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工學院
  3.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272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畢恆達
dc.contributor.authorSheau-Wen Tarngen
dc.contributor.author唐筱雯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8T04:25:50Z-
dc.date.issued2010
dc.date.submitted2010-03-02
dc.identifier.citationAtkins, S. (1989). Women, travel and personal security. In M. Grieco, L. Pickup & R. Whipp (Eds.), Gender, transport and employment: The impact of travel constraints (pp. 169-189). Brookfeild, VM: Avebury.
Bartol, C. R., & Bartol, A. M. (2006). 犯罪心理學。台北:華杏。
Bocock, R. (1995). 消費。台北:巨流。
Boorstin, D. (1964). 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 New York: Harper
Brenton, P. (1991). Thomas Cook: 150 years of popular tourism. London: Secker & Warburg.
Butler, K. L. (1995). Independence for western women through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2(2), 487-489.
Clifford, J. (1997). 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hen, E. (1973). Nomads from Affluence: Notes on the Phenomenon of drifter touris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14, 89-103.
Cohen, E. (1984). The sociology of tourism: Approaches, issues and finding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0, 373-392.
Cohen, E. (1988). Traditions in the qualitative sociology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5(1), 29-46.
Craik, J. (1997). The Culture of Tourism. In C. Rojek & J. Urry (Eds.), Touring cultures: Transformations of travel and theory (pp. 113-136). London: Routledge.
Crane, D. (2000). Fashion and its social agenda: Class, gender and idenity in clothi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eakin, J. H. K. (2007). Finding herself: Examinining indentity formation in female Canadian backpacker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Waterloo.
Desforges, L. (2000). Travelling the world: Identity and travel biograph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 926-945.
Elsrud, T. (1998). Time creation in travelling: The taking and making of time among women backpackers. Time & Society, 7(2), 309-334.
Elsrud, T. (2001). Risk creation in traveling: Backpacker Adventure Narr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8(3), 597-617.
Furnham, A. (1984). Tourism and culture shock.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1(1), 41-57.
Gardner, C. B. (1995). Passing by: Gender and public harassment.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Gibson, H., & Yiannakis, A. (2002). Tourist roles needs and the lifecours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9(2), 358-383.
Gilligan, C. (1982). In a different voice: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aburn, N. H. H. (1989). Tourism: The Sacred Journey. In V. L. Smith (Ed.), Host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pp. 21-36).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Green, E., Hebron, S., & Woodward, D. (1990). Women’s Leisure, What Leisure? NJ: Ablex.
Greenblat, C. S., & Gagnon, J. H. (1983). Temporary Strangers: Travel and Tourism from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26(1), 89-110.
Henderson, K. A., Bialeschki, M. D., Shaw, S. M., & Freysinger, V. J. (1996). Both gain and gap: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women's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Hooks, B. (1990). Yearning : race, gender, and cultural politics. Boston, MA :: South End Press.
Hsieh, S., O’Leary, M., & Chang (1993). Modelling the travel mode choice of Australian outbound travelers. 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4(1), 51-61.
Hyde, K. F., & Lawson, R. (2003). The nature of independent travel.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2, 13-23.
Lanquar, R. (1993). 觀光旅遊社會學,黃發典翻譯。台北:遠流。
Loker-Murphy, L., & Pearce, P. L. (1995). Young budget travelers: Backpackers in Australi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2(4), 819-843.
McCabe, S. (2002). The tourist experience and everyday life. In G. M. S. Dann (Ed.), The tourist as a metaphor of the social world. Wallingford: CABI Publishing.
McDowell, L. (1999). Gender, identity and place: Understanding feminist geographie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urphy, L. (2001). Exploring social interactions of backpacker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8(1), 50-67.
Muzaini, H. (2006). Backpacking southeast asia: Strategies of 'Looking Loca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3(1), 144-161.
Oakley, A. (1981). Interviewing women: A contradiction in terms. In H. Roberts (Ed.), Doing feminist research (pp. 30-61). London: Routledge.
O'Reilly, C. C. (2006). From drifter to gap year tourist: Mainstreaming Backpacker Trave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3(4), 998-1017.
Pearce, D. (1990). Tourism, the regions and restructuring in New Zealand. 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1(2), 33-42.
