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646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業立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Yeh-Lih W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楊鎮全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en-Chuan Yang | en |
dc.date.accessioned | 2025-02-18T16:15:21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5-02-19 | - |
dc.date.copyright | 2025-02-18 | - |
dc.date.issued | 2025 | - |
dc.date.submitted | 2025-01-21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內政部 (1987)《世界各國兵役制度概論 (上冊) 》,臺北:中華民國內政部,頁151-154。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24年12月),《2004年至2024年新生兒出生數曲線統計圖》,臺北:內政部。 中華民國內政部 (2024年12月),《新生兒性比例統計圖》,臺北:內政部。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2024年12月),《2004年至2024年新生兒出生數按登記日期及性比例統計表》,臺北:內政部。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人口統計資料人口統計圖07.總生育率及出生數 (40)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中華民國內政部役政署 (2015),《民107年至115年可徵役男預判表》,臺北:中華民國立法院外交暨國防委員會。 中華民國內政部役政署 (2019年4月15日),《徵兵及齡男子兵籍調查》,臺北:中華民國內政部役政署。 中華民國立法院 (2002年5月2日),《立法院公報》,第 91卷第 44期,頁 331,臺北:中華民國立法院。 中華民國立法院 (2002年5月2日),《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44期,頁331-336,臺北:中華民國立法院。 中華民國立法院 (2014年3月31日),《立法院公報》,第103卷,第21期,頁134,臺北:中華民國立法院。 中華民國立法院 (2023年3月26日),〈第10屆第7會期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臺北:中華民國立法院。 中華民國立法院預算中心 (2014),《國軍人力持續精簡政策所衍生之問題研析》,臺北:中華民國立法院。https://www.ly.gov.tw/Pages/List.aspx?nodeid=9753 中華民國立法院預算中心 (2024年12月),《國防部主管114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臺北:中華民國立法院。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17年3月),《中華民國106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19),《國防報告書》,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21),《國防報告書》,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22年8月9日),《國軍軍職人員公餘進修實施規定》,國防法規資料庫。https://law.mnd.gov.tw/scp/Query4B.aspx?no=1A008714011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23),《2024國軍一年期兵役制度-ONLINE》,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23),《國防報告書》,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24年12月),《2014年至2023年三軍志願役士兵招募人數統計》,臺北: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24年12月),《陸海空軍人員編現比統計》,臺北: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人次室 (2022年12月),《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人次室 (2024年1月2日),《一年期義務役QA說明資料》,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主計局 (2020年1月),《國軍薪資加給調整統計表》,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主計局 (2024年12月),《105至114年度國防部主管預算配置》,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 (1999),《1998日本防衛白皮書》,頁 88-93,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本部人事參謀次長室 (2024年12月),《志願役士兵統與編現比統計資料》,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國防部新聞處 (2020年3月29日),《說明媒體報導「國軍要再買戰鬥平板,規格由軍用變民用」乙情》,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s://www.mnd.gov.tw/Publish.aspx?p=76892&title=%E5%9C%8B%E9%98%B2%E6%B6%88%E6%81%AF&SelectStyle=%E6%96%B0%E8%81%9E%E7%A8%BF 中華民國國防部資源規劃司 (2023年3月6日),《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與義務役役期延長配套措施及整備規劃專案報告》,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中華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3年6月21日),《因應役期恢復一年,教育部公布彈性修業實施指引》,臺北:中華民國教育部。