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84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鄧志松 | zh_TW |
dc.contributor.advisor | ZHI-SONG DE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劉一璇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YI-HSUAN LIU | en |
dc.date.accessioned | 2023-08-15T18:01:3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3-11-09 | - |
dc.date.copyright | 2023-08-15 | - |
dc.date.issued | 2023 | - |
dc.date.submitted | 2023-08-04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壹、中文部分
王業立(2021)。《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中天(2008)。〈SNTV的政黨失誤類型之探討、測量與運用:以台灣立法院選舉為例 (1992-2004)〉《選舉研究》,15 (1),51–72。 王俊忠(2018)。〈1台南市議員、15里長候選人涉遷幽靈人口 南檢查辦〉,《自由時報》(2018.11.28),網址:https://reurl.cc/yMbW3E。檢索日期:2022 年9月25日。 王業立、蘇子喬、石鵬翔(2018)。《台、日、韓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出版社。 丘昌泰(2017)。《公共政策:基礎篇》。高雄:巨流出版社。 任羽中(2005)。〈台灣地區基層民主選舉中的「黑金政治」〉。《二十一世紀》,38,1–17。 朱乃瑩(2022)。〈縣市議員中國國民黨佔43% 跨黨派立委、民團籲:地方議會應納政黨比例代表制〉,《沃草》(2022.01.26),網址:https://reurl.cc/vW2Zz1。檢索日期:2022年9月21日。 吳定(2009)。《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親恩(2008)。〈地方議會金權政治的變化:司法判決書的分析〉。《台灣政學刊》,12 (2),165–212。 吳親恩(2012)。〈立法委員選舉的賄選誘因與效果-從SNTV到FPTP〉。《台灣民主季刊》,9 (1),41–80。 吳振嘉(2004)。〈選舉制度變革的影響因素--以日本、台灣為例〉。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慧(2020)。〈違憲法律的立法成敗分析〉。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易聰(2014)。〈十二年國教政策過程研究─倡議聯盟觀點〉。宜蘭: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瑋豐(2020)。〈3度提案廢鄉鎮市級選舉 鄭運鵬:盼蔡英文列入國家改革進程〉,《風傳媒》(2020.03.08),網址:https://reurl.cc/OvVe7r。檢索日期:2023年6月14日。 林水波(2005)。〈異例滋生典範轉移:台灣立委選制的變遷〉。《國家政策季刊》,4 (2),29–56。 林繼文(2016)。〈台灣的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究竟改革了什麼?〉。《台灣民主之反思與前瞻》,65–94。 林孟潔(2022)。〈他找28親友當「幽靈人口」當選縣議員 判決有罪定讞〉,《聯合新聞網》(2022.05.26),網址:https://reurl.cc/yMbWNq。檢索日期:2022年9月25日。 林佳彣(2022)。〈列治平對象涉恐嚇取財 宜蘭縣議員候選人魯秀傑遭捕〉,《聯合新聞網》(2022.11.02),網址:https://reurl.cc/VREvWn。檢索日期:2022年11月06日。 林銘翰(2022)。〈時力批排黑條款違憲煙霧彈 主張犯罪紀錄登載選舉公報〉,《聯合新聞網》(2022.12.20),網址:https://reurl.cc/pL99ae。檢索日期:2023年3月21日。 林銘翰(2022)。〈黃國昌公布全國議員候選人具前科比例 國民黨14.4%居冠〉,《聯合新聞網》(2022.11.2),網址:https://reurl.cc/jlQQ21。檢索日期:2023年3月21日。 林上祚(2020)。〈徐旭東看出端倪?2020政治獻金5800萬分47朝野候選人,沒給蘇震清〉(2020.08.05),網址:https://reurl.cc/Y85LmO。檢索日期:2023年4月21日。 林上祚(2021)。〈藍綠都押寶!2020立委選舉政治獻金總歸戶 前30大金主過半是建商〉(2021.02.12),網址:https://reurl.cc/b7bZ2E。檢索日期:2023年4月21日。 柳金財(2021)。〈藍綠皆有共識的「鄉鎮市長直選改官派」,為何推了30年依然沒下文?〉(2021.11.08),網址:https://reurl.cc/WGWabD。檢索日期:2023年4月25日。 胡幼慧(1998)。《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出版社。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市:月旦出版社。 陳義彥(2016)。《政治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恒鈞譯(2001)。James P. Lester and Joseph Stewart, Jr. 著。《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學富文化。 陳華昇(2010),〈我國直轄市、縣市議員選舉制度相關問題評析〉,《國政評論》(2010.01.07),網址:https://reurl.cc/8pV76y。檢索日期:2022年9月22日。 陳芳儀(2022)。〈囤房稅課徵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會計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鈺馥(2020)。〈地方議會吳斯懷們沒人監督!范雲籲修法增不分區議員〉,《自由時報》(2020.11.23),網址:https://reurl.cc/a1DxbX。檢索日期:2023年4月18日。 陳佳吉(2004)。〈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關聯性之研究(下)〉。《復興崗學報》,82,頁339–362。 郭良文、林素甘(2001)。《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台北:世新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暨圖書館。 郭姿吟(2021)。〈福利政策縮減之政策分析:以2014年老農津貼改革方案為例〉。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正雄(2022)。〈高雄市杜絕幽靈人口投票 民政局加強宣導查察〉,《中華新聞雲》(2022.07.14),網址:https://reurl.cc/O4aQ9v。檢索日期:2022年9月25日。 康陳剛(2019)。〈臺灣核能社群論述分析初探—「以核養綠」的個案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世賢(2014)。〈政策企業家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0,1–18。 洪季謙(2022)。〈「掃除黑金政治」民調六成不滿意 黃國昌:遇到自己人就包庇縱容?〉,《新頭殼》(2022.06.24),網址:https://reurl.cc/7j96D5。檢索日期:2022年10月27日。 張硯凱(2010)。〈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形成之研究:多元流程模式分析〉。