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6738
Full metadata record
???org.dspace.app.webui.jsptag.ItemTag.dc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洪伯邑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Po-Yi Hu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林聖昌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Sheng-Chang Lin | en |
dc.date.accessioned | 2025-02-21T16:19:49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5-02-22 | - |
dc.date.copyright | 2025-02-21 | - |
dc.date.issued | 2024 | - |
dc.date.submitted | 2024-08-23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Amin, A. 2014. Lively infrastructure.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31 ( 7-8 ): 137-161.
Ammerman, N. 2020. Rethinking Religion: Toward a Practice Approach.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26(1): 6-51. Andueza, L., Davies, A., Loftus, A., & Schling, H. (2021). The body as infrastructur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E: Nature and Space 4(3), 799-817. Antonsich, M. 2011. Rethinking territor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5 ( 3 ): 422-425 Baldacchino, G. & Tsai, H. M. 2014. Contested enclave metageographies: The offshore islands of Taiwan. Political Geography 40, 13-24. Benussi, M. 2022. Ethical infrastructure: Halal and the ecology of askesis in Muslim Russia. Anthropological Theory 22 ( 3 ): 294-316. Blomley, N. 2016. The territory of propert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40 ( 5 ): 593-609. Bocco, G. 2016. Remoteness and remote places. A geographic perspective. Geoforum 77: 178-181. Bourbeau, P. 2018. A genealogy of resilienc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ociology 12 (1): 19-35. Burchardt, M. 2023. Infrastructuring religion: materiality and meaning in ordinary urbanism. Space and Culture 26 ( 2 ): 180-191. Callon, M., & Law, J. 1997. Agency and the hybrid collectif. In Smith, B. H. (ed.),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postclassical theory, 95-117. 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 Carse, A. 2012. Nature as infrastructure: Making and managing the Panama Canal watershed.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42(4): 539-563. Chenchenko, A. 2023. Religion, Miss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atholic Church as a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in Kafa, Ethiopia. Religion and Development, 1:, 1-22. Chu, L. I., & Hsu, J. Y. 2021. Accidental border: Kinma island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 Geopolitics, 1-21. della Dora, V. 2018. Infrasecular geographies: Making, unmaking and remaking sacred 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42( 1 ): 44-71. Dunch, R. 2001. Fuzhou Protestants and the making of a modern China, 1857-1927.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Dupre, L. 1986。人的宗教向度 ( 譯:傅佩榮 )。臺北市:幼獅文化。 Durkheim, É. 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譯: 芮傳明、趙學元 )。臺北市:桂冠。 Eliade, M. 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 ( 譯者:楊素娥譯 ) 。臺北市:桂冠圖書。 Ellis, I. 2023. Infrastructure and American religion: Sites, methods, and theories for a changing field. Religion Compass, 17 ( 8 ): 1-12. Ferdoush, A. 2018. Seeing borders through the lens of structurat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Geopolitics 23 ( 1 ): 180-200. Handman, C., & Opas, M. 2019. Institutions, infrastructures, and religious sociality: the difference denominations make in global Christianity. 