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80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蔡厚男 | |
dc.contributor.author | Pai-Cheng Hsia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蕭百成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20T20:42:39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8-07-24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20T20:42:39Z | - |
dc.date.copyright | 2008-07-24 | |
dc.date.issued | 2008 | |
dc.date.submitted | 2008-07-21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書目
1.Daniel Bell著,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譯,(1989),後工業社會的來臨 : 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臺北:桂冠。 2.Krishan Kumar著,蔡伸章譯,(1984),社會的劇變 : 從工業社會邁向後工業社會,臺北:志文。 3.WILLIAM M. MARSH著,俞孔堅等譯,(2006),景觀規劃的環境學途徑,北京:中國建築出版社。 4.王如松,(1991),走向生態城-城市生態學與其發展策略,都市與計畫第十八卷第一期。 5.王政理,(1995),碎化─以局部規則為基礎的設計方法論,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6.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1996),台北市都市永續發展指標與策略研擬之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都發局。 7.方凱玲,(2000),「從台灣鄉村產業的轉型探討農地的永續利用--以桃園縣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8.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0),可滲透式人行道鋪面材料(無細骨材混凝土)及施工方法,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9.內政部營建署,(2001),市區道路工程規劃及設計規範之研究,臺北:內政部營建署。 10.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3),建築基地保水貯集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化之研究子計畫:生態池工法性能實驗解析,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1.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4),建築基地保水滲透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化之研究子計劃二:「透水鋪面」理論模擬現地實鋪成效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5),建築基地保水貯集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化之研究子計畫一:人工濕地公共衛生及維護管理之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3.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5),建築基地保水貯集技術設計規範與法制化之研究子計畫一:滲透管溝設計技術規範與法制化之研擬,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4.李宗興,(1993),臺北市 公農田水利會會史,臺北:臺北市 公農田水利會。 15.邱奕儒,(1999),玉井生態村之土地利用最佳化分析與生態建築規劃,東華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 16.林豐福,(2002),交通寧靜區之交通工程方法應用,臺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17.吳綱立,(2002),都市設計講義,臺南: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 18.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2003),多元性營建資源再利用於透水性組合設計之研究,臺北: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 19.許照雄,(2004),永續的道路規劃與設計規範之研究,臺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20.許添本,(2006),還路於民-道路多元路型與人行環境整體規劃與前瞻,2006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行環境改造計畫 好生活-觀摩與講習研討會高雄場,p1-149~p1-166。 21.施鴻志、段良雄、凌瑞賢,(1984),都市交通計畫-理論、實務,臺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22.施鴻志編,(1997),都市規劃,臺北:建都文化事業。 23.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2005),臺北市公共設施用地開發保水設計技術規範,臺北:臺北市政府。 24.盧誌銘、黃啟峰,(1995),全國永續發展起的源起源發展,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 25.顏應明,(2007),人本交通運輸系統規劃及示範案例-以嘉義市為例,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6.黃書禮,(2000),永續性都市 生態土地使用規劃,臺北:詹氏書局。 27.黃光宇、陳勇,(2002),生態城市理念與規劃設計方法,科學出版社。 28.蔡厚男,(2006),綠色道路-生態道路之規劃理念與設計模式,2006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行環境改造計畫 好生活-觀摩與講習研討會高雄場,p1-29~p1-46。 29.蔡厚男,(2007),生態工法運用於市區道路設計模式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30.陳義裕,(2003.10),碎形──奇怪的形狀 無窮的應用,科學發展370期,p48 ~ p53。 31.蕭新煌,(1999.06),「永續發展的概念對海島台灣的啟示」,社會文化學報第八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外文書目 1.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 Emina Sendich , graphics editor, 2006,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standards, Hoboken, N.J. : John Wiley & Sons 2.Bruce K. Ferguson,2005,Porous Pavements, New York: CRC Press. 3. Girling, Cynthia, and Ronald Kellett, 2005, Skinny Streets and Green Neighborhoods: Design for Environment and Community,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4.Jeffrey Langholz, Kelly Turner,2003,You Can Prevent Global Warming (and Save Money!)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 5. Michael Tennesen,2004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Global Warming, Alpha Books. 6.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5, Assessing and managing the ecological impacts of paved roads,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7. Nicholas Low,2005,The green city : sustainable homes, sustainable suburbs, New York : 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8. Richard Register,2006,Ecocities : rebuilding cities in balance with nature, New Society Publishers. 