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517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張國暉(Kuo-Hui Chang)
dc.contributor.authorLo-Chia Chouen
dc.contributor.author周洛加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7T07:00:13Z-
dc.date.available2024-08-19
dc.date.copyright2019-08-19
dc.date.issued2019
dc.date.submitted2019-08-01
dc.identifier.citation丁曉萍(2012)。〈基於電子商務的汽車行銷能力探索〉,《科教文惠》(9):68-69。
中國B2B研究中心(2009)。〈1997-2009中國電子商務十二年調查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2016)。〈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2017)。〈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2018)。〈電子商務統計指標體系第1部分:總體〉。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聯合國土著人民權利宣言〉
孔德昌(2006)。《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戰略及對策研究》。吉林:吉林大學經濟學院,碩士論文。
方文昌、汪志堅(2010)。《電子商務》。台灣:智勝出版社。
王振寰(1993)。〈台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4):123-163。
王振寰(1997)。〈跨國界區域經濟形成的統理機制:以台灣資本外移南中國爲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7):1-36。
王聰璧(2007)。《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以上海大眾為例》。臺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申明浩、隨廣軍、孫雷(2008)。〈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科技管理研究》(1):216-223。
伊輝勇(2004)。《汽車行業基於電子商務的複合式行銷模式研究》。重慶: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碩士論文。
何素美(2007)。〈台商產業網絡之研究─以中國大陸電子資訊產業為例〉,《展望與探索》5(3):13-37。
吳介民(1996)。〈同床異夢:珠江三角洲外商與地方之間假合資關係〉,李思名、薑蘭虹(主編),《中國區域與經濟發展面面觀》,頁175-218。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
吳介民(1998)。〈中國鄉村快速工業化的制度動力〉,《台灣政治學會》(3):3-63。
吳介民(2016)。〈中國因素的在地協力機制:一個分析架構〉,《台灣社會學通訊》(83):4-11。
吳介民(2019)。《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吳玉蘭(2009)。〈我國汽車市場營銷模式探究〉,《現代商貿工業》(24):121-122。
吳明澤、林谷合、鄧天強、陳昱辰(2018)。〈紅色供應鏈下台商網絡的解構與重構〉,《國家發展研究》(18)1:39-72。
吳秋鶯(2005)。《中小企業導入電子商務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桃園: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磊(2010)。《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研究》。山東: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碩士論文。
呂思瑾(2014)。〈電子商務下的汽車網絡營銷策略分析〉,《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03):144-145。
呂鴻德、羅懷家(2013)。〈台商佈局中國大陸轉型升級策略思維〉,陳德昇(主編),《大陸台商轉型升級-策略、案例與前瞻》,頁3-22。臺北:印刻出版社。
宋曉冰(2003)。〈我國汽車營銷中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對策研究〉,《上海汽車》(12):17-19。
李忠飛(2006)。〈對汽車零部件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思考〉,《汽車工業研究》(2):23-26。
李道成、徐秀美(2001)。《經商中國》。臺北:商訊文化。
杜曉靜、賈浩傑(2008)。〈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電子商務實施策略〉,《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報》10(3):113-114。
周玥、陳可(2017)。〈關於汽車行業的新媒體行銷策略研究〉,《商場現代化》(24):49-52。
尚蛟、何鵬(2016)。〈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發展建議〉,《汽車工業研究》(3):15-19。
林南(2007)。〈社會資本理論與研究簡介〉,《社會科學論叢》1(1):1-32。
林雯琦(2005)。《從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探討台灣OEM汽車零組件產業中國市場進入策略與國際化契機》。臺北: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德昌(1998)。〈台商在廣東省的投資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1(1):3-16。
