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577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志龍 | |
dc.contributor.author | Shang-Jen W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王上仁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7T00:11:31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2-07-27 | |
dc.date.copyright | 2012-07-27 | |
dc.date.issued | 2012 | |
dc.date.submitted | 2012-07-12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 中文專書(姓氏筆劃排列)
(一)我國台灣地區 1. 王長河,證券法律評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初版。 2. 王志誠、卲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實用證券交易法,2011年。 3. 李開遠,證券管理法規新論,2006年。 4. 林東茂,刑法綜覽,2008年。 5. 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1981年。 6. 李智仁、郭以廷,兩岸內線交易規範探知,台灣銀行家雜誌,2011卷3期。 7. 武永生,證券投資、投資資訊與內線交易-法律與經濟之分析,財經法論文集-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祝賀集,1997年3月。 8.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三版,1997年。 9.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1992年。 10. 陳志龍,台大法學叢書-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2006年初版。 11. 陳家彬、廖大穎等八人合著,財經犯罪與證券交易法理論.實務,2009年。 12. 郭土木,證券交易法論著選輯,2011年。 13.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2008年增訂版。 14.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2009年。 15. 賴源河,證券管理法規,2000年。 16.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修訂四版,2010年。 17.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2009年。 (二)我國大陸地區 1. 王林清,證券法理論與司法適用,法律出版社,2008年。 2. 王良順,單位犯罪論,中國人民工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 3. 王曉東,當代金融犯罪防治對策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4. 井濤,內幕交易規制論,北京法學出版社,2007年。 5. 毛玲玲,證券市場刑事責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 6. 中國行政審判指導案例,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 7. 曲冬梅,證券交易信息的法律保護-基於利益平衡的視角,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 8. 邢海寶,證券法學原理與案例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9. 余凌雲,行政法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10. 李宇先,證券犯罪的定罪與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 11. 施天濤,商法學,法律出版社,2010年。 12. 馬松建,擾亂市場秩序犯罪的定罪與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 13. 馬其家、李可佳,證券法-原理、規則、案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14. 高巍,經濟刑法要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15. 浙江省法學會金融法學研究會2011證券市場法治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 16. 孫國祥,刑法學,科學出版社,2010年。 17. 陳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詳解,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 18. 陳興良,口授刑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19. 陳立,經濟犯罪理論與實務,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 20. 陳甦,證券法專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1. 陳興良,刑法的價值構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22. 張嚴方,證券法原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二、 中文學位論文 1. 王偉,論證券內幕交易罪,河北大學刑法學碩士論文,2011年,頁3。 2. 林欣迪,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除罪化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3. 許坤源,兩岸三地臺商籌資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 孫昱琦,內線交易規範之立法沿革及實務發展-以我國法規修正與實務發展之互動為中軸,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10年。 5. 陳照世,從歐盟與英國市場濫用防制計畫反思我國對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之制度設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6. 鄧依仁,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規範,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6年。 7. 