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工學院
  3.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638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林建元(Chien-Yuan LIN)
dc.contributor.authorHao-Wei Ch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張皓惟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7T18:12:27Z-
dc.date.copyright2012-07-16
dc.date.issued2012
dc.date.submitted2012-06-26
dc.identifier.citation中文文獻
Bell, S. (張恆輔譯)(1997)。景觀中的視覺設計元素。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尹道鏹(2009)。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大樓西向壁面綠化設計。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雪、任吉君、梁朝信(2006)。城市垂直綠化現狀及發展對策。北方園藝,pp.104-105。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82)。學校環境的美化與綠化。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江哲銘(2000)。綠色校園環境規劃與安全衛生管理。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8,pp.75-81。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芳運(2010)。台中市立面綠化植物之研究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宋苾璇(2001)。壁面綠化隔熱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李永展(2006)。永續城鄉與生態社區。台北:文笙。
李素馨(1995)。都市視覺景觀偏好之研究。都市與計劃,26(1),pp.19-40。
李駿傑(2004)。綠建築中生態指標應用於機關用地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暨都市計畫研究所。
沈瑞琳(2008)。校園建築景觀形式與環境偏好之研究-以台中市(縣)國小為例。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
林季雄(1994)。都市景觀與環境美化。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軒毅(2009)。探討戶外植生牆植物之適用性。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林惠玲、陳正倉(2006)。應用統計學。台北市:雙葉書廊。
林楨家、羅健文(2007)。捷運地下街之使用者經濟價值分析-以台北市東區地下街為例。建築學報,61,pp.79-93。
邱憲宏(2010)。臺北市南港東北區環境機能變遷對國小校園綠美化的影響(1979~199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
侯錦雄(1999)。民眾參與公園景觀維護意願之研究。中國園藝,45(4),pp.371 -386。
侯錦雄、郭彰仁、辛珮甄、張筱雲(2003)。台中市民眾對天橋造型改善之偏好研究。造園學報,9(1),pp.53-72。
郝靜(2009)。簡論垂直綠化的意義及應用。綠色科技,2009(9),pp.17-18。
高柏鈞、王藝儒(2011)。歐洲生態城市對我國都市規劃及治理之敵示。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4(9),pp.33-38。
曹正(2007)。視覺景觀理論。台北:太倉規劃顧問。
郭有德(2006)。環境條件評估法。工程環境科學,25(4),pp.147-154。
陳佳榮(2009)。建築物壁面綠化構法之研究以支撐架系統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陳怡陵(2010)。建築物牆面採不同植栽形式與綠覆率之視覺偏好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陳明建(2004)。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台北:巨流。
陳明健編著(2003)。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台北:雙葉書廊。
陳信甫(1995)。遊憩效益評估法之應用與比較-以綠島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陳冠融(2001)。以使用者付費意願評估自然遊憩資源之效益。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陳姵樺(2008)。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行環境改善競爭型補助計畫執行成效事後評估。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陳望衡(2010)。環境美學的當代使命。美學藝術學,5,pp.1-6。
陸雲(1990)。環境資源估價之研究-非市場估價方法。中央研究院經濟論文,18(1),pp.93-135。
湯志民(2004)。學校綠建築:各國評估工具與案例。教育研究月刊,128,pp.96-133。
黃建傑(2008)。建築壁面綠化熱效益之數值模擬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
楊君儀(2011)。以參與式設計探討學習歷程及校園介面設計-以亮綠校顏規劃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葉芳均(2009)。宜蘭地區國中小校園之立面綠化設施用後評估。國立宜蘭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廖育揚(2006)。影響行道樹景觀偏好及美質效益因素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所。
劉珈灝、李明聰(2007)。遊客對綠建築民宿願付價格之研究-以金瓜石與九份地區為例,真理大學觀光學術研討會。
劉錦添(1990)。淡水河水質改善的經濟效益評估-封閉是假設市場評價法之應用。經濟論文,18(2),pp.99-128。
鄭朝仁(2010)。既有建築外牆垂直綠化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賴明洲(1993)。植栽、綠化與景觀。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韓平(2009)。城市綠化建設中的立體綠化。河北農業科學,13(8),pp.63-64。
譚琪、姜洪濤(2003)。屋頂、牆面綠化技術指南:都市綠化技術開發機構。
蘇瑋佳(1999)。以立面綠化設計改善都市商業街道視覺品質之模式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
英文文獻
