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歷史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349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高明士,甘懷真
dc.contributor.authorYi-ching Kuen
dc.contributor.author古怡青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16:45:42Z-
dc.date.available2013-12-06
dc.date.copyright2012-12-06
dc.date.issued2012
dc.date.submitted2012-08-20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3499-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以「隋代的中央武將」為題,討論對象包括禁衛大將軍、東宮十率,與行軍統帥。本文分析禁衛大將軍、東宮十率、行軍統帥的出身與地域分佈、仕途經歷與文武遷轉,理解隋代軍事體系中,社會階層的流動。隋代的中央武將,來自關隴集團、山東地區和江南將臣,顯示出隋代中央武將的統治集團不再被關隴集團所壟斷。隋代中央武將的胡漢界線漸趨模糊,為隋代任用中央武將的特出現象之一。
隋代中央武將的選任方式呈現「門閥削弱,平民入仕」的趨勢,中央武將的父祖任官經歷對中央武將無直接影響。中央武將的選職方式,主要受到軍功、平民憑藉府兵或募兵等途徑,打破門閥壟斷、用蔭入仕的局面。
從隋文帝過渡到隋煬帝,禁衛大將軍的前任官反映出中央武官出身者減少、府兵出身者增加,與親王出身者減少等三個現象。禁衛大將軍後任官類型,反映出轉任地方官人數減少、為最末任官職增加等二個現象,進一步深化「文武分途」現象。
本文藉由中央武將的出身與背景、升遷與流動,分析此時期擁有軍權的中央武將,所造成社會階層的變動,甚至平民出身而逐漸打破「關隴門閥」的社會傾向。
就統軍出征而言,隋代戰役中,不論禁衛大將軍或行軍統帥領軍出征,重大戰役均可謂勝戰,禁衛大將軍或行軍統帥均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雖然東宮十率並未參與重大戰役,但煬帝時七成以上的東宮十率多轉任為禁衛大將軍,東宮十率的儲備幹部功能亦可謂發揮其作用。
不僅如此,隋代軍事制度具有上承漢代、下啟唐代的重要意義。隋代的禁軍衛府、東宮兵制和行軍制度是發展與變動的軍事制度。而唐代軍事制度仍繼續承襲隋代的禁軍衛府、東宮兵制和行軍制度。隋代軍事制度,應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ubject is 'The Study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Officials in Sui Dynasty', for discussion include the general-in-chief of the Palace Guard , the ten Guards of the Eastern Palace , and March Commander-in-chief.
This paper seeks to understand social mobility in the military system during Sui Dynasty by analyzing the origin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he promotion channels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In the Sui Dynasty, a number of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from Guanlong , Shandong and Southern Groups showed that the Guanlong Group no longer monopolized the positions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 Furthermore, the Hu and Han lines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were blurring, which was one distinctive phenomenon of the military appointments during the Sui Dynasty.
In Sui Dynasty, the appointments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showed a trend that 'powerful families were weakened, and the civilians entered officialdom.' Heredity did not direct impact on the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The selection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was mainly through military merits, and channels such as Garrison Militia (fubing conscription )or Mercenary Recruit(volunteers). Powerful families no longer monopolized military positions by inheritance.
The former appointments of the general-in-chief of the Palace Guard made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s Wen and Yang reflect the three phenomena: those who came from military bureaucracy were reduced, those who came from Garrison Militia (fubing conscription )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princes declined.
Two phenomena are reflected in the subsequent posts of the general-in-chief of the Palace Guard : there were less examples of transfers to local officials following the post of the general-in-chief of the Palace Guard, and its appointment increasingly became the last post. These phenomena indicate that the appointments of the civil and the military were gradually bifurcated.
By exploring the origins, promotion channels and mobility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 this paper analyzes social mobility as seen in the great military power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during this period. I argue that the promotion of the civilians gradually broke the monopoly of the ' Guanlong powerful families.”
In terms of the military expedition system, the general-in-chief of the Palace Guard or march commander leader in war of the Sui Dynasty, the remaining major battles can be described as wins the war, the general-in-chief of the Palace Guard, or march commander to play an important leadership role. Although the ten Guards of the Eastern Palace was not involved in major battles, more than 70% of the ten Guards of the Eastern Palace transfer for the general-in-chief of the Palace Guard during the period of Emperor Yang , the ten Guards of the Eastern Palace of reserve cadres function also can be said to play its role.
