份委外經營對教育功能之影響》,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永章(1989)。《五溝水一個六堆客家聚落實質環境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水波、張世賢(1990)。《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林廷機(1998)。〈仿冒未受專利保護之新式樣與不公平競爭規範〉《第7屆競爭政策與公平交易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鴻銘(1999),政府採購法之實用權益,第二版,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林佳蓁(2005)。《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回應性評估研究》,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晉滄(2007)。《揚州京華城施工進度問題與解決對策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
宜蘭縣政府(1997.7)。〈蘭陽博物館整體規劃報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屏東縣政府(1987~1997)。《屏東縣統計要覽》。
范振乾(2002)。《六堆客家族群史:社會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馨蘭(2006)。《產業與聚落-屏北平原菸作經濟與客家聚落變遷之研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頁2、9、16。
洪士民(2006)。《公共工程統包基本設計完成度與設計審查方式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徐正光編(1991)。〈客家社會與文化〉《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正中書局。
徐積圓(1996)。《公共工程合約重要條款之研議》,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積圓(1996)。《公共工程合約重要條款之研議》,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育麟(1997)。〈公務人員培訓與政府採購專業知識之運用〉《考銓月刊》。
高雄市公共事務管理學會(2000)。《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整體規劃暨環境影響評估(實質計畫)》,屏東縣政府。
唐國盛(1998),政府採購法律應用篇,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
陳煥文、方修忠(1994)。《工程糾紛處理流程與相關事項之介紹》。
陳其南、陳瑞樺(1998)。〈台灣社區營造運動的回顧〉《研考報導》,第41期,頁21-37。
陳建宇、駱忠誠(2000)。政府採購法實例解析,元照出版公司。
陳碧珍(2001)。〈公共事務評論〉《決策與判斷分析領域》,2卷1期:頁171-183。
陳板(2002)。〈化邊緣為資源台灣客家文化產業化的策略〉,收入張維安主編《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頁17-1~17-25。
陳國書(2003)。《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處理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敦源(2005)。《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頁103-104。台北:韋伯。
張譽騰(1996)。〈生態博物館的規劃理念與個案之解析〉《博物館學季刊》,P7-17。
張世賢、陳恆鈞合著(1997),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商鼎文化出版社,台北。
張 寧(2004)。《社會判斷理論之集體決策程序對互動管理成果之驗證-兼論政策分析中集體決策方法之比較》,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甘霖(1999)。〈民粹金權主義?黨資本、金錢遊戲與政治動員〉《台灣社會問題研究研討會》。
華昌琳。〈競圖經驗談〉《空間雜誌》,108期:頁29-34。
黃逸民(1993.3)。〈似是而非的公開競圖評「從台大生命科學館競圖談建築公開競圖辦法」〉《建築師雜誌》:頁80。
黃鈺華(1999),政府採購法解讀-逐條釋義,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黃淑晶(2005)。《創意文化園區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從加拿大溫哥華葛蘭湖島園區看華山創意文化園區》,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子堯編(2006)。〈文化、權力與族群精英〉《台灣客家運動》:頁23-80,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黃煌雄(2008)。《民進黨再出發》,中國時報。
曾彩金(2002)。〈六堆風雲〉:98期。
曾漢珍(2002)。〈客家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PP.7-1-7-24,台北:行政院客家公共事務委員會。
賀雯萱(2004)。《從生態博物館(Eco-museum)概念探討台北縣平溪鄉菁桐村礦業景觀路徑經驗之展示架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
楊英君(1998)。《公共工程履約爭議處理制度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葉蓓華(2000)。《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廖倫光(2003)。《宜蘭客家墳墓所彰顯與表現的地域認同經驗》,蘭陽平原客家墾拓發展研討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廖倫光(2006)。《客家聚落型態與伯公地景變貌之聯繫》,台灣史系列講座6,國立歷史博物館。
劉宜君(2001)。〈全球化與國家財政職能的轉換〉《競爭力評論》,第四期頁11-32。
劉還月(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雯婷(2004)。《華山藝文特區之藝文生態及社會關係探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家進(2001)。〈公共工程爭議處理的省思〉《現代營建》,第260期。
龍應台(2005)。〈文化政策反思與北京奧運〉,亞洲週刊:十九卷四十六期。
龍應台(2008)。《文化需要「政策」?》《政府只是泥土》,中國時報,人間副刊5/12~14。
鍾壬壽(1973)。《六堆客家鄉土治》,長青出版社。
謝文華(2002)。《客家母語運動的語藝歷程(1987-2001)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炯仁(1995)。《論屏東平原客家六堆部落的形成》。
顏瓊玉(2007.10.8),《客家館養蚊子 政院還要蓋1座》,中國時報。
羅昌發(2000)。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協定論析,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羅明通(2002)。《著作權法論》,群彥電腦有限公司。
2.法規類:
內政部營建署(1991.10)。《建築技術規則》。
內政部環境保護署(2003)。《空氣污染防制法》。
內政部環境保護署(2003)。《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環境影響評估法》。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
行政院(2005.12.28)。《政府資訊公開法》。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4)。《政府採購法令彙編》。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4)。《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令彙編》。

