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幫助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法律學院
  3. 法律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676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謝煜偉(Yu-Wei Hsieh)
dc.contributor.authorI-Ting Hsiehen
dc.contributor.author謝沂庭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7T00:56:06Z-
dc.date.available2020-02-10
dc.date.copyright2020-02-10
dc.date.issued2020
dc.date.submitted2020-02-04
dc.identifier.citation一、中文文獻
Allen G. Johnson(著),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臺北:群學。
Isaiah Berlin(著),陳曉林(譯)(1986),《自由四論》,臺北:聯經。
Jennifer Harding(著),林秀麗、黃麗珍(譯)(2008),《性的扮演:陰/陽特質的實踐》,臺北:韋伯文化。
John Stuart Mill(著),孟凡禮(譯)(2013),《論自由》,臺北:五南。
Luke Eric Lassiter(著),郭禎麟、吳意琳、黃宛瑜、金家琦、呂環廷、方儀潔、黃恩霖(譯)(2010),《歡迎光臨人類學》,臺北:群學。
王乃彥(2004),〈加重强制性交罪之存廢的檢討〉,《法令月刊》,59卷8期,頁19-34。
王穎、邱大昕、胡郁盈、孫小玉、徐珊惠、張恒豪、陳麗君、陳福仁、游素玲、楊芳枝(2017),《邊緣主體:性別與身分認同政治》,臺南: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王皇玉(2010),〈引狼入室〉,《月旦法學教室》,87期,頁26-27。
王皇玉(2012),〈強制罪的比較研究〉,《軍法專刊》,59卷5期,頁1-12。
王皇玉(2013),〈強制手段與被害人受欺瞞的同意:以強制性交猥褻罪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42卷2期,頁381-432。
王皇玉(2016),《刑法總則》,2版,臺北:新學林。
王燦槐(2006),《台灣性侵害受害者之創傷:理論、內涵與服務》,臺北:學富文化。
王澤鑑(2011),《民法總則》,臺北:自刊。
王鵬翔、張永健(2015),〈經驗面向的規範意義——論實證研究在法學中的角色〉,《中研院法學期刊》,17期,頁205-294。
甘添貴(1984),《刑法各論(上)》,臺北:五南。
甘添貴(2015),《刑法各論(下)(修訂四版)》,臺北:三民。
朱朝亮(2014),〈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之內涵〉,《月旦法學教室》,146期,頁30-32。
吳宗奇(2019),《白玫瑰刺傷了誰?──以刑法第227 條為中心反省純潔童年形象之建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耀宗(2008),〈強制性交罪與利用權勢性交罪〉,《月旦法學教室》,63期,頁16-17。
吳耀宗(2010),〈強制行為之可非難性判斷〉,《月旦法學教室》,92卷,頁22-23。
李佳玟(2010),〈違反罪刑法定的正義〉,《台灣法學雜誌》,160期,頁1-3。
李佳玟(2017),〈說是才算同意(Only Yes Means Yes)-增訂刑法「未得同意性交罪」之芻議〉,《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3期,頁53-118。
李茂生(2003),〈論性道德的刑法規制〉,收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灣法學新課題(一)》,頁 291-331,臺北:元照。
李茂生(2003),〈論刑法修正草案第十條有關性交的定義〉,《台灣法學雜誌》,46期,頁144-154。
李茂生(2015),〈2014年刑事法發展回顧:刑法謙抑性的再檢視〉,《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4卷特刊,頁1507-1533。
李聖傑(2003),〈從性自主權思考刑法的性行為〉,《中原財經法學》,10期,頁1-40。
李聖傑(2004),〈妨害性自主:第一講保護法益〉,《月旦法學教室》,19期,頁97-104。
李聖傑(2004),〈妨害性自主:第三講—類型闡述〉,《月旦法學教室》,23期,頁99-106。
李聖傑(2010),〈刑法第二二二條第一項第一款「二人以上共同犯之」之適用思考〉,《政大法學評論》,115期,頁1-54。
周愫嫻(2003),〈影響妨害性自主案件審理過程與判決結果之實證研究〉,《內政部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頁1-231。
林山田(1999),〈性與刑法-以强制性交罪為例〉,《台灣法學雜誌》,2期,頁43-52。
林山田(2006),《刑法各罪論(上)》,台北:元照。
林志潔、金孟華(2012),〈「合理」的懷疑?——以女性主義法學觀點檢視性侵害審判之偏見運用為例之考察〉,《政大法學評論》,127期,頁117-166。
林東茂(1999),〈評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之修正〉,《月旦法學雜誌》,51期,頁70-80。