Altman,I.& Wohlwill, J.(1983)。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the assessment of landscape quality. Human behaviour and environment.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USA)。Plenum Press, New York,6,pp.39-84。
Abkar, M. & Kamal, M. & Maulan, S. & Davoodi, S. R.(2011)。Determining the visual preference of urban landscapes。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6(9),pp.1991-1997。
Green, P. D.&Kahneman D. & Kunreuther, H.(1994)。How the scope and method of public funding affect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ublic good。Public Opinion Quarterly,58(1),pp.49-67。
Jacobs, J.(1992)。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Random House Inc。
Kaplan, S., & Kaplan, R. (1989)。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tton, R. B.(1972)。Aesthetic dimensions of the landscape。Baltimore, MD: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erini, K. & Ottele, M. & Haas, E. M. & Raiteri ,R.(2011)。Greening the building envelope, facade greening and living wall systems。Open Journal of Ecology ,1(1),pp.1-8。
網路資料
《台北市政府都發局》 http://www.beautiful.taipei.gov.tw/site/#/plans。 擷取日期:2012年4月30日。
《臺北好好看亮綠校顏計畫》http://www.beautiful.taipei.gov.tw/blog/plan-5/news/2010-06-28/3494。擷取日期:2012年4月30日。
《圖境生態綠能建築事業群》http://www.ats.com.tw/greenPower_vgreen.html。擷取日期:2011年11月11日。
《臺北好好看計畫》http://www.beautiful.taipei.gov.tw/blog/plan-5/list/695。擷取日期:2012年4月12日。
《北台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http://www.ntdc.org.tw/index.php?flag=54017300&pid=110&sbp=viewpage&cid=&news_key=%E5%A0%B1%E5%B0%8E。擷取日期:2012年4月12日。
《亮綠的校園-校園空間環境改造計畫》http://www.wretch.cc/blog/henryarch/10146493。擷取日期:2012年5月30日。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http://www.dot.taipei.gov.tw/lp.asp?ctNode=29214&CtUnit=14610&BaseDSD=7&mp=117001。擷取日期:2012年5月30日。
《台北市教育局》http://www.doe.taipei.gov.tw/ct.asp?xItem=22041467&ctNode=33658&mp=104001。擷取日期:2012年5月30日。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6385-
dc.description.abstract為改善都市環境品質,學校圍牆綠美化即是近年來一種在都市擁擠的空間中,有效改善社區環境、擴大綠化效益之做法。台北市政府於2010 年推動亮綠校顏計畫,以學校教育為核心,將校園的生態永續計畫延伸向外,改善社區的通廊景觀。校園圍牆綠美化活動帶給居民與行人的環境效益為何即為本研究的重點。
透過相關文獻的回顧,本研究對校園圍牆綠美化的相關效益加以分析,並採用問卷調查、條件評估法等方式,以大直國小、華江國小、復興高中為對象進行環境效益感受程度的調查與評估。結果發現,圍牆設計當中,停留點的設計、植栽覆蓋度、綠化及美化綜合設計的方式對於民眾感受程度有明顯影響。住家較近、子女曾經就讀基地學校、有園藝經驗者等對環境效益感受程度均明顯較高。調查顯示,高年齡、住在基地附近者、經常經過、子女曾經就讀基地校園者願意付出較高的價格給予其改善環境以及維持環境。此外,透過開放式問卷填答,顯示對於願付價格多寡的主要影響因素為「是否直接受益」、「使用頻率」以及「收入多寡」等三項,此與透過統計分析檢視的願付價格差異影響因素相符。
若以願付價格乘上當地居住人口,估計每年所產生的環境改善效益,大直國小每年總受益約為4,087,600元、華江國小每年總受益約為5,700,258.96元,與當初建造成本300萬元相較,顯示學校圍牆綠美化具有顯著的外部環境效益,而且市區學校所產生的社區環境效益大於偏遠地區的校園。
根據研究發現,建議政府未來如果繼續推動學校圍牆綠美化,應以綜合型綠美化的改善為優先,植栽的覆蓋度越高得到更大的肯定。此外,適度設置停留點可以實質提高人群互動的效果。後續研究方向建議擴大調查對象、納入生態效益之評估、以分層方法評估環境效益的感受程度。此外,亮綠校顏計畫推動過程中學生、家長及附近居民參與過程所產生的環境教育效益也值得未來進一步研究。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environment, vertical greening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to create more green spaces within the congested urban space recently. In 2010, the Taipei City Government began to promote the so-called “Taipei Beautiful Program” to improve the city landscape. Among various actions in the comprehensive program, the serious 5 “Shining the Campus’s Face” was initiated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landscap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y means of reshaping and greening of school fenc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 benefits brought to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passing pedestrians by the school fences greening.