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幫助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政治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04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蕭全政(Chyuan-Jenq Shiau,Ph.D.)
dc.contributor.authorHsiang-Ling Chuen
dc.contributor.author朱湘玲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5-19T18:04:04Z-
dc.date.available2022-08-14
dc.date.available2021-05-19T18:04:04Z-
dc.date.copyright2012-08-17
dc.date.issued2012
dc.date.submitted2012-08-15
dc.identifier.citation壹、中文部分
丁瑞峰,2012,<國防工業訓儲制度與研發替代役制度之比較研究1979-2011>,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于哲鑫,2001,<機動保安警察替代役訓練評估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精鴻,,2010,<國防訓儲暨轉型後的研發替代役對產業研發之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論文。
王旭昌,2002,<替代役交通助理人員制度之成效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1999,《我國實施兵役替代役推動計劃書》,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1999,《我國實施兵役替代役說帖》,台北國防部:1。
內政部,2002,《替代役制度實施現況檢討報告資料》(民國91年11月5日)。
內政部,2002,《社會役業務概況工作報告》,內政部社會司:9。
內政部,2010,《兵役行政白皮書》,台中內政部役政署:111-116。
內政部,2011,《民國百年役政沿革》,台中內政部役政署。
外交部,2001,《替代役大熱門一辦理外交替代役始末》,外交部通訊24(2):7-12。
行政院,2005,《現行兵役制度檢討改進方案》,行政院兵役制度全面檢討改進推動小組。
沈有忠,2004,<兵役制度中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研究>,《國防雜誌),19(2):68-76。
吳定,2002,《公共政策》,台北:華視。
呂明聰,2006,<我國替代役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家庭因素服替代役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吳志光、韓毓傑,2002,<由憲法平等原則論替代役之役期>,《憲政時代》,28(1):18-32。
吳雪鈴,2003,<我國社會役政策執行之評估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吳雙福,2004,<我國交通助理警察役人力資源源管理之研究一以臺中市警察局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李清勇,2003,<我國實施替代役制度成效分析一以雲林縣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冶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昊陞,2003,<我國兵役替代役制度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昱叡,2005a,<教育部推動體育替代役一學校體育類規劃現況探討>,《學校體育》,15(4):5-13。
李昱叡,2005b,<體育政策資源整合實務案例分析一以海洋運動與兵役替代役政策整合為例>,《大專體育),77:1-6。
李昱叡、吳承螢,2004,<從「人力資源規劃」分析我國體育替代役未來人力規劃可行性策略>,《C中華體育》,18(2):69-77。
沈有忠,2004,<兵役制度中徵兵制與募兵制的比較研究>,《國防雜誌》,19 (2):68-76。
沈哲芳,2005,<當前役政組織之變革與評估>,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林枝炳,2001,<我國替代役回應性政策評估之研究一以台中市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林吉郎,2002,<我國軍事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國防雜誌》,18(3):3-20。
林黎珠,2003,<我國施行募兵制可行性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宏銘,2003,<警察替代役之利弊探討>,《警光》,560:35-37。
林政昌,2004,<國民中小學教育替代役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運作成效關係之研究一以高屏二縣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政昌,2005,<教育替代役人力資源管理>,《師友》,452:45-48。
周正寅,2004,<體育替代役競技選手參訓現況及訓練滿意度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新北: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周國金,2004,<競技運動選手服替代役及補充兵對訓練環境滿意度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陸訓、沈奕,2003,<文人領軍與文武關係>,《軍事國防》,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台灣心會:185-214。
洪聖斐,2011,<停止徵兵一德軍轉型為職業部隊>,新頭殼newtalk網頁,http://newtalk.tw/news read.php?oid=11078,2011/6/18。
施岱曉,2004,<多元回饋模式評估我國醫療替代役制度實施成效>,台北: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禎祥,2004,<警察替代役人力運用之研究一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社區巡守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洪立、吳俊哲,2003,<體育替代役之實施對推我國體育運動發展之影響>,《國民體育季刊》,32(2):73-78。
翁曉玲、李震山,2002, <論實施「宗教替代役」之合憲性問題>,《憲政時代》, 28(1):3-18。
涂其梅,2002,<我國替代役實施成效探討-以宗教因素服替代役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民,1993,《兵役替代役一社會役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陳新民,2000,《社會役制度The Civilian Substitute Service :A Service of Hope for Taiwan》,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新民,2003,<最嚴峻的替代役--俄羅斯即將實施的替代役制度>,《軍法專刊》,49(10):1-14。
陳正烈,1999,<替代役實施條例之研究>,桃園: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鍾秀,2000,<對精省後役政組織調整方案之探討>,《國家發展學刊》,5:157-169。
陳鍾秀,1997,<對我國現行兵役制度之探討>,《役政特刊》,7:75-84。
陳榮成,2004,<臺北市替代役管理之執行評估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錦文,2004,<警察替代役制度設計、管理機制、政策達成度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勁甫,2011,《實施募兵制對替代制度之影響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連加恩,2004,《愛呆西非連加恩》,臺北:圓神出版社。
