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生命科學院
  3. 動物學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6026
標題: 哈盆溪臺灣鏟頜魚(Varicorhinus barbatulus) 之族群生態學研究
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Varicorhinus barbatulus in Ha-Pen Creek
作者: Shih-Huang Chang
張士晃
出版年 : 1994
學位: 碩士
摘要: 自1992年11月至1994年4月,每月在哈盆地區以電魚法採集臺灣鏟頜魚(Varicorhinus barbatulus),探討其體長(TL)和體重(W)關係、雌雄比例、兩性差異、生殖生物學、族群結構與族群動態,並研究臺灣鏟頜魚與棲地因數之關係。
臺灣鏟頜魚的體長體重關係為:logW = -5.344+3.185 logTL (R2=0.984)。雄魚最初性成熟體長為63mm,在體長71mm時,有50%已達性成熟;而雌魚最初性成熟體長為110mm,在體長為135mm時,有50%已達性成熟。所捕獲的雄魚和雌魚性比為1.97:1,與1:1有顯著差異中(p<0.05)。體長在160mm以下時雄魚遠多於雌魚,體長在160mm以上時則大多為雌魚。在外型特徵上,雄魚吻部周圍有明顯追星,雌魚則無;在各種體長的臺灣鏟頜魚中,雌魚的臀鰭長度大於尾柄長度,雄魚的臀鰭長度則等於或小於尾柄長度。
由生殖腺成熟狀態、GSI (Gonadosomatic index)及卵徑分佈顯示,哈盆溪臺灣鏟頜魚的生殖季節為1至7月,生殖高峰為2至4月,且其產卵方式為多次產卵。體型較大的雌魚其孕卵數較多但卵徑並未較大。
哈盆溪臺灣鏟頜魚的族群結構以體長50-100mm為主,大於150mm所佔比例最低。族群密度與草叢數量、0號淤積度成顯著正相關(p<0.05);而與流速、樹蔭次數、2號淤積度及3號淤積度等因數成顯著負相關(p<0.05)。向樓地因數複迴歸分析顯示,臺灣鏟頜魚在哈盆溪較適宜的棲地為兩岸有草叢可以遮蔽,水流較緩之水域。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6026
全文授權: 未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動物學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