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6627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葉國俊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Kuo-Chun Yeh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胡詠晴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Yung Ching Hu | en |
dc.date.accessioned | 2025-02-20T16:16:15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5-02-21 | - |
dc.date.copyright | 2025-02-20 | - |
dc.date.issued | 2025 | - |
dc.date.submitted | 2025-01-21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
(一)專書著作 Ron Adner(隆.艾德納)著,Winning the Right Game: How to Disrupt, Defend, and Deliver in a Changing World。黃庭敏譯(2022)《生態系競爭策略:重新定義價值結構,在轉型中辨識正確的賽局,掌握策略工具,贏得先機》。台北:天下雜誌 王定宇(2005)。《公司與企業法治》。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楊敏華(2004)。《企業與法律 公司治理之監事制度研究》。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出版。 (二)學位論文 石淳碧(2023)。《ESG 與企業品牌形象關係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穎(2023)。《ESG 與企業韌性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采宸(2020)。《利害關係人鑑別對公益投資社會報酬率分析:(SROI)之效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巫政儀(2022)。《探討負面事件對履行 ESG 企業之影響》。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英琪(2024)。《企業利害關係人ESG訊息溝通與決策實踐研究:案例比較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友賢(2019)。《家族企業與肥貓公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蘇昱文(2023)。《家族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限制與其公司績效 - 以 ESG 表現為調節效果》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報紙資料 王玉樹(2024年3月21日)。〈王美花轉任金融業獨董「權力可大了」 部長級給薪上看千萬〉。中國時報。https://tw.news.yahoo.com/%E7%8E%8B%E7%BE%8E%E8%8A%B1%E8%BD%89%E4%BB%BB%E9%87%91%E8%9E%8D%E6%A5%AD%E7%8D%A8%E8%91%A3-%E6%AC%8A%E5%8A%9B%E5%8F%AF%E5%A4%A7%E4%BA%86-%E9%83%A8%E9%95%B7%E7%B4%9A%E7%B5%A6%E8%96%AA%E4%B8%8A%E7%9C%8B%E5%8D%83%E8%90%AC-134743451.html 李孟珊(2024年3月21日)。〈全球將增1,400萬「綠領」職缺 主要需3大類人才〉。經濟日報倡議家。https://ubrand.udn.com/ubrand/story/123643/7843797 林宜萱整理(2024年10月15日)。〈臺灣進入碳有價時代!碳費、碳稅、碳交易是什麼 為何臺灣碳費比日韓貴?〉。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8293413 袁顥庭(2024年3月15日)。〈面板廠裁員一波接一波 OO:依法資遣〉。經濟日報。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315701489-430502 袁顥庭(2024年8月3日)。〈新品良率低 OO虧損擴大〉,工商日報。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803700162-439901 郭靜芝(2024年4月23日)。〈股東行動主義年 小股東權益新盼望〉,工商時報。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423700784-431201 (四)網路媒體資料 BBC中文網(2022年11月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什麼是「漂綠」?怎樣才能識別它?〉。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3467140 BSI英國標準協會〈社會價值評估與下一步 從分歧到整合的標準化之路〉。https://www.bsigroup.com/LocalFiles/zh-tw/e-news/No156/social-value-report.pdf Combogic Tech. 櫛構科技(2023)。〈漂綠懶人包》什麼是漂綠?如何避免漂綠?企業六大漂綠行為一次看〉。