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卓穎(2015)。〈台灣成形中之地方政治新生態初探:從縣市層級觀察臺中市與嘉義縣地方派系〉。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黃坤山(2011)。〈選舉制度、地方派系與政黨政治關係之研究〉。《嘉南學報》,37,638–651。 黃建銘(2006)。〈論我國縣市議員選舉制度之困境與變革〉。《三合一選舉後我國地方自治發展的議題與前瞻》,1–59。 趙永茂(2002)。《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出版社。 楊丞彧(2022)。〈促設「不分區議員」 時力:這些立委也提過〉,《自由時報》 (2022.02.16),網址:https://reurl.cc/bEgp2l。檢索日期:2022年9月21日。 楊艾俐(2007)。〈國會減半 立院更亂〉,《天下雜誌》(2007.05.23),網址: https://reurl.cc/VRqMZy。檢索日期:2022年12 月20日。 廖俊松、周俊妹、邱靜儀(1999)。〈立法決策機會因素的研究〉。《中國行政評論》,8(2),75–108。 廖振輝(2014)。〈封存核四 馬英九:為下一代保留選擇權〉,《天下雜誌》(2014.04.27),網址:https://reurl.cc/6NRqmy。檢索日期:2023年04 月18日。 鄭永志(2016)。〈十二年國教政策形成研究:多元流程觀點〉。《國立屏東大學學報》,1,95–132。 魯炳炎(2009)。〈政策企業家於政策行銷過程的角色扮演〉。《文官制度季刊》,1(3),125–158。 蔡啟清(1998)。〈臺灣省議會議員選舉制度之研究〉。《臺灣文獻》,49(4),25-32。 蔡學儀(2003)。《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五南出版社。 劉兆隆(2004)。〈都會型地方議會代表性與其選舉制度改革的芻議〉。《民主化.全球化.議會角色--慶祝高雄改制院轄市廿五週年學術研討會》,1–14。 劉濱銓(2022)。〈防參選人廣告亂貼 集集公所仿日本推公布欄看板〉,《自由時報》(2022.09.07),網址:https://reurl.cc/LN5aa4。檢索日期:2023年3月21日。 謝易宏(2012)。〈台灣立委選制變遷的新制度論解釋〉。《台灣民主季刊》,9(1),81-141。 羅浚濱(2022)。〈新竹地檢署全力打擊幽靈人口 營造乾淨競選環境〉,《中國時報》(2022.09.12),網址:https://reurl.cc/bEbeMX。檢索日期:2022年9月21日。 羅元祺(2018)。〈日本選舉規定太多「不准」,多到不像是有言論自由的國家〉,《關鍵評論網》(2018.11.21),網址:https://reurl.cc/XLZAq0。檢索日期:2023年3月21日。 蘇子喬(2020)。〈我國直轄市與縣市議員選舉制度的檢討〉。《國會季刊》,48(2),1–15。 賴筱桐(2014) 。〈反核大爆發 靜坐、連署全台強強滾〉,《自由時報》(2014.04.24),網址:https://reurl.cc/o03Yvj。檢索日期:2023年4 月18日。 貳、外文部分 Nathan, Andrew. (1993).“The Legislative Yuan Election in Taiwan: Consequences of the Electoral System.”Asian Survey, 424-438. Petridou, Evangelia, & Mintrom, Michael. (2020).“A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Study of Policy Entrepreneurs.”Policy Studies Journal, 943-967. Kingdon, John. (2011). Agendas,Alternatives,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 :Longman. Duverger, Maurice. (1966).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New York: Wiley. Arrington, Theodore, & Ingalls, Gerald. (1998). “The limited vote alternative to affirmative districting.”Political Geography, 701-728. Donovan, Todd, & Smith, Heather. (1994).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in Local Elections: A Review, 1-23.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884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台灣地方議員選舉制度採用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SNTV),該選制在台灣使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日治時期的街庄協議會選舉,迄今已存在近90年。在這段歷史長河中,地方議員選舉因出現很多攸關選風敗壞的問題,故有諸多學者提出各種改革選制的方案希望為選風敗壞帶來改善,另也有其他有別於更改選制的方法被提出商研。但主要還是以學界討論的更改選制為討論熱區,申言之,諸多學者認為可以透過改革選舉制度以杜絕選風敗壞的問題,且討論度亦持續多年,因此,本文想探討,既然討論的聲音如此多,那麼為何地方議員選舉制度遲遲無法進行改革?本文使用金敦(John, Kingdon)提出的多元流程模式(multiple streams model)作為研究架構,並從其問題流(problems stream)、政治流(politics stream)和政策流(policies stream)進行分析解釋之。本文發現最大的原因係學界站在應然面看待選舉制度,並提出其影響到選舉層面的批判。然而,政治實務界則對現行選制持滿意態度,且認為地方議員選舉縱然有其缺失所在,但其問題並非出於選舉制度。由此顯見,學界與實務界對於地方議員選舉制度的看法不存在共識,因而導致即使學界提出諸多改革選制的方案,政治實務界仍興趣缺缺,此即為地方議員選舉制度迄今未能進行改革的最主要因素。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NTV) system has been utilized in Taiwan's local council elections for nearly 90 years, dating back to the city and village assembly’s elections held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During this lengthy period of history, there were numerous electoral system corruption issues in the election of local councilors. In an effort to eliminate the system's corruption, numerous academics have proposed various electoral system reforms. The primary topic of discussion, however, has bee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which has been a hot topic among academics. In other words, numerous academics have believed for years that the electoral system can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problem of corrupt elections. Since there have been so many discussions, this study has aimed to determine why the election system for local councilors has not been reformed. This study has analyzed and explained the multiple streams model proposed by Kingdon in terms of the problem stream, the politics stream, and the policies stream.