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973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照真,李顯峰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iu-Ching Hu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黃楸晴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7T03:25:35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8-05-31 | |
dc.date.copyright | 2018-05-31 | |
dc.date.issued | 2018 | |
dc.date.submitted | 2018-05-18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王宏仁(2009),〈性別化的草根跨國社區:以台越關係為例〉,《流轉跨界:跨國的臺灣,臺灣的跨國》,p.163-p.191。
王志勝(2008 年 6 月),〈企業社會責任與勞資衝突—以越南台商製鞋公司的罷工為例〉,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宏仁、蔡承宏(2007 年 10 月),〈族群天花板:越南台商工廠內部族群分公與職位升遷〉,《臺灣東南亞學刊》,4:2,p.53-p.74。 王宏仁(2004),〈他者論述、管理實務與在地抵抗:以越南台商工廠為例〉,《東南亞學刊》,1:2,p.37-p.64。 王俊閔(2002),〈產業網絡中社會鑲嵌與組織績效關係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君琳(2002),〈流動的家:大陸台商女性配偶的家生活與認同〉,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文全(2002),〈臺灣企業國際化生產網路發展模式之研究-海外直接投資觀點〉,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吳中傑、趙維孝(2017 年 4 月 24 日),〈我們 30 歲到東協當總經理!〉,《商業週刊》,第 1536 期,國立臺灣大學電子雜誌書櫃。 吳馥馨(2016 年 8 月 14 日),〈越排華暴動求償 23 項承諾已執行〉,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238/1893965。 汪少凡(2014 年 8 月 4 日),〈全球化與在地化:新舊交織的越南〉,巷仔口社會學,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4/08/04/wanghongzen-6/。 宋鎮照(2014 年 6 月),〈越南排華反中暴動的政經分析: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抗與矛盾〉,《海峽評論》,n.282,p.34-p.39。 宋鎮照(1995 年 10 月),〈越南經濟之發展與轉型:政策與制度面之探討〉,《東亞季刊》,27:2,p.151-p.169。 李建興(2014),〈臺灣為什麼逆勢加碼越南?〉,《遠見雜誌》。 李宜貞(2010),〈層層疊疊的少數處境:在中國女台幹的工作與生活〉,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孟潔(2006),〈漂洋過海的生活:台商女性配偶的遷移與轉變〉,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信男(2014 年 6 月 13 日),〈越南排華暴動 經部:台商間接損失逾 10 億美元〉,東森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613/367303.htm。 林美秀(2010),〈台商在台配偶親職壓力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學位碩士論文。 周添城(1989),〈權力邊陲的中小企業〉,《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臺灣研究基金會。 洪銘德(2015 年 7 月),〈美國重返亞洲政策之研究〉,《全球政治評論》,n.51,p.147-p.165。 洪清海(2014 年 10 月 29 日),〈越南勞動關係之轉型〉, http://www.tpfl.org.tw/article.php?id=1333。 翁俊桔、宋鎮照(2015 年 7 月),〈中國區域霸權與東亞區域安全之檢視:以 2012年中菲南海爭議為例〉,《全球政治評論》,n.51,p.43-p.72。 陳柏旭(2015 年 7 月),〈台資企業在越南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如(2013),〈臺灣與越南跨國合作辦學之現狀探討〉, 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15/pta_5801_7119446_23031.pdf。 陳東升、周素卿(2010 年 3 月),〈東南亞台商生產網絡的結構特徵與運作機制的改變〉,《亞太研究論壇》,p.22-p.41。 陳慧芳(2009 年 6 月),〈跨界流動、主體性與性別權力關係探究-以大陸女臺商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論文。 