網路資料 1.網站名稱:國家永續發展會議,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60.248.4.115/NCSD/category/ptlist_114863.htm 2.網站名稱:財團法人台北市錫塯環境綠化基金會,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hsiliu.org.tw/News/2004/news.htm 3.網站名稱:新店市文史館,最後檢索日期: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library.sindian.gov.tw 4.網站名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nmmba.gov.tw/Default.aspx?tabid=184 5.網站名稱:台北縣新店市中正國小資訊網,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ccps.tpc.edu.tw/ 6.網站名稱:頑石教育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sko.url.tw/lk/Default.htm 7.網站名稱:北一女中地球科學學習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earth.fg.tp.edu.tw/ 8.網站名稱:民生社區的綠意藍天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bonnie-liu.blogspot.com/ 9.網站名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pkl.taipei.gov.tw/ 10.網站名稱:地理資訊專題研究中心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gis.sinica.edu.tw/ 11.網站名稱:臺北市松山區健康國民小學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jkes.tp.edu.tw/ 12.網站名稱:天圓地方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coforest.com.tw/ 13.網站名稱:西雅圖凹凸鏡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blog.yam.com/user/kueihsienl.html 14.網站名稱:臺北市公共設施用地開發保水作業要點修正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heo.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63141ea:3de2 15.網站名稱:臺北市都市發展局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 16.網站名稱:臺北市都市計劃整合查詢系統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163.29.37.171/planMap/cityplan_main.aspx 17.網站名稱:Buster Simpson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bustersimpson.net/ 18.網站名稱:Growing Vine Street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growingvinestreet.org/index.php 19.網站名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arch.ncku.edu.tw/ 20.網站名稱:Landschaftspark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landschaftspark.de/de/lage/index.html 21.網站名稱:inhabitat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inhabitat.com/2006/08/01/chicago-green-roof-program/ 22.網站名稱: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chichu.jp/ 23.網站名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山坡地環境地質資訊系統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 http://gisweb.ed.taipei.gov.tw/gisweb/ 24.網站名稱:經濟部國土資訊系統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 http://ngis.moea.gov.tw/index.html 25.網站名稱:臺北市大眾運輸及公車路線查詢系統網站,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 http://www.taipeibus.taipei.gov.tw/ 26.網站名稱:GIS與歷史研究- 以瑠公圳與台北平原社會經濟發展之互動變遷為例,最後檢索日期:2008年04月30日,網址: http://gis174.sinica.edu.tw:8080/LocalSociety/Members/SINICA/8b1b7a3f82078cc765991030/7460516c5733ppt.ppt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809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邁進現代化都市的開發步調致使土地資源上急遽成長為水泥叢林,在規模、功能、格局等方面向自然生態地區蔓延,因應都市與郊區的交通運輸需求,道路工程無遠弗屆,都市既成區域地表不透水化,以及道路的非多孔隙鋪面的面積增加,破壞大氣水文與土壤生態之自然循環滲透與淨化機制,而當前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臺灣都市街道暴雨逕流衍生都市中種種環境問題,譬如地表水的污染、植生條件的惡化、都市微氣候的改變、都市街道環境噪音的增加、都市公共基盤建設成本的增加、生態系統連結的阻斷等問題產生。水為生命之起源,而都市是生活之基盤,解決都市水處理的問題更顯刻不容緩。
本研究以臺北市民生社區之住宅街道為例,所採行之研究方法為文獻回顧與相關設計技術理論建構與評述、案例分析與實證案例操作,論文內容包含(一) 永續性的生態城市、人本綠色運輸、最佳管理作業(BMP)與街道多孔隙舖面構造、土壤水文與植生媒介特性之文獻回顧與觀念釐清。(二) 國外住宅區街道、服務性質街道及公共設施開放空間之實務案例發展經驗分析歸納。(三)臺北市民生社區實證案例研究之調查與綜合分析(四)研擬民生社區街道空間水循環系統網絡規劃策略。(五)落實街道暴雨逕流管理規劃與生態設計模式。(六)討論和建議。最後期待自然水資源循環之概念能融合地方發展與環境特性,落實綠色街道暴雨逕流管理的創新設計,建構綠色基盤建設之生態城市。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Concrete jungles have dominated modern urban landscape and been sprawled into and changed natural area no matter in scale, function and pattern. In response to transportation demand of and between urban and country areas, road construction are everywhere. Impermeable surface and Non-Porous Pavements block natural water circle, and generate va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such as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vegetative aggravation, microclimate change, noise pollution, increase of substrate construction costs, and ecosystem crisis in urban areas. Water is the origin of life, and urban landscape has collected the majority of humans.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therefore becomes even crucial to human’s future.