林東茂(2016),《刑法綜覽》,臺北:一品。
林東茂(2018),《刑法分則》,臺北:新保成。
林秋燕(2007),〈性侵害受害者之復原〉,《諮商與輔導》,264期,頁18-22。
林鈺雄(2019),《新刑法總則》,6版,臺北:元照。
柯耀程(2010),〈情人看招(糟)!〉,《月旦法學教室》,66 期,頁 18-19。
范國勇(2000),〈強姦犯罪問題與被害人創傷症之探討〉,《警學叢刊》,31卷3期,頁69-95。
高鳳仙(2005),〈性騷擾防治法之規範內容與評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67期,頁248-251。
張至柔(2018),《性侵害常見有罪認定證據構造之檢討—以被害人指述、驗傷診斷書與PTSD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玉秀(1999),〈妨害性自主罪與打擊錯誤〉,《台灣法學雜誌》,2 期,頁 115-122。
許玉秀(2002),〈強吻非強制猥褻?─評釋八十九年度偵字第五○九二號起訴、八十九年上字第三八四號上訴、九十一年度非字第一一八號非常上訴、八十九年度易字第一二六六號判決、八十九年度上訴字第三五六一號判決暨九十一年度台非字第一六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90期,頁305-313。
許玉秀(2003),〈妨害性自主之强制、乘機與利用權勢何謂性自主?兼評臺北地院九一年訴字第四六二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42期,頁16-36。
許恒達(2013),〈乘機襲胸案刑責再考──評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102年度侵上訴字第47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33期,頁150-162。
許澤天(2011),〈面臨合法惡害威脅下的性自主〉,《台灣法學雜誌》,181期,頁120-125。
許澤天(2018),《刑法各論(二):人格法益篇》,臺北:新學林。
陳子平(2015),〈強盜罪與恐嚇取財罪之界線--一○一年度台上字第五四七二號判決的評釋〉,《月旦裁判時報》,31期,頁31-39。
陳子平(2017),《刑法各論(上)》,臺北:元照。
陳志龍(2000),〈女性解放的法律絆腳石論刑法第二二六條第二項强姦被害婦女羞忿自殺罪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59期,頁32-50。
陳昭如(2013),〈基進女性主義的強暴論〉,《思想》,23期,頁207-233。
黃舒芃(2016),〈純粹法學如何看待規範與現實的關係?─以司法院釋字第728號解釋之檢討為例〉,《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6期,頁163-211。
黃榮堅(1999),〈刑法增修概說〉,《臺灣法學雜誌》,2期,頁205-212。
黃榮堅(2004),〈刑法上性自主概念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頁1-142。
黃榮堅(2011),〈2010年刑事法發展回顧:慾望年代,慾望刑法?〉,《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0卷特刊,頁1795-1841。
黃榮堅(2012),《基礎刑法學(上)》,台北:元照。
黃榮堅(2012),《基礎刑法學(下)》,台北:元照。
黃惠婷(2005),〈阻卻構成要件的同意〉,《月旦法學教室》,33期,頁24-25。
黃惠婷(2011),〈從性自主權檢視刑法保護兒童及少年之規定與修法建議〉,《司法新聲》,97期,頁62-77。
焦興鎧(2006),〈我國防治性騷擾法制之建構〉,《法令月刊》,57卷5期,頁4-27。
葉浩(2018),《以撒‧柏林》,臺北:聯經。
廖宜寧(2012),《乘機性交猥褻罪的規範適用問題──以精神障礙者之性自主權利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達臨(2001),《性的歷史》,臺北:臺灣商務。
蔡聖偉(2011),〈論「對幼童性交罪」與「強制性交罪」的關係──評最高法院九十九年第七次刑事庭決議〉,《月旦裁判時報》,8期,頁65-69。
蔡聖偉(2015),〈親吻與猥褻──評最高法院一○三年度台上字第一二五四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41期,頁40-48。
蔡聖偉(2016),〈臺灣刑法中保護性自主決定的制裁規範-現行法制的介紹以及未來修法的展望〉,《月旦刑事法評論》,3期,頁5-23。
蔡聖偉(2016),〈論強制性交罪違反意願之方法〉,《中研院法學期刊》,18期,頁41-109。
蔡聖偉(2017),〈濫用診療信賴關係促成性交的刑法評價──評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5年度侵上訴字第232號判決〉,《月旦刑事法評論》,7期,頁142-146。
蔡聖偉(2017),〈利用權勢性交猥褻罪的區辨──評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228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56期,頁55-61。
蔡聖偉(2018),〈最高法院關於性強制罪違反意願要素的解釋趨向〉,《月旦法學雜誌》,276期,頁5-21。
蔡墩銘(1969),《刑法各論》,臺北:三民。
鄭逸哲(2010),〈與未滿16歲人進行性接觸之刑法適用──評析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4894號刑事判決和最高法院99年度第7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法令月刊》,61卷12期,頁35-48。