Pickup, L. (1984). Women's gender-role and its influence on travel behavior. Built Environment, 10(1), 61-68.
Pickup, L. (1988). Hard to get around: a study of women's travel mobility. In J. Little, L. Peake & P. Richardson (Eds.), Women in Cities: Gender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pp. 98-116).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Riley, P. J. (1988). Road culture of international long-term budget traveler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5, 313-328.
Ryan, C., & Kinder, R. (1996). Sex, tourism and sex tourism: fulfilling similar needs? Tourism Management, 17(7), 507-518.
Seidman, I. E. (1991). 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Seiler, V. L., Hsieh, S., O' Leary, J. T., & Hsieh, C. (2001). Modeling international travel arrangements for Taiwanese travelers: potential fit.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10(4), 113-126.
Shales, M. (1988). The traveler's handbook . Chester, Connecticut: The globe pequot press.
Shield, R. (1992). Places on the margin--Alternative geographies of modernity. London: Routledge.
Smith, V. L. (1989). Introduction. In V. L. Smith (Ed.), Host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pp. 1-20).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oares, L. E. (1998). Staging the self by performing the other: global fantasies and the migration of the projective imagination. In S. Lash, A. Quick & R. Roberts (Eds.), Time and value (pp. 130-146). MA: Blackwell.
Søensen, A. (2003). Backpacker ethnography.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0(4), 847-867.
Sörensson, E. (2008). Making a living in the world of tourism: Livelihoods in Backpacker Touurism in Urban Indonesis. 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 Umea University.
Teo, P., & Leong, S. (2006). A postcolonial analysis of backpack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3(1), 109-131.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London: Thousand Oaks.
Valentine, G. (1990). Women's fear and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Built Environment, 16(4), 288-303.
Vogt, J. W. (1976). Wandering: Youth and travel behavior.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4(1), 25-41.
Wearing, B. (1998). Leisure and feminist theory. London: Sage.
Weisman, L. K. (1992). Discrimination by design: A feminist critique of the man-made environment.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Weiss, D., & Weiss, P. W. (1990). Travel Tips for the 90's. Merrillville, Indiana: ICS Books, Inc.
Wilson, E. C. (2004). A 'Journey of her own'?: The impact of constraints on women'solo travel. Unpublished Doctor of Philosphy, Griffith Business School Griffith University.
Wolff, J., (1999). 重新上路:文化批評中的旅行隱喻,黃筱茵翻譯,中外文學, 27(12), 29-49.
Yonemaru, M. (2004). The empowerment of Japanese women aged 50 and over through leisure-travel.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University of Florida.
方美玲(2005)分析台灣雙薪家庭的家務分工-以教養子女的分工為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淑儀(2005)國小女性教師國外自助旅行之體驗學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志弘(2000) 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台北:田園城市。
