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6062
標題: | 福山森林生態系三種食肉目動物(麝香貓、食蟹?、鼬獾)的食性研究 Food Habits of Three Carnivore Species (Viverricula indica, Herpestes urva, and Melogale moschata) in Fushan Forest Ecosystem |
作者: | Shun-An Chuang 莊順安 |
出版年 : | 1994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自1993年2月至1994年2月於福山試驗林收集當地食肉目動物的排遺,以研究這些動物的食性及其季節性變化,並比較不同種動物之間的食性差異,以瞭解這些食肉目動物在當地生態系所扮演的角色。 研究期間共收集到三種食肉目動物排遺共423堆,其中麝香貓154堆,食蟹?202堆,鼬獾67堆,華南鼬鼠5堆。三種動物的排遺可由排遺內所含動物理毛時所吞入的毛髮,配合排遺的形狀、顏色、氣味和內含物作為判斷依據。 由分析的154堆麝香貓排遺中,共鑑定出11類食物類別,分別為動物類中的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魚類、甲殼類、昆蟲類、唇足類、腹足類、貧毛類和植物類。其中昆蟲類、植物類、貧毛類(蚯蚓)和哺乳類(尤其是刺鼠)是麝香貓在福山森林生態系內的主要食物。綜合四類主要食物的季節變化來看,麝香貓在春夏兩季主要以昆蟲和植物為食,秋季主要以昆蟲和蚯蚓為食,冬季則較偏重蚯蚓,而哺乳類中的刺鼠則在全年不定期的為麝香貓捕捉,做為食物來源。 由分析的147堆食蟹?排遺中,共鑑定出11類食物類別,分別為哺乳類、鳥類、兩棲類、爬蟲類、魚類、甲殼類、昆蟲類、唇足類、腹足類、貧毛類和植物類。其中昆蟲類、甲殼類、兩棲類和爬蟲類是食蟹?在福山森林生態系內的主要食物。比較水生池區和溪床區兩類不同棲地的食蟹?排遺內含物,其中甲殼類和兩棲類在排遺中的比例有顯著的差異,兩棲類在水生池區所收集的排遺中的比例比溪床區高,而溪床區則有較高比例的甲殼類。 綜合食蟹?的四類主要食物類別的季節變化來看,食蟹?吃昆蟲的比例以夏秋兩季較高,冬季和春季較低;甲殼類的比例波動較大,但在夏季較低;兩棲類的比例亦有較大的波動;爬蟲類的比例則在春末夏初較高。 在所分析的64堆鼬獾排遺中,共鑑定出7類食物類別,分別為兩棲類、甲殼類、昆蟲類、唇足類、腹足類、貧毛類和植物類。其中貧毛類的蚯蚓、昆蟲類和兩棲類是鼬獾在福山森林生態系內的主要食物。由鼬獾的三類主要食物類別的季節變化來看,鼬獾全年吃蚯蚓和昆蟲的比例均高,其中蚯蚓的比例在夏季略低,昆蟲的比例在夏季較高,冬季略低。兩棲類的比例波動較大,但在秋末冬出較高。 由三種動物的共同主要食物類別來看,昆蟲類是三種動物的共同主要食物,蚯蚓是麝香貓和鼬獾的共同主要食物,兩棲類是食蟹?和鼬獾的共同主要食物。在其他食物類別的差異方面,植物類在麝香貓的食性中佔有一定的比例,食蟹?和鼬獾則甚少以植物為食;麝香貓和食蟹?會以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和魚類等脊椎動物為食,鼬獾則只以兩棲類為食;另外雖然麝香貓和食蟹?所食用的食物類別類似,但大部份食物類別被兩者食用的比例皆有很大的差異。而三種動物的食性歧異度以食蟹?最高(5.4),其次為麝香貓(4.2),鼬獾最低(2.2)。 將所有食物類別合併成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和植物類等三大類食物,其中麝香貓的食性中無脊椎動物佔50.4%、植物類佔27%、脊椎動物佔22%,食蟹?的食性中無脊椎動物佔57.8%、脊椎動物佔33.9%、植物類只佔1.9%,鼬獾的食性中無脊椎動物所佔比例高達89.5%、脊椎動物佔8.4%、植物類亦只佔1.9%。顯示無脊椎動物在當地生態系食物鏈的能量和營養傳遞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種動物之間的食性重疊情形以麝香貓和鼬獾的重疊值最高,為59%;麝香貓和食蟹?的重疊值為47%;食蟹?和鼬獾的重疊值最低,為33%。而食性重疊值在不同季節亦有不同。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6062 |
全文授權: | 未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動物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