葉育伶,制定我國內線交易豁免條款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三、 中文期刊 (一)台灣地區 1. 王皇玉,論危險犯,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8月。 2. 王文宇,認真對待資訊-論內線交易之判斷標準與預防措施,頁213,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4月。 3. 李有星、董德賢,證券內幕信息認定標準的探討,浙江大學學報,第39卷第6期,2009年。 4. 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九十年專題研究報告:內線交易刑事責任再解析-從實際案例探討。 5.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內部人員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1992年6月。 6. 林繼恆、陳文禹,內線交易規範之比較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56期,2008年5月,頁229。 7. 林郁馨,從美國證券集體訴訟談證券詐欺訴訟的填補損害及嚇阻功能,月旦財經法學雜誌,2008年9月。 8. 姚志明,內線交易責任主體之研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三十期,2010年12月。 9. 莊永丞,從美國內線交易被告持有內線消息與使用內線消息之論爭,論我國證券交易法應有之立場與態度,東吳法律學報第23卷第1期,2011年7月。 10. 張心悌,內線交易消息傳遞之民事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4期,2010年6月。 11. 陳志龍,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余雪明大法官榮退論文集-企業與金融法制,2008年。 12. 陳彥良,歐盟、德國內線交易法制發展-兼論台灣之內線交易規範,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2期,頁91,2011年1月。 13. 陳錦旋,經濟犯罪偵查與操縱股價犯罪,余雪明大法官榮退論文集-企業與金融法制,2009年1月。 14. 陳俊仁,處罰交易或處罰未揭露,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2期,2011年6月。 15. 曾宛如,台灣法律發展回顧-公司與證券交易法,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2期,2010年6月。 16. 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台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2010年 17. 張天一,論證券交易法上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操縱價格罪,中原財經法學,2008年6月。 18. 張益輔、林振東、江壁岑,內線交易案件有關重大消息成立之時點之探討(上),證交資料561期,2009年1月。 19. 廖大穎,證券市場與企業金融的管道,月旦法學教室第107期,2011年8月。 20. 廖大穎,論內線交易行為人所獲不法利益與損害賠償間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77期,2010年2月。 21. 戴銘昇,論美國證券詐欺主觀意圖要件,東吳法律學報第19卷第2期,2007年7月。 22. 劉連煜,證券交易法第一講-內線交易與行為主體,頁69,月旦法學教室第102期,2011年4月。 23. 劉連煜,證券交易法:第三講─內線交易之主觀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106期,2011年8月 (二)大陸地區 1. 馬松建,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罪主體比較研究,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第17卷第2期,2004年。 2. 李宇先,試論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湖南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2010年年會提交論文 3. 彭少輝,從內幕交易罪看金融市場的刑法規制,中國檢察官2010第12期。 四、 中文電子資源 1. 黃朝義,新世紀經濟犯罪與追訴,http://www.ncu.edu.tw/~jimmyjue/lge/program2/p207/2.pdf,頁2∼頁10,訪問日期2011/11/29。 2. 刑法修正深度探討系列座談會第四場,2006年5月15日,主題:正犯與共犯,http://www.angle.com.tw/record/record143.asp,訪問日期:2012/03/03。 五、 英文專書 1. Choi, Stephen J. & pritchand, A.C., Securities Regulation: Cases and Analysis, Foundation Press, New York, U.S.A., (2005). 2. Kathleen F. Brickey, Corporate and White Collar Crime, Cases & Materials, Aspen Publisher, 4th Edition ,(2006). 3. Larry D. Soderquist & Theresa A. Gabaldon, Securities Regulation, Foundation Press, 5th Edition,(2003). 4. 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5th Edition,(2004). 5. Miller & Jentz,Business Law Today,8th Edition,(2007) 6. Manne, Herry G.,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Stock Market,(1966) 六、 英文期刊 1. Alan D. Jagolinzer,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sider-Trade Behavior within Rule 10b5-1, Smeal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Pennsy Ivania State Univesity, (2004). 2. Bernard S. Black,The Legal And Institutional Preconditions for Strong Securities Markets,48 UCLA L. R.,(2001). 3. Barry A.k. Rideretal., Market Abuse and Insider Dealing,(2002). 4. Carol B. Swanson, Insider Trading Madness: Rule 10b5-1 and the Death of Scienter, 52 Kan. L. Rev. 147, (2003). 