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 92 ( 4 ): 1001-1014. Hoelzchen, Y. M. 2022. Mosques as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Muslim selfhood, moral imaginaries and everyday sociality. Central Asian Survey, 41 ( 2 ): 368-384. Holloway, J. 2003. Make-believe: Spiritual practice, embodiment, and sacred spac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35 ( 11 ): 1961-1974. Holloway, J. 2006. Enchanted spaces: The séance, affect, and geographies of religion.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6 ( 1 ): 182-187. Island.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https://www.etymonline.com/word/island Jensen, C. B., & Morita, A. 2017. Introduction: Infrastructures as ontological experiments. Ethnos 82 ( 4 ): 615-626. Johnson, H. 2020. Islands of design: Reshaping land, sea and space. Area 52 ( 1 ): 23-29. Jones, R. 2009. Categories, borders and boundarie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3 ( 2 ): 174-189. Kelman, I. 2023. The island as a political interstice. Political Geography 107: 102977. Kirby, B. 2024.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designations, transformations, entanglements. Religion, State & Society 52: 1-18. Laine, J. P. 2016. The multiscalar production of borders. Geopolitics 21 ( 3 ): 465-482. Larkin, B. 2013.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infrastructure.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42: 327-343. Larkin, B. 2018. Promising forms: The political aesthetics of infrastructure. In Anand, N. Gupta, A. & Appel, H. (eds), The Promise of Infrastructure, 175-202.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Latham, A., & Layton, J. 2022. Social infrastructure: Why it matters and how urban geographers might study it. Urban Geography 43 ( 5 ): 659-668. Latour, Bruno 2016。巴斯德的實驗室。( 譯:伍啟鴻與陳榮泰 ),新北市:群學。 Lemanski, C., & Massey, R. 2023. Is the grid people or product? Relation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in Cape Town's energy-housing nexus. Urban Geography 44 ( 7 ): 1305-1329. Lesutis, G., & Kaika, M. 2024. Infrastructured bodies: Between violence and fugitivit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0 (0). https://reurl.cc/VzzZER Lin, W. P. 2021. Island Fantasia: Imagining Subjects on the Military Frontline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cInnis, D. 1969. The Methodist Church and The Churches in Taiwan. Massey, D. 2005. For space. Sage. Mogiani, M. 2023. Studying borders from the border: Reflections on the concept of borders as meeting points. Geopolitics 28 ( 3 ): 1323-1341. Newman, D. 2006. Borders and bordering: Towards an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9 ( 2 ): 171-186. Newman, D. 2016. Contemporary research agendas in border studies: An overview. The Routledge Research Companion to Border Studies, Wastl-Walter, D. (Ed.), 55-70. London: Routledge. Opas, M. 2019. Keeping Boundaries in Motion. Anthropological Quarterly 92 (4): 1069-1098. Parsons T. 1978。結構功能論在當前社會學中的地位 ( The Present Status of ‘Structural-Functional’ Theory in Sociology ) ( 1975 ),現代社會學 結構功能論選讀,黃瑞祺 ( 譯 ),101-124。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Peña, S. 2023. From territoriality to borderscapes: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space in border studies. Geopolitics 28 ( 2 ): 766-794. Rocha, C. 2021. Global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s: the Australian megachurch Hillsong in Brazil. Social compass 68 ( 2 ): 245-257. Schaffter, M., Fall, J. J., & Debarbieux, B. 2010. Unbounded boundary studies and collapsed categories: rethinking spatial object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4 ( 2 ): 254-262. Shiner, L. E. 1972. Sacred space, profane space, human spa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 40 ( 4 ): 425-436. Signori, G. 2023.