(二)外文部分:
•Barker,Chris(2002).Cultural Studies: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Sage.
•Bennett,Tony.(1992).”Putting Policy into Cultural Studies”,in Grossberg,Lawrence,Cary Nelson and Paula Treichler(eds.),Cultural Studies(pp.23-34).London:Routledge.
•Bennett,Tony.(1998).Culture:A Reformer’s Science.London: Sage.
•Castells,Manuel.(1977)The Urban Question(trans. by Alan Sheridan).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
•Castells,Manuel.(1983)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oksey,Raw.W.&Freebody,Peter.(1985).Generalized Multivariant Leans Model Analysis for Complex Human Inference Tasks.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35.46-72.
•Donald R. Goodkind, 'Mediation of Construction Disputes',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Vol. 2, No.1, February 1987, pp. 9-15.
•Farnum W. Kerr, 'Mediating Disputes: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Vol. 115, No.4, October 1989, pp. 389-392.
•Francis E. Rourke,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public policy”,1984.
•H. Warren Knight, 'Use Private Judges in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Vol. 2, No.1, February 1988, pp. 18-29.
•John P. Gnaedinger, 'Mediation/Arbitration: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Process',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Vol. 1, No.3, August 1987, pp. 150-160.
•James F. Henry, 'ADR and Construction Disputes: the Minitri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Vol. 2, No.1, February 1988, pp. 13-16.
•Max Weber,1978,Economy and Society,ch 2。
•Naisbitt,1994:162-165.
•J.W.Davidson.(1903).The Island of Formosa:page70-73.
•Rhodes & Marsh, State-centered ,1992.
•Roxene M. Thompson & Michael C.Vorster, 'Innovations to Manage Disputes: DRB and NEC',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Vol. 16, No.5, September 2000, pp. 51-59.
•Thomas B. Treacy, 'Use of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Vol. 11, No.1, January 1995, pp. 58-63.
•Vayda, A. & Walters, B. (1999) Against Political Ecology, Human Ecology, 27: 167-179.
•Wilks & Wright, Society-centered,1987.
•Wildavsky, A., 1988, The New Polio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 Glenview, Illinoi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三)網站部分: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http://www.pcc.gov.tw/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http://www.cca.gov.tw/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http://www.hakka.gov.tw/
台灣海外網,參考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3/19.htm
六堆客家文化網,http://haka.pthg.gov.tw/culture/index01.htm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http://www.pthg.gov.tw/
陳板,臺灣客家文化,http://www.gio.gov.tw/info/culture_c/hakka.htm
鍾明樺,六堆客家傳統建築之初探,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topre/200dkaga.htm
雲林縣林內鄉公所,走讀台灣網頁,http://ntw.com.tw/linnei/chinese/cd11.htm
國際資訊網路討論板,2001.5.4。參考網址http://groups.msn.com/glqvrb8tooq9/page1.msnw?action=get_message&ID_Message=234&ID_Topic=3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http://www.capitalplaza.taipei.gov.tw/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http://www.airoc.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Rcg=100013&Part=ta117-18
博物館員,博物館員的部落http://tw.myblog.yahoo.com/taiwan-museun/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http://www.npm.gov.tw/sbranch/c_p.htm
邱榮舉,臺灣客家政策與客家文化園區,http://wayne.cs.nthu.edu.tw/
中央選舉委員會,http://www.cec.gov.tw/
劉大和(2001),全球化之中的文化議題,國際資訊網路討論板。參考網址:http://groups.msn.com/glqvrb8tooq9/page1.msnw?action=get_message&ID_Message=234&ID_Topic=3
Mr.Investment,2006,網路部落格。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invest-YCCHU
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01),參考網址http://www.capitalplaza.taipei.gov.tw/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3136-
dc.description.abstract這些年來,政府各部會機關前仆後繼興辦各類文化館舍或文化園區,但因為不同的決策樣態,於不同階段產生政策執行錯誤案例時有耳聞,且就如部份報載內容,政府已然生產出一座又一座乏人問津的空館(俗稱蚊子館)或園區。然而,每一座文化園區的興辦過程,背後一定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及金錢預算,而在這些個案中,政府、設計建築師及民間意見領袖各扮演著何種角色?以及彼此之間應該有怎樣的鏈結關係,才足以提供社會正面的文化效應?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政治模糊場域中摩擦出公共建設的核心價值與空間品質?
文化政策的研究,多少都會觸及政府策略與作為,而大多數以文化為焦點的研究報告,則僅以政府或國家擔任文化場域的行動者和政策發展推動者的角色之ㄧ視之,鮮少論及政府作為(統治機制)及不同社會利益角色參與之場域特質。另外,專擅於探討政治議題的各種理論取向,無論是多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則又常侷限於政治經濟分析、統治集團、決策過程、公民權利與社會運動等面向探討,較少關注文化議題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因不同樣態所產出的衝擊影響。
本研究關心的是政府政策的操作與文化園區逐漸成型過程中,如何藉由衝突檢討來分析評估該政策產出(policy output)之施政成效,而政策產出評估過程中,則必須對其影響分子加以討論,也就是針對本研究案之「競圖與評選爭議」、「履約爭議」及「官僚體制(bureaucracy)爭議」等三大衝突點,檢討其爭議原因,進而提出政府與設計建築師兩者合作推辦過程中,政府如何能更重視建築師所提出的專業意見以及對政策衝擊、影響程度的評估,減少政策標的對於社會現況可能引起的正面或負面引響,或者政策可能產生的新問題,最後,再回頭檢討分析設計建築師所提推動客家文化園區興建個案設計規劃的內容是否適宜。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Departments of Taiwan government have been continually working on different culture centers or culture parks in these few years. However, inappropriate execution policy occurred in different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from newspapers, the government has produced all kinds of culture center one after another where no one visit. Therefore, there are only mosquitoes inside of buildings, people jeer at.
In those projects, each culture park took quite among of human resources, material resources and budget. What kind of roles that the government, architects and public’s presenters play? How do they suppose to connect together, in order to bring out the positive culture effect for the society, core value and space quality of public construction in changeful political situations?
Studies of culture policies related to government policy and action more or less. Most reaches focuses on culture, take government’s role as action and policy executors, and rarely talk about governance and quality of roles benefited from these projects in the society. Moreover, those researches focusing on political issue. Both Pluralism and Maxism tend to be limited on analyzing political economy, governing group,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public right,society movement, and less concer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acts caused by the excusion process of the policy that relate to culture issues.
This research concerns on how to review, analyze the conflict and evaluate the policy output o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ing cultural parks and the government’s policy.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reasons that may affect the policy. There are three main conflictions “Arguments of project plan competition and select standard”, “ Contract argument” and “ Argument of bureaucracy” that relate to evaluate the policy is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Moreover, this research also work on how the government can pay more respect to architect’s professional suggestions when cooperate with them. How the government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much does one project affect the community, and prevent the policy that doesn’t meet people’s need and cause new problems. At the end, this research reviews the architect’s project on constructing the Hakka Culture Park in Liudui Area Pingtung County and evaluate if it is appropriate.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4:43:4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R92544022-1.pdf: 1726846 bytes, checksum: 2ffe80e2614c7561c50423896c87e537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9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17