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87/post/202309180014 PwC Taiwan(2023年3月30日)。〈ESG是什麼?為什麼企業要重視?解密企業淨零轉型重要關鍵〉。https://www.pwc.tw/zh/topics/trends/what-is-esg.html PwC Taiwan(2023年6月23日)。〈綠色金融是什麼?看金融業如何推動ESG發展〉。https://www.pwc.tw/zh/topics/trends/what-is-green-finance.html RBA。https://www.responsiblebusiness.org/about/members/ TEJ資料庫(2023年6月1日)。〈2023 最新公司治理評鑑指標:連結 ESG 績效與高階薪酬〉。https://www.tejwin.com/insight/2023-%E6%9C%80%E6%96%B0%E5%85%AC%E5%8F%B8%E6%B2%BB%E7%90%86%E8%A9%95%E9%91%91%E6%8C%87%E6%A8%99/ TEJ資料庫(2024年2月1日)。〈2024 獨立董事新法上路:門檻提高將帶來什麼影響?〉。https://www.tejwin.com/insight/2024%E7%8D%A8%E7%AB%8B%E8%91%A3%E4%BA%8B%E6%96%B0%E6%B3%95%E4%B8%8A%E8%B7%AF/ WBCSD、Datamaran,編譯:艾齊(2021年8月26日)。〈22招有效改善企業「重大性議題評估」〉。CSRone永續智庫。https://csrone.com/topics/7048 今周刊編輯團隊(2020年9月16日)。〈1000天的煎熬!為何一封「不尋常」信函,讓長榮海運被外資列為「投資黑名單」,歷經3年才「洗白」?〉。《今周刊》網站。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8/post/202009160012/ 今周刊編輯團隊(2021年4月15日)。〈去年虧逾14億、董事酬金500萬元一樣入袋!國喬、宏達電、友達…都入肥貓榜,上市183家公司虧損仍發董事酬金〉。《今周刊》。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2404150012/ 今周刊編輯團隊(2021年7月14日)。〈台塑的難題》歐盟碳關稅即將啟動,臺灣排碳第一大戶卻轉型牛步…臺灣石化業何時踏出不落後國際的第一步?〉。《今周刊》第1282期。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6/post/202107140044/ 今周刊ESG永續臺灣。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 王志仁(2008年8月20日)。〈賺錢行善vs.行善賺錢〉。《經理人》。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1372 王茜穎編譯(2023年10月17日)。〈從漂綠到噤綠,為何愈來愈多企業不願公開淨零、永續ESG目標?〉。天下@CSR。https://csr.cw.com.tw/article/43377 台達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CSR報告書〉。https://www.ttc.com.tw/zh-tw/dirCSRnew/frmMajorTopics.aspx 史萬 JC de Swaan(2017年10月8日)。〈日本仰賴股東行動主義改善經濟〉。《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17461/japan-is-counting-on-shareholder-activism-to-improve-its-economy 安侯建業通訊 (2018年8月號)。〈取之於社會的企業以SROI分析用於社會的價值〉。第139期。https://assets.kpmg.com/content/dam/kpmg/tw/pdf/2018/08/201808-kpmg-monthly.pdf 何可妍(2024年3月15日)。〈資深處長也難逃!國內面板大廠爆「半年裁員300人」公司回應了〉。TVBS新聞網。https://news.tvbs.com.tw/life/2425023 江欣盈(2023年10月24日)。〈不只是淨灘更要守護海洋生態!永豐金響應還海行動,為永續海洋貢獻心力〉。《今周刊》。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221167/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22年3月4日)。〈移工留才久用方案〉。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bad691ec-b013-4a38-9e35-92d2eff33623 何勝泉(2024年5月6日)。〈淺談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用於政府施政及社會影響力評估〉。https://moda.gov.tw/press/multimedia/blog/12618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24年2月22日)。〈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https://www.sfb.gov.tw/ch/home.jsp?id=992&parentpath=0,8,882,884 李易云(2024年5月16日)。〈高物價、通膨影響環保行動?研究顯示消費者願為永續商品多付9.7%價格〉。《DailyView網路溫度計》。https://dailyview.tw/popular/detail/26391 李采洪、鄭呈皇(2005年11月10日)。〈焦家小王子7年虧110億的教訓〉。《商業周刊》第938期。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21423&rf 周加恩(2023年4月6日)。