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147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明昕(Ming-Hsin Lin) | |
dc.contributor.author | Kun-An Lia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廖堃安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7T06:25:44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8-09-04 | |
dc.date.copyright | 2018-09-04 | |
dc.date.issued | 2018 | |
dc.date.submitted | 2018-08-17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陳柏霖(2014)。《論行政訴訟中之「公法上權利」——從德國法與歐盟法影響下觀察》,台北:元照。 楊承燁(2017)。〈論國家之基本權保護義務──以德國憲法法學之發展為中心〉,台北:元照。 葉俊榮、許宗力(1996)。《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二) 學位論文 艾克難(2010)。《政府資訊公開於行政行為中對人民權利之保護─兼論大陸信息公開條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林昕璇(2011)。《政府資訊公開之紛爭解決機制─以日本法之比較研究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娟(2004)。《資訊不公開之範圍-以國家機密保護法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葦嵐(2010)。《政府資訊公開之第三人權利保護-以救濟程序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秀(2014)。《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隱私保護間之平衡及其法基礎》,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學位論文。 劉家榜(2014)。《資訊自由與資訊公開-兼論我國資訊公開法制之建構與實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政忠(2014)。《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資料保護衡平之研究 -以地方民意代表資訊公開請求為例》,嶺東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學位論文。 羅瑀軒(2009)。《我國資訊公開法制衝突之探討─以政府資訊公開法、檔案法與行政程序法為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學位論文。 (三) 期刊論文 Robert Alexy(著),程明修(譯)(1999)。〈作為主觀權利與客觀規範之基本權〉,《憲政時代》,第24卷第4期,頁83-98。 吳志光(2004)。〈行政資訊公開與行政爭訟途徑〉,《律師雜誌》,第303期,頁43-59。 李建良(2002)。〈德國環境行政法上的資訊公開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87期,頁36-52。 李惠宗(2010)。〈政府資訊公開法上的請求權──台中高等行政法院九十六年度訴字第四九五號判決評析〉,《月旦裁判時報》,第1期,頁11-17。 李寧修(2014)。〈反客為主的豁免政府資訊公開條款?/最高行102判716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48期,頁185。 李寧修(2015)。〈政府資訊公開之法益權衡/北高行103訴1627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85期,頁247-250。 李寧修(2016)。〈政府資訊公開之法益權衡:2.0版?/最高行105判字225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307期,頁94-98。 李寧修(2016)。〈消費資訊公開法制之建構:以德國消費資訊法為借鏡〉,《歐美研究》,第46卷第4期,頁501-561。 李荃和(2017)。〈個資法與大數據:政資法與檔案法專家座談會〉與談稿,《台灣法學雜誌》,第318期,頁87-89。 李榮耕(2015)。〈再審與閱卷〉,《月旦法學教室》,第152期,頁30-32。 李震山(2000)。〈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頁35-46。 李震山(2007)。〈政府資訊公開法與資訊隱私權保障〉,《研考雙月刊》,第259期,頁50-60。 林秀蓮(2006)。〈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其他法律之關係〉,《法務通訊》,第2306期,頁3-6。 林明昕(2003)。〈資訊公開vs.秘密保護─論「政府資訊公開法制」之建立〉,《法政學報》,第16期,頁27-46。 林明鏘(1993)。〈公務機密與行政資訊公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3卷第1期,頁51-86。 林明鏘(2000)。〈資訊公開與行政程序—評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國家機密保護法草案〉,《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頁46-57。 林素鳳(2002)。〈日本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及其施行成效〉,《月旦法學雜誌》,第87期,頁53-64。 林素鳳(2007)。〈我國與日本資訊公開法制之比較〉,《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12期,頁49-87。 陳愛娥(2000)。〈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頁24-35。 湯德宗(2006)。〈政府資訊公開法比較評析〉,《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5卷第6期,頁37-115。 湯德宗(2008)。〈「政府資訊公開法」解析〉,《日新司法年刊》,第8期,頁55-70。 劉定基(2015)。〈法庭錄音的公開及其限制──司法獨立、司法課責與隱私保護〉,《月旦法學雜誌》,第245期,頁149-167。 劉定基(2015)。〈擬稿或準備作業的豁免公開〉,《月旦法學教室》,第150期,頁9-11。 劉定基(2016)。〈政府資訊公開法的實務新發展與未來展望〉,《法學叢刊》,第61卷第4期,頁57-82。 劉靜怡(2000)。〈資訊時代的政府再造:管制革新的另類思考〉,《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頁58-65。 劉靜怡(2002)。〈美國一九九六年電子資訊自由法之分析與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87期,頁65-75。 劉靜怡(2006)。〈開啟權力監督新時代?--從美國「資訊自由法」豁免公開規定的晚近發展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36期,頁48-64。 謝碩駿(2009)。〈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在德國的憲法基礎〉,《法學新論》,第3期,頁49-88。 