王瑋萱、劉麗娟(2005)自助旅行為女子帶來啟發與自我成長,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第七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田哲榮(2007)帶著男身去旅行--男性自助旅行體驗及其性別意涵,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婉如(2002)漂浮的蒲公英—女性領隊於職場中的角色扮演與溝通方式之研究。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元尊文化。
吳瑾嫣、唐筱雯、程衛東、鄭敏慧、陳勃如、王甄妤(1997)都市婦女人身安全設計準則,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4期,頁1-74。
李佳蓉(2005)女性獨自從事自助旅行之動機與體驗。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素馨(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與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1):43-68。
李素馨(2002)都市女性的休閒活動特性與休閒阻礙。謝臥龍主編,性別:解讀與跨越,頁81-99。台北:五南。
李淑宏(2000)因為旅行,所以存在--旅行世紀的台灣新世代。國立台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湖清(1987)國人出國觀光消費行為之研究,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青慧(1995)半自助旅遊產品之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定點旅遊為實證研究,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卉羚(2003)女性流動經驗下身體與空間關係的轉化—以台灣女留學生在北美公共空間中身體經驗之轉變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如瑛(2006)女性出國旅遊動機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佑甄(2000)文學以外的旅遊。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4期,頁8-12。
林倬立(2004)當旅行成為工作—女領隊的空間流動經驗與轉變。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姬瑩、江秋萍(2000)單車飛起來。台北:大田。
林姬瑩 (2000)女性與旅行。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4期,頁1-4。
周義隆(1993)國人出國自助旅行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琡雯編(2001)旅遊、家、與父權。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E-Soc Journal,第19期。
邱琡雯(2006)解構1990年代之後日本女遊書寫下的臺灣意象:過程與闕如。亞太研究通訊,第四期,頁7-41。
洪嘉穗(2005)家庭生命週期、週末旅遊日數與旅遊目的地選擇認知群組之關係─以中部公立高中職教師為例,靜宜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2004)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胡晴舫 (2001) 旅人。台北:新新聞。
胡錦媛(1996)繞著地球跑(下)--當代台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83(12):51-59。
胡錦媛(1997)回歸點與出發點在旅行文學中的重要性。幼獅文藝,84(5):43-46。
孫慶文(1999)旅運業務,台北:揚智文化。
張聿如(2007)自助旅遊者之旅遊風險意識與動向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光輝(2004)自助旅行者的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以澎湖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殷婷(2006)都會區國中女教師生活型態、旅遊動機與其海外觀光紀念品購買行為間關係之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莊麗薇(2006)自助旅行、觀光與文化想像:以臺灣的自助旅行論述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忻岱(2008)在旅行轉彎處看見--女性背包客旅行與部落格書寫之主體建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利(2007)自助旅行知識之概念化與衡量,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君(1997)這是女性生活的都市公共空間嗎?都市婦女人身恐懼感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昭如(1995)新女遊主張。台北:探索文化。
陳德立(1987)如何準備自助旅行。 台北:青年經濟旅行俱樂部。
許如菁(2001)掙扎輿圖---女性/旅行/書寫。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義忠(2004)女性休閒研究近況分析:1997-2003。戶外遊憩研究17(4):1-21。
溫蓓章(1995)交通行為的性別差異:萬芳社區個案的初步分析,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一期,頁96-117。
曾煥玫 (2000) 女性自助旅行者的旅行經驗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振富(1996)自助旅行者的真實建構--以台灣旅歐女性自助旅行者為例。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書祥(2007)國小社會教科書家庭概念之批判論述分析-以K版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麗螢(2007)越過生命的那一座山--女性登山體驗與登山對其生命經驗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寶蓮(2001)未竟之藍。台北:圓神。
楊芳枝 (2000) 離「家」出「遊」:論旅行的性別政治。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4期,頁5-7。