Moreover, the military regime of the Sui Dynasty is the order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ang Dynasty . During the Sui Dynasty, the Capital Garrison System, the Eastern Palace System, and the march system is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of the military system. The military system of the Tang Dynasty will continue to inherit the Capital Garrison System, the Eastern Palace System, and the march system of the Sui Dynasty. The military system in Sui Dynasty should have its own value and significance.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16:45:4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1-D92123003-1.pdf: 2717288 bytes, checksum: e19600d5d0dda68f51bea5cba7a7dc65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2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i
誌謝……………………………………………………………………………….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第一章 導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6
第二節 研究回顧 12
第三節 章節安排 19
第二章 禁衛武官:以禁衛大將軍為中心 20
第一節 問題所在 20
第二節 禁衛大將軍的選任 21
表一 隋代禁衛大將軍數任表 22
附表二之一 隋代禁衛大將軍前任官類型統計表 23
一、曾任禁衛(大)將軍 25
二、曾任地方官 26
三、曾任中央文官 26
四、曾任行軍統帥 28
五、曾任東宮官 28
六、宗室親王 29
七、府兵(鄉兵) 29
八、小結 30
表二 隋代禁衛大將軍前任官人次排序表 32
第三節 禁衛大將軍的社會背景 33
一、地域分佈 33
附表三之一 隋代禁衛大將軍本貫調查統計表 34
二、胡漢身分 35
三、政治背景 38
(一)前朝任官 38
附表三之二 隋代禁衛大將軍前朝任官表 38
(二)父祖前朝任官 40
附表三之三 隋代禁衛大將軍曾祖、祖、父前朝任官表 40
(三)後任官類型 42
附表二之二 隋代禁衛大將軍後任官職表 43
四、小結 45
第四節 禁衛大將軍的職能 46
一、各衛常制性職能 46
(一)左右衛府(左右翊衛府):宮廷內衛 48
(二)左右武衛府:外軍宿衛 48
(三)左右武候府(左右候衛府):皇帝護從 49
(四)左右領軍府(左右屯衛府):內衙宿衛、府兵籍帳 49
(五)左右驍衛:番上與守門 50
(六)左右禦衛 51
二、臨時性職能 51
三、小結 53
第五節 禁衛大將軍在戰役中的角色 54
一、開皇八年平陳戰役 56
二、仁壽四年八月平楊諒謀反之役 58
三、突厥 59
四、遼東之役:高句麗 60
(一)文帝時期 60
(二)煬帝三征高句麗 62
五、大業九年六月平楊玄感叛亂之役 63
六、吐谷渾 64
七、小結 65
第六節 結語 66
第三章 東宮武官:以東宮十率為中心 69
第一節 問題所在 69
第二節 東宮十率的選任 69
附表五之一 隋代東宮十率前任官類型統計表 70
一、武官:禁衛將軍 71
二、文官:六部尚書 71
三、地方官 72
四、小結 73
第三節 東宮十率的社會背景 75
一、地域分佈 75
附表六之一 隋代東宮十率本貫調查統計表 75
二、胡漢身分 76
三、政治背景 77
(一)前朝任官 78
附表六之二 隋代東宮十率於前朝任官表 78
(二)父祖的前朝任官 79
附表六之三 隋代東宮十率曾祖、祖、父前朝任官表 79
(三)後任官類型 81
附表五之二 隋代東宮十率後任官職表 81
第四節 東宮十率常制性的武備職能 83
表三 隋唐東宮十率演變表 83
一、太子左右衛率:掌宮掖禁禦,督攝仗衛 83
二、太子左右宗衛率:掌宗人侍衛 85
三、太子左右虞侯率:掌斥候伺非 86
四、太子左右內率:掌領禁內侍衛、供奉兵仗 87
五、太子左右監門率府:掌諸門禁 88
第五節 皇帝與太子兵力之爭 89
一、文帝時期 89
二、煬帝改革 94
第六節 結語 97
第四章 行軍武官:以行軍統帥為中心 100
第一節 問題所在 100
第二節 行軍制度的建立 101
一、臨時性行軍編制 102
(一)文帝時期 103
圖一 隋文帝行軍元帥府組織圖 104
1.行軍元帥 104
2.行軍元帥府監軍 105
3.行軍元帥府長史、司馬 106
4.行軍總管 108
(二)煬帝時期 109
圖二 隋煬帝行軍統帥府組織圖 109
二、戰時的行軍兵員 112
三、大規模行軍出征 116
圖三 行軍七軍編制圖 117
四、小結 118
第三節 行軍統帥的選任 119
一、行軍元帥 120
附表七之一 隋代行軍元帥(行軍大將或軍將)前任官類型統計表 120
(一)隋宗室諸王 122
(二)軍功 124
(三)親信 125
(四)曾任行軍統帥或僚屬 126
(五)曾任地方官 127
(六)曾任禁衛(大)將軍 127
(七)曾任中央文官 128
二、行軍總管 129
附表九之一 隋代行軍總管前任官類型統計表 130
(一)曾任地方官 133