第二章 屏東六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21
第一節 六堆歷史 ………………………………………………………… 21
第二節 六堆聚落之形成 ……………………………………………… 23
第三節 六堆組織的意義 ……………………………………………… 24

第三章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是如何發生的? 27
第一節 其來有自的政治條件 ………………………………………… 27
第二節 園區的基地條件 ………………………………………… 36

第四章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規劃內容與經營策略 39
第一節 官方版的規劃內容與經營策略 ………………………………… 39
第二節 民間對園區之規劃與經營建議 ………………………………… 44
第三節 官方規劃內容與民間建議內容效益評估比較 ………………… 46

第五章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執行過程 47
第一節 這顆蛋怎麼孵?-園區的執行過程 …………………………... 47
第二節 競圖及評選過程之瑕疵問題 …………………………... 50
第三節 規劃設計階段之履約爭議問題 …………………………... 54
第四節 官僚體制與政策執行的問題 …………………………... 74

第六章 後續建議及結論 82
第一節 規劃設計方面建議 …………………………………………… 82
第二節 公開競圖執行作業建議 …………………………………………… 84
第三節 履約爭議調解方面建議 ………………………………………… 84
第四節 結論 …………………………………………………………….. 85

附錄 88
附錄一 訪談紀錄彚整 ……………………………………………………… 88
附錄二 民間參與之主要會議內容彙整 ………………………………… 101
附錄三 參考文獻 ……………………………………………………………. 114


圖目錄
圖1-4-1 研究範圍圖 ………………………………………………………… 18
圖3-1-1 生態博物館概念及區域圖 ………………………………………… 35
圖3-2-1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地理位置圖 ……………………………………… 36




表目錄
表1-1-1 2000年總統大選各縣市投票結果彚整表 ………………………… 6
表1-1-2 2004年總統大選各縣市投票結果彚整表 ………………………… 6
表3-2-1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第一期土地面積及使用分區彚整表 ………… 37
表3-2-2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第二期土地面積及使用分區彚整表 ………… 37
表4-1-1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分年編列預算表 ……………………………… 41
表5-3-1 規畫暨細部設計階段違約表 ……………………………………… 55
表5-3-2 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調解、仲裁與訴訟之特性比較表 ………… 61
表5-3-3 傘架結構工程變更設計前後結構桿件對照表 …………………… 71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營造zh_TW
dc.titleThe Construction of Hakka Culture Park in Liudui Area Pingtung County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7-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江瑞祥,蔡厚男,黃麗玲
dc.subject.keyword公共政策,文化政策,文化園區,客家文化園區,履約爭議,官僚體制,zh_TW
dc.subject.keywordPublic Policy,Culture Policy,Culture Park,Hakka Culture Park,Contract argument,Argument of bureaucracy,en
dc.relation.page119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09-08-04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工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建築與城鄉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69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