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0197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石之瑜(Chih-Yu ,Shih)
dc.contributor.authorChin-Chung W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王治中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5-20T21:09:09Z-
dc.date.available2011-07-06
dc.date.available2021-05-20T21:09:09Z-
dc.date.copyright2011-07-06
dc.date.issued2011
dc.date.submitted2011-03-31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中文部份
王世杰、胡慶育,1967,《中國不平等條約之廢除》,台北: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編編纂委員會。
王璽,2006,《李鴻章與中日訂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藤湖南著,儲元熹、卞鐵堅譯,1997,《日本文化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石之瑜,1995,《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政治文化與心理分析》,台北:五南。
石之瑜,2008,《日本近代性與中國-在世界現身的主體策略》台北:國立編譯館。
石之瑜、黃佳甯,2009,《不是東方,日本中國認識中的自我與歐洲性》,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
田濤,1999,《清朝條約全集》,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李圭之,2008,《近代日本的東洋概念:以中國與歐美為經緯》,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
李育民,2005,《中國廢約史》,北京:中華書局。
李建民,2005,《冷戰後日本的「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的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恩涵,1963,《晚清的收回礦權運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沈克勤,1975,《國際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沈克勤,2009,《南海諸島主權爭議述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吳昆吾,1934,《不平等條約概論》,上海:商務印書館。
坂野正高著,陳鵬仁、劉崇稜譯,2005,《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呂理州,1993,《改造日本的啟蒙大師「福澤諭吉傳」》,台北:遠流。
汪暉,2003,《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林明德,1984,《近代中日關係史》,台北市:三民。
杜蘅之,1981,《中外關係條約之變遷》,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林代昭,1992,《戰後中日關係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金莖,1984,《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台北:財團法人中日關係研究會。
林泉(編),1983,《抗戰期間廢除不平等約史料》,台北:正中書局。
邱祖銘,1934,《中外訂約失權論》,上海:商務印書館。
陳志奇,1993,《中國近代外交史》,台北:南天。
陳治世,1992,《條約法公約析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唐啟華,2010,《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張志坤、李堅、崔新京,2006,《日本法西斯思想探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張洪祥,1993,《近代中國通商口岸與租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台中:滄海書局。
梁伯華,1991,《近代中國外交的巨變-外交制度與中外關係的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情報局記者會,1944,《大東亞共同宣言》,日本:新紀元社。
彭明敏、黃昭堂,1995,《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北:玉山社。
葉紘麟,2009,《跟隨帝國的腳步:德富蘇峰認識中國的視角》,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
趙國輝,2008,《近代初期中日台灣事件外交》台北:海峽學術。
鄭樑生,2002,《史學方法》,台北:五南。
謝明珊,2008,《津田左右吉認識中國的起點》,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
謝淑麗著,溫洽溢譯,2008,《脆弱的強權》,台北:遠流
(二)外文部份
Lydia H. Liu,2004,《 The Clash of Empires: The Invention of China in Modern World Making》,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內藤虎次郎,1971,《內藤湖南全集》第二卷,東京:筑摩書房。
內藤虎次郎,1972,《內藤湖南全集》第六卷,東京:筑摩書房。
津田左右吉,1963~1966,〈東洋文化〉《シナ思想と日本》,《津田左右吉全集》第二十卷,東京:岩波書店。
福澤喻吉,1958~1971,《福澤喻吉全集》第十卷,東京:岩波書店。
二、期刊論文
唐啟華,2006,〈清季官方修約觀念與實踐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6期,頁129-168。
黃俊傑,2003,〈東亞儒學,如何可能〉,《清華學報》,第33卷第2期,頁455-468。
雷家聖,2009,〈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變法時期的「合邦」論與戊戌政變的關係〉,《中國史研究》,第61輯,頁177-210。
蔡正修,2008,〈國際關係英國學派之理論評介:兼論其與建構主義和建制理論的異同〉,《亞太通訊研究》,第六期,頁153-184。
張振鶴,1999,《「二十一條」不是條約----評〈中國進代步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近代史研究》第三期。
鄭則民,2000,《關於不平等條約的若干問題----與張振鶴先生商榷》,《近代史研究》第一期。
陳瑋芬,2001,〈自我的客體化與普遍化—近代日本的「東洋」論及藏匿其中的「西洋」與「支那」〉,《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18期。
三、學位論文