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The Parish Church. In Rethinking Infrastructure Across the Humanities, eds. A Pinnix et al., 173-180. Bielefeld: Universität Konstanz. Simone, A. 2004. People as infrastructure: Intersecting fragments in Johannesburg. Public culture 16 ( 3 ): 407-429. Simone, A. 2021. Ritornello:“People as infrastructure”. Urban Geography 42 ( 9 ): 1341-1348. Sjørslev, I. 2017. Ritual Infrastructure: Roads to Certainty in Two Brazilian Religions. The Cambridge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35 ( 2 ): 65-78. Sohn, C. 2014. Modelling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The role of borders as a resource. Geopolitics 19 ( 3 ): 587-608. Stark, R. 2004。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 譯者:楊鳳岡 ),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Stark, R. 2005。基督教的興起:一個社會學家對歷史的再思。( 譯者:黃剑波、高民贵 ),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Stokes, K., & De Coss-Corzo, A. (2023). Doing the work: Locating labour in infrastructural geography.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47(3), 427-446. Szonyi, M. 2016。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 ( 譯者:黃煜文、陳湘陽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Thomas, T. 2021 Kincraft:The Making of Black Evangelical Sociality. United States:Duke University Press. Van Houtum, H. 2005. The Geopolitics of Borders and Boundaries. Geopolitics 10 (4): 672–679. Woods, O. 2012. The geographies of religious conversion.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6(4): 440-456. Жанна, В. К. 2022. Царская Дорога: Невидимая Инфраструктура И Благочестивый Труд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оссийском Православии. Антропологический форум 55: 167-194.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64。臺灣臨時年議會第二屆會議錄及年鑑。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67。臺灣臨時年議會第五屆會議錄及年鑑。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69 。臺灣臨時年議會第七屆會議錄年鑑。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70。第八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71。第九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73。第十一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75。第十三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80。第十七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82。第十九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86。第二十三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87。第二十四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89。第二十六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91。第二十八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93。第三十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94。第三十一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95。第三十二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96。第三十三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97。第三十四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1998。第三十五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00。第三十七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01。第三十八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02。第三十九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03。