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理學院
  3.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269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簡旭伸(Shiuh-Shen CHIEN)
dc.contributor.authorChung-Hsi Tuen
dc.contributor.author杜宗熹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16:07:38Z-
dc.date.available2013-06-21
dc.date.copyright2013-06-21
dc.date.issued2013
dc.date.submitted2013-06-06
dc.identifier.citation英文文獻:
Chien (2012), Taiwanese Architects and Post-Mao China’s Production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Conference on Border Crossing in Greater China:
Production, Community and Identity, organized by National Cheng Chi University, Taipei
Chu (2012), The Taiwan Factor,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23, Number.1, pp.42-56
Dirlik (2005), Asia Pacific studies in an age of global modernity,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Volume 6, Issue 2, 2005
Faulconbridge (2010), Global Architects: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through Communities and Constellations of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2(12): 2842-2858.
McNeill (2009), The Global Architect: Firms, Fame and the Urban Form. London, Rougledge.
Peck and Tickell (2002), Neoliberalizing space, Antipode, 34 (3): 380-404
Ren (2008), Architecture as Branding: Mega Project Developments in Beijing. Built Environment 34(4): 517-531.
Sklair (2005), The Transnational Capitalist Class and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Globalizing C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9(3): 485-500.
Witt (2012), South Korea Plutocratic State-led Capitalism Reconfiguring, INSEAD Working Paper No. 2012/107/EPS
Wu(2007), Beyond gradualism - China’s urban revolution and emerging cities, In : F-L Wu (ed.) China’s Emerging Cities: The Making of New Urbanis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pp. 3-25.
中文文獻:
王俊雄(2002),國民政府時期南京首都計畫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明德(2007),我國營建業進軍海外市場拓展業務之利基及可行方向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王振寰(2003),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台灣社會學刊,第31期,pp1-45。
吳光庭(2005),台灣當代建築現代性的發展歷程(I) 現代化試煉-以梁思成與盧毓駿之作品論述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吳采樺(2004),「發展型國家」已是遙遠的過去?以經歷政權轉移的台灣為例(1996∼2004),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榮(2007),在國家權力與家族主義之間:企業控制與台灣大型企業間網絡再探,台灣社會學第13 期,頁173-242
李明利(2006),台灣建築師西進大陸專業營建管理市場之競爭力分析-以SWOT分析上海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李非(2011),台商福建投資二十年:發展回顧與政策思路,台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第215-211頁,台北:INK
李素芳(2008),台商在中國投資醫療服務業之經營策略研究-以湖南旺旺醫院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李崇生(2002),台灣營造業在中國經營策略之探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李乾朗(2009),中國營造學社對台灣建築之影響,古建園林技術,第4期
林文斌(2008),台灣「發展型國家」的調適或轉型?政府、金融與企業關係的考察,政治科學論叢,第三十七期,頁95∼150

林惠玲與紐蓉慈(2011),台商對中國投資分工策略及其績效評估研究,台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第91-137頁,台北:INK
周志龍(2007),兩岸工業不動產跨界投資、市場進入模式與治理,台灣土地研究,Vol.10,No.1,pp.23-52
莊育貴(2008),台灣營造業赴中國投資進入模式及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夏鑄九(2000),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台灣社會研究,第40期,頁47-82。
曾聖文與王振寰(2011),台商與全球生產網絡:資訊電子業與紡織成衣業的比較,台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第63-90頁,台北:INK
馮邦彥(2011),珠三角台商投資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第261-286頁,台北:INK
經濟部投審會(2011),100年統計年報,台北:經濟部投審會
郭文亮(2009),認知與機制﹕中西「建築」體系之比較,「建築學報」第70期,77~103 頁
盛九元與張遠鵬(2011),要素流動與制度創新:長三角台資產業聚集的形成與發展(1989~2009),台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第235-260頁,台北:INK
張啟明(2002),臺灣加入WTO 對建築師執業環境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譽仁(2006),台灣連鎖加盟體系西進大陸之經營模式分析-以餐飲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童振源和洪家科(2011),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2008年,收錄於徐斯勤等編著(2011),台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台北
劉惠民(2002),台商赴中國投資進入模式與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營建工程相關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專班碩士論文。
應公保和林原慶(2012),物流產業二次升級搶灘國際,經濟日報,2012/11/11
蔡濟安(2010),台灣產業就業結構中去工業化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為元(1999),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的終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No.34
薛求理(2010),世界建築在中國,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香港
薛求理(2009),輸入外國建築設計三十年,建築學報
瞿宛文(2011),民主化與經濟發展-台灣發展型國家的不成功轉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八十四期,頁243-288
瞿宛文和安士敦(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聯經出版公司:台北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2692-
dc.description.abstract摘要
過去用來解釋台灣經濟發展的「發展型國家」理論,對台灣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過程,特別是國家(State)在製造業的本國和跨界發展中的角色,給予了學術上的解釋。但既有的文獻,卻缺少了對創意生產性服務業跨界和發展型國家之間關係的討論。因此,本文以台灣建築師在中國的發展情況為例,從三個不同的尺度-也就是國家、產業、和建築師的角度,試圖說明在發展型國家的建築業的跨界過程中,國家是如何地去回應這樣的轉變,並探討產業界和個別建築師,是如何從國家的回應中,找出新的發展策略。
建築業是相當特殊的一項產業,它同時兼具了服務業、專業顧問業和文化創意產業三者於一體的特性,製造業的特性相當不同。對此,本研究提出一個假說:後發展型國家的建築師,在進入其他市場發展時,有三種不同的跨界類型,分別為1.直接依靠跨界進入市場,並持續壯大既有的品牌和名聲、2.依靠原有的業主網絡進入市場,並成功爭取到新的當地業主、以及3.只有依靠原有的業主網絡進入當地,但卻無法在當地爭取到足夠多新的業主。