The research will take the street of a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Min-shin Community of Taipei city as example. The researching strategy will include the review of precedents, the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correlative design technique theory, case studies and Positivism operation. The content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1.The review of precedents and to clarify concept about Sustainable eco-city、Humanism Green Transportation、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Porous Pavements、hydrogeology and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 2.Introducing the experience of exemplary case and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theory and conceptual basis of porous pavements, 3.The investigation and synthetical analysis of case studies in Min-shin Community of Taipei city, 4.Organizing the strategies for the street space of hydrogeology network planning in Min-shin Community, 5.To live up to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rainstorm runoff and ecological design model , 6.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 Finally, I expect the concept of natural water resource recycle which could integrate loc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implement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th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rainstorm runoff in the green street, and build Eco-city to be provided with green infrastructure.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20T20:42:3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7-R95628306-1.pdf: 38578054 bytes, checksum: 8f34348c6a65f3ab06a892826d768b1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8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謝誌……………………………………………………………… 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目錄……………………………………………………………… 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背景………………………………………… 1-1 壹、研究動機……………………………………………… 1-2 貳、研究問題……………………………………………… 1-2 參、研究目的……………………………………………… 1-4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疇………………………………………… 1-5 壹、研究內容……………………………………………… 1-5 貳、研究範疇……………………………………………… 1-7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論述…………………………………… 1-9 壹、永續發展與生態都市思維之論述…………………… 1-9 貳、生態設計觀點之都市街道環境改善論述…………… 1-12 参、研究導入與觀點論述………………………………… 1-1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1-16 壹、研究方法……………………………………………… 1-16 貳、研究步驟與流程..