黃仁志,1999,《我國替代役制度法制化之研究一以德國社會役制度為比較對象》,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莉婷,1999,<如何形塑良好之政策論證一以我國兵役替代役政策為個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黃賢良,2001,<我國兵役替代役政策執行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更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立民,2005,<台灣軍事身體的轉變與規訓-以替代役制度管理為例>,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黃永志,2004,<我國替代役人力資源運用之研究一以警察役機動保安警力人員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水泉,2000,<我國替代役制度執行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耀輝,2004,<我國替代役制度規劃與執行之研究一以警察役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馬可,2005,<中華民國軍事戰略與兵役制度演進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582:58-74。
張耀木,2006,<我國文化服務替代役政策執行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游燕玲,2007,<戶政役政組織重整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曾碧淵,1999a,<對我國實施兵役替代役之平議-l >,《勞工之友》,577:6-10。
曾碧淵,1999b,<對我國實施兵役替代役之平議-2 >,《勞工之友》,578:20-24。
曾平毅、王旭昌、秦志建,2004,<替代役交通助理人員之成效分析>,《交通學報》,1:1-29。
劉定基,1999,<宗教自由、良心自由與替代役,從釋字第四百九十號解釋談起>,《律師雜誌》,242:86-90。
楊燿旭,2007,<從人力資源管理觀點評估替代役效益之研究-以內政部役政署替代役訓練班公共行政役為例>,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邦義,2005 ,<我國實施替代役政策執行成效評估一以法務部行政執行機關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葛惠敏,2010,<我國兵役政策之政經分析(1949-2009)>,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監察院,2002,<替代役制度糾正案文>,2002/8/27。
監察院,2002,<我國替代役制度規劃與執行之調查報告>,2002/10初版。
賴兩陽、趙碧華,2005,《社會役制度人力運用及成效評估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
蕭全政,1984,<台灣地區稻米政策之結構性分析1945-1973>,《中國政治學會73年年會學術研討會》。
蕭全政,1994,<政治與經濟的整合一政治經濟的基礎理論>,台北:桂冠出版社。
蕭全政,1987,<國家機關在政治過程中的地位>,《社會科學論叢》,35:133-151。
蕭全政,1997,<組織與制度的政治經濟分析>,《暨大學報》,1 (1):1-16。
蕭全政,2000,<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意義與理論基礎>,《政治科論叢》,13:1-26。
蕭全政,2004,<論中共的「和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22:1-29。
蕭金源,2002,<現行社福機構替代役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以社會役為例》,嘉義: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臺利,1999,<配合國防改革建立替代役新制>,《政策》,49:10-14。
鍾台利,2002,《內政部役政司簡報資料》,台北:內政部。
謝榮堂,2001,<社會替代役之功能與權限>,替代役制度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7-8。。
戴世玫,2002,<我國社會役政策規劃與實施現況的探討>,《社區發展》,99:396-405。
戴世玫,2002,<社會役人力運用及管理之研究一以苗栗縣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戴世玫,2002,<社會役人力運用及管理之研究一以苗栗縣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羅雅美,2005,《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貳、西文部分
Schattschneider,E.E.1960.The Semi-Sovereign People:A Realist's View of Democracy in America.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Oliver,Christine,1991,”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16:145-179。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8042-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以歷史結構的因果脈絡為時間軸來觀察、解釋及分析不同時期替代役制度的動態發展及所隱含的意義,並自1992年迄今區分為「替代役政策的形成,1992-1998」、「替代役制度的運作,1998-2005」以及「替代役制度的修正,2005-2012」等三個階段,依序探討替代役制度從無到有及其變遷過程中,制度所隱含的偏差動員及相關行為者(民間社會、國家機關)如何運用其不同稟賦,進行偏差動員促成替代役制度的變遷進行論述,並期透過研究發現,彰顯替代役制度功能,俾有效協助我國兵役制度在「徵兵制」與「募兵制」過渡期間的順利轉型。
尤其替代役制度係鑲嵌於兵役制度中,隨著國軍「精實案」、「精進案」及「精粹案」等軍事事務革新進程,在義務役役期不斷縮減及逐年調整義務役與志願役官兵比率政策下,我國將自2015年開始全面實施「募兵制」,配合兵役制度的轉型,替代役制度在歷史脈絡及相關行為者互動關係下亦不斷調整演進,值此制度動態變遷時刻,重新檢視制度問題,確定替代役的價值以建立全新的替代役文化,對制度將走向變遷或終結當饒具意義。
歸結本文研究發現,並提出對替代役制度的近程建議為:1.需用機關應重新檢視人力資源問題。2.主管機關應規劃完善配套措施因應募兵制「過渡期間」替代役人力激增問題。3.落實替代役備役召集機制以發揮社會服務功能;遠程建議為:1.評估規劃以提升社會福利為主的短期替代役制度可行性。2.在募兵制推動順利且各項條件完備下停止替代役人力供給。有關以上近程及遠程建議意見,希能提供未來替代役制度發展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e study is conducted with historical structure of the causal context timelin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observe, interpret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 thereof. Since 1992, the government h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1992 – 1998”, “The Operation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1998 – 2005” and “The amendment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2005 – 2012”.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from scratch and change processes thereof. The system is also implied by mobilization of bias and relevant actors or group (civil society, national authorities) in how to utilize different endowments to contribute the mobilization of bias, and encourage the formation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From the research also discovered the highlight functions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also the aim of effectively assis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our national military service between “Conscription” and “Volunteer Force”.