https://depart.moe.edu.tw/ed2200/News_Content.aspx?n=90774906111B0527&sms=F0EAFEB716DE7FFA&s=D9A0B19F683E43BE 中華民國監察院 (2008),《國防部擬實施全募兵制對政府財政及國軍戰力之影響》,臺北:中華民國監察院。 中華民國監察院審計部 (2016),《審計部105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臺北:中華民國監察院。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9年10月2日),《總統主持「落實執行防颱準備工作」會議》,臺北: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13666?DeteailNo=%E5%9C%8B%E8%BB%8D%E6%95%91%E7%81%BD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2年12月27日),《總統主持「強化全民國防兵力調整方案記者會」》,臺北: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7206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2年1月4日),《接見民主聯盟基金會拉斯穆森主席訪團副總統期盼共同合作推廣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臺北: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7221 仇佩芬 (2022年12月27日),《總統府宣佈兵役改革 AIT肯定:彰顯臺灣自我防衛的承諾》,上報。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4&SerialNo=162537&utm_source=chatgpt.com&utm_medium= 王貴民,韓慧林,劉彥甫,蕭士穎 (2015),〈募兵制之軍事轉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49 (5),6-19。 王臻明 (2023年6月4日),《分析兵役延長方案:國軍訓練量能及裝備缺乏問題亟待解決》,聯合新聞網-鳴人堂。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873/6885230 朱柔若譯 (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江炘杓 (2020年10月23日),《國防安全雙週報》,第14期,國防安全研究院。 余振國譯 (2019年5月),〈失衡中的恐怖平衡〉,《國防譯粹》,第46卷第5期。 吳 定 (2003),《政策管理》,臺北:聯經出版社。 吳怡農 (2013年12月15日),《軍隊與社會的疏離:美國募兵制的負面經驗》,壯闊臺灣。https://www.forward.org.tw/programs/insights/modern-mil-part-three 吳書緯 (2024年12月4日),《志願役加給將加5000元? 國防部:仍在研議》,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12030275.aspx 李文忠,何敏豪,林濁水,段宜康,陳忠信,湯火聖,蕭美琴 (2003),〈臺灣兵力規模研究報告〉,《民主進步黨政策委員會政策研究報告系列》,頁18。 李俊毅 (2021年12月),〈嚇阻在灰色地帶衝突的適用性〉,《戰略與評估》,第11卷第2期,頁3-6,臺北:國防安全研究院。 李俊毅 (2025年1月13日),〈國軍人力嚴重吃緊!志願役「賠錢退伍」暴增4倍〉,壹蘋新聞網。https://tw.nextapple.com/politics/20250113/AB2C07D3852A6999E5D6F065336A0BC1 李奕緯 (2022年12月27日),《兵役70年來首次加長!一圖看清年「3年4個月一年」役期變革》,中天新聞網。https://tw.news.yahoo.com/兵役70年來首次加長-圖看清-3年-4個月-1年-070723830.html 李瑞中 (2020年4月),《2020年的人口社會結構預測報告》,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李澄欣 (2022年12月27日),《臺灣延長義務兵役至一年 蔡英文「困難決定」背後的壓力》,BBC NEWS 中文。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4102726 李錫勳 (2005),《精實案後國軍人力資源發展之研析─延續管理的觀點》,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頁4。 沈有忠 (2004),〈兵役制度中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研究〉,《國防雜誌》,第19卷,第2期,頁68-76。 周明輝 (2010),〈實施募兵制對軍民關係之影響〉,《國防雜誌》,25 (6),頁107-119。 林仕祥 (2022年12月13日),《年底恢復役期?臺灣軍事訓練役走冤枉路,誰的錯?》,遠見雜誌。https://www.gvm.com.tw/article/97537 林仕祥 (2023年1月19日),《少子化、一年兵雙重打擊,企業缺工雪上加霜》,遠見雜誌。https://www.gvm.com.tw/article/98987 林澤助 (2010),《募兵制推動因素探討,98年軍事學術研究論文選輯》,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頁19。 林穎佑 (2024年11月14日),〈2024聯合利劍AB的比較〉,願景論壇,第81期,臺北:願景基金會。 邱學陞 (2024年7月10日),《瑞典新版國安戰略 直指俄為頭號威脅》,青年日報。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691500&type=universal 邱燕玲 (2015年8月26日),《全募兵制二度跳票 馬政府爛攤子丟給新總統》,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424108 姜大智 (2011),〈我國冷戰時期兵役制度之研究〉,《黃埔學報》。 洪錦成、施奕暉 (2013),〈我國兵役制度的演進、變革與展望〉,《檔案季刊》,第12卷第2期,頁33。 美國在臺協會發言人 (2022年12月27日),美國在臺協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B2VDTBWA/ 范麗恒譯 (2013),《質性研究訪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 翁予恆 (2022年5月21日),《軍事論壇-美後備制度健全、衛國關鍵戰力》,青年日報。