詹明甄(2004)婦女出國旅遊動機、購物行為與旅遊體驗相關之探討。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智魁(1995)女權與婦女休閒。戶外遊憩研究8(3):1-14。
葉智魁(1996)消費與休閒:另一種「臺灣經驗」。戶外遊憩研究9(1):79-106。
廖和敏(1985.09.01)千山我獨行--訪馬中欣談自助旅行,聯合報,12版。
劉虹風(2000)「旅行文學」--在追尋/驗證、真實/虛構之間,誠品好讀,第一期,頁22-25。
蔡文杰(2001) 反思旅行。台北:生智。
鄭有利 (1990)歐洲自助旅行指南—實務篇,台北:聯經。
盧筱筠(2006)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瑞士團體套裝旅遊為例。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麗珠(2004)單士釐及其旅遊文學—兼論女性遊歷書寫。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維菁(1997)帝國與遊記—以三部維多利亞時期作品為例。中外文學,第304期。頁70-82。
駱貞穎(2002) 空間的流動與符號的消費--走向旅遊的社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良露(2005)不安於室的女性旅行史,In Barbara Hodgson著,洪世民譯,女人旅行三百年紀事,頁7-9。台北:山岳文化出版。
蘇碩斌(2006)觀光/被觀光:日治台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台灣社會學刊,第36期,頁167-209。
蘇慧捷(2001)從自助旅遊者資訊行為探討旅遊網站內容之規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剪報資料
李安君(2007.04.25)「白色巨塔 帶動日本粉絲遊台灣」,中國時報,E6版。
何定照(2007.05.06)「不帶錢環島 28輛車42人幫他」,聯合報,A10版。
金 盞 1988.06.04)「玩得省錢 玩個盡興--半自助旅行適合上班族」,聯合晚報,12版,
陳昭如(1995.09.05)「女性旅遊專題企畫系列四之一:現象解讀篇--媽媽度假去」,聯合晚報,15版,
徐正棽(2006.12.27)「跟定野蠻女友戲遊南韓江原道」,聯合報,E8版。
詹宏志 (1998.7.28). 「書寫與影像的旅行日記--我看BBC的《大旅行》」,中國時報,45版。
葉宜欣(2005.09.28)「浪漫滿屋 韓國行新寵」,聯合報,E8版。
經濟日報(1987.01.29)「自助旅遊不如想像中「好玩」--消費者『願打願挨』不好訴苦」,經濟日報,7版。
經濟日報(1987.01.30)「自助旅遊逐漸蔚成風氣--週末在松山機場所辦說明會場場爆滿 不但吸引年輕人甚至阿公阿婆也來了」,經濟日報,10版。
經濟日報(1987.08.21)「自助旅遊觀光局不鼓勵--花費不見得便宜 權益又無保障」,經濟日報,7版。
劉士甄(2005.08.16)「勇樣外出 韓劇場景陪您逛--9月1日起上路 四人行一人免費 三陟小鄉搶先遊 勇俊大餐趁鮮嘗 經典景點看透透」,聯合報,E8版。
劉士甄(2005.11.09) 「遊紐西蘭 行程你決定」,聯合報,D5版。
羅建怡(2004.05.14) 「遊紐西蘭 小團體耍得開--二人、四人自在行 配備華語導遊兼司機 十人行價錢適中 兩組新遊程 每周六上路」,聯合報,E8版。
聯合報((1998.09.09) 「結伴自助遊,台北人天涯若比鄰」,20版。
聯合報(2002.01.21) 「兩個台灣女生,922天單車騎遊世界」,5版。
聯合晚報(2002.02.16) 「超越顛峰,她們攀上6962公尺」,4版。
官方統計資料
行政院主計處(2002) 《國人出國旅遊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2009) 《中華民國97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交通部觀光局(2009) 《中華民國97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
交通部觀光局(2009) 〈2008年歷年國人出國按性別分析〉
網站資料
中華民國觀光統計年報 http://202.39.225.136/statistics/year.asp?relno=40
〈中華民國94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File/200512/94國人中摘.htm
台灣觀光局網頁http://www.goto-taiwan.net/cht/hot-sight/hot-sight-place.html
韓國官方旅遊網站--韓國觀光公社 http://big5.chinese.tour2korea.com/index.asp
詹宏志〈旅行文學的兩個時代〉http://www.ylib.com/travel/notes/oneview000725.htm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2722-
dc.description.abstract近年來,隨著資訊的發達、媒體的傳播、社會的變遷,愈來愈多台灣女性加入自助旅行的行列。既有的旅遊研究指出,旅行的活動與經驗均具有性別化特徵,透過旅行論述的建構,也同時建構了男女兩性上不同的權力位置。然而女性主義學者一再強調女性的旅行經驗不但和男性有所不同,不同女性間的旅行經驗也有所差異,女性的旅行經驗對個人生命意涵而言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本論文從性別與空間的分析角度出發,透過對女性自自助旅行者之旅行經驗進行深度訪談,企圖瞭解女性的自助旅行經驗如何與其日常生活與生命經驗交相影響。女性又是如何定義與看待自身的自助旅行經驗。研究結果指出女性存是自助旅行不僅是追求個人的獨立自主,同時也在乎旅行過程中與旅伴經驗的共享價值。此外,隨著生命階段的改變,自助旅行對女性的意義也隨之改變。y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ere are more and more Taiwaneses women join independent travel in recent years. It is an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social phenomenon in Taiwean.