(二)曾任禁衛(大)將軍 135
(三)曾任行軍總管 136
(四)曾任中央文官 137
(五)曾任東宮官 138
三、小結 138
第四節 行軍統帥的政治社會背景 139
一、地域分佈 140
(一)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 140
附表八之一 隋代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本貫調查統計表 141
(二)行軍總管 142
附表十之一 隋代行軍總管本貫調查統計表 142
二、胡漢身分 143
三、政治背景 145
(一)前朝任官 145
1.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 146
附表八之二 隋代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前朝任官表 146
2.行軍總管 147
附表十之二 隋代行軍總管前朝任官表 147
(二)父祖的前朝任官 149
1.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 149
附表八之三 隋代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祖、父前朝任官表 149
2.行軍總管 152
附表十之三 隋代行軍總管祖、父前朝任官表 152
(三)後任官類型 156
1.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 156
附表七之二 隋代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後任官職表 157
2.行軍總管 159
附表九之二 隋代行軍總管後任官職表 159
四、小結 164
第五節 行軍統帥在戰役中的角色 166
一、伐陳戰役 166
圖四之一 隋伐陳戰略部署圖 169
圖四之二 隋伐陳戰略部署圖 170
二、討漢王諒:大業元年 172
三、吐谷渾 174
四、突厥 175
圖五之一 隋擊突厥戰略部署圖 178
圖五之二 隋擊突厥戰略部署圖 178
五、高麗 183
圖六 隋代出征高句麗圖 184
六、少數民族叛亂 187
(一)蠻族 188
(二)獠族 188
(三)山越 189
(四)嶺南酋長王仲宣 189
(五)南寧羌族 189
(六)林邑 190
七、江南餘亂 190
(一)陳將任蠻奴 190
(二)李陵 190
(三)高智慧 191
(四)李賢 191
(五)李光仕 191
(六)李英林 192
(七)李佛子 192
八、小結 192
第六節 結語 193
第五章 結論 197
附表 204
附表一 隋代禁軍機構表 204
附表二 隋朝禁衛大將軍任命與遷轉表 205
附表三 隋代禁衛大將軍本貫、父祖子(弟)任官表 212
附表四 隋代禁衛大將軍征戰表 219
附表五 隋代東宮十率的任命與遷轉表 222
附表六 隋代東宮十率本貫、父祖子(弟)任官表 225
附表七 隋代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的任命與遷轉表 228
附表八 隋代行軍元帥(行軍大將、軍將)本貫、父祖子(弟)任官表 233
附表九 隋代行軍總管的任命與遷轉表 236
附表十 隋代行軍總管本貫、父祖子(弟)任官表 244
附表十一 隋代行軍統帥征戰表 252
附表十二 隋煬帝大業八年五月親征高句麗行軍序列表 256
參考書目 258
一、史籍 258
二、專書 258
(一)中文書目 258
(二)日文書目 260
(三)西文論著 260
三、期刊論文 260
(一)中文期刊 260
(二)日文期刊 268
(三)西文期刊 270
四、學位論文 271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隋代中央武官研究zh_TW
dc.titleThe Study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 in Sui Dynasty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0-2
dc.description.degree博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雷家驥,陳登武,陳俊強,方震華
dc.subject.keyword隋代,中央武官,禁衛大將軍,東宮十率,行軍統帥,關隴集團,社會流動,zh_TW
dc.subject.keywordThe Sui dynasty,the Central Military Generals,the general-in-chief of the Palace Guard,the ten Guards of the Eastern Palace,March Commander-in-chief,Guanlong Group,social mobility,en
dc.relation.page271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2-08-21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文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歷史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歷史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1-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65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