5. Joan MacLeod Heminway, Martha Stewart Saved! Insider Violations of Rule 10b-5 for Misrepresented or Undisclosed Personal Facts, Md. L. Rev., Vo 65,(2006). 6. Haddock, David D. and Macey, Jonathan R., Regulation on Demand:A private Interest Model , with an Application to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 30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7) 7. Joan MacLeod Heminway, Materiality guidance in the context of insider trading: a call for action,1131 American University L. Rev.52,(2003). 8. Jesper Lau Hansen, The new proposal for a 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on market abuse, 23 U. Pa. J. Int'l Econ. L. 241,(2002). 9. Leng-Chia Hung, Securities Markets--A place to get rich quick or a quicksand going straight to jail? The “Mens Rea” required for insider trading criminal liability, NTU L. Rev., Vo.5, No.2,(2010). 10. Ralph C. Ferrara, Donna M. Nagy and Herbert Thomas, Ferrara on Insider Trading & The Wall, American Lawyer Media,(2010). 11. Steven R. Salbu, Tipper Credibility, Noninformational Tippee Trading, and Abstention From Trading: An Analysis of Gaps in the Insider Trading Laws, 68 Wash. L. Rev., p.307,(1993). 12. Steven L. Emanuel, Corporations, 6th ed., Austin :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 New York, NY : Aspen Publishers,(2009). 13. Saul Levmore, Securities and Secrets: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Law of Contracts, Virginia L. Rev., Vo.68, No.1,(1982). 14. Stephen M. Bainbridge,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The Path Dependent Choice Between Property Rights and Securities Fraud, 52 SMU L. Rev.,(199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577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內線交易的相關行為錯綜複雜、金額龐大且犯罪嫌疑人經常是社會上的政商名流,背後有許多專業人士對其「指導」,造成訴追機關的偵查不易,且由於我國證交法第157條之1的條文也並不十分明確,使得我國內線交易案件定罪率一直不高,在媒體一再報導這些白領階層無罪釋放後,常使得民眾質疑司法公正與威信,說內線交易罪是刑法眾多罪名當中爭議與受矚目程度最多者一點也不為過。也經常有論者認為,國家機關不應耗費龐大資源去追訴不易定罪的內線交易案件,不如以行政或民事責任規範即可。
其實內線交易是否應除罪化,正本清源應以法益的思考為出發點,若侵害了刑法值得保護的法益,則應處以刑罰,而非以不公平或其他抽象、模糊的概念作為刑罰的依據。反之,若無刑法上保護之法益,則無刑罰之必要。可惜的是,我國的學說與實務常陷入美國反詐欺概念的泥沼,一直在市場論以及關係論中爭議不休,不但造成普通法的抽象概念如何對應到我國具體法律條文的困難,也未見討論美國反詐欺理論的法益為何。 若承認有刑罰之必要後,則須檢驗罪刑法定的子原則-法明確性原則,在條文的構成要件上,應認為內線交易罪既然是刑法的範疇,則應預先將條文訂立精確,法院不應在審判時才引用美國的抽象法理論為事後之判斷,使得人民對於行為是否日後會受到處罰無預見可能性。 職故,筆者在論文中在剖析美國犯詐欺理論之缺點後再參考歐盟與大陸地區的學說與立法後,期能對於探尋我國內線交易罪之法益有所裨益,並且建構我國明確化的條文,使得人民在行為之前即有預見性,且法院審判時也能更為精確。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related actions to the insider trading are labyrinthine, large in the amount of money and most often the suspects are celebrities, who get experts to “guide” them behind the scen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prosecutors to carry out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addition, article 157-1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Law in Taiwan is quite ambiguous, so the conviction-rate of the insider trading cases is always low. While the media declares the acquittal of the white-collar from time to time, it makes the public question the justice of judiciary, it is fair to say that the crime of insider trading is the most controversial one among all the accusation in the Crime Law. Often there are experts who think that national agencies should not use so much resource investigating these cas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be convicted,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or civil liability might be enough.