胡安生、馮夏勇(2004)。〈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研究〉,《汽車工業研究》(10):2-7。
胡曉(2002)。〈我國汽車市場營銷模式和策略的發展方向〉,《上海汽車》(9):32-35。
范小紅、歐小平、於彥華、黃耀丹(2006)。〈廣州市重點企業電子商務統計調查報告〉,李江濤、蔣年雲(主編),《2006年:廣州經濟發展報告》,頁190-20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孫遇春、金麒、蘇東水(2000)。〈加入WTO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復旦學報》(2):1-9。
徐秀琴、張凱祥(2008)。〈「代工困境」與「升級」迷思:解構從ODM到OBM的虛假關係〉,「台灣產業與金融發展博士生研討會」論文。台中:東海大學。3月21日
徐振雄(2006)。〈網路經濟下的中共電子商務政策與法律控制之評析〉,《展望與探索》4(3):55-74。
翁海穎、封小雲(2013)。〈金融海嘯後的廣東台商:發展動向及轉型升級挑戰〉,陳德昇(主編),《大陸台商轉型升級-策略、案例與前瞻》,頁45-71。臺北:印刻出版社。
耿曙、林家煌(2008)。〈登堂未入室:信任結構、協力網絡與台商產業群聚的模式〉,《社會科學論叢》2(1):91-126。
耿曙、林瑞華(2007)。〈制度環境與協會效能:大陸台商協會的個案研究〉,《台灣政治學刊》11(2):93-171。
袁孝勳(2006)。《後發優勢與趕超的競爭態勢演化─從日韓經驗看兩岸汽車產業自主研發的發展機會》。桃園: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袁欣(2010)。《我國汽車營銷管道模式研究》。北京: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碩士論文。
高祥(2008)。《我國汽車市場營銷模式研究》。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商學院,碩士論文。
張旭明、李輝(2004)。〈中國汽車工業的產業集群研究〉,《汽車工業研究》(6):2-6。
張沼沂(2005)。《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競爭優勢與發展趨勢預測》。新竹:交通大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張家銘(2006)。《台商在蘇州: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考察》。臺北:桂冠。
張家銘(2007)。〈蘇州台商的政企關係─制度鑲嵌與比較觀點的考察〉,《政治學報》(44):25-65。
張偉(2012)。〈廣州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模式及實現路徑〉,《汽車工業研究》(9):32-26。
張鵬、劉傑(2017)。〈汽車配件網路區域化銷售〉,《現代商業》(22):58-59。
張寶誠(2013)。〈台商轉型升級與因應策略思考〉,陳德昇(主編),《大陸台商轉型升級-策略、案例與前瞻》,頁95-126。臺北:印刻出版社。
梁艷(2018)。〈淺談汽車配件電子商務現狀與實現模式〉,《現代營銷》6:158。
莊文斌、羅美蘭、李玨銘、林惠玲(2018)。〈赴中國大陸投資廠商之國內轉型與升級:台灣製造業廠商之實證〉,《國家發展研究》(18)1:1-38。
郭俊利(2017)。〈電子商務下的汽車網路行銷策略探析〉,《經濟研究導刊》(26):131-132+148。
陳乃醒、傅賢治(2006)。《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陳介玄(1994)。《協力網路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臺北:聯經。
陳介玄(1998)。《台灣產業的社會學研究─轉型中的中小企業》。臺北:聯經。
陳良忠(2012)。〈急起直追的中國汽車產業〉,《車輛研測資訊》(9):21-26。
陳長嘯(2015)。《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研究》。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經濟學院,碩士論文。
陳厚銘(2013)。〈全球化與台商的轉型升級〉,《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5):24-29。
陳思勤(2016)。〈廣州將建設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南方日報》,10月18日。
陳恩、譚小平(2009)。〈新世紀東莞台資企業升級轉型策略探析〉,《暨南學報》(3):36-42。
陳煥江(2002)。〈加入WTO後我國汽車配件行業所面臨的挑戰和對策〉,《陝西汽車》(1):12-18。
彭首杉(2018)。〈首部《電子商務法》三審 微商登記等6個焦點問題存爭議〉,《計算機與網路》(15):6-7。
曾紀幸(2004)。〈台商在大陸之企業網絡與關係網絡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62:79-116。
馮英健(2007)。《網路營銷基礎與實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黃政凱(2004)。《大陸台商當地化經營之研究-以大上海地區為例》。臺北: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
黃興進、洪銘建(2003)。〈國內藥廠採用電子採購交易模式之實證研究〉,《資管評論》(12):49-78。
楊帆、張紅慶(1999)。〈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影響〉,《汽車工業研究》(6):2-6。
鄒嬌(2016)。〈淺析我國汽車零部件售後市場網路行銷的發展趨勢〉,《現代商業》(4):35-36。