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school fence greening are summarized in this thesis. By means of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school fence greening on Dazhi elementary school, Hua Jiang elementary school and Fuxing senior high School a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stopover, planting coverage and greening level of the fence design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people’s benefit perception. Age, distance, purpose, frequency, and parents of child ever studied in the schools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pa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improved environment. Besides, experience of planting and donation experience also affect respon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It is concluded that “direct received benefit”, ”frequency” and ” salary”,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respon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If “willingness to pay” per person is multiplied by the number of local residents, the environment benefits generated each year are NT$ 4,087,600 for Dazhi elementary school, NT$ 5,700,258 for Hua Jiang elementary school. Compared to the building costs, NT$ 3 million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external environment benefits generated from school fences greening a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construction cost, and schools located in inner city can generate mor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o local community than those located in remote suburban area.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it is suggested that future similar projects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include stopover design, planting coverage and greening level into to the fence design. Extension of research scope and evaluation of benefits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re suggested for future researches either.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7T18:12:2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1-R99544015-1.pdf: 4147411 bytes, checksum: 4ab8a19199c166e6d722f01d36b7214d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2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錄……………………………………………………………………Ⅳ
表目錄…………………………………………………………………Ⅵ
圖目錄…………………………………………………………………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第二章 相關文獻之回顧 8
第一節 垂直綠美化的發展 8
第二節 校園圍牆綠美化 19
第三節 非市場價值之評估方法 26
第三章 校園圍牆綠美化與行人特性分類 32
第一節 台北市的亮綠校顏計畫 32
第二節 校園圍牆綠美化方式 35
第三節 行人特性分類 42
第四章 個案研究之問卷調查設計 44
第一節 問卷設計與調查作業 44
第二節 問卷測試調查與修正 61
第五章 個案調查成果之分析 64
第一節 初步調查成果 64
第二節 效益感受度之分析 73
第三節 環境效益之願付價格分析 81
第四節 迴歸模型之建立 9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結論 104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10
參考文獻………………………………………………………………112
附錄一:學校圍牆綠美化感受效益之評估(前測問卷)……………117
附錄二:學校圍牆綠美化感受效益之評估(正式問卷)……………120
附錄三:問卷修正對照表……………………………………………12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學校圍牆綠美化感受效益之評估zh_TW
dc.titleAn Evaluation of Perceived Benefits of School Fences Greening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0-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洪鴻智(Hung-Chih HUNG),蔡淑瑩(Shu-Ying Tsai)
dc.subject.keyword圍牆綠美化,條件評估法,願付價格,環境效益感受程度,zh_TW
dc.subject.keywordschool fence greening,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willingness to pay,perceived benefits,en
dc.relation.page123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12-06-27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工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建築與城鄉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1-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4.05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