〈撰寫「永續報告書」之前,一定要先搞懂的「SROI」〉。ETToday永續雲。https://esg.ettoday.net/news/2473450 林士傑(2024年7月15日)。〈企業要業績、實質減碳還要顧形象!防漂綠,金融業應強化盡職調查:一次看歐美日防漂綠措施〉。《今周刊》。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90807/post/202407150023 林羿成(2021年1月4日)。〈影響力投資:你投資的每一分錢如何改變世界?〉。《今周刊》。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88/post/202101040037 林韋伶(2023年11月25日)。〈2023金博會》ATM也會抓車手!發現可疑人物會主動拖延時間、聯繫警察「每月成功抓1人」〉。《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7/post/202311250003/ 林韋伶(2024年1月31日)。〈《巧連智月刊》停刊4版本賣光,再來孩子看什麼?聽故事學常規+練英文…5千本電子童書也能不傷眼〉。《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0/post/202401310024/ 邱韞蓁編譯(2022年7月22日)。〈ESG投資成顯學!但為何經濟學人說,這三個字救不了地球?〉。《商業周刊》。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bon-reduction/blog/3010272 侯冠州(2021年8月2日)。〈管理系統、節水技術奏效,群創製程水回收率高達 96.2%〉。科技新報。https://technews.tw/2021/08/02/innolux-water-2/ 夏傳位(2000年4月1日)。〈向善提升或為名沈淪?—企業經營基金會〉。《天下雜誌》第227期。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6781 荒野保護協會(2021年6月4日)。〈反思淨灘熱潮──走向智慧淨灘,別讓淨灘越淨越髒〉。公益交流站NPOTst。https://npost.tw/archives/61695 財團法人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https://www.aseepsfund.org.tw/ 商業周刊(2023年7月25日)。〈不減碳就沒訂單!資誠助企業實現永續數位雙軌轉型〉。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indep/1003557 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EE68AAD8B38BD76 郭靜蓉(2024年8月1日)。〈市況未見改善 OO連虧8季〉。DigiTimes。 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id=0000698721_UL96YFBV3URIWA02X10Q 彭子珊(2016)。〈SROI算出你的愛心值多少〉。天下@CSR網站。https://csr.cw.com.tw/article/38444 黃正忠、侯家楷。〈五個準則引領企業基金會成為社會創新的推手〉。PwC Taiwan。https://kpmg.com/tw/zh/home/insights/2020/08/tw-five-guidelines-of-social-innovation.html 黃泓瑜(2024年10月24日)。〈國內碳權價2500元起,交易平台即日正式啟動〉。《遠見雜誌》。https://esg.gvm.com.tw/article/71465 黃婷容(2024年4月2日)。〈【2024最新】一次看懂ESG必懂關鍵概念:GRI、SASB、TCFD、TNFD…與人權有關的TIFD即將上路!〉。《今周刊》。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90807/post/202404020014 黃維萱(2021年6月8日)。〈淨灘垃圾永遠撿不完?RE-THINK 黃之揚:回歸生活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社企流。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7929 鉅亨網(2024年4月22日)。〈Wintel聯盟興衰啟示錄:微軟幸好有納德拉,英特爾拒絕了賈伯斯〉。https://hao.cnyes.com/post/81692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2024年5月)。〈打造反漂綠生態系:2024企業永續追蹤報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記者會聲明稿。https://gcaa.org.tw/10468/ 綠色和平(2023)。〈什麼是巴黎協定?全球氣候協議通過 8 年 控制升溫 1.5 度成效如何?〉。GreenPeace綠色和平。https://www.greenpeace.org/hongkong/issues/climate/update/40157/ 劉俞青(2021年3月24日)。〈大同林郭治理荒謬劇!本業年虧8.6億,卻花7億打官司、拼廣宣...只為保住個人經營權〉。《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6/post/202103240011/ 劉苑杉(2021年11月1日)。〈移工的定義是什麼?在臺灣,外勞和移工有什麼差異?〉。天下雜誌獨立評論。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1/article/11554 盧佳柔(2024年8月1日)。〈【面板廠轉型記】產能過剩虧損陰影揮不去 面板廠闖新藍海殺出血路〉。