…………………………………… 1-16 第貳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永續發展、生態城市與都市街道空間結構理論……… 2-1 壹、永續發展的理念……………………………………… 2-1 貳、永續性的都市相關理念……………………………… 2-2 參、永續發展、生態城市與都市街道之空間關聯性建構………… 2-4 肆、小結……………..……………………………………… 2-5 第二節 永續都市交通街道環境之人本綠色運輸的發展導向… 2-6 壹、都市交通之規劃趨勢與永續運輸…………………… 2-6 貳、永續都市交通之人本綠色運輸概念………………… 2-8 參、多元都市街道瘦身計畫之街道設計探討…………… 2-11 肆、小結…………………………………………………… 2-13 第三節 永續都市「街道人行空間」與「生態設計」的內涵… 2-14 壹、永續的都市街道生態設計意涵……………………… 2-14 貳、都市街道設計思潮之演變…………………………… 2-15 參、臺灣街道人行空間環境課題………………………… 2-16 肆、小結…………………………………………………… 2-17 第四節 永續都市理念下都市與街道的系統共生關係………… 2-18 壹、都市空間形態相關理論……………………………… 2-18 貳、道路等級與街道設計及基地保水設計規範探討…… 2-20 參、永續都市街道之最佳管理作業(BMP)生態設計策略… 2-31 肆、從多孔隙鋪面之介質與涵構反思人行空間介面的設計原則 2-46 伍、小結…………………………………………………… 2-54 第參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住宅區街道自然排水計畫檢討與邊緣替代方案發展… 3-1 壹、美國西雅圖住宅……………………………………… 3-1 貳、德國魯爾工業區住宅………………………………… 3-10 參、小結…………..……………………………………… 3-14 第二節 服務性質街道之人行空間介面生態設計模式導入…… 3-16 壹、日本地中美術館-地中花園(Chichu Garden)街道… 3-16 貳、美國西雅圖蔓生街道Growing Vine Street………… 3-21 參、小結…………………………………………………… 3-26 第三節 公共設施開放空間的暴雨逕流貯流與淨化運用……… 3-29 壹、美國波特蘭雨水園…………………………………… 3-29 貳、美國西雅圖購物中心Northgate Mall停車場……… 3-34 參、小結…………………………………………………… 3-35 第四節 結語-他山之石理念彙整……………………………… 3-37 壹、案例理念與經驗彙整………………………………… 3-37 貳、臺灣街道面對創新概念之導入衝擊………………… 3-41 第肆章 實證案例_臺北市民生住宅社區街道環境分析 第一節 民生社區街道環境發展脈絡、自然與人文背景之分析 4-1 壹、民生社區環境條件、前史及自然水文氣候概述…… 4-2 貳、民生社區街道環境發展脈絡概述…………………… 4-10 參、民生社區與基地範圍現況說明……………………… 4-13 第二節 基地範圍街道空間分析………………………………… 4-21 壹、基地空間結構、土地使用與商業活動發展現況…… 4-21 貳、社區街道空間結構與使用現況……………………… 4-25 第三節 從都市構成元素觀點規劃基地街道空間串聯資源整合 4-35 壹、都市街道點狀空間單元的透水面積增加潛力探討… 4-35 貳、都市街道線性空間透水條件與限制………………… 4-35 第四節 課題與對策分析………………………………………… 4-37 壹、民生社區街道空間觀察、課題發掘與改善對策研擬 4-37 貳、民生社區人行空間介面與巷道改善定位…………… 4-43 參、暴雨逕流與民生社區街道空間之透水改善目標原則 4-43 第伍章 實證案例_人本永續街道景觀改造設計模式與範例 第一節 都市街道空間水循環系統網絡管理規劃範例………… 5-1 壹、街道水資源循環設計計畫目標原則………………… 5-2 貳、街道空間整體水資源循環再利用設計準則與範例… 5-3 第二節 社區街道景觀改造規劃構想與生態設計模式………… 5-16 壹、社區街道面狀網絡之暴雨逕流管理規劃構想與基地保水試算5-16 貳、街道空間介面暴雨逕流管理之點線空間生態設計模式 5-27 第陸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討論………………………………………………… 