陳正峯(2008 年 1 月),〈區域整合下臺灣的南向政策:以臺灣對越南互動關係為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陳世傑、李文瑞、唐彥博、楊君偉(2007),〈臺灣中小企業赴大陸投資之社會鑲嵌網絡分析〉,《行銷評論》,4:1,p.1-p.18。 陳忠榮、楊志海(1999),〈臺灣對外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擴張型與防禦型的比較〉,《經濟論文叢刊》,27:2,p.215-p.240。 郭姃姃(2006),〈分偶家庭:大陸台商配偶婚姻生活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文堂(2014),〈臺灣與越南雙邊關係的回顧與分析〉,《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0:3,p.75-p.111。 許文堂(2000),〈越南的經濟改革與政治轉型〉,《東南亞的變貌》,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p.589-p.613。 梁銘華(2003),〈臺灣「南向政策」的政治與經濟關係〉,《臺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p.43-65。 黃佩君(2014 年 7 月 10 日),〈越南 513 事件 台商損失高達 138 億〉,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0001026-260303。 黃登興(2012),〈外人直接投資與經濟發展〉,《臺灣東南亞學刊》,9:1,p.55-78。 黃兆仁、朱浩(2010 年 3 月),〈從國際分工看台商的西進與南向的發展趨勢〉,《亞太研究論壇》,n.47,p.4-p.21。 溫文君、邱麟翔(2015 年 6 月),〈去或留?越南排華暴動後台商的選擇〉,《地理教育》,n.41,p.13-p.26。 葉華容(2014 年 7 月 17 日),〈從越南排華暴動省思其投資環境變化〉,《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n.1809,p.5-p.16。 楊崇正(2014 年 6 月),〈越南反台商事件之成因與影響分析〉,《展望與探索》,12:6,p.1-p.7。 劉光瑩(2015 年 9 月 29 日),〈暴動後,台商的越南心聲:我恨自己愛上了你〉,《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71188。 劉富本(2000),浴火重生的東南亞國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鄧建邦(2008 年 12 月),〈性別、專業流動與生活劃界:女性台籍幹部在大上海與廣東〉,2008 年臺灣社會學年會:解嚴二十年臺灣社會的整合與分歧,http://www.ios.sinica.edu.tw/tsa2008/files/%E9%84%A7%E5%BB%BA%E9%82%A6__% E6%80%A7%E5%88%A5%E3%80%81%E5%B0%88%E6%A5%AD%E6%B5%81%E5%8B% 95%E8%88%87%E7%94%9F%E6%B4%BB%E5%8A%83%E7%95%8C%EF%BC%9A%E5%A 5%B3%E6%80%A7%E5%8F%B0%E7%B1%8D%E5%B9%B9%E9%83%A8%E5%9C%A8%E 5%A4%A7%E4%B8%8A%E6%B5%B7%E8%88%87%E5%BB%A3%E6%9D%B1.pdf。 蕭新煌(2010 年 3 月),〈從東南亞台商經驗到東南亞港商現實:代專題導言〉,《亞太研究論壇》,n.47,p.1-p.3。 蕭新煌、龔宜君(2002),〈台商的歷史、性格與未來發展〉,《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p.11-p.32。 戴萬平、顧長永(2010 年 3 月),〈初探東南亞台商的「掛名經營」〉,《亞太研究論壇》,n.47,p.42-p.55。 藍佩嘉(2007),〈性別與跨國遷移〉,《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第二版,台北:巨流,p.283-p.303。 龔宜君(2015 年),〈什麼時候,男人也會怕女人〉,《性別做為動詞 巷仔口社會學 2:性別如何形塑,又如何在行動中翻轉?》,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kYAnDwAAQBAJ&pg=PA58&lpg=PA58&dq=%E 8%B6%8A%E5%8D%97%E5%8F%B0%E5%95%86+%E4%BA%BA%E9%A0%AD%E5%85% AC%E5%8F%B8&source=bl&ots=ZLq2pcV9N9&sig=WIDL96czQ3qtwPwWepeQxGi_b6Q&hl=zh-TW&sa=X&ved=0ahUKEwjS2MeP2qPVAhWCKZQKHYpeBgs4ChDoAQgtMAE#v= onepage&q=%E8%B6%8A%E5%8D%97%E5%8F%B0%E5%95%86%20%E4%BA%BA%E9%A0%AD%E5%85%AC%E5%8F%B8&f=false。 龔宜君(2010 年 12 月),〈「佔名」關係:台商與越南女性的親密關係形構〉,《臺灣社會學刊》,n.45,p.213-p.247。 龔宜君(2008),〈台商-生成於亞洲的新興跨國資本〉,《跨戒:流動與堅持的臺灣社會》,台北:群學出版社,p.129-p.148。 龔宜君(2005),〈半邊陲之臺灣企業在世界體系的鑲嵌〉,《臺灣東南亞學刊》,2:1,p.69-p.96。 