蘇慧婕(2016)。〈歐盟被遺忘權的概念發展——以歐盟法院Google Spain v. AEPD判決分析為中心〉,《憲政時代》,第41卷第4期,頁473-516。 (四) 專書論文 Dirk Ehlers(著),陳信安(譯)(2015)。〈論私人對於國家行政之資訊請求權〉,《東吳公法論叢第八卷》,台北:東吳大學法律系公法研究中心。 劉宗德(1998)。〈資訊公開〉,《行政法基本原理》,台北:學林文化。 李建良(2007)。〈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新學林。 李震山(2002)。〈論憲法意義下之「資訊權」〉,《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 李震山(2002)。〈論憲法未列舉之自由權利之保障──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之評析〉,《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林明昕(2006)。〈健康權─以「國家之保護義務」為中心〉,《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台北:元照。 林明昕(2006)。〈憲政改革基本原則的幾點思考〉,《公法學的開拓線─理論、實務與體系之建構》,台北:元照。 林明鏘(1994)。〈公務機密與行政資訊公開〉,《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15輯,中國:中國比較法學會。 湯德宗(2007)。〈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入憲之研究〉,《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蔡宗珍(2004)。〈國民主權於憲政國家之具體結構與相關問題之檢討〉,《憲法與國家(一)》,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6)。〈民主法治國家的情報活動──重建情報法制的若干建議〉,《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7)。〈基本權利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7)。〈德國的資訊公開〉,《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 陳正根(2015)。〈政府資訊公開法之未來方向──以資訊自決權與反貪腐公約之觀點〉,《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我國之實踐與展望》,台北:法務部廉政署。 (五) 其他 立法院公報處(2005)。《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17期,頁307-337,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公報處(2005)。《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25期,頁253-260,台北:立法院。 吳瑛珠(2015)。〈德國資訊自由法(Informationsfreiheitsgesetz-IFG)中譯〉,《美加英日德政府資訊公開法彙編─「法務部政府資訊公開法研究修正小組」會議參考資料》,法務部編印,2015年9月 林子儀(1994)。〈評論「公務機密與行政資訊公開」一文〉,《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15輯,中國:中國比較法學會。 湯德宗(2009)。《政府資訊公開法改進之研究》,法務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計畫。 湯德宗、賴宇松(2005)。《論複查考試成績之資訊公開限制—典試法第二十三條之檢討》,考試院委託研究計畫。 劉靜怡(2013)。〈美國資訊自由法(Openness Promotes Effectiveness in our National Government Act of 2007)中譯〉,《美加英日德政府資訊公開法彙編─「法務部政府資訊公開法研究修正小組」會議參考資料》,法務部編印,2015年9月。 二、 英文部分 Daniel J. Solove, The Digital Person: Technology and Priv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2004). Guide to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2009, Department of Justice (DOJ), DOJ Office of Privacy and Civil Liberties (2009). Herke Kranenborg & Wim Voermans,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 and Member State Legislation (2005) Thomas I. Emerson, Legal Foundations of the Right to Know, 1976 Wash. U. L. Q. (1976)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72147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在政府資訊公開法已制定施行超過12年後的今日,我國也累積了為數頗多的實務案例。藉由此些案例,一方面可建構起政府資訊公開制度的樣貌,一方面也凸顯出制度上的盲點。其中,最大的癥結點即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之九款豁免公開事由,大多實務案例與學說爭議亦以此為核心。
因此,本文即專以政府資訊公開法中豁免公開事由之檢討為題,試圖就解釋論與立法論之面向為現行爭議尋求出路,並輔以比較法上美國法與德國法之經驗,以為我國法適用之參考。在論述架構上,本論文先就現行豁免公開制度予以介紹並提出問題,在此部分,本論文以分析大量實務判決之方式,建構我國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樣貌,並能具體釐清各款豁免公開事由之爭點所在;其次,在比較法上,因我國政府資訊公開法主要係繼受自美國之法制,而德國法則有其相當特殊之立法歷程,故本論文以美國法之參考為主,德國法之參考為輔;而後回歸我國法之討論,本文重申了探究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之憲法基礎之實益,並提出區分資訊之性質以決定其憲法基礎強弱之主張;在現行法之解釋論上,則提出以法益衡量之模式做為貫穿政府資訊公開與否之判斷標準;最後則除總結外,亦將目前尚未通過立法之政府資訊公開法草案予以簡易介紹、評析,期能對我國法制有所助益。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in Taiwan has been formulated and enacted for more than 12 year. The accumulated cases not just helped build the structure of the legal system, but also highlighted the controversies in the system, among which Article 18 Section 1 of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also known as “the Exemptions”, is often the keypoint.