《鏡週刊》。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40613ind007 鴻海科技集團。〈利害關係人關注性議題問卷調查〉。https://www.honhai.com/zh-tw/CSR/csr-survey 簡永達(2020年10月21日)。〈國際品牌商力推移工「零付費」改革,臺灣廠商和仲介跟得上嗎?」〉。《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migrant-workers-zero-placement-fee (五)研討會資料 李振北(2024年8月27日)。編製ESG永續報告書的常見盲點及數據追蹤的必要性。發表於反漂綠論壇_打造反漂綠生態系研討會。台北市:台大社科院梁國樹會議廳。 (六)期刊 李宜樺、吳佳餘、朱恩言(2017)。〈公共服務影響評估工具「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介紹〉。《國土與公共治理季刊》,5(1),30-41 馬群傑(Chun-Chieh Ma)、莊楚函(Chu-Han Chuang)(2010)。〈企業型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責任認知研究-以奇美文化基金會為例〉。《政策與人力管理》, 5(2),63-110 曾煌均(2017)。〈淺談家族企業之治理〉。《證劵暨期貨月刊》,35 (9),32-47 英文 Harris, M. (n.d.). (2022). “ESG Should Be Boiled down to One Simple Measure: Emissions,Three Letters That Won’t Save the Planet. ” The Economist.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2/07/21/esg-should-be-boiled-down-to-one-simple-measure-emissions Makower, J. (2018). “How to Greenwash like a Pro. ” https://trellis.net/article/how-greenwash-pro/ Raghunandan & Rajgopal (2024). “Do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s Walk the Talk?”,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67(4), 767-810. Stacey, Kiran & Jung-a, Song (2018). “Shareholder Activism Fuels Cultural Shift across Asia Inc. ” . Financial Times. https://www.ft.com/content/668db980-5f33-11e8-9334-2218e7146b04 WBCSD & Datamaran (2021). Insights from Real-World Applications of ESG Materiality Assessments. https://www.wbcsd.org/resources/insights-from-real-world-applications-of-esg-materiality-assessments/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6627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旨在探討企業實現ESG的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與限制?提出綠色產品是否是永續的糖衣?電子大廠如何成就永續生態系?企業推動「移工零付費」是否達成政策目的?SROI(社會投資報酬率)可以解決難以量化的社會影響力難題嗎?股東行動主義面對家族企業的治理困境,以及企業型基金會是否可能淪為企業的「漂綠」單位?
本研究個案發現,臺灣作為全球電子製造業的重要據點,在供應鏈中的角色至關重要,企業永續具有市場與政策雙邊壓力,部分企業「漂綠」行為,常以「短擇利益」優先,而不追求「長擇永續」。 「永續生態系」作為產業轉型的理論基礎,由於轉型成本高昂、供應鏈管理困難、投資回報的矛盾、利害關係人著重不同需求以及企業文化不適應,導致轉型失敗。 多數電子業支持「移工零付費」政策,仍有許多企業變相收費,加上企業的供應鏈往往遍布不同國家和地區,導致執行和監管難度極大。 企業參與「社會責任」經常面臨難以量化的問題,如果沒有 SROI 的框架與衡量指標,企業可能永遠不知道決策是否正確?透過「投入的資源成本」與「產出的社會價值」之間的相互關聯,SROI 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成資源投入者及受益者的對話,協助企業重新資源分配,使得社會減少負面的影響或加值。 臺灣電子業部分企業的股權結構集中、未落實利害關係人議和,家族治理現象明顯,這些特質在ESG落實過程中,可能成為限制股東行動主義的主要障礙。這可能導致 ESG 推動不力、流於形式與缺乏治理透明度,難以實現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最後,企業型基金會投入公益時,容易僅在利益與品牌形象受益時才有所行動,讓企業在合法範圍內誇大其綠色屬性,成為助長漂綠的工具。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study uses a public listed company in Taiwan as a case study to explore the challenges and constraints that businesses may fac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initiatives.