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is,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is tha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views the electoral system from a contingent perspective and critiques its effect on the electoral level. The political community, however, is contented with the current electoral system and believes tha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flaws in the election of local council members, the problems do not originate from the electoral system. Evidently, there is no consensus between th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ommunities regarding the electoral system for local councilors. Consequently,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academic sector has proposed numerous reforms to the electoral system, the practical political sector remains uninterested. This is the primary reason why the system for electing local councils has not yet been reformed.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admin ntu (admin@lib.ntu.edu.tw) on 2023-08-15T18:01:30Z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3-08-15T18:01:30Z (GMT). No. of bitstreams: 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學位論文學術倫理聲明書……………………………………………………………i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i 誌謝…………………………………………………………………………………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v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5 第三節 文獻回顧 ……………………………………………………………06 第二章 研究架構及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3 第三章 台灣地方議員選舉制度改革之背景脈絡…………………………………28 第一節 台灣選舉制度改革的經驗 …………………………………………28 第二節 地方議員選制現況引發的問題 ……………………………………30 第三節 地方議員選制為何無法啟動 ………………………………………38 第四節 小結 …………………………………………………………………43 第四章 問題流分析…………………………………………………………………44 第一節 問題界定不同 ………………………………………………………44 第二節 制度本身中性 ………………………………………………………47 第三節 小結 …………………………………………………………………49 第五章 政治流分析…………………………………………………………………50 第一節 無一致思考心境 ……………………………………………………50 第二節 利益團體倡議力道薄弱 ……………………………………………53 第三節 小結 …………………………………………………………………56 第六章 政策流分析…………………………………………………………………57 第一節 潛伏多變下的政策原湯 ……………………………………………57 第二節 有力方案浮現與否 …………………………………………………58 第三節 小結 …………………………………………………………………60 第七章 結論…………………………………………………………………………61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61 第二節 政策建議 ……………………………………………………………63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64 參考文獻 ……………………………………………………………………………66 附錄一 受訪者訪談紀錄逐字稿……………………………………………………70 附錄二 受訪者訪談摘要表…………………………………………………………90 | - |
dc.language.iso | zh_TW | - |
dc.title | 台灣地方議員選制改革之困境:多元流程模式理論之應用 | zh_TW |
dc.title |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form of the Election System for Local Councilors in Taiwan: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Stream Model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111-2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蕭怡靖;周繼祥 | zh_TW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YI-JING XIAO;JI-XIANG ZHOU | en |
dc.subject.keyword | 地方議員選舉制度,單記非讓渡投票制,多元流程模式,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Local Council Election System,SNTV,Multiple Stream Model, | en |
dc.relation.page | 92 |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303008 |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
dc.date.accepted | 2023-08-08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國家發展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11-2.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36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