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503646&type=forum 高志榮 (2024年10月15日),《即時評析-中共「聯合利劍-2024B」演習研究》,臺北:國防安全研究院。https://indsr.org.tw/focus?uid=11&pid=2730&typeid=26 國軍營舍及設施改建基金 (2022年10月),《營改基金106至112年度「老舊營舍整建計畫」項下之興安專案預算編列與實際執行概況》。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8年2月27日),《馬蕭國防政策》。https://www.npf.org.tw/11/4113 張玲玲 (2020年11月13日),《【全民國防】南韓後備部隊 衛國重要力量》,青年日報。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286080&type=76 張景台 (2014年1月),〈我國現行募兵制度的探討〉,《國會月刊》,第 42 期第1卷。 張雄鍵 (2019),《從人口結構及從軍意願探討我國募兵制面臨之問題》,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 許家偉 (2015),〈軍事全球化下募兵制度及組織變革對軍事效能的影響─從2015年國軍的發展環境來觀察〉,《國防大學通識教育學報》,頁19。 許智翔 (2022年4月22日),〈德國聯邦國防軍重建軍力規劃〉,《國防安全雙週報》,臺北:國防安全研究院。 郭添漢 (2013),〈我國募兵制招募政策與作為檢視〉,《國防雜誌》,28 (1),頁117-132。 陳枻安譯 (2014),〈招募策略調整方向〉,《國防譯粹》,41期,頁59-63。 陳新民、劉立倫 (2007年10月),〈擴充實施募兵制之相關配套措施〉,臺北: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 陳新民、劉立倫 (2007年10月),《擴充實施募兵制之相關配套措施》,中華民國行政院考核發展委員會,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 陳賢智 (1978),〈中華民國兵役政策演進〉,《臺灣社會學刊》,12,45-67。 彭琬馨 (2018年1月28日),《臺灣全募兵 美方直言錯誤政策》,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72560 曾偉峯 (2020年1月17日),〈國軍招募工作成效優異之芻議〉,《國防安全研究院週報》,臺北:國防安全研究院,頁25-30。 曾復生 (2011年3月10日),〈陸一特事件衝擊國家財政與安全〉,《國家政策研究院國政報告》。 舒孝煌 (2018年12月13日),《2018國防科技趨勢評估報告》,第2章,頁31-50,臺北:國防安全研究院。 華志豪 (2018年10月2日),《募兵困境一:國防結構失衡》,Yahoo論壇。https://tw.news.yahoo.com/【yahoo論壇/華志豪】募兵困境一:國防結構失衡-010020956.html 黃明志 (2021),《全球兵役制度變遷與臺灣的挑戰》,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威森 (2023),《我國現行兵役法制度之探討》,嶺東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偉傑 (2022年10月22日),《從美歐經驗看軍方未來兵制的選擇》,思想坦克。https://voicettank.org/2020-10-22-102203/ 黃煌雄、黃武次、尹祚芊、葉耀鵬 (2008),〈國防部擬實施全募兵制對政府財政及國軍戰力之影 響專案調查研究案〉,《監察院 97 年度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中華民國監察院,頁 7。 黃賢助 (2019),《從語藝視野分析網路社群形塑兵役制度之轉型》,國防大學碩士論文。 楊之瑜 (2018 年 12 月 17日),《一年期義務役走入歷史,臺灣志願役的招募有辦法達成『募兵制』嗎?」》,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0263 楊宗新 (2022年8月),〈共機擾臺意涵及對我國之影響〉,《空軍學術雙月刊》,頁22-33。 鄒文豐 (2020年4月9日),《【全民國防】以色列「民兵合一」 堅實全民國防》,青年日報。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221125 鄒文豐 (2023年5月12日),《瑞典全民共識,健全自我防衛體制》,青年日報。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585876 廖禹揚 (2023年3月8日),《兩韓仍處戰爭狀態 南韓兵力減少靠動員預備役》,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3080069.aspx 劉忠勇 (2024年7月1日),《解密國際/國軍要用什麼方式充實兵員?瑞典給了啟示》,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37/8065804 劉煥彥 (2021年8月20日),《若臺灣有難 女性願意當兵保衛國家? 下任荷蘭女王滿17歲就「接兵單」 為何北歐、東歐女性從軍蔚為風潮》,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5/post/202108200040/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蔡英文 (2015年8月27日),《循序漸進改良式募兵,兼顧國防安全讓役男安心》,蔡英文Tsai ing-wen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hotos/a.390960786064/10152886273051065/ 鄭多閔 (2023年8月17日),《大韓民國軍隊面臨人口危機》,Indo-Pacific Defense FORUM。https://ipdefenseforum.com/zh-hant/2023/08/大韓民國軍隊面臨人口危機/ 鄭閔聲 (2014年1月6日),〈全募兵制上路前落漆 爛攤誰收?〉,今週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401020018/ 鄭達鴻 (2023年8月31日),《2024總統參選人政見一次看/「四腳督」賽局成形!9大領域政策,賴侯柯郭怎麼說》,今週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7/post/202308310026/ 盧延根 (2022年2月23日),《我國少子化問題與對策之研析》,臺北:中華民國立法院。 蕭士穎 (2015),〈以色列徵兵制度與國防安全〉,《國防研究報告》,12 (4) ,頁44-53。 