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2016)。〈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2017)。〈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2018)。〈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
熊宇(2017)。〈汽車電子商務營銷〉,《電子商務》(06):52-53。
趙安然、曾浩鑫(2018)。〈廣東省工業電子商務峰會啟動,36家廣州企業被列入務示範名單〉,《南方都市報》,10月13日。
劉弘雁(2002)。《兩岸汽機車零組件市場研究》(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ITRIEK-0453-S114)。新竹:工研院經資中心。
劉冰玉、孫麗梅(2015)。《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臺北:元華文創。
劉孟俊、陳靜怡、林昱君(2006)。〈台商對外投資事業經營的當地化〉,《經濟前瞻》(104):61-66。
劉孟俊、鍾富國(2013)。〈台商佈局中國大陸轉型升級策略思維〉,陳德昇(主編),《大陸台商轉型升級-策略、案例與前瞻》,頁165-190。臺北:印刻出版社。
劉柏定等(2012)。《中國大陸台商升級轉型及其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探討》(經濟部101年度國內外及中國大陸經濟研究及策略規劃工作項目三)。臺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
劉崇欣、陳延壽、宋萍萍(2010)。〈汽車零部件企業電子商務發展實證研究〉,《湖北汽車工業學校學報》24(1):55-58。
廣州市人民政府(2018)。〈廣州市汽車產業2025戰略規劃〉。
廣州市統計局(2007)。〈2006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廣東省政府(2009)。〈廣東省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樂承毅(2011)。《網路行銷與網路行銷案例分析》。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潘美玲、張維安(2001)。〈彈性生產與協力網路:協力廠觀點的個案研究〉,《台灣社會學刊》(25):201-242。
鄭志鵬(2011)。〈攘外必先安內--產業工會與台灣鞋業治理結構形成的歷史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3(1):15-60。
鄭明松、陳信益、林佳慧(2004)。〈影響企業導入電子商務績效之企業內部因素之探討〉,《中華管理學報》5(1):1-22。
鄭政秉(2002)。〈交易成本和外商在大陸之尋租行為〉,「第三屆實證經濟學研討會」論文。南投:暨南大學。3月19-20日
鄭詩楷。〈我國汽車零組件產業發展趨勢〉。http://www.cier.edu.tw/public/Attachment/65161662771.pdf。2019/01/03檢索。
盧希(2010)。〈當前汽車產業發展形式和新的產業政策取向〉,「201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演講。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9月3-5日
瞿宛文(2005)。〈台灣後起者能藉自創品牌升級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3):1-52。
魏艾(2012)。〈2012年「兩會」後大陸經濟情勢〉,《海峽評論》(256):40-46。
羅良樞(2018)。〈汽車配件網路化經營探究〉,《汽車與駕駛維修》(2):87。
Bourdieu, Pierre.(1986).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 G. Richardson (eds.),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241-258.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Eric, Thun. (1996). Changing Lanes in Chin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l Governments, and Auto Sector Developmen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ckson, Barbara B. (1985). “Build Customer Relationships That Las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3(November - December 1985): 120-128.
Kalakota, R. and A.B. Whinston. (1996). Frontier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New York: Addison-Wesley.
Kalakota, R. andA.B. Whinston. (1997). Electronic Commerce: A Manager Guide. New York: Addison-Wesley.
Mohammed, Rafi. , Fisher, Robert J., Jaworski, Bernard J., Paddison, Gordon. (2003). Internet Marketing: Building Advantage in the Networked Economy.New York: McGraw-Hill College
Robert F, Lauterborn. (1990). “New Marketing Litany: 4P’s Passe; C-Words Take Over.”Advertising Age 61(41): 26.