龔宜君(2004 年 9 月),〈跨國資本的性別政治:越南台商與在地女性的交換關係〉,《臺灣社會研究季刊》,n.55,p.101-p.140。 McDowell, Linda 著、徐苔玲等合譯,(2006),《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Gender, Identity & Place: Understanding Feminist Geographies)。台北:群學。 Chen, T.J. (1992). Determinants of Taiwan’s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the case of a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39, 397-407. Piper, Nicola and Keiko Yamanaka (2008). Feminised Migration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Securing of Livelihoods. New Perspectives on Gender and Migration. Livelihoods, Rights and Entitlements, edited by Nicola Piper. London: Routledge. p.159-188. Shen, H. C. (2005). “The first Taiwanese wives” and “the Chinese mistresses”: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in intimate and familia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Global Networks, 5(4), 419-437. Willis, Katie and Brenda S.A., Yeoh (2003) Singaporeans in China: transnational women elites and the negotiation of gendered identities. Geoforum 36: 211-222.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onth.aspx?no=135。 內政統計查詢網,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財政部貿易統計資料查詢, http://web02.mof.gov.tw/njswww/WebProxy.aspx?sys=100&funid=defjsptgl。 勞動統計查詢網, http://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210&kind=21&type=1&funid=q1301 2&rdm=eil3tjid。 勞動統計查詢網,https://statfy.mol.gov.tw/default.aspx。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973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新南向政策的提出使得媒體聚光燈再次聚焦,相關報導多是在東南亞國家創業的成功案例。然而,前進東南亞國家創業或工作並非如此容易。本報導聚焦在越南創業或工作的臺灣人,撇除南向熱潮的思維,真實呈現他們在越南生活遇到的挑戰與因應之道。
本報導訪談的在越臺灣人,其年齡層及職業的涵蓋範圍不拘,藉此呈現較多元的面向。各章節人物因相似經歷或背景被串連在一起,每章報導都是一個獨立篇章。第一章內容先點出臺灣民眾長期忽視越南,以及臺灣服務業南進越南市場遇到的問題。第二、三章的受訪者為近期南向的主角,分別是新住民二代與年輕台幹,文章中報導他們在越南台資廠工作的實況、遇到的衝突和他們的應對方式。 接續章節報導的則是較早些進入越南的台商,分別是年輕的創業家與企業二代。創業家因為越南創業門檻低,冒著不同風俗民情、法規隨時可能變動等風險,選擇在越南創業;企業二代則因為台資廠內部員工的觀念保守,他們為公司引進新的管理風格時,遇到來自資深員工的扞格。 最後一章則以在越南停留較久的資深台商為報導對象,提出他們對臺灣年輕人的建議。例如,越南機會雖然很多,目前仍舊以傳統產業為大宗,臺灣年輕人應深思工作內容是否適合,應避免為南向而南向。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proposition of New Southbound Policy has yet again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media. Related articles mostly focus on Taiwanese who successfully start a business in South East Asia. However, starting a business or work in South East Asia is not as easy as the media has shown. This series of in-depth reports would focus Taiwanese who start their business or work in Vietnam. To put aside the southbound trend provoked by the media, and describe challenges and adaptions they have encountered in Vietnam.