This study focuses six questions: Are green products truly sustainable? How can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s build sustainable ecosystems? Does the “Zero Placement Fee” policy work? Can SROI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quantify social impact? How does shareholder activism address family business governance issues? Are corporate foundations tools for greenwash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Taiwan, a key player in global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faces dual pressures from markets and policies, leading some companies to prioritize short-term profits through greenwashing over sustainability. Second, building a "sustainable ecosystem" often fails due to high costs, supply chain challenges, conflicting returns, diverse stakeholder needs, and incompatible corporate culture. Third, while many electronics firms support the “zero recruitment fees” policy, covert charges persist, and global supply chains complicate oversight. Company’s CSR efforts often struggle to quantify impact without an SROI framework. Fourth, SROI connects investments to social value, fostering dialogue between contributors and beneficiaries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hance social impact. Fifth, concentrated equity and family governance in Taiwan’s electronics industry hinder stakeholder engagement, limit shareholder activism, lead to superficial, non-transparent ESG efforts, and fail to achieve true sustainability goals. Finally, corporate foundations often prioritize profits or brand image, exaggerating environmental claims and contributing to greenwashing.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5-02-20T16:16:15Z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5-02-20T16:16:15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致謝辭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次 VII 圖次 XI 表次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壹、研究背景 1 貳、研究動機 2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方法 4 壹、研究目的 4 貳、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9 第一節、永續發展脈絡 9 第二節、ESG企業永續文獻回顧 13 第三節、為何企業要善盡 ESG? 19 第四節、企業永續經營的挑戰 21 第三章 研究假說與訪談設計 25 第一節、研究假說 25 第二節、研究問題設計與回饋 36 第四章 研究資料與訪談分析 43 第一節、「綠色產品」是永續的糖衣? 43 壹、漂綠的成因剖析:市場與政策壓力之下的困境 43 貳、企業淨零轉型的難題:有框架,無細則,有鼓勵,無懲罰 45 參、揭開永續的糖衣:綠色產品為何不綠? 52 第二節、電子大廠如何成就永續生態系? 58 壹、永續生態系的領導者? 60 貳、建立永續生態系的困難 62 第三節、企業推動「移工零付費」是否達成政策目的? 66 壹、RBA與SDGs的重要連結 67 貳、移工零付費政策的背景 70 參、自願放棄人權,還是自主弱勢? 72 第四節、SROI可以解決難以量化的社會影響力難題嗎? 75 壹、社會責任的難題:難以量化、標準不一、定義不清 76 貳、SROI 的基本精神 79 參、沒有SROI的量化困境 82 肆、SROI的影響力變因 83 伍、SROI 的挑戰與侷限性 85 第五節、股東行動主義面對家族企業的治理困境 88 壹、公司治理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利害關係人 93 貳、重大性議題攸關企業永續重點 96 參、家族企業體質不利公司治理? 99 第六節、企業型基金會是否可能淪為企業的「漂綠」單位? 103 壹、企業型基金會是「行善賺錢」,還是「賺錢行善」? 104 貳、基金會是「善因行銷」,還是「漂綠」幫兇? 107 參、家族企業的窠臼:權責不分、專業不足、決策集中 109 第五章 結論 115 壹、企業漂綠,是漂什麼「綠」? 115 貳、公司治理是ESG成功的關鍵 117 參、有起步比什麼都不做好 120 參考文獻 121 附錄 129 附錄一、訪談SROI學者 129 附錄二、訪談公司治理顧問 140 附錄三、訪談公司治理顧問 147 附錄四、訪談企業型基金會專案管理 150 附錄五、訪談製造業永續主管 163 附錄六、訪談移工非營利組織 169 附錄七、訪談高階經理人 181 | - |
dc.language.iso | zh_TW | - |
dc.title | ESG對企業永續的發展與限制一以某電子業上市公司為例 | zh_TW |
dc.title | The Impact of ESG o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nd Limitations: A Case Study of a Public Offering Company in TWSE Industry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113-1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趙家緯;林雅淇 | zh_TW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Chia-Wei Chao;Ya-Chi Lin | en |
dc.subject.keyword | 淨零轉型,永續生態系,股東行動主義,利害關係人,社會投資報酬率,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Net-zero transition,sustainable ecosystem,shareholder activism,stakeholders,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 en |
dc.relation.page | 187 |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500184 |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
dc.date.accepted | 2025-01-22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 |
dc.date.embargo-lift | 2025-02-21 | -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13-1.pdf | 3.26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