第四十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05。第四十二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06。第四十三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11。第四十八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12。第四十九屆年議會議事錄。臺北市: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2019/10。中華衛理 No.106。https://reurl.cc/EjMdOA 。 內政部 1968年09月06日至民國1969年06月20日。七二○專案教會活動偵防專案。檔案號:A301000000A/0063/B12201/11 王崧興 1967。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的恢復 2021年5月13日。2021/5/9馬祖南竿召會成立。https://reurl.cc/bDaQRl ( 擷取日期:2024.04.16 ) 台北基督徒永和禮拜堂 2024年2月25日。20240225 宣教的聖靈 袁樂國 第二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5lvdfxqRH4 ( 擷取日期: 2024.04.16 ) 外交部 1966年08月23日至1967年06月16日。宗教案件。檔案號:A303000000B/0055/729.8/3 江柏煒2009。軍事治理下的地方社會:以金門華僑網絡為中心之考察 ( 1949-1970s )。考古人類學刊,71:7-46。 吳曉雲 2014。流轉時光 馬祖口述歷史。連江縣:福建省連江縣政府。 林瑋嬪 2018。導論 媒介宗教。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林瑋嬪 ( 主編 ),1-30。臺北市:台大出版中心。 邱新福 2015。南竿鄉誌。連江縣:連江縣南竿鄉公所。 南海路基督徒聚會處 2000 。我們是如何開始聚會的。https://reurl.cc/YEe5k4 ( 擷取日期:2024.4.1 ) 洪巧藍 2019年12月31日。嚴防陸疑似SARS疫情 疾管署宣布:即起武漢入境班機登機檢疫。ETtoday新聞雲。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614730 ( 擷取時間:2024.04.17 ) 馬祖日報 1959年2月1日。連江縣政會議 昨圓滿結束 夏兼縣長親自主持。 馬祖日報 1960年12月29日。神光普照馬祖前線。 馬祖日報 1960年12月30日。天主教前線勞軍團 抵達戰地慰勞守軍。 馬祖日報 1961年12月28日。戰地聖歌傅福音。 馬祖日報 1961年3月24日。維護樹苗成長 縣府明令除羊 盼駐軍響應殺羊運動。 馬祖日報 1963年4月8日。葛利亞昨講道 盛讚馬祖進步 並將在本區建教堂。 馬祖日報 1964年4月21日。基督教三慈善團體 葛利亞等昨抵本區 由救總專員沈宗範陪同 將往各地考察社會福利。 馬祖日報 1966年11月13日。救總沈委員等昨拜會司令官訪問馬祖政務委員會兼主任委員晚宴款待。 馬祖日報 1966年11月16日。有關馬祖救濟工作數問題(上)。 馬祖日報 1967年1月9日。連江縣政近況(一)。 馬祖日報 1967年11月21日。連江縣盧縣長 昨勘教堂建址。 馬祖日報 1967年11月27日。教堂興建工程 已經正式簽約。 馬祖日報 1967年3月27日。司令官昨日巡視 基督堂興建地址 並巡視農試所新工程 基督堂新工程可望下月興工。 馬祖日報 1968 年 9月15日。馬祖的過去和現在 ——訪七四高齡曹老太太談片。 馬祖日報 1968年12月18日。建教堂官兵胼手胝足 祈上主佑我國泰民康。 馬祖日報 1968年12月19日。榮耀上主 服務人膺 基督教堂昨落成 政委會李祕書長主持剪綵 衛理公會羅愛徒會督鑰。 馬祖日報 1968年8月1日。政委會昨天舉行 年度工作檢討會 司令官兼主委親主持 指示建立制度發展地方建設。 馬祖日報 1968年8月27日。清水教堂竣工。 馬祖日報 1969年4月17日。基督教會 本年新猷 將為本地區居民 提供醫療與救濟。 馬祖日報 1969年6月30日。迷信女鬼爭夫 居然戕害一命。 馬祖日報 1969年7月5日。迷信者的悲慘際遇。 馬祖日報 1969年8月10日。零訊。 馬祖日報 1970年12月24日。馬祖基督教堂明有盛會 宣示當乙前奮鬥目標 團結反共護教救國。 馬祖日報 1970年12月27日。駐軍熱愛公益 張牧師贈錦旗 陳松幌亦獲贈錦旗。 馬祖日報 1970年4月21日。牧師遠來戰地 傳播上主福音 拜會司令官並獻旗。 馬祖日報 1971年8月26日。戰地人情濃厚 孕婦慶獲重生 兩戰士輸血挽救 張牧師協助赴臺。 馬祖日報 1972年7月27日。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 劉子哲會長訪問馬祖 拜會司令官致敬 象徵性贈醫藥。 馬祖日報 1972年11月26日。「消滅死角」的教育 公教人員自衛訓練實施極為澈底。 馬祖日報 1975年4月14日。基督教友追思禮拜 悼念故總統 蔣公 並響應獻機報國運動。 馬祖日報 1979年11月4日。漁民不能與匪接觸的原因。 馬祖日報 1976年3月31日。各部訊息。 馬祖衛理堂 2021年5月14日。馬祖教會 │ 線上聚會 │ 因應新冠肺炎調整聚會模式 │ May 14th, 2021。https://reurl.cc/Gjrjm3 ( 擷取時間 2024.04.17 )。 馬祖衛理堂 2021年9月26日。馬祖衛理堂 │ 線上聚會 │ 神是愛?還是礙! │ 戴祖聖牧師 │ Sep. 26, 2021。https://reurl.cc/QR3Xzb ( 擷取時間 2024.04.17 )。 基督教論壇報 1969年3月16日。曾鎮藝盼臺灣教會 捐助馬祖教會宣教 當地新禮拜堂已落成。 基督教論壇報 1969年6月8日。上主光照馬祖 許可領歸來談訪問觀感 謂當地居民皆勤朴可愛。 張平官 ( 編 ) 2001。連江縣誌。北京市:方志出版社。 張育嘉2021。封鎖下的運補:金門人援物資的管制 ( 1949-197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雅評2017。捕魚好苦啊!戰地政務體制下的馬祖漁業及漁民家庭處境。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蛇島特派員 2004年9月1日。探尋走過戰地風雲的馬祖教會。馬祖資訊網。https://reurl.cc/OGngLg ( 擷取日期:2024.4.1 ) 陳永魁 1960年12月27日。基督教勞軍團抵馬祖慰勞三軍。中央社。網址https://reurl.cc/xLd9gE 陳明通 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社會變遷。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陳治旭2005。戰地中的馬祖教會。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藝術基金會。 陳治旭2009。基督教在馬祖 ( 1935-2008 )。臺北市:臺灣浸信會神學院。 陳品潔 2023。如何在台北身為印尼穆斯林? 維護邊界的基礎設施行動。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黄妙婉 2009。卫理公会与台湾社会变迁(1953—2008 年)。蘇州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論文。 曾慶豹 2016。約瑟和他的兄弟們。臺南市:臺灣教會公報社。 馮建章 1967年12月4日。馬祖一週。馬祖日報。 黃立西 1969年6月30日。