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women's traveling experience. Discuss the difference of women's traveling experience. What social and personal factors impact women join in independent travel. And these travel experience how to change their life. The result of study points out that women not only want to seek independent experience by join independent travel, they also hope to build an nic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fellow travelers. And the meaning of independent travel always changed with their difference life stage.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4:25:50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9-D88544002-1.pdf: 1444733 bytes, checksum: b270203720d300f2d4c23df2181432f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0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前言…………………………………………………1
一、臺灣觀光旅遊發展概述……………………………………………………3
二、臺灣海外自助旅行活動的發展與轉變……………………………………6
三、臺灣女性自助旅行者之意象建構…………………………………………10
四、研究發問及論文架構……………………………………………………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15
第一節 女性主義的空間分析……………………………………………………15
一、空間的性別區隔……………………………………………………………15
二、移動能力的性別差異………………………………………………………17
第二節 性別化的旅行……………………………………………………………20
一、旅行的歷史—從旅行(travel)到大旅遊(grand tours)再到大眾觀光(mass tourism)……………………………………………………………………20
二、旅行的再現與實踐…………………………...…………………………….23
(一)、旅行的再現—英雄的探險………………………………………………………………………24
(二)、旅行的實踐—女性止步的旅行?……………………………………………………………..27
第三節 女性自助旅行經驗的特殊性……………………………………………29
第四節 女性旅行經驗相關研究…………………………………………………31
一、以背包客族群為主的自助旅行研究………………………………31
二、女性自助旅行的經驗研究…………………….………………………34
三、臺灣目前對女性旅行的主要研究取向……………………………….36
(一)、從休閒和消費的角度,探討女性的旅遊動機與旅遊活動內容………………………………..36
(二)、女遊書寫的文本分析…………………………………………………………………………..38
(三)、旅行產業中女性工作者(領隊)的角色………………………………………………………..40
(四)、女性自助旅行者的旅行經驗研究………………………………………………………………41
第三章 自助旅行的定義與特質………………………………………48
第一節 自助旅行的定義…………………………………………………………48
第二節 自助旅行的特質………………………………………………………54
一、個人旅行慾望的追求與滿足……………………………………………54
二、具有匿名性質的旅行情境………………………………………………55
(一)與原有的社會脈絡的脫離………………………………………………………………………55
(二)頻繁卻又疏離的外在人際互動關係…………………………………………………………..57
三、與同行旅伴的緊密聯結…………………………………………………60
四、有限的旅行資源…………………………………………………………60
(一)金錢的有限性……………………………………………………………………………………61
(二)時間的有限性………………………………………………………….………………………..62
第四章 研究歷程……………………………………………………....69
一、尋找女性自助旅行者………………………………………………………70
二、女性旅行經驗的分享與敘說………………………………………………72
三、關於這一群從事自助旅行的女人…………………………………………74
四、書寫與分析……………………………………………………………….78
第五章 旅行中的女人—女性旅行者面對不同性別規範的應對與協商
第一節 女性自助旅行者性別身體的隱藏與再現………………………………80
一、旅行時的裝扮—去性化的身體…………………………………………81
(一)、以步行與大眾運輸系統為主的空間體驗移動方式…………………………………………82
(二)、多樣化的活動內容……………………………………………………………………………83
(三)、衣物清洗整理的限制……………………………………………………………………………83
(四)、安全性的考量…………………………………………………………………………………..84
二、尋回女身—性別身體的解放與再現……………………………………85
(一)、看見不一樣的女身—不同文化的女性身體標準………………………………………………85
(二)、解放身體的嘗試—旅行的情境及所具有的匿名性提供女性嘗試不同身體經驗的機會……88
(三)、入境隨俗?--面對不同身體規範標準時的協商………………………………………………91
1.人身安全性的考量………………………………………………………………………………………….91
2.藉由身體的裝扮與展演做為體驗異文化的方式………………………………………………………….93
3.選擇性的身體標準………………………………………………………………………………………….94
第二節 旅行途中的性騷擾與豔遇………………………………………………96
一、旅行途中的性騷擾………………………………………………………96
(一)、性騷擾風險的性別差異…………………………………………………………………………96
(二)、公共空間中無法匿名的性別身體………………………………………………………………97
(三)、外來者的身份……………………………………………………………………………………98
(四)、對性侵害發生的強烈恐懼……………………………………………………………………..100
(五)、對性騷擾的反擊………………………………………………………………………………..101
二、是豔遇?還是性騷擾?…………………………………………………103
(一)、不同性別規範間的模糊地帶………………………………………………………………….103
(二)、情境訊息的倚重與仰賴………………………………………………………………………..104
(三)、豔遇—浪漫化異地的人際互動………………………………………………………………106
(四)、回到女性自身…………………………………………………………………………………107