盧映潔(2003),〈「猥褻」二部曲:論公然猥褻罪兼評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六年上易字第一一九號判決、台東地院八十七年易字第五三六號判決、板橋地院八十八年度訴字第一五五六號判決、宜蘭地院八十八年度訴字第二九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02 期,頁 233-245。
盧映潔(2004),〈由强吻案談起論我國刑法第二二四條强制猥褻罪之猥褻行為的界定〉,《台灣法學雜誌》,42期,頁94-100。
盧映潔(2009),〈強制猥褻與性騷擾「傻傻分不清」?--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第五次決議〉,《月旦法學雜誌》,171期,頁215-228。
盧映潔(2010),〈「意不意願」很重要嗎?--評高雄地方法院九十九年訴字第四二二號判決暨最高法院九十九年第七次刑庭決議〉,《月旦法學雜誌》,186期,頁164-173。
盧映潔(2018),《刑法分則新論(十三版)》,臺北:新學林。
薛文郎(2002),〈配偶強制性交罪之保護法益到底是什麼?〉,《刑事法雜誌》,48期,頁96-110。
薛智仁(2016),〈簡介2016年德國性刑法之修正〉,《月旦刑事法評論》,3期,頁67-80。
薛智仁(2016),〈促成性交易罪及補強法則之適用範圍-評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上訴字第 1553號判決〉,《中原財經法學》,37期,頁105-169。
謝煜偉(2016),〈愛滋病毒蓄意傳染條款的法律問題-危險性行為的行為危險性-〉,《愛之關懷季刊》,97期,頁15-24。
韓忠謨(1980),《刑法各論》,臺北:自刊。
二、英文文獻
Anderson, M. J. (2004). Negotiating sex. S. Cal. L. Rev., 78, 1401-1438.
Burgess, A. W., & Holmstrom, L. L. (1974). Rape trauma syndrom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31(9), 981-986.
Chivers-Wilson, K. A. (2006). Sexual assault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review of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and treatments. McGill Journal of Medicine: MJM, 9(2), 111-118.
Finn, R. (2003). Paralysis common among victims of sexual assault:'Tonic immobility'during rape is thought to have evolved as a survival mechanism.(Involuntary Response). ClinicalPsychiatry News, 31(1), 1.
Gruber, A. (2016). Consent confusion. Cardozo L. Rev., 38, 415-458.
Guinier, L. (2004). Acquaintance Rape and Degrees of Consent:' No' Means' No,' But What Does' Yes' Mean?. Harv. L. Rev., 117, 2341-2364.
Halley, J. (2016). The move to affirmative consent.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42(1), 257-279.
Lisak, D. (1994).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sexual abuse: Content analysis of interviews with male survivors.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7(4), 525-548.
MacKinnon, C. A. (2016). Rape redefined. Harv. L. & Pol'y Rev., 10, 431-477.
Marx, B. P., Forsyth, J. P., Gallup, G. G., Fusé, T., & Lexington, J. M. (2008). Tonic immobility as an evolved predator defense: Implications for sexual assault survivors.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15(1), 74-90.
Möller, A., Söndergaard, H. P., & Helström, L. (2017). Tonic immobility during sexual assault–a common reaction predicti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severe depression.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96(8), 932-938.
