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進修推廣部
  3. 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961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吳從周(Chung-Jau Wu)
dc.contributor.authorShao-Ming Taien
dc.contributor.author戴韶銘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7T03:21:08Z-
dc.date.available2028-06-22
dc.date.copyright2018-07-19
dc.date.issued2018
dc.date.submitted2018-06-22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一、書籍(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
1.王澤鑑(2015)。《侵權行為法》。民法叢書,王澤鑑,第1冊第156頁。
2.史尚寬(2000)。《債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150頁。
二、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順序)
1.王澤鑑(2006)。〈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1)〉,《台灣本土法學》,83 期,頁 59,60。
2.王澤鑑(2006)。〈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1)〉,《台灣本土法學》,87 期,61-79頁。
3.王澤鑑(2006)。〈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1)〉,《台灣本土法學》,87 期,61-79頁。
4.王澤鑑(2006),<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4) 名譽權(上)>,《台灣本土法學》,89 期,頁 45。
5.尤英夫 (2011) 。〈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689 號解釋〉,《法令月刊》,第 62卷12 期,第 81-98 頁。
6.平川宗信(1988),〈犯罪報導と人權をめぐる諸問題〉,《名古屋大學法政論集--123 號》,頁 357-358。
7.朱朝亮(2015) 。《偵查中案件資訊公開及揭露之界限》。台灣/法學叢刊/第 60 卷 第 1 期 /126-129 頁。
8.吳永乾(2004)。《美國誹謗法所稱「真正惡意」法則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5:1-95。
9.吳景欽(2007) 。〈犯罪報導的蒙太奇—犯罪報導的自由及其界限〉,第2-8頁。
10.林子儀(1993)。《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月旦。
11.法治斌(2000)。《保障言論自由的遲來的正義──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0九號》。月旦法學雜誌65:148-155。
12.徐子婷( 2001)。《新聞自由與刑法之衝突--以美國法為中心,論洩密、誹謗與侵犯隱私之責任》。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章忠信(2008) 。《電視節目製播之言論自由與肖像權之保護》,著作權筆記。
14.張永明(1998)。〈新聞報導自由權與被報導者人格權〉,《法律評論》,第 64 卷第 1-3 期合刊,第 42-44 頁。
15.張永明(2010) 。〈災害新聞採訪與被報導對象之回應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87 期,第251-263頁。
16.彭賢恩、劉怡靖、彭曉珍(2006)。《刑法應用於網路誹謗案例之分析》。「2006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台北:臺灣大學。
17.程明修(2006) 。〈憲法基礎理論與國家組織國家法講義(一)-〉,第70-71頁。
18.楊立新(2012)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7卷第1期。
19.陳仲妮(2008)。〈論新聞自由與公眾人物隱私權之衝突與調和-以歐洲人權法院卡洛琳公主訴德國案(VON HANNOVER v. GERMANY)為中心〉,第五章第五節,我國實務見解,頁144-145。
20.陳英鈐(2013) 。〈隱私權、人格權與新聞自由〉,《月旦法學教室》,第128 期,第 7 頁。
21.陳志龍(2002)。<誹謗罪與言論自由的界線─二個憲法權利衝突:「言論自由權」與「名譽權」衝突>,《月旦法學教室》,2 期,頁 12-13。
22.劉春堂(2013)。〈肖像權侵害之救濟〉,《法學的實踐與創新-陳猷龍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冊)》第50-51頁。
三、判決判例
1.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88年度訴字第3918號。
2.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92 年度竹小字第 61 號。
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92 年度訴字第 4312 號。
4.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度訴字第1820號。
5.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95年度易字第400號。
6.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5年度重訴字第250號。
7.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6年度重訴字第361號。
8.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8年度訴字第1790號。
9.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9年度訴字第485號。
10.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9年度重訴更一字第2號。
11.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9年度訴字第1331號。
1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101年度重訴字第100號。
13.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101年度訴字第1481號。
14.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102年度訴字第1101號。
15.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3年度上更(一)字第91號。
16.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4年度上易字第616號。
17.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94年度上易字第914號。
18.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5年度上字第179號。
19.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5年度上字第679號。
20.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9年度上字第1178號。
21.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99年度重上字第610號。
22.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99年度上字第35號。
23.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100年度上字第407號。
24.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102年度上更(一)字第3號。
25.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103年度上字第919號。
26.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103年度上字第1445號。
27.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103年度抗字第951號。
28.最高法院90年臺上字第646 號判例。
29.最高法院民事判決93年度台上字第706號。
30.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851號判決要旨參照。
31.最高法院 93 年度台上字第 1979 號民事判決。
32.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928號判決要旨參照。
33.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146號。
34.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970 號民事判決。
35.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1903號裁判。
36.最高法院民事裁定100年度台上字第1744號。
37.最高法院民事判決101年度台上字第545號。
38.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上字第1999號裁判。
39.最高法院102 年度台上字第1293號判決。
40.最高法院民事裁定103年度台抗字第1057號
41.最高法院民事裁定103年度台上字第882號判決
42.最高法院民事裁定104年度台抗字第671號
43.最高法院民事判決105年度台上字第1895號
44.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9號解釋參照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9614-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人格權保護與言論自由的衝突下,肖像權與新聞自由之議題備受爭議,新聞自由的桂冠下,報導內容過度氾濫,致使侵害肖像權的情形時有所聞。近年來,實務上新聞報導內容與其引用當事人照片的爭訟案件,曾數度引起社會大眾的爭議,因此筆者針對肖像權與新聞自由間的衝突關係,作為探討本議題的研究角度。透過文獻探討與案例研究方式,以期了解媒體報導內容對肖像權人之影響,並依據歷審法官對此侵權案件之裁判、試圖找出正確之新聞處理原則,及其所面臨的困境與問題。