This series of in-depth reports will feature a wide spectrum of the age and the occupation of Taiwanese who work in Vietnam, for the purpose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Featured figures in each individual chapter are connected due to similar experiences or backgrounds. The first chapter would point out the ignorance attitude Taiwanese used to hold toward Vietnamese, and problems or obstacles faced by Taiwanese service industry heading into Vietnamese market. Figures i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chapter would be the recent southbound Taiwanese, which are descendants of Taiwanese and Vietnamese, and youngsters aged 24 to 28. These two chapters would report working conditions, conflicts, and adaptions they had in traditional Taiwanese industries in Vietnam. The following chapters would feature young entrepreneurs and enterprise successors who started working in Vietnam earlier. Entrepreneurs risk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regulation instability to build a business in Vietnam because of its low venture bar. As for enterprise successors, they often collide with senior conservative employees for introducing new management styles. The last chapter would feature a senior, experienced Taiwanese businessman in Vietnam. He gave suggestions to southbound Taiwanese youngsters to avoid chasing after the southbound trend and ponder whether traditional Taiwanese industries in Vietnam suit their characteristic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3:25:3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7-R04342018-1.pdf: 2601425 bytes, checksum: a5e8dcb8e9cc695eeb8e9f684872453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8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審定書...........................................#
致謝 .................................................... 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V 〈深度報導〉 第一章 紅利市場在南方? ................................ 1 以一場在台大舉辦的「新南向政經論壇」做為序幕,指出越南的旺盛 經濟成長力,吸引臺灣年輕學子或創業者前去,並對越南的看法發生 改變。但臺灣人南向工作或創業是否必然利多,則需要更深入的觀察。 第二章 尋根路上的顛簸 .................................. 7 新南向計畫中備受政府矚目的新住民二代,因為具有出生背景與語言 上的優勢,無形中成為臺灣與越南間的潤滑劑,並補足台資廠的管理 職缺。然而,對於新二代的歧視氛圍卻自臺灣蔓延到越南的工作場所, 政府的冀望顯得矛盾,一些新二代更拒絕在台資廠「賣命」,而是利用 自身優勢在當地創業。 第三章 外派流行聖地的真相 ............................. 15 外派越南對時下臺灣年輕人來說,是一個流行趨勢,在越南台資廠工 作不僅薪水高,還能直升管理階層,更可以趁年輕時體驗國外生活。 但封閉的工作環境孕育出守舊的資深台幹,資深台幹與年輕台幹間似 乎存在觀念上的極大的衝突。面對無法撼動的保守價值觀,有些臺灣 年輕人選擇調適甚至進行改革,有些則是另尋歸屬。 第四章 臺灣青年「越」進世界舞台 ........................ 24 吸引臺灣創業者前去越南的其中一個原因,正在於該國的低創業門 檻。雖然越南與臺灣在宗教、節慶方面具相似處,但不一樣的語言和民俗風情,是這群創業者需要主動深入了解的。台灣創業者也漸漸理 解,能夠將越南文化融入管理之中,企業才更有成功的機會。 第五章 舊與新的世代碰撞 ............................... 35 在越南的臺灣企業進入世代交接,多數是傳統產業的台資廠,其管理 風格在企業二代眼中顯得保守與不合邏輯。當從國外研究所畢業、承 襲西方思想的企業二代,碰上安逸於公司現狀的資深老臣時,企業二 代想引進提高效率的管理規章顯得困難重重。 第六章 臺灣黑手成為越南台商 ........................... 42 本章專注一名「非典型」台商為報導主軸。他講著一口流利的越文, 徹底地融入越南生活;這名台商在臺灣被貼上「不會讀書」、「做黑手」的標籤,在越南卻可以成功經營起一家小型貿易公司。他非常熱愛與越南妻子在當地共築的生活,在外闖蕩的經歷使他相信,臺灣年輕人 應該要勇敢走出去。 〈報導企劃〉 第一章 報導動機 ........................................ 5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57 第一節 全球化下的越南台商 ...........................................................................................57 第二節 513 排華事件........................................................................................................64 第三節 在越南的臺灣女性工作者在哪裡 ........................................................................68 第三章 報導規劃 ........................................ 72 第一節 章節規劃...............................................................................................................73 第二節 採訪名單...............................................................................................................74 參考文獻 ............................................... 76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到越南找機會:在越南打拚的臺灣人 | zh_TW |
dc.title | Seeking Opportunities in Vietnam: Taiwanese Who Work in Vietnam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6-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張正,謝德宗 | |
dc.subject.keyword | 在越臺灣人,越南,創業,工作,市場,經濟,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Taiwanese in Vietnam,Vietnam,job market,work,economy, | en |
dc.relation.page | 80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800829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8-05-21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新聞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新聞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54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