蕭國強 (2015),〈募兵制推動之挑戰與策進〉,《海軍學術雙月刊》,49 (5) ,頁51-58。 賴于榛 (2022年8月20日),《改善部隊營舍 國防部興安專案拚113年改造90案》,中央通訊社。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8200100.aspx 繆宇綸 (2014年1月28日),《103年募兵,年齡身高條件放寬》,中廣新聞網。https://tw.news.yahoo.com/103年募兵-年齡身高條件放寬-031325538.html 謝志淵 (2023年12月),〈灰色地帶行動:臺美高層訪問與中共對臺軍事威脅模式初探〉,《國防雜誌》,第38卷第4期,台北:國防部。 鍾志東 (2022年11月4日),〈拜登國家安全戰略與台海安全〉,《國防安全雙週報》,第66期,頁11。 嚴思祺 (2015年4月30日),《臺灣來鴻:兵役制度搶先成為總統選戰熱門議題》,BBC NEWS中文。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taiwan_letters/2015/04/150430_twletter_army_election2016 蘇晏男 (2022年12月27日),《義務役「3年→4個月→1年」一張圖看懂臺灣兵役70年變革》,ETtoday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1227/2409475.htm 顧傳型 (1982),《兵役理論與實務》,臺北:三民書局。 顧儀文 (2000),《國防兵役論叢選集》,頁238-241,臺北:黎民文化事業公司。 英文部分 The Israel Defense Forces (IDF) Official Website (2024), https://www.idf.il/en/mini-sites/our-soldiers/ Krepinevich, A. F. (2019). The Eroding Balance of Terror: The Decline of Deterrence. Foreign Affairs, 98(1), 62–75. https://www.jstor.org/stable/26798011 Yeh, S. (2018), Taiwan’s Defense Policy: From Conscription to Volunteer Force. Asian Defense Review.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96463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從2024年一月份開始,政府恢復了一年期義務役的役男徵集,讓臺灣實施了十年的傾向於全募兵的兵役政策,調整為徵募併行制傾向於徵兵制的兵役制度,這十年的政策推動過程,國軍的兵力結構有了明顯的變化,役期僅僅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成為國軍基礎戰力的速成班隊,為了達成募兵的政策目標,國防部在過去十年期間,在薪資福利待遇上做了全面提升,並且再到各項軟硬體設備上更新建制,全力打造職業化的服役環境。
國軍推動募兵制的過程中,在招募志願役官士兵人力過程中,在推動前期有明顯的人數成長,也符合預期的政策設定目標,但是近三年來面對少子化的趨勢,以及臺灣一直名列世界末端的生育率,讓兵役招募的母體人數嚴重不足,加上臺灣社會始終存在好男不當兵的陳舊觀念,讓役齡青年願意投入軍旅的人數無法與招募目標相符,因此政府於2022年底宣布自2024年起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徵集作業,讓義務役士兵成為國軍的常備兵力,這樣的調整是否可以紓解部隊人力荒並強化部隊作戰量能值得後續觀察。 募兵制度在臺灣實行的過程中,面對許多難解的困境,除了上述少子化的趨勢外,近年受國軍管理文化影響,志願役的留營率明顯降低,軍官在服役年限未滿提早報退人數暴增;又因自2016年起對岸的「灰色襲擾」頻繁,導致戰備任務壓力增加,讓年輕人服役意願降低,2024年統計資料顯示,國軍整體人力編現比已低於八成門檻,讓部分原本招募艱困單位運作更加雪上加霜。 本文以各國兵役制度的比較,以及國軍實行十年傾向全募兵的徵募併行制的發展歷程,探討兵役制度變化對兵力結構的影響,以及募兵制施行的優缺分析和困境探討。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Starting in January 2024, Taiwan reinstated a one-year conscription military service for conscripts, marking a shift from a decade-long voluntarism-focused military policy to a compound of both conscription and voluntarism systems leaning towards conscrip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this policy shift has significantly reshap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rmed forces. The four-month military training service became a rapid training program for basic combat units. To achieve the voluntarism policy objectives,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laries, and benefits, and updated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to create a professional servic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implementing the voluntarism system, the number of voluntary officers and enlisted personnel grew noticeably, aligning with the expected policy goal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declining birthrate and Taiwan’s consistently low fertility rate—among the lowest globally—hav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recruitment pool. Additionally, the prevailing societal perception that ‘good men do not serve in the military’ further hindered recruitment efforts, leading to a shortfall in meeting recruitment targets. Consequently, the government announced in late 2022 that mandatory one-year conscription would resume starting in 2024, with conscripts becoming a standing force. Whether this adjustment can alleviate manpower shortages and enhance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remains to be s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oluntarism system in Taiwan has encountered numerous challenges. Apart from the declining birthrate, recent issues such as military management culture have caused a significant drop in voluntary service retention rates, with a surge in early retirement applications from officers. Since 2016, frequent “gray-zone harassment” from across the strait has further increased combat readiness pressure, further deterring young individuals from pursuing military service. By 2024, official data showed that the military’s staffing ratio had fallen below the 80% threshold, exacerbating the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of units already struggling with recruitment challenges. This paper compares conscription systems worldwide and examines Taiwan’s decade-long experience with a combination of conscription and voluntarism. 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military service policy changes on force composition and explores the recruitment system'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5-02-18T16:15:21Z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5-02-18T16:15:21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圖目次 v 表目次 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各國兵役制度發展 14 第二節 募兵制度與國防安全 20 第三節 募兵制度的挑戰 24 第四節 我國兵役制度的轉型與未來 30 第參章 臺灣募兵制下的兵力結構變化 34 第一節 推動募兵政策的指標 35 第二節 募兵政策的配套作為分析 43 第三節 募兵制度環境分析 50 第肆章 募兵制推動的困境 53 第一節 國軍人力編現比分析 53 第二節 單位性質影響募兵成效 60 第三節 國軍管理文化對募兵的影響 6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8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發現 6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77 參考文獻 78 | - |
dc.language.iso | zh_TW | - |
dc.title | 從臺灣恢復一年期義務役探討募兵政策困境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n the Challenges of the Recruitment Policy in Light of Taiwan’s Reinstatement of the One-Year Mandatory Military Service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113-1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沈有忠;傅文成 | zh_TW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Yu-Chung Shen;Wen-Cheng Fu | en |
dc.subject.keyword | 兵役制度,募兵制,徵兵制,徵募併行制,少子化,人才招募,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Military service system,voluntarism system,conscription system,compound of both conscription and voluntarism system,declining birthrate,talent recruitment, | en |
dc.relation.page | 163 |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500235 |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
dc.date.accepted | 2025-01-22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政治學系 | - |
dc.date.embargo-lift | 2026-01-21 | -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政治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13-1.pdf 此日期後於網路公開 2026-01-21 | 2.19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