In fact, “Whether the insider trading should be decriminalization?” should be thought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legal interest. If it does violate the legal interest of which is protectable in the Criminal Law, punishments are necessary. In contrast, if there is no legal interest protectable in the Criminal Law, there will be no necessities for punishments. Unfortunately, the doctrines and practices in Taiwan often fall into the mud of America’s concept of anti-fraud, which causes the endless debate between Market Theory and Relation Theory, which not only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mmon Law’s abstract concept on the concrete law in out country, furthermore, we also can’t see discussion about how is the law interest of anti-fraud in America. If the necessity of the Criminal Law is admitted, the son principle of Nulla poena sine lege—the certainly of law principle, should also be tested. In the objective element of the law, we should know that since insider trading is under the scope of the Criminal Law, the law should be precise in advance. The court should not quote the abstract law theory in America only during judgment is being made, which makes public unable to foresee whether they will be punished for their acts. Therefore, the writer not only analyzes the flaws in American’s anti-fraud theory but also makes reference with European’s theory and legislations. Hope it will benefit on the discovering for law interest in Taiwan’s insider trading and make the law more specifying, which helps public foresee the future before their action, and the judgment of court will also be more precise.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7T00:11:3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1-R97a41021-1.pdf: 1131970 bytes, checksum: 22c63b5a9ccdd9cffc57488ae88831bb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2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7 第四節 研究內容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內線交易之定義與內線交易應否禁止 8 第一節 何謂內線交易 8 第二節 內線交易禁止與否之學說爭論 8 第三章 美國、歐盟與中國大陸對內線交易的立法沿革與所保護之法益 14 第一節 美國部分 14 第一項 美國規範內線交易之法規沿革 14 第二項 美國內線交易之理論與評析 16 第二節 歐盟 23 第一項 歐盟規範內線交易之法令沿革 23 第二項 歐盟內線交易保護之法益與評析 26 第三節 中國大陸 27 第一項 中國大陸範內線交易之法令沿革 27 第二項 中國大陸內線交易保護之法益與評析 28 第四章 內線交易所應保護的法益與刑罰正當性 31 第一節 內線交易是一種經濟犯罪 31 第一項 經濟犯罪之定義與類型 31 第二項 經濟(財經)犯罪與傳統犯罪之差異 35 第二節 以超個人法益作為內線交易罪保護之標的 37 第一項 對刑法的法益作界定的重要性 37 第二項 個人法益與超個人法益之關聯性 39 第三項 內線交易罪所保護的超個人法益內容 42 第四項 對內線交易規定刑罰之合理性 49 第三節 內線交易罪與詐欺罪之關係 52 第一項 內線交易有可能是詐欺行為 53 第二項 以詐欺取財罪取代內線交易罪會遭遇到的困難 54 第三項 我國證交法第20條與第157條之1的關聯性 56 第五章 以美國、歐盟、中國大陸為比較對象建構我國內線交易罪的構成要件明確化 60 第一節 罪刑法定原則之法明確性原則 60 第二節 內線交易罪客觀構成要件之比較與探討 62 第一項 內線交易罪的行為類型 62 第二項 受規範的客體範圍 65 第三項 受規範的內線交易行為主體範圍 68 第四項 重大消息(內幕信息)的認定標準 84 第五項 公開如何認定 94 第六項 重大消息是否有成立之時點 99 第七項 內線交易應該是抽象危險犯 101 第八項 因果關係 104 第三節 內線交易罪主觀構成要件之比較與探討 105 第一項 內線交易應否處罰過失犯 105 第二項 不以主觀具有圖利意圖為必要 111 第三項 主觀是否要「使用」內線消息為必要 112 第四項 獲悉與實際知悉 113 第六章 內線交易罪的豁免規定與爭執 114 第一節 可否以法律要求最低持股為抗辯 114 第二節 內線交易的豁免規定 115 第七章 結論 121 參考文獻 129 圖目錄 圖1. 研究內容之架構………………………………………………………………07 圖2. 個人法益與超個人法益的關係………………………………………………39 圖3. 經濟秩序內部含有個人財產法益之保護……………………………………47 圖4. 由個人法益所推導的內線交易罪保護之法益………………………………48 圖5. 重大消息的公開方式…………………………………………………………97 表目錄 表1. 公開發行公司董事監察人最低股權成數……………………………………77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探討內線交易罪保護之法益與構成要件明確化
-以歐盟、美國、中國大陸為比較 | zh_TW |
dc.title | Probes into Protective Legal Interests of Insider Trading crimeand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Crime's Constitute Elements-A Comparison amongEU, USA,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0-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祐治,涂春金,常如玉 | |
dc.subject.keyword | 內線交易,經濟犯罪,構成要件,法明確性原則,法益。,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Insider trading,insider dealing,economic crime,legal interests,crime's constitute elements,legal certainty., | en |
dc.relation.page | 135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2-07-12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1-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11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