Schulhofer, S. J. (1998). Unwanted sex: The culture of intimidation and the failure of law (Vol. 99).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chulhofer, S. J. (2015). Consent: What It Means and Why It's Time to Require It. The U. of Pac. L. Rev., 47, 665-681.
Schulhofer, S. J. (2017). Reforming the Law of Rape. Law & Ineq., 35, 335-352.
Tuerkheimer, D. (2015). Affirmative Consent. Ohio St. J. Crim. L., 13, 441-468.
Vandervort, L. (1986). Mistake of law and sexual assault: consent and Mens Rea. Can. J. Women & L., 2, 233-309.
Vandervort, L. (2012). Affirmative sexual consent in Canadian law, jurisprudence, and legal theory. Colum. J. Gender & L., 23, 395-442.
Vandervort, L. (2013). HIV, Fraud, Non-Disclosure, Consent and a Stark Choice: Mabior or Sexual Autonomy. Crim. LQ, 60, 301-320.
Wertheimer, A. (2000). What Is Consent? And Is It Important? Buffalo Criminal Law Review, 3(2), 557-583.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6760-
dc.description.abstract刑法中的性自主與一般自由有何不同?1999年修法後,刑法第221條、第224條中增加了「其他違反其意願之方法」,最高法院於97年度第5次刑庭決議後,明白地採取強制手段不要說。這些改變彰顯了性自主的侵害重心在於意願的違反,不必然需要強制手段的實施。事實上,透過檢視我國妨害性自主罪章的各罪以及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的性騷擾罪,本文指出刑法中本就存在了不使用強制手段、性自主也會遭受侵害的情況。既然現行法中存在這些不需要強制手段,仍侵害了被害人性自主的犯罪類型,其實就暗示了性自主之保護確實不同於需要強暴、脅迫等不法手段侵害才處罰的一般自由。
本文接著說明性的自由與一般自由的不同之處,在於性在文化與道德中的特殊意義。確認性自由不同於一般自由後,本文引用了Isaiah Berlin「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的區分,說明性自主的侵害其實包括對性的「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的侵害,未使用強制手段的犯罪類型,侵害的就是性的積極自由-個人為性領域中唯一有權決定者。刑法不應只在特定狀況下,處罰對性積極自由之侵害,應該設立一般性的、對性積極自由侵害的處罰,因此本文認為必須修法。
本文在第四章正式介紹加拿大的未得同意模式-本文認為採取「未得同意模式」(yes means yes)比「違反意願模式」(no means no)更貼近對性自主侵害的型態。本文參考了加拿大的模式、研究者提出的同意形式、以及我國判決對於違反意願的判斷後,提出了我國應採取的同意標準:客觀的言語或行為的表達。在第五章,本文以未得同意做為性自主侵害的核心,重新檢視及修正現行刑法第16章的相關規定。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xual autonomy and liberty in the Criminal Code? After the amendment of Criminal Code in 1999, Article 221 and 224 added the elemant “other means that agaimst the will”, in 2008, Taiwan Supreme Court concluded that sexual assault no longer established by the proof of using force during 2008 5th Criminal Divisions Conference of the Supreme Court of Taiwan. These changes show that the core of sexual assault is unwillingness, which is not necessarily connected to the use of force. In fact, through examine Sexual Offenses Chapter in the Criminal Code and Article 25 of Sexual Harassment Prevention Ac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certain types of sexual offences that don’t need the proof of using force to establish. Since this kind of offenses exists in current Criminal Code, it implies that the protection of suxual autonomy under Criminal Code is indeed different from the protection of liberty, which requires the proof of using force to establish.
This article then elabora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xual liberty and general liberty, which is the special meaning of sex that lies in our culture amd sense of morality. After that, this article quotes “negative liberty” and “positive liberty” established by Isaiah Berlin to elaborate that the concept of sexual autonomy includes sexual “negative liberty” and “positive liberty”, and those sexual offences that don’t require the proof of using force are the crimes that violate sexual positive liberty-the individual is his or her own master in the field of sexual contacts. Criminal law should not only punish violations of sexual positive liberty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but also establish general punishments for violations of positive sexual freedo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at the law must be amended.