三、關於豔遇與性騷擾的「另一種」敘事…………………………………108
小結…………………………………………………………………………………110
第六章 結伴旅行的女人
—女性結伴自助旅行的原因及同性旅伴間的權力互動關係…………113
第一節 女性結伴自助旅行的原因……………………………………………114
一、踏上自助旅行之途的通行證…………………………………………114
二、旅行經驗的學習與傳遞………………………………………………116
三、增加旅行途中的安全感與減輕旅行的負擔……………………………118
四、情感上的支持與分享……………………………………………………119
第二節 旅伴的找尋……………………………………………………………124
一、旅行計畫的行程與旅伴的找尋…………………………………………125
二、來自既有人際網絡的旅伴人選…………………………………………127
三、好旅伴的條件……………………………………………………………129
(一)、相近的旅行興趣與步調……………………………………………………………………….129
(二)、要具備獨立行動的能力………………………………………………………………………132
(三)、旅伴的性別……………………………………………………………………………………135
第三節 與女性結伴旅行的合作、衝突與協商…………………………………140
一、自助旅行的準備與工作…………………………………………………140
二、結伴旅行的合作模式……………………………………………………142
(一)、由一個人或少數人主導………………………………………………………………………142
1.影響旅行決策主導權的因素—旅行經驗的多寡、當地知識的掌握、旅伴間原有的社會關係………142
2.合作關係的傾斜與平衡…………………………………………………………………………………...144
(二)、共同協商合作…………………………………………………………………………………146
三、衝突的協商………………………………………………………………147
(一)、多選一的衝突協商……………………………………………………………………………147
(二)、輪替滿足的衝突協商…………………………………………………………………………147
(三)、結伴旅程中暫時的單飛………………………………………………………………………148
小結………………………………………………………………………………150
第七章 與男性結伴自助旅行………………………………………152
第一節 對於男性旅伴的期待與落差…………………………………………152
一、性別刻板印象的複製…………………………………………………152
二、性別經驗的斷裂………………………………………………………155
第二節 旅行中的性別權力關係……………………………………………157
第三節 旅行過程中對性別權力關係的抵抗與協商策略 ……………………161
一、對於性別分工的重新詮釋—以旅行途中的開車分工為例……162
(一)、 日常「開車」的性別想像………………………………………………………………….162
(二)、在陌生的環境中開車旅行……………………………………………………………………163
(三)、 關於旅途「開車」性別分工的重新思考………………………………………………………165
二、重尋女性特質與能力在自助旅行活動中的價值………………………166
三、利用過去的旅行經驗成為自助旅行活動的催生者……………………171
小結………………………………………………………………………………173
第八章 歸返—女性自助旅行經驗的再現與意義的改變…………176
第一節 日常生活中女性旅行經驗的再現……………………………………176
一、女性自助旅行經驗做為開展生命經驗的籌碼…………………………177
二、女性旅行經驗的修飾與隱蔽……………………………………………180
(一)、維繫未來旅行的可能性………………………………………………………………………180
(二)、世代間性別價值觀的衝突與協商……………………………………………………………184
(三)、對既有男女性別關係的妥協…………………………………………………………………186
第二節 自助旅行意義與方式的轉變………………………………………188
一、女性婚後從事自助旅行的限制性因素…………………………………188
(一)、經濟上的壓力--成「家」的代價……………………………………………………………..188
(二)、工作假期的有限………………………………………………………………………………192
(三)、女性育兒的責任與困縛………………………………………………………………………193
二、自助旅行意義的轉變……………………………………………………195
(一)、從冒險到休閒…………………………………………………………………………………195
(二)、從尋求自我到建立關係………………………………………………………………………198
(三)、家庭與工作壓力的逃脫……………………………………………………………………….199
三、自助旅行型式的改變……………………………………………………200
小結………………………………………………………………………………202
第九章 結論…………………………………………………………204
一、自助旅行做為性別操演與協商的舞台………………………………205
二、「分享」的旅行價值………………………………………………………205
三、女性從事自助旅行的多元意涵…………………………………………207
四、未完成的旅程……………………………………………………………208
參考文獻………………………………………………………………209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性別逾越的實踐?—女性自助旅行經驗分析zh_TW
dc.titleCrossing boundaries?--A study of women's indenpent traveling experience.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8-1
dc.description.degree博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謝世忠,李素馨,吳嘉苓,彭渰雯
dc.subject.keyword自助旅行,性別研究,zh_TW
dc.subject.keywordindependent travel,backpacking,gender study,en
dc.relation.page216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10-03-02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工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建築與城鄉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9-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41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