曾筠凊,2001,《從軍事干涉論主權之意涵》,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李宗儒,2007,《九一八事變日本在國際聯盟的外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四、網路資源與其他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大東亞共同宣言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4%A7%E6%9D%B1%E4%BA%9C%E5%85%B1%E5%90%8C%E5%AE%A3%E8%A8%80 最後檢索日期:2010/11/3
國家政策論壇:南海軍機擦撞事件
http://old.npf.org.tw/monthly/00104/theme-053.htm 最後檢索日期:2010/11/04
田中名彥研究室http://www.ioc.u-tokyo.ac.jp/~worldjpn/ 最後檢索日期:2010/11/07
高雄市政府資料庫
http://archives.kcg.gov.tw/PhotoData/PIC960823_16.pdf 最後檢索日期:2010/12/10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辛丑和約
http://www.millionbook.net/lsxs/d/dingzhongjiang/byjf/018.htm 最後檢索日期:2010/12/2
史桂芳,2008,《亞洲主義在中日戰爭時期的演變》http://hyi.hmdc.harvard.edu/files/uploads/Resistant_War_SHI_Guifang.pdf 最後檢索日期:2010/12/8
彼得杜斯,2010,《大東亞共榮圈的虛與實》
http://chinese.historyfoundation.or.kr/Data/Jnah/J5_1_A6_chin.pdf 最後檢索日期:2010/12/9
辛丑和約
http://tw.myblog.yahoo.com/mansteinlin/article?mid=2825&p. rev=2835&next=2787&l=f&fid=12&sc=1 最後檢索日期:2010/12/2
林滿紅,〈為台灣重新定位: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http://www.tcf.tw/wp-content/uploads/2007/09/20070906.pdf 最後檢索日期:2011/2/12
楊基銓,〈中日和平條約與台灣主權〉網路檢索來源(楊基銓中心):http://ccycenter.ning.com/forum/topics/zhong-ri-he-ping-tiao-yue-yu-2 最後檢索日期:2011/2/12
http://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4381/3/26100703.pdf最後檢索日期:2010/12/9
孫歌,亞洲意味著什麼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11d3e010081ou.html 最後檢索日期:2011/01/10
呂理州的部落格http://lulichou.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03.html 最後檢索日期:2011/01/10
丁泠,改造日本的啟蒙大師∼福澤諭吉傳讀後
http://blog.udn.com/castvoice/80259 最後檢索日期:2011/01/18
董建宏,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島
http://proj.ncku.edu.tw/seataiwan/Cities%20in%20Eastern%20Asian%20Region/4.pdf最後檢索日期:2011/2/27
凡爾賽條約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7%A1%E5%B0%94%E8%B5%9B%E6%9D%A1%E7%BA%A6最後檢索日期:2011/02/27
近百年日本侵華簡史
http://hk.geocities.com/sinojapanesewar/history.htm 最後檢索日期:2011/3/4
國立交通大學97學年度下學期新文藝復興閱讀計畫課程,網路檢索來源:http://web2.cc.nctu.edu.tw/~nrrp/972/0318.pdf 最後檢索日期:2011/03/05
石之瑜,於國立台灣大學2010/10/11第二行政大樓會議室演講。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0197-
dc.description.abstract國際關係可以從兩大脈絡做探討,從西方的角度去做探討,所得到的結果是『無政府狀態(anarchy)』,哪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較為強大,則可以主宰整個國際社會;但從東方的角度做探討,國際社會是一個有秩序的社會朝貢國體系(朝貢制度、封貢關係、天朝制度),而此秩序的提供者就是中華民族的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但在清朝的鎖國政策之後,西學無法進入中土,而此時正是西方科學進步最多的時代,終於在鴉片戰爭時,因為比不上西洋各國的船堅炮利而敗下陣來,國際地位自此一落千丈,與各國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不平等的條約,而與清朝訂約的各國其中之一為亞洲最早西化的日本。
此篇論文所要研究的是日中關係的變化,而研究客體為日中之間所簽訂的條約,本篇論文想要論述的是簽訂條約時,除了當時的國際情勢與歷史背景之外,另外更有相當的思想基礎做為背景,日本利用了與中國簽訂條約的行為,一步一步的建構自己的大東亞共榮圈,但最後仍然用簽訂條約的方式,將中國視為一個國家。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n be researched by two views .From the Western point , the result is 『anarchy』.Which country has powerful military forces ,and it can dominate the entir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ut it is tributary state system of social order (tributary system, tributary relations) from the Oriental point . The order is provided by the rulers of ancient dynasti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However, by the Qing Dynasty Door Policy, the Western can not go into Qing anymore; on this time it is up to the era of the Western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finally in the Opium War, the Western countries win the Qing because of inferior ships and armament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Qing is down, and then the Qing signed a number of humiliating unequal treaties with the west, including Japan ,which is first westernized in Asia.