Ward A. Hanson (1999). Principles of Internet Marketing. Ohio: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517-
dc.description.abstract近年來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為中國市場帶來相當大的改變及影響,汽車配件產業也邁入電商營銷的領域,試圖拓展營銷渠道以突破當前的發展困境。本研究探討台商汽車配件企業在運用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協力網路的轉變以及可能面臨的阻礙與因應策略,同時理解運用電子商務後企業轉型之情況。本研究透過對廣州市汽配產業台商的深度訪談,理解企業運用電子商務的情況;同時輔以內容分析法,以檢視地方政府在推廣電子商務發展及企業運用上的作為。在運用電子商務後,企業協力網路呈現內部關係緊密而對外更加開放的雙向改變;而在營銷模式轉型方面電子商務的運用則有其貢獻及必要性。本研究認為台商企業若能在營銷層面提供更好的消費者體驗、加強線上線下渠道的結合,在生產層面廣納在地協力廠商並融入當地生產網路;且積極因應其在運用電子商務時所面臨的阻礙,應能夠提升其市場競爭力、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關鍵字:電子商務、協力網路、台商企業、汽配產業、廣州市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7:00:13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8-R02341041-1.pdf: 3165924 bytes, checksum: 0de2288037eda06bc23e0e0a97cafa1e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9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壹、研究緣起 1
貳、研究目的及問題 3
參、名詞釋義 5
第二節 研究設計 8
壹、研究架構 8
貳、研究方法 9
參、研究限制 14
第三節 章節安排 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及理論探討 16
第一節 台商研究 17
壹、中國台商發展與轉型 17
貳、台商與地方政府 24
參、社會資本與生產協力網路 27
肆、小結 32
第二節 電子商務研究 34
壹、電子商務概論 34
貳、電子商務與網路營銷 36
參、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現況 42
第三節 汽車及零配件產業研究 46
壹、中國汽車產業發展 46
貳、中國汽車零配件產業發展 55
參、產業發展政策研究 60
肆、小結 62
第三章 汽車零配件產業發展及電商運用 63
第一節 汽車零配件產業概況 64
壹、何謂汽車零件、配件 65
貳、零配件產業結構及市場 69
第二節 台灣汽車零配件產業發展 72
壹、產業發展 72
貳、台灣主要零配件廠商 76
參、零配件製造業赴中國投資情況 80
肆、西進中國:車用保險絲廠商赴中設廠之經歷 82
伍、小結 84
第三節 廣州市汽車及零配件產業發展 85
壹、汽車產業發展 85
貳、零配件產業發展 88
參、強化汽配產業的規劃 91
肆、小結 94
第四節 廣州市汽配企業電子商務運用 95
壹、廣東省及廣州市電子商務發展 95
貳、汽配企業運用電商概況 99
參、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法令環境 103
肆、小結 117
第四章 企業運用電商之現況、顧慮及制約 118
第一節 受訪企業運用電商概況 119
壹、基本運用情況 120
貳、適合運用電商營銷之企業 122
參、不適合運用電商營銷之企業 126
第二節 運用電商之顧慮及改變 131
壹、運用電商之顧慮 131
貳、運用電商後的改變 136
參、小結 139
第三節 來自企業內、外部的制約 140
壹、企業內部制約 140
貳、企業外部制約 144
參、小結 147
第五章 企業協力網路的變遷 148
第一節 協力網路組成及變遷 149
壹、A-1企業生產協力網路概況 150
貳、上游供應商的轉變 152
參、下游分銷商、分銷市場的轉變 154
肆、台商投資的當地化 155
伍、小結 159
第二節 協力網路內部、外部的雙向轉變 161
壹、內部轉變:訊息、網路化促使協力網路關係更加緊密 161
貳、內部轉變:提高對既有協力廠商的要求標準 162
參、外部轉變:削減協力網路對外封閉性 164
肆、外部轉變的另一種樣貌:對協力廠商的篩選及限制 166
第三節 台商協會、商會組織與台商企業間的互動 167
壹、社會資本之運用:A-4企業協力網路轉變實例 168
貳、台商協會有能力發揮其作用嗎? 170
參、商會組織對協力網路組成的影響微乎其微 173
肆、商會組織對企業運用電商之影響 174
伍、小結 176
第六章 結論 177
第一節 台商協力網路的變遷及當地化 178
壹、運用電商之制約及企業因應作為 179
貳、協力網路內部緊密化及對外封閉性的削減 180
第二節 汽配台商轉型升級之實踐 182
壹、汽配產業結構性問題及升級困境 182
貳、強調多元營銷渠道、重視產品導向的台商轉型路徑 183
第三節 研究貢獻及建議 185
壹、研究貢獻 185
貳、未來研究建議 185
參考文獻 187
附件一、訪談問卷(甲卷) 194
附件二、訪談問卷(乙卷) 196
附件三、訪談問卷(丙卷) 198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廣州市台商汽車配件協力網路的變遷與企業轉型:電子商務應用的角色及作用zh_TW
dc.titleThe Network and Firm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Auto Parts Industry in Guangzhou: The Role of E-Commerce Application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7-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吳秀玲,周嘉辰
dc.subject.keyword電子商務,協力網路,台商企業,汽配產業,廣州市,zh_TW
dc.subject.keywordE-commerce,Production Network,Taiwanese enterprise,Auto parts industry,Guangzhou,en
dc.relation.page198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902111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9-08-02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3.09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