6-1 壹、研究發現……………………………………………… 6-2 貳、研究貢獻……………………………………………… 6-3 參、研究限制……………………………………………… 6-4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6-4 壹、人與車行道空間的透水面積整合…………………… 6-4 貳、3D維度水資源處理模式……………………………… 6-4 參、人、水與綠的都市共生街道………………………… 6-5 肆、細部工程介面處理…………………………………… 6-5 參考文獻…………………………………………………………… 7-1 圖 目 錄 圖1-2-1研究基地範圍圖…………………………………… 1-9 圖1-3-1研究觀點概念圖…………………………………… 1-15 圖1-4-1研究方法架構圖…………………………………… 1-16 圖1-4-2研究流程圖………………………………………… 1-19 圖2-1-1都市街道生態設計元素圖………………………… 2-4 圖2-1-2永續發展與都市相關衍生理論圖………………… 2-5 圖2-2-1人本綠色運輸發展導向圖………………………… 2-14 圖2-4-1都市街道功能類別關係圖………………………… 2-21 圖2-4-2市區道路交通功能分類圖………………………… 2-23 圖2-4-3區域性的暴雨逕流係數圖………………………… 2-32 圖2-4-4高效能不透水鋪面排水示意圖…………………… 2-33 圖2-4-5暴雨滲透設施實例示意圖………………………… 2-34 圖2-4-6綜合水管理規劃互補系統圖……………………… 2-36 圖2-4-7暴雨污染系統分段示意圖………………………… 2-38 圖2-4-8住宅基地暴雨污染防治說明圖…………………… 2-41 圖2-4-9開放式滲透窪地示範圖…………………………… 2-44 圖2-4-10鋪面材料種類分析示意圖……………………… 2-46 圖2-4-11高密度鋪面與多孔隙鋪面特性比較圖………… 2-46 圖2-4-12多孔隙鋪面水文特徵過程圖…………………… 2-48 圖2-4-13不同地形的貯水槽結構示意圖………………… 2-49 圖2-4-14連續孔隙率示意圖……………………………… 2-49 圖2-4-15標準瀝青混凝土與多孔隙瀝青混凝土比較圖… 2-50 圖2-4-16根系生長所需土壤最低限度圖………………… 2-52 圖2-4-17根系生長鋪面媒介處理方式圖………………… 2-53 圖2-4-18根系生長鋪面基層結構示意…………………… 2-54 圖2-4-19碎形理論結合都市構成元素概念圖…………… 2-55 圖2-4-20都市街道生態設計理論基礎…………………… 2-56 圖3-1-1 德國魯爾工業區地理位置圖…………………… 3-10 圖3-1-2 德國魯爾工業區改善議題……………………… 3-11 圖3-1-3荀格堡礦工住宅社區街道透水改善說明圖…… 3-14 圖3-2-1地中美術博物館地理區位圖…………………… 3-16 圖3-2-2地中花園位置說明圖……………………………… 3-17 圖3-2-3地中花園設計發想說明…………………………… 3-18 圖3-2-4地中花園出入口與人行空間現況圖……………… 3-19 圖3-2-5地中花園暴雨逕流管理設施圖…………………… 3-20 圖3-2-6地中花園生態設計與空間形塑…………………… 3-21 圖3-2-7公共藝術與暴雨逕流管理兼具的蔓生街道……… 3-22 圖3-2-8蔓生街道計畫的改善目的………………………… 3-23 圖3-2-9蔓生街道的線形調整與空間利用方法…………… 3-25 圖3-2-10蔓生街道誕生-居民與公私部門的合作………… 3-26 圖3-3-1波特蘭會議中心雨水園設計圖面………………… 3-30 圖3-3-2波特蘭會議中心雨水園水道設計………………… 3-31 圖3-3-3波特蘭會議中心雨水園設計手法………………… 3-32 圖3-3-4波特蘭會議中心雨水園細部設計圖……………… 3-33 圖3-3-5波特蘭會議中心雨水園屋頂截流設計…………… 3-34 圖3-3-6西雅圖購物中心停車場暴雨貯流設施…………… 3-35 圖4-1-1基地選址條件對照圖……………………………… 4-1 圖4-1-2基地位置與環境區位圖…………………………… 4-2 圖4-1-3臺北盆地地質相關圖說…………………………… 4-4 圖4-1-4瑠公圳古今風貌圖………………………………… 4-5 圖4-1-5瑠公圳圳路系統分布圖…………………………… 4-6 圖4-1-6瑠公圳流域與松山地區地理位置圖……………… 4-7 圖4-1-7民生社區與瑠公圳流域松山地區之地緣關聯圖… 4-9 圖4-1-8基地街道現況與舊有水圳關係圖………………… 4-9 圖4-1-9基地範圍街道系統、公園與舊有圳路關係圖…… 4-10 圖4-1-10民生社區街道暨週邊道路系統圖……………… 4-14 圖4-1-11街道網絡與大眾運輸系統關係圖……………… 4-15 圖4-1-12民生社區公共開放空間分布圖………………… 4-18 