Therefore, this thesis aims to reexamin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exemptions in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trying to find solutions for current controversie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by analyzing massive verdicts. By doing so, we can clearly see the disputes in each exemption clause. In the third chapter,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gulations in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of the USA, and the “Informationsfreiheitsgesetz” of German law. The reason to choose these two systems is that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was mainly inherited from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and that German’s experiences are very unique. After comparing different systems, this thesis can reexamine the legal system in Taiwan. This thesis reiterates the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constitutional foundation of the claims in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and holds that the constitutional founda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information. Also, this thesis brings up the idea to determine the pub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rough measurement of legal interests. In the last chapter, this thesis sums up the above, and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raft of the amendments of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6:25:4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7-R03a21015-1.pdf: 2448007 bytes, checksum: d5a6555e1e8576f98201cc58081796a5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8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二章 現行豁免公開制度介紹及檢討 5 第一節 政府資訊公開制度沿革 5 第二節 政府資訊公開法之制度定位 7 第三節 現行豁免公開制度概況 13 壹、 與國家安全資訊相關之豁免公開事由: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1款 14 貳、 與公權力行使相關之豁免公開事由 16 一、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2款 16 二、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4款 18 參、 與其他公務目的相關之豁免公開事由 23 一、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3款 23 二、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5款 25 三、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8款 30 四、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9款 31 肆、 與私密資訊相關之豁免公開事由 35 一、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6款 35 二、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第1項第7款 41 伍、 小結 48 第三章 他山之石:以美國、德國法為例之比較法觀察 49 第一節 美國法 49 壹、 聯邦資訊自由法(FOIA) 50 貳、 電子資訊自由法(E-FOIA) 58 第二節 德國法 65 壹、 基本法第5條 65 貳、 1994年德國環境資訊公開法 66 參、 2006年德國聯邦資訊自由法 75 肆、 2008年德國健康相關消費資訊促進法 85 第三節 小結 93 第四章 我國法之解釋論再探 95 第一節 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之憲法基礎 95 壹、 探討實益 95 貳、 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之憲法基礎 96 一、 言論自由權 98 二、 參政權 99 三、 概括基本權 101 四、 修憲 105 五、 本文見解─在資訊時代下對基本權之詮釋 105 第二節 法益衡量模式 111 壹、 法益衡量之實益 111 貳、 以法益衡量為核心之豁免公開事由 115 一、 第1款 115 二、 第2款 117 三、 第3款 118 四、 第4款 120 五、 第5款 121 六、 第6款 123 七、 第7款 126 八、 資訊公開之方式:全有全無制搭配多元化公開方式 126 參、 未決之問題 129 第三節 司法機關之資訊公開 130 第四節 公益之定義與操作 134 第五節 舉證責任 140 第五章 結論─回顧與展望 143 第一節 政府資訊公開法的過去 143 第二節 政府資訊公開法的未來 145 壹、 學說之立法論建議 145 貳、 法務部2016年修正草案簡析 148 參考文獻 159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政府資訊公開法中豁免公開事由之檢討 | zh_TW |
dc.title | Reexamine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exemptions
in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6-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劉靜怡(Ching-Yi Liu),李寧修(Ning-Hsiu Lee) | |
dc.subject.keyword | 政府資訊公開法,豁免公開事由,資訊自由法,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參政權,法益衡量,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The Freedo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FOIA,Informationsfreiheitsgesetz,exemptions,political participation,measurement of legal interests, | en |
dc.relation.page | 164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803875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8-08-17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39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