在文獻探討部分,蒐集國內外與肖像權及新聞報導有關之研究內容,同時針對我國在新聞處理的法令規定加以說明,並依據文獻資料、研究目的及文本分析結果篩選研究案例,透過問題對談方式,對實務現象進行深入了解,最後再進一步分析文本與判決評析,整合出所有研究所得的結果,有系統的呈現實務運作中之真實現象,並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而本研究之主要研究問題—肖像權與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知的權利,兩者之間的矛盾如何取得平衡?原先設定在透過資料分析後,將得以解開雙方之矛盾,緩解雙方之衝突,取得平衡點之可能,然而,在實際判決分析後,卻發現法官在判定「肖像權」與「新聞自由」間拔河的這項議題,雙方武器不平等,所受的約束亦不成比例,在面對記者採訪需求的後續動作與行為,肖像權人究應如何維護應有之人格權?在此邏輯上的弔詭情況下,法官要判斷何者符合「維護公共利益」的例外?何者為不能公開的資訊?就成為裁判新聞畫面是否侵權的盲點。本文認為,司法環境對人權的重視,亟待實務上對於新聞自由之定義形成更多具體的見解,並就肖像權之侵害是否構成民法上損害賠償的問題有更多的討論,始有可能抑制任意侵害人格權的情形,進而更重視人權的保障。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Under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s and freedom of speech, the balance between portrait rights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is a highly controversial issue. Under the banner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the content of the media coverage sometimes crossed the line and caused infringement of portrait rights. In recent years, there were several lawsuits filed against news media companies over the infringement of portrait rights which raised concerns among the public. Therefore, the curr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trait rights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This thesis utiliz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study as the main methodolog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media coverage on portrait rights holders. Decisions of judges presiding over cases involving infringement of portrait rights have been analyzed in an attempt to delineate a line, and to discover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facing them.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section, extensive research on portrait rights and news coverage published by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has been reviewed. At the same time, the Nations’ statutory provisions regulating news coverage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ection. The nine cases discussed in this thesis are chosen through a proces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extual analysis. Then the author set forth important questions and digs into the verdicts of those cases to find answers to those question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all the studies are integrated and presented in a systematic fashion. In the end,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proposed.
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how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portrait rights and freedom of press? Originally,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answer would become obvious after thorough data analysis. However, after digging into the verdicts of each case,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judges presiding over those cases also face a dilemma between portrait rights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 because the two parties involved have inequitable weapons and face disproportionate constraints. In the face of the freedom of the press claimed by journalists, how could portrait right holders maintain their rightful personality rights? Facing a logical paradox, a judge may also find i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hich circumstances constitute an exception of 'maintenance of public interest', and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the information cannot be disclosed.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at the judicial environment’s emphasis on human rights needs support from more verdicts which will help shape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freedom of the press and raise discussions on whether the infringement of portrait rights constitutes civil law compens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nly when civil law compensation for the infringement of portrait rights is made possible can we see a decrease in such cases, and human rights can thus be protected.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3:21:0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7-P05e42001-1.pdf: 2043686 bytes, checksum: 726398f54899109144b798c7d9199e33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8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誌謝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國內文獻現況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3
第二章 實務與學說比較探討 18
第一節 肖像權之法律性質 18
第二節 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之扞格 19
第三節 新聞自由與肖像權之定義與其衝突 22
第一項 法益衡量方式 22
第二項 公法上比例原則 25
第三項 個案決定基本權如何讓步 30
第三章 問題探討與案例分析 38
第一節 肖像權是否為獨立的特別人格權 38
第二節 肖像權與名譽權之關聯保護 39
第三節 新聞自由原則下可否阻卻違法 46
第四節 新聞自由違反偵查不公開時之權衡 54
第五節 法院裁判之心證理由 61
第六節 侵害肖像權之損害賠償責任 67
第四章 結論 70
參考文獻 72

附表一:肖像權案件判決分析一覽表 14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論肖像權之民事保護—以其與新聞自由之衝突與平衡為中心zh_TW
dc.titleA Study on the Civil Protection of Portrait Rights – Focusing on Conflicts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Portrait Rights and Freedom of the Press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6-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邱琦,向明恩
dc.subject.keyword肖像權,新聞自由,法益衡量,比例原則,名譽權,zh_TW
dc.subject.keywordportrait rights,freedom of the press,legal measurement,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reputation rights,en
dc.relation.page75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801042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8-06-25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進修推廣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事業經營法務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