圖4-1-13基地範圍公園綠地系統區位圖………………… 4-20 圖4-2-1民生社區基地範圍土地使用分區圖……………… 4-22 圖4-2-2基地範圍圖底分析圖……………………………… 4-23 圖4-2-3基地範圍商業活動發展分布圖…………………… 4-24 圖4-2-4基地範圍街道空間使用橫斷面標示圖…………… 4-25 圖4-2-5民生東路街道空間使用現況A-A’橫斷面圖……… 4-27 圖4-2-6光復北路街道空間使用現況B-B’橫斷面圖……… 4-27 圖4-2-7健康路、三民路、撫遠街街道空間使用現況C-C’橫斷面圖………………………………………………… 4-28 圖4-2-8新中街、新東街、富錦街街道空間使用現況D-D’橫斷面圖………………………………………………… 4-28 圖4-2-9延壽街街道空間使用現況E-E’橫斷面圖………… 4-29 圖4-2-10 12M巷道、8M巷道、6M巷道街道空間使用現況F-F’橫斷面圖………………………………………… 4-31 圖4-2-11建物後巷街道空間使用現況G-G’橫斷面圖…… 4-32 圖4-2-12民權東路、塔悠路街道空間使用現況H-H’橫斷面圖…………………………………………………… 4-33 圖4-2-13民生東路圓環路段街道空間使用現況I-I’橫斷面圖……………………………………………………… 4-34 圖4-2-14三民路圓環路段街道空間使用現況J-J’橫斷面圖………………………………………………………… 4-34 圖4-4-1民生社區街道創新概念導入課題與對策………… 4-37 圖4-4-2透水鋪面結構改善設計剖面示意圖……………… 4-44 圖5-1-1水資源循環再利用之網絡建構概念圖…………… 5-1 圖5-2-1基地範圍全區暴雨逕流管理規劃構想圖………… 5-18 圖5-2-2基地集水範圍分區圖……………………………… 5-21 圖5-2-3基地a集水分區面積、滲透設施導入說明圖…… 5-23 圖5-2-4民生社區主要道路生態設計模式………………… 5-29 圖5-2-5民生社區次要道路生態設計模式………………… 5-30 圖5-2-6民生社區集散道路生態設計模式………………… 5-31 圖5-2-7民生社區巷道生態設計模式一…………………… 5-32 圖5-2-8民生社區巷道生態設計模式二…………………… 5-33 圖5-2-9民生社區主要道路生態設計模式(穿越性道路)… 5-34 圖5-2-10民生社區主要道路生態設計模式(圓環路段) … 5-35 圖5-2-11民生社區富錦街街道景觀改造設計模式(三民路-新東街) ………………………………………………… 5-36 圖6-1-1研究討論說明圖………………………………… 6-1 表 目 錄 表1-1-1暴雨過後鋪面上存在成分……………………… 1-3 表1-3-1永續性的都市相關理念論述…………………… 1-10 表1-3-2國內永續都市環境改善之論文研究類別……… 1-13 表2-1-1永續發展的理念………………………………… 2-1 表2-1-2永續性的都市相關理念論述…………………… 2-2 表2-1-3生態都市的設計尺度要素……………………… 2-4 表2-2-1美國交通運輸規劃趨勢彙整表………………… 2-6 表2-2-2永續運輸理念與內涵匯整表…………………… 2-7 表2-2-3人本綠色運輸建設方案表……………………… 2-9 表2-2-4人本綠色運輸系統規劃計畫對照表…………… 2-10 表2-2-5多元市區街道空間設計觀點彙整表…………… 2-11 表2-2-6前瞻性市區街道設計理念彙整表……………… 2-12 表2-2-7交通寧靜區改善設計彙整表…………………… 2-12 表2-3-1臺灣戰後道路建設思維的演進………………… 2-15 表2-3-2人行環境現況問題……………………………… 2-16 表2-3-3植穴現況問題…………………………………… 2-17 表2-4-1都市空間形態理論彙整表……………………… 2-18 表2-4-2各級道路空間分類特性表……………………… 2-24 表2-4-3人行道寬度設計相關規範彙整表……………… 2-25 表2-4-4住宅區交通寧靜區項目分類表………………… 2-26 表2-4-5路面排水工程設計項目分類表………………… 2-27 表2-4-6基地保水設計規範項目分類表………………… 2-29 表2-4-7最佳管理作業方式一覽表……………………… 2-37 表2-4-8流域和基地尺度規劃選擇的產生段BMP設施… 2-39 表2-4-9暴雨污染產生段的BMP設施…………………… 2-40 表2-4-10暴雨污染遷移段的BMP設施………………… 2-43 表2-4-11暴雨污染傳輸段的BMP設施………………… 2-44 表2-4-12 BMP規劃步驟彙整表………………………… 2-45 表2-4-13高密度鋪面與多孔隙鋪面比較表…………… 2-47 表2-4-14日本道路建設協會與美國瀝青學會低交通量道路等級彙整………………………………… 2-47 表2-4-15生物降解作用特性…………………………… 2-50 表2-4-16根系生長媒介機能表………………………… 2-51 表2-4-17石頭土壤混合物的成分表…………………… 