In particular, the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is embedded in the national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with the “Armed Forces Refining Program (Jing- Shih Program)”, “Jingjin Program” and “Jing-Ts’ui program” processes of innovation. The length of civilian service has been reduced year by year in order to adjust the population ratio of compulsory military officers and volunteer officers. From 2015, Taiwan will fully implement “Volunteer Force” to cooperate with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transformation. Constantly adjust to the evolution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in historical context and relevant actors or group in between of interactions. In contrast, the system dynamic changes to re-examine the problems and determine the value from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as well as to create a new culture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thus, this system will move toward a whole new alteration or discontinue with a meaningful ending.
Major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has founded with short term recommendations for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1. Required authorities should re-examine the human resource issues.
2.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should plan to improve supporting measurement of volunteer force, in order to solve number of increasing on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3. The implementation convened mechanism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to play a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And long term recommendations are:
1.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plan to enhance the social welfare for short period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2. Stop supply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after volunteer force has fully implemented and promoted with all conditions.
From all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recommendations above,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those recommendations will provide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system development in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area.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9T18:04:0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1-P99322015-1.pdf: 8794231 bytes, checksum: 0a6b33cc3e1612d3e5432b339840ed3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2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口試審定書.......................................i
謝 辭.......................................iii
中文摘要.........................................v
英文摘要.......................................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意識...............................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檢討.........................6
第三節 分析架構..............................13
第四節 章節安排..............................19
第二章 替代役政策的形成,1992-1998.............21
第一節 替代役政策的醞釀成型..................22
第二節 替代役的意義與緣起....................25
第三節 替代役的法理基礎......................33
第四節 相關行為者的偏差動員..................40
第三章 替代役制度的運作,1998-2005.............45
第一節 替代役制度的規劃......................46
第二節 替代役制度的運作內涵..................49
第三節 相關行為者的偏差動員..................57
第四節 替代役制度之調整......................66
第四章 替代役制度的修正,2005-2012..............77
第一節 替代役制度的實施......................78
第二節 研發替代役的偏差......................87
第三節 募兵制對替代役制度之衝擊...............93
第四節 其他役別鑲嵌於替代役制度的探討.......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1
第二節 建議.................................114
參考文獻.......................................118
【附錄一】立法委員意見彙整一覽表...............124
【附錄二】替代役各需用機關輔助性勤務一覽表.....127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我國替代役制度之研究,1992-2012zh_TW
dc.titleThe Study of 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System in Taiwan,1992-2012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0-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林吉郎(Jilang Lin,Ph.D.),沈明室(Ming-Shi Shen,Ph.D.)
dc.subject.keyword替代役制度,兵役制度,募兵制,相關行為者,偏差動員,zh_TW
dc.subject.keywordSUBSTITUTE MILITARY SERVICE SYSTEM,MILITARY SERVICE SYSTEM,VOLUNTEER FORCE,RELEVANT ACTORS OR GROUP,MOBILIZATION OF BIAS,en
dc.relation.page144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12-08-15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政治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政治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1-1.pdf8.59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