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changes in Sino-Japan relations based on the treaty signed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for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wants to discuss that when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prevailing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background. Japan use the signing treaties with China , step by step, to develop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own, but in the end Japan treat China as a country with the same way.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20T21:09:0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0-R96341013-1.pdf: 1233370 bytes, checksum: 94b306daa70c6426b23802d9d7e37a0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1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誌謝………………………………………………………………………………….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1
一、朝貢體系的基本認識與其在清末的轉變………………………..…1
二、近代中國與外國簽約的概況………………………………………..8
三、日本與中國的關係演進……………………………………………..12
四、日本的中國認識與中國的日本認識………………………………..14
第三節 問題意識………………………………………………………………16
第四節 理論架構--中國在論述的定位……………………………………….18
第五節 文獻整理………………………………………………………………19
第六節 研究方法………………………………………………………………21
第七節 章節安排………………………………………………………………24
第二章 日中之間條約、協議書內容整理………………………………..…...…..27
第一節 中日修好條規既通商章程、中日北京專約、江華條約………….29
第二節 中日天津會議專條............................................................................37
第三節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39
第四節 二十一條要求、九國公約、解決山東懸案條約............................43
第五節 大東亞共同宣言................................................................................51
第六節 中日和平條約....................................................................................55
第七節 小結....................................................................................................56
第三章 依歷史的史料探討日本對華認識的變遷………….…..………..…....…..59
第一節 中日修好條規既通商章程、中日北京專約、江華條約………….59
第二節 中日天津會議專條............................................................................65
第三節 馬關條約、辛丑條約........................................................................67
第四節 二十一條要求、九國公約、解決山東懸案條約............................71
第五節 大東亞共同宣言................................................................................75
第六節 中日和平條約....................................................................................77
第七節 小結....................................................................................................79
第四章 日本思想家對華認識的變遷……………………..………………….........81
第一節 樽井藤吉…………………………………………………………….82
第二節 津田左右吉………………………………………………………….84
第三節 內藤湖南…………………………………………………………….86
第四節 福澤諭吉…………………………………………………………….88
第五節 小結………………………………………………………………….91
第五章 結論………………………………………………………………………...93
第一節 條約與國家定位…………………………………………………….93
第二節 日本的追求………………………………………………………….94
第三節 從條約分析的結果............................................................................95
第四節 從歷史分析的結果............................................................................96
第五節 從思想分析的結果............................................................................99
第六節 條約與「群」..................................................................................101
參考文獻…………………………………………………………………………...10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從對華條約看日本對中國認識的變遷1871-1952zh_TW
dc.titleThe Change of Sino-Japan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treati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871-1952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9-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陳世民,陳純一
dc.subject.keyword朝貢體系,日中關係,條約,國家主權,日中思想,zh_TW
dc.subject.keywordtributary state system,Sino-Japan relations,treaty,sovereignty,en
dc.relation.page109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11-03-31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0-1.pdf1.2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