牧師在白犬 施藥濟貧民。馬祖日報。 黃克先 2005 。原鄉,居地與天家:外省第一代的流亡經驗與改宗歷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克先 2021。跨國宗教與受限制的黨國:從監控檔案再探長老教會的政教關係。臺灣社會學刊 70: 1-78。 黃克先2018。全球化東方開打的「文化戰爭」:臺灣保守基督教如何現身公領域反對同志婚姻合法化。欲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陳美華、王秀雲、黃于玲 ( 主編 ),229-250。高雄市:巨流。 黃開洋 2017。兩馬同春鬧元宵? 馬祖飛地的認同/發展想像。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弘任 2015。第5章 綜攝與轉譯:一貫道英國道場的行動者網絡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黃應貴 ( 主編 ),235-274。臺北市:群學出版社。 趙震揚 2015。美援 480 公法救濟物資發放相關問題。 師大臺灣史學報 8: 65-92。 劉亦 2023。島語:馬祖書寫與臺灣文學史。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宏文2021年03月28日。北竿故事集之5 會說台語的蠣餅依婆。馬祖日報。網址https://reurl.cc/krm17K 劉家國等2014。連江縣志。連江縣:福建省連江縣政府。 劉家國與陳治龍 2013。東引鄉志。連江縣:福建省連江縣政府。 蔡明憲 2008年11月27日。軍民一心敬拜神。基督教論壇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1年5月15日。因應社區傳播有擴大趨勢,指揮中心自即日起至5月28日提升雙北地區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加嚴、加大全國相關限制措施,嚴守社區防線。https://reurl.cc/EjzG81 ( 擷取時間:2024.04.17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1年5月19日。因應本土疫情持續嚴峻,指揮中心自即日起至5月28日止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各地同步加嚴、加大防疫限制,嚴守社區防線。https://reurl.cc/MOdRvm ( 擷取時間:2024.04.17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22年11月7日。指揮中心自11月7日起放寬部分社區管制措施。https://reurl.cc/nN0rQX ( 擷取時間:2024.04.17 ) 鄭睦群 2016。美援救濟物資對淡水教會影響之探討。國際文化研究 12 ( 2 ): 1-22。 謝大力 2023。試論口述歷史在臺灣教會史研究的重要性。發表於2023年臺灣神學研究學院口述歷史工作坊,臺北市。 謝偉士 2020年6月3日。戰地教堂2.0 馬祖衛理堂52年後拆除重建。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5&article=1362845. (擷取日期:2022.09.21 ) 謝順道 2006年8月 。牧師、神父、傳道等稱呼問題。網路雜誌,347。網址:https://joy.org.tw/holyspirit.asp?num=2956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6738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邊界 ( border ) 在政治地理學的學術討論中,不再只是探究邊界的區分效果,而是透過邊界所鑲嵌的時空脈絡,藉由空間上的連結來探討邊界如何產生 ( Newman 2006 )。然而在同時面對到區分與連結的特性時,我們該如何對邊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尤其,在面對到臺澎金馬共同體中具有連結與不連結的狀態時,邊界在此又該用什麼視角來檢視?本研究以馬祖列島中的南竿島作為研究地點,並將該邊界關係用馬祖衛理堂檢視,以便推進與邊界相關的討論。馬祖衛理堂曾是南竿島上唯一的教堂,是在過去由軍政府、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以及島上的基督徒們在互動之中所建立。該教堂在成立後,將島上原先沒有明顯宗派背景的基督徒,拉攏成為衛理公會 ( Methodist ) 的基督徒。這個過程是馬祖衛理堂成為宗教基礎設施 (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 的過程,馬祖衛理堂在社會技術的編排 ( socio-technical arrangement ) 之中,組織起當地基督徒並且讓當地的基督宗教得以在馬祖衛理堂的運作之持續下去。而邊界的影響力,便是在社會技術編排的跨界網絡中具體化的呈現在宗教基礎設施建立、停擺、修復以及限制,呈現在當地的基督宗教地景之中。透過此案例分析,本研究認為島嶼研究中的「政治縫隙」( political interstice ) ( Kelman 2023 ) 確切描繪出邊界力量,因而本研究提出「邊界作為縫隙」( border as interstice ) 的概念來顯示邊界是在人與自然地理 ( physical geography ) 的纏繞之中,處在縫隙性的連結底下,使得邊界兩側之間的關係呈現難分難捨的狀態。因此,邊界不只是連結與區分的議題,而是人如何與社會-自然地理環境互動的議題。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Border is an essential concept for political geographers, as its effect of demarcation constructs this contemporary society ( Newman 2006 ). These days, geographers not only study the divisions of borders, but also explore their interconnections about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context of borders. However, giv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disconnection and connection, how can we broaden our understanding of borders? Particularly, when facing this duality within the Taiwan-Penghu-Kinmen-Matsu (TPKM) community, what perspectives can offer us a fresh scope for borders, allowing us to not only consider them from new angles?