2-53 表2-4-18碎形理論結合都市構成元素表……………… 2-55 表3-1-1西雅圖SEA Street平面配置暨相關項目圖說一覽表……………………………………………… 3-1 表3-1-2西雅圖110th Cascade平面配置暨相關項目圖說一覽表………………………………………… 3-4 表3-1-3西雅圖Broadview Green Grid平面配置暨相關項目圖說一覽表………………………………… 3-7 表3-1-4德國魯爾工業區住宅區再造相關圖說一覽表… 3-12 表3-4-1點狀逕流管理案例分析整理…………………… 3-38 表3-4-2線狀逕流管理案例分析整理…………………… 3-39 表3-4-3面狀逕流管理案例分析整理…………………… 3-40 表4-1-1臺北市降雨量…………………………………… 4-3 表4-1-2臺北盆地內的地層結構………………………… 4-4 表4-1-3民生社區發展重要事件歷程表………………… 4-11 表4-1-4民生社區街道暨週邊道路類型總表…………… 4-13 表4-1-5民生社區大眾運輸系統彙整表………………… 4-14 表4-1-6基地範圍街道暨週邊道路系統類型總表……… 4-16 表4-1-7公共開放空間調查表…………………………… 4-18 表4-1-8研究基地範圍之公園綠地系統區位彙整表…… 4-19 表4-2-1基地範圍內相關用地建築管制要點…………… 4-21 表4-2-2基地範圍內人行道留設管制要點……………… 4-21 表4-2-3基地範圍街道暨週邊道路系統類型總表……… 4-25 表4-2-4基地範圍通道屬性之街道橫斷面圖號索引表… 4-26 表4-2-5基地範圍邊緣屬性之街道橫斷面圖號索引表… 4-32 表4-2-6基地範圍節點屬性之街道橫斷面圖號索引表… 4-33 表4-4-1人行空間介面透水改善原則表………………… 4-44 表5-1-1街道水資源循環設計計畫目標原則表………… 5-2 表5-1-2街道水資源循環設計操作項目暨導入措施表… 5-3 表5-1-3街道水資源循環設計-點狀逕流管理設計準則與範例(A)………………………………………… 5-4 表5-1-4街道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線性逕流管理設計準則與範例(B) ……………………………………… 5-7 表5-1-5街道水資源循環再利用-面狀逕流管理設計準則與範例(C) ……………………………………… 5-12 表5-1-6街道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空間意象設計準則與範例(D) …………………………………………… 5-15 表5-2-1 水體處理原則表………………………………… 5-19 表5-2-2 基地範圍分區滯洪量一覽表…………………… 5-22 表5-2-3 實證基地街道暴雨逕流管理生態設計模式索引表………………………………………………… 5-27 表5-2-4 民生社區富錦街街道景觀改造設計模式表…… 5-28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人本永續都市街道景觀改造設計模式與範例
-以臺北市民生社區為例 | zh_TW |
dc.title | Redesigning Sustainable Urban Streetscape for People and Nature
-A Case Study of Min-Sheng Community, Taipei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6-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侯錦雄,郭瓊瑩,李麗雪 | |
dc.subject.keyword | 生態城市,人本綠色運輸,最佳管理作業,多孔隙鋪面;暴雨逕流,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Eco-city,Humanism Green Transportation,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Porous Pavements,Storm Water Runoff, | en |
dc.relation.page | 206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08-07-23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園藝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園藝暨景觀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7-1.pdf | 37.67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