This article formally introduces the Canadian model of affirmative consent in Chapter 4, and suggests that adopting the 'yes means yes' approach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violation of sexual autonomy than the 'no means no' approach.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Canadian model of affirmative consent, the various forms of consent proposed by other scholars, and the judgment of “against the will” in Taiwanese courts, and then proposes the standard of consent that should be adopted: objective expression by words or behaviors. In the fifth chapter,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nsent as the core of violation of sexual autonomy, and re-examines and revises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Chapter 16 of the current Criminal Code.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0:56:06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9-R05a21055-1.pdf: 2987076 bytes, checksum: 1b95a597255145e4a82219158eb350ab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20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二章 妨害性自主罪章之介紹 4
第一節 1999年的重要修法 4
第二節 對違反意願要素之學說、實務見解 8
第一項 1999年修法後的學說看法 8
第一款 強制手段不要說 8
第二款 強制手段需要說 8
第二項 1999年修法後的實務看法 11
第三節 與強制手段無關的妨害性自主諸罪 13
第一項 乘機性交猥褻罪 13
第二項 與未成年人猥褻性交罪 16
第三項 利用權勢性交猥褻罪 18
第四項 詐術性交罪 21
第五項 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之性騷擾罪 22
第一款 立法分析 22
第二款 與強制猥褻罪之區分 24
第三章 妨害性自主罪章之分析 27
第一節 性自由與一般自由 27
第一項 刑法上的一般自由法益 28
第二項 性自由法益與一般自由法益之區別-從傷害的觀點而論 31
第三項 文化中的性 34
第二節 性自由與性自主之區分 37
第一項 消極自由的概念 38
第二項 積極自由的概念 40
第三項 小結 41
第三節 現行法之不足 46
第四章 未得同意性交猥褻罪的提出 48
第一節 修法模式的選擇 48
第二節 加拿大的未得同意模式 52
第一項 R. v. M. (M.L.)案 54
第二項 R. v. Park案 55
第三項 R. v. Esau案 58
第四項 R. v. Ewanchuk案 64
第五項 R. v. J.A.案與2018年的刑法修正案 68
第三節 未得同意之判斷 73
第一項 未得同意的外在表現? 73
第二項 我國判決對違反意願的認定 78
第一款 文獻回顧 78
第二款 實際案例分析-【淡江大學夜景案】 82
第三款 小結 92
第四節 我國應採取之標準 96
第一項 同意的形式 96
第二項 事前同意? 100
第三項 同意於訴訟程序中之證明 102
第五章 未得同意性交猥褻罪的引入 104
第一節 性行為之具體範圍:性交、猥褻與性騷擾 104
第一項 性交行為 104
第二項 猥褻行為 109
第三項 性騷擾行為 113
第二節 同意之瑕疵 116
第一項 受詐欺之同意 118
第一款 R. v. Hutchinson案 120
第二款 同意範圍、詐欺與傷害之關係 123
第二項 利用權勢取得之同意 127
第三項 未成年人之同意 131
第四項 精神障礙者之同意 133
第五項 條文修改建議 135
第三節 未得同意的加重類型 137
第一項 強暴與脅迫 138
第二項 恐嚇 142
第三項 其他違反其意願之方法 144
第四項 條文修改建議 145
第四節 刑法第222條之各款加重事由 146
第一項 二人以上共同犯之者 147
第二項 對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犯之者 150
第三項 對精神、身體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之人犯之者 152
第四項 以藥劑犯之者 153
第五項 對被害人施以凌虐者 154
第六項 利用駕駛供公眾或不特定人運輸之交通工具之機會犯之者 155
第七項 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犯之者 156
第八項 攜帶兇器犯之者 157
第九項 其他加重規定以及條文修改建議 158
第五節 過失犯 159
第六章 結論 164
參考文獻 172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以未得同意為核心的妨害性自主罪章修訂zh_TW
dc.titleThe Amendment of Sexual Offenses Chapter in the Criminal Code with Focus on Consent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8-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薛智仁(Chih-Jen Hsueh),李佳玟(Chia-Wen Lee)
dc.subject.keyword性自主,強制性交罪,違反意願模式,未得同意模式,加拿大刑法,zh_TW
dc.subject.keywordsexual autonomy,sexual assault,against the will model,affirmative consent model,Canadian criminal law,en
dc.relation.page179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2000319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20-02-04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法律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法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法律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9-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92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