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borders,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the Taiwan-Matsu relationship,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the Matsu Methodist Church (MMC). MMC was the only church on the Nangan Islands before, built in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Taiwan Methodist Church, and the Christians on this island. This process reveals that the church enrolls local Christians without any denominational identity into the MMC through complex socio-technical arrangements. Meanwhile, these cross-border socio-technical networks also actualize border power in the construction, limitation, and repair of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as represented in the local Christian religious landscape. By the case stud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olitical interstice" ( Kelman, 2023) in island studies, I propose the concept of "border as interstice," suggesting that borders exist within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human and socio-physical geography.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5-02-21T16:19:49Z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5-02-21T16:19:49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i
誌謝 ii 摘要 xi 英文摘要 xii 目次 xiii 圖次 xvi 表次 xvii 第一章 前言 1 一、建立在意外邊界上的馬祖衛理堂:邊界是作為「什麼」的邊界? 1 二、邊界的縫隙性:不只是斷裂也不只是會合的邊界 8 三、宗教基礎設施:基礎設施視野下的宗教研究 13 四、研究方法:跨地研究與資料來源 21 (一)方法論:由宗教基礎設施運作所產生的宗教經驗探究邊界的縫隙性 21 (二)資料來源:研究馬祖衛理堂的資料來源 23 五、章節安排 28 第二章 意外邊界再連結:南竿的基督教興起(1949-1968) 32 一、南海路基督徒聚會處與南竿基督宗教:意外邊界中的意外連結 32 二、意外的邊界降臨:「存活」作為改宗因素與其背後社會劇變 37 (一)邊界降臨前的南竿島:海/陸交織的經濟生產與互動往來 39 (二)當邊界降臨的南竿島:由海至陸劇變以及傳統民間信仰的失序 44 三、戰地中的意外連結:基督徒軍民網絡如何塑造出意外的連結? 59 (一)基督徒軍民網絡 63 (二)從軍方的麻煩變成軍方的夥伴 73 四、小結:意外中出現意外連結起的南竿島 84 第三章 意外邊界的會合與難以會合:不只是南竿的馬祖衛理堂 87 一、讓馬祖衛理堂成為南竿基督徒的教堂(1968-1975) 91 (一)與軍方打交道的教會:社會福利、反共愛國、牧師的社會關係與社交能力 91 (二)能夠一同聚會的教堂:移動、分工與協助 102 (三)在戰地運作起一座衛理公會的教會:馬祖衛理堂如何拉攏南竿島的基督徒? 109 二、人去樓空的馬祖衛理堂:南竿、臺灣、美匪關係 ( 1976-1982 ) 112 (一)遙遠的教堂:難以前往的教堂,難以前往的村莊,難以久留的地方 112 (二)中美關係與世界基督教協會:調派制的停滯及其在南竿島的結果 114 (三)宗教基礎設施停擺下的「反教」 126 三、復甦的馬祖衛理堂:基督教界重振馬祖衛理堂 ( 1983-今 ) 131 (一)機遇所促成的修復:會友、教會界人際網絡與在地人協力 131 (二)戰地解除的機會 I:時空的解放 136 (三)戰地解除的機會 II:屬於自己的馬祖衛理堂與淡化的黨國 141 (四)戰地解除的機會 III:疫情的克服與韌性的維繫能力 148 (五)「撐過去」與「我很幸福」:關於宗教基礎設施修復的啟示 162 四、小結:宗教實作與宗教基礎設施背後的邊界 165 第四章 意外縫隙中的基督教:南竿島作為宣教的島 165 一、推動馬祖列島福音化的馬祖衛理堂 168 (一)馬祖列島福音化:逐漸開展的過程 173 (二)外島宣教的維繫:列島的島嶼連結與無法連結 179 二、眾教會的馬祖列島福音化與眾教會間的劃界過程 184 (一)眾教會的合作:東引福音中心與南竿馬祖衛理堂的連結 184 (二)眾教會的困惑:競爭下的劃界與難以劃界 193 三、小結:宗教基礎設施在地理空間上的拓展與限制? 204 第五章 結論:邊界作為縫隙 208 一、縫隙般的邊界:馬祖與臺灣之間的縫隙 210 二、處在縫隙上的宗教基礎設施:馬祖衛理堂的連結 213 三、宗教作為馬祖的縮影:從個體、到宗教基礎設施、再到邊界 216 四、總結:馬祖衛理堂作為處在邊界縫隙中的宗教基礎設施 218 參考文獻 220 | - |
dc.language.iso | zh_TW | - |
dc.title | 作為縫隙的邊界: 走過戰地的馬祖衛理堂 | zh_TW |
dc.title | Border as Interstice: The Testament of Matsu Methodist Church To Military Regulations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113-1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邱炫元;黃克先;高晨揚 | zh_TW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Syuan-Yuan Chiou;Ke-hsien Huang ;Chen-Yang Kao | en |
dc.subject.keyword | 馬祖衛理堂,邊界,邊界作為縫隙,宗教基礎設施,政治地理學,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Matsu Methodist Church,border,interstice,religious infrastructure,political geography, | en |
dc.relation.page | 238 |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402423 |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
dc.date.accepted | 2024-08-26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理學院 |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 |
dc.date.embargo-lift | 2025-02-22 | -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
ntu-113-1.pdf | 5.58 MB | Adobe PDF | View/Open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