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製造業台商在過去三十年的中國政治經濟轉型中,對於中國工業化的貢獻有目共睹。然而,從中國都市化發展的角度而言,相對於其他外國建築師和企業,台灣的建築業卻沒有在當代中國的空間生產上,發揮如同製造業那樣的效果。若探究其背景因素,則包含了兩岸在戰後的建築發展採取不同制度,以及台灣的服務業受限於政治因素,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受到限制有關。
不過,仍有一些台灣建築師在中國的建築市場中,有不錯的表現。因此,本研究也分別以李祖原、許常吉、潘冀做為案例,討論三種不同類型的建築師跨界發展策略。首先,李祖原作為台灣最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建築師之一,他善於運用中國文化相關的符號元素,使其成功的依靠個人名聲效應,深入到中國市場;而許常吉作為專業複雜性建築的代表,因其專精於醫院建築的設計,受惠於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所產生的外資醫院,而得以赴中國發展,並逐漸獲得由當地業主所給予的案件;最後,潘冀則是在台商外移中國的工業化浪潮中,採取隨台商業主去中國發展,並專注於高科技廠房的建築的方式經營。
本研究也發現,在台灣建築業的跨界過程中,台灣的國家和工商團體,並不積極去回應生產性服務業國際化的問題,包含建築業在內。有部份的原因,是由於台灣尷尬的國際地位使然,但也與台灣的國家長期以來,只重製造業、不重視顧問服務業的跨界有關。
關鍵詞:後發展型國家、服務業跨界、台灣建築師、中國、工商團體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Abstract:
Existing research on Taiwan, some of which comes from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theory, has successfully theorized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its intervention in promoting manufacture industries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However, what has not yet done is why, by whom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do the Taiwan design-related consultant services have been expanded in a cross-border way and what kinds of roles played by the state behind the process. This thesis aims to fill up this gap, with a particular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aiwan architecture industry entering China.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China’s engagement with globalization since 1978, there are two dramatic transformations: (1) industrialization, and (2) urbanization. It is widely known that the Taiwanese investors have contributed greatly in post-Mao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while the Taiwanese architects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s do not played an equally important role as compared with their manufacture counterparts. It is (1) partly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institutions of production of spac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2) partly because of the very passive role of the state in Taiwan, which is still very manufacture-focused instead of design service oriented, and (3) partly because of underdevelopment of the 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in Taiwan.
However, some of Taiwanese architects are still able to enter the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Three types of cross-border Taiwanese architects are particularly identified in terms of their main sources of clients in China. First, C.Y. Lee, probably one of most famous Taiwanese architects, entered the China’s market by using some Chinese symbols to enhance his reputations in China. Second, C.C. Hsu, specializing in the design of hospitals, has benefited from the China’s health reform and gained more business in China after he at the beginning provided his service to Taiwanese hospital investors. Third, J.J. Pan went to the Chinese market by mainly following his Taiwanese clients in the high-tech industry.
Keywords: design-related consultant services, cross-border, Taiwanese architects, the 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the state, China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16:07:3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R98228021-1.pdf: 1910009 bytes, checksum: 483cab60aa1df8360f43903e61167c9f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
謝誌 II
摘要 III
Abstract: V
表格目錄 IX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1)發展型國家理論的轉變與台灣經驗的影響 4
(2)全球城市下的各類生產性服務業全球化 9
(3)建築設計業與製造業的差異 14
第三節 對後發展型國家的服務業全球化提出研究假說 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0
第五節 小結 24
第二章 當代台灣建築史與西方現代建築的移植 25
第一節 台灣戰後建築史制度的建立與建築師的角色 25
第二節 台灣當代建築教育與建築制度的變遷 34
第三節 後發展型國家時代的台灣建築業興衰 39
第四節 小結 45
第三章 兩岸交流背景下的建築設計業 47
第一節 當代中國建築業與建築史:1949年以後 47
第二節 改革開放與外國建築業在中國 54
第三節 兩岸交流下的產業外移與台灣建築師 59
第四節 服務業的跨界與貿易協定的影響 65
第五節 小結 69
第四章 台灣建築師在中國:個案與分析 71
第一節 制度性的開放與37位台灣建築師 71
第二節 明星建築師和中國元素:以李祖原為例 79
第三節 專業建築和台灣建築師的角色:以許常吉為例 86
第四節 跟隨台商前進中國的台灣建築師:以潘冀為例 93
第五節 小結 97
第五章 服務業跨界過程中的政府與工商團體角色 101
第一節 國家在台灣當代經濟發展中的角色:製造業的案例 101
第二節 被遺忘的服務業與服務業的國際化策略 103
第三節 台灣的產業公會和服務業的發展 110
第四節 小結 113
第六章 結論 117
第一節 兩岸政治下的建築業跨界 117
第二節 成功的台灣建築師與其利基 11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23
第四節 後續研究 124
參考資料 126
附錄一 132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後發展型國家的服務業跨界:以台灣建築師在中國為例zh_TW
dc.titlePost-Developmental State and Cross-Border Consulting Services:Taiwanese Architects in China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1-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周素卿(Sue-Ching Jou),劉可強(John K. C. Liu),殷寶寧(Pao-Ning Yin)
dc.subject.keyword後發展型國家,服務業跨界,台灣建築師,中國,工商團體,zh_TW
dc.subject.keyworddesign-related consultant services,cross-border,Taiwanese architects,the